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2019-12-05 01:55:42) 百科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机构,是我国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简称:人大信管
  • 创办时间:1952年4月
  •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 主要院系:档案学系、政务信息管理系和图书情报学
  • 作品:《档案学通讯》

学院概述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机构,是我国 创建早、规模大、学科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资 源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之一,是我国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 案管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设档案学系、政务信息管理系,下辖1个学院办公室,档案管理、电子政务、图 书情报、历史文化、信息技术5个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资料室,1个实验档案馆,还有与兄弟 院系共同建设的“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以及由学院组织管理的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政 务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档案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电 子档案测试中心、《档案学通讯》杂誌社。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形成了完备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等专业教育体系。学院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 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结构涉及本学科领域的所有二级学科,其中档案学科是国家 重点学科,情报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在本科教育层次设有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政务信息 管理方向)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管理方向国防生)3个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设有 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中外政治制度、档案保护等6个专业;在博士研究生教育 层次现设有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等4个专业。学院现有在校学生400余人,包括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外国留学生。全院教职员工40余人,其中教师30余人;教辅行政人员10余 人。客座教授或者兼职教授10余人。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秉承“兼纳文理,发展智慧型,进德修业,唯实唯新”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态度、创 新的精神、不懈的努力,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互动平台,继续保持档案学全国领先地位,积极发展相关 学科,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管理及相关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整体水平,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在中国人民大学 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历史沿革

1952年4月
中国人民大学受中共中央的委託,开办档案学专业。这标誌着新中国档案高等专业教育事业的诞生。
1955年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历史档案系,开始招收本科生。
1978年
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档案学系。
1979年
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设立中国政治制度史硕士专业。
1982年
设立档案学硕士专业,同年招收了我国首届档案学专业硕士生。
1985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扩建为档案学院。
1993年
设立档案学博士专业,次年招收了我国首届档案学专业博士生。
1998年
设立图书馆学硕士专业。
2000年
设立情报学硕士专业。
2001年
在本科层次增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增设政务信息管理系。
2002年
档案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2003年12月
在档案学院基础上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2005年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
档案学科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2008年
情报学科被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点。
2009年
设立信息资源管理博士专业和硕士专业。

专业设定

本科专业设定

档案学专业
培养从事档案管理、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和档案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办公室科学管理和信息系统系统规划、维护、技术开发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党、政、军机关以及各种企业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部门、秘书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各级各类档案馆;中高等档案档案管理专业教育和科研单位。
主要课程: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组织、信息记录技术、信息政策与法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路、资料库系统、办公自动化、程式设计语言、文档自动化系统设计、档案学概论、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电子档案管理、知识管理、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文献鑒辨学、文献保护技术学、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古代典籍、清代文书、明清史与明清档案、方誌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能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及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维护、网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党、政、军机关以及各种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网路管理中心;计算机网路企业、软体企业;各类信息资源开发、谘询机构;相关中高等专业教育和科研单位等。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基础、信息记录技术、信息政策与法规、谘询原理与套用、计算机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彙编语言、计算机网路基础、资料库系统、程式设计语言、作业系统、政府网站的构建与运作、计算机图形技术、政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档案管理、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中国政府与行政、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机关管理、政务信息加工处理、公文处理与管理、组织行为学、中国政治制度、外国政治制度等。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掌握数据资源管理原理与方法技术,能胜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电子数据组织、定位、加工、 存储、检索、处置和挖掘套用等工作的高层次套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求职去向是:党政军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国有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电子商务企业等机构的市场分析与研究部门;数据管理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谘询服务机构;国家各级信息化行政管理机构等单位。
主要课程:资料库系统原理、程式语言、数据结构 、离散数学、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信息资源管理导论、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基础、数据仓库、数据挖掘、Web 分析与文本挖掘、社会网路分析 。
信息分析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理论和技术方法,可胜任信息分析、信息组织加工、决策支持等工作的高级複合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求职方向是: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分析、信息管理、战略规划等部门;金融行业、信息服务行业、管理谘询行业等专业机构;相关教育与科研机构等。
主要课程:信息分析原理、信息採集、信息分析方法与的方法技术、信息分析软体工具的使用、信息分析能力训练、社会网路分析、调查预测与决策分析、竞争情报分析、徵信调查与信用评级、证券市场情报分析、数据挖掘与商务智慧型、网路信息构建、信息政策与法规、知识管理研究、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等。

硕士专业设定

档案学专业
主要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机构、档案部门、信息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中心;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教学和科研单位等。
主要课程:理论信息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前沿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档案学理论研究、档案档案计算机管理、中外档案着作选读、企业档案管理、比较档案学、电子档案管理、知识管理、档案价值论、档案文献保护条件与控制、档案文献材料耐久性研究,档案文献有害生物防治、新型信息载体的保护、文献修复技术、文献信息安全技术等。
图书馆学专业
主要培养在图书馆和其他信息管理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各类图书馆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信息管理机构。
主要课程:理论信息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前沿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社会科学信息理论与方法、网路资源组织与利用、信息分析与决策、信息用户心理分析、信息检索语言、信息政策与法规、信息传播原理与方法等。
情报学专业
主要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与维护、信息组织、信息资源开发与谘询服务、知识管理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複合型人才。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各级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部门、网路系统管理机构,社会各种信息谘询服务机构,计算机企业研发或服务部门,国家各级信息化与信息产业行政主管部门。
主要课程:理论信息学、信息经济学、信息法学、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社科信息理论与实践、电子政务基础、电子政务系统、知识管理原理、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电子信息与网路信息、信息检索、信息安全与保护、信息分析与决策、信息谘询等。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信息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扎实的高级套用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技能和方法,可胜任国家机构、政党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複合型、套用型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政府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 国家机关和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信息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等)、计算机软体企业和各类信息服务企业、社会各种管理谘询服务机构的信息分析与信息服务提供部门等。
主要课程:信息分析导论、理论信息学、信息检索前沿、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分析与谘询服务、信息获取的原理与方法、信息分析的方法技术、信息分析软体工具的使用、信息分析能力训练、数据挖掘与商务智慧型、预测与决策、竞争情报分析、知识管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信息预测等。
中外政治制度史专业
培养熟悉中外政治制度发生髮展规律,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能够胜任高等学校、专门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够胜任各级人大、政协、政府机关、党的组织和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政治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战略研究工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制度规划设计、决策与预测分析等实际工作。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党政机关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的政策法规部门、政治理论研究部门、战略研究部门、宣传部门,各种新闻出版单位,相关教育与科学研究机构等。
主要课程:发展政治学、政治学经典原着选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比较制度分析、比较政治学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等。

博士专业设定

档案学专业
培养能从事高层次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和档案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下设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保护理论与技术、电子政务四个研究方向。
主要课程:档案学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电子档案管理专题研究、中国档案学理念与模式、档案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科技档案学论、中国档案学的历史发展。
情报学专业
培养能从事现代信息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下设信息组织与构建、信息分析与谘询、知识管理、电子政务四个研究方向。
主要课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现代谘询学分析、信息构建理论与方法、知识管理前沿研究、电子政务专题。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信息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扎实,基本能力全面的高层次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可胜任高水平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可胜任国家机构、政党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研究型、複合型、套用型人才。设有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发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等研究方向。
主要课程:主文献研修课程、导师指导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

发展方向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秉承“兼纳文理,发展智慧型,进德修业,唯实唯新”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不懈的努力,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互动平台,继续保持档案学全国领先地位,积极发展相关学科,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管理及相关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整体水平,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在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