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2019-12-02 23:12:59) 百科综合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是20世纪末由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主导,在全国範围内选拔一批功底好、有潜力、有一定知名度的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有计画地组织他们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使他们在表演技能、艺术理论、文化水平、人文素养、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21世纪的京剧艺术培养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的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 简称:青研班
  • 类型:人才培养工程
  • 成立时间:1996年
  • 主办:文化部
  • 承办:中国戏曲学院

概述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首倡者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丁关根同志。在此后的10多年里,“青研班”的办学始终是在丁关根同志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的指导协调下进行的。“青研班”于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文化部主办,学制三年。2002年后由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首届“青研班”于1996年10月8日开学,此后的1998年、2002年和2004年,又分别招收了“青研班”的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学员,至2008年1月23日第四届“青研班”学员毕业,历经11年3个月,共举办了4届,总计有139名学员入班学习并顺利毕业。4届“青研班”,139名学员,涉及京剧、崑曲、评剧、河北梆子、川剧、豫剧、湖北汉剧、广东汉剧、越剧、黄梅戏、晋剧、雁剧、秦腔、粤剧、赣剧15个剧种,其中京剧演员111名,其他剧种演员28名。研究生覆盖了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共45个戏剧院团和艺术高校。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于2009年5月11日开学。

第一届

简介

第一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自1996年10月8日开学,1999年3月29日毕业。本届26名学员。

名单

中国京剧院:江其虎、赵永伟、邓敏、耿巧云、袁慧琴、赵永墩;
北京京剧院:朱强、李宏图、王蓉蓉、陈俊杰;
上海京剧院:李军、奚中路、史敏、严庆谷;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克、赵秀君、刘桂娟、石晓亮;
中国戏曲学院:杜鹏、董德光、周龙、乔慧斌;
大连京剧团:杨赤。
地方戏
赣剧的涂玲慧、汉剧的邱玲、广东汉剧的李仙花。

第二届

简介

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自1998年2月28日开学,2001年9月29日毕业。

名单

中国京剧院:于魁智、张建国、张火丁、李海燕、管波、赵鸿、李胜素(当时在山西省京剧院);
北京京剧院:年鑫鹏;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孟广禄、王立军、李佩红、蓝文云、张晶(中国戏曲学院);
上海京剧院:胡璇;
江苏省京剧院:李洁;
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张萍、靳学斌、于兰(当时在黑龙江省京剧院);
烟台市京剧团:王晓燕;
中国戏曲学院:李丽萍、张丽丽、张桂琴。

第三届

简介

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于2002年9月10日开学。

名单

中国京剧院:宋小川、黄炳强、张威、吕慧敏、田冰;
北京京剧院:杜镇杰、杨少彭、尚伟、李红艳;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翟墨;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董圆圆;
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王玉兰;
上海京剧院:王佩瑜、李国静、徐孟珂;
天津青年京剧团:闫巍;
天津京剧院:王艳;
瀋阳京剧院:迟小秋、常东;
吉林省京剧院:裴永杰;
哈尔滨京剧院:王润菁;
山东省京剧院:刘建杰;
江苏省京剧院:艾金梅、严阵;
湖北省京剧院:张慧芳;
武汉京剧团:刘薇;
贵阳市京剧团:侯丹梅;
中国戏曲学院:舒桐、秦岩、徐超。
地方戏:
中国评剧院:高闯、刘慧欣、王冠丽;
天津评剧院:曾昭娟;
北方崑曲剧院:杨凤一、史红梅;
上海崑剧团:侯永强;
湖南省崑剧团:罗艳;
重庆川剧团:沈铁梅;
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王英会;
河南豫剧三团:汪荃珍;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李文;
浙江越剧院:李丽。

第四届

介绍

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将于2004年末开学,2008年1月23日毕业。

名单

北京京剧院:张馨月、康静、高彤、谭正岩、王怡、包飞、张淑景;
中国京剧院:陈淑芳、李红梅、马帅、唐禾香、李磊;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常秋月;
福建省京剧团:田磊;
甘肃省京剧团:张虹;
河北省京剧院:张艳玲;
黑龙江省京剧院:黄丽珠;
吉林省京剧院:倪茂才;
瀋阳京剧院:张宏伟、李静文;
南京市京剧团:范乐新;
上海京剧院:安平、熊明霞、赵群、金喜全;
天津京剧院:王平、黄齐峰、吕洋、姜亦珊、韩云江;
云南省京剧院:朱福;
浙江京剧团:郑佳艳;
中国戏曲学院:王晓燕、常叶青、主沉浮;
重庆市京剧团:周利。
地方戏:
北方崑曲剧院:王振义、马宝旺;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王洪玲;
广州红豆粤剧团:欧小胡;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许荷英;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王红丽;
江西省赣剧院:陈俐;
江苏崑剧院:柯军、孔爱萍;
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苗洁;
山西忻州北路梆子青年团:杨仲义;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秦腔实验团:李小锋。

第五届

介绍

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于2009年5月11日开学,研究生班班主任为杜鹏老师.本届青研班包括来自全国各京剧院团的40名优秀青年演员,80后占绝大多数,学制依旧是三年。青研班共招收了来自全国9个省市(京、津、沪、晋、黑、辽、鄂、湘、黔)的40位学员,囊括了梅派、程派、荀派、张派、余派、杨派、谭派、奚派、李派、裘派、叶派11个流派的研究生学员。

名单

序号 单位 姓名 行当 年龄 奖项 备注
1 国家京剧院(9人) 马 力 老生 金奖
王 璐 武生 26 金奖
周婧 青衣 27 金奖
陈 静 花旦 27 金奖
张佳春花旦 24 金奖
刘大可花脸 28 金奖
刘魁魁 花脸 26 金奖
刘 佳 丑 25 银奖
郭瑶瑶 老旦 31 银奖
2 北京京剧院(9人) 韩胜存 老生 35 金奖
张建峰 老生 30 金奖
杜喆老生 29 银奖
詹磊 武生 25 金奖
王雪清武生 35 银奖
张立媛 青衣 34 金奖
王 盼 青衣 23 银奖
吴昊颐青衣 28 表演奖
方旭 花脸 24 金奖
3 天津京剧院(6人) 凌珂 老生 29 金奖
王大兴 武生 22 金奖
陈嫒花旦 31 金奖
王嘉庆 花脸 31 金奖
李宏 老旦 31 金奖
闫虹羽武旦 31 金奖
天津青年京剧团 李 洋 武旦 21 金奖
4 上海京剧院(7人) 傅希如 老生 27 金奖
郝帅 武生 22 金奖
赵欢 青衣 27 银奖
隋晓庆 青衣 27 表演奖
冯蕴武旦 26 金奖
杨亚男武旦 22 金奖
杨东虎花脸 30 银奖
5 战友京剧团 丁晓君 青衣 27 金奖
6 湖北省京剧院 谈元 丑 23 金奖
7 湖南省京剧团 张 璇 青衣 23 表演奖
8 贵阳京剧院 冯冠博 老生 31 表演奖
9 黑龙江省京剧院 马 佳 青衣 25 银奖
10 瀋阳京剧院 陈 阳 花旦 28 银奖
11 山西省京剧院 王越 花脸 30 表演奖
12 河北省京剧院 张 兵 小生 25 表演奖

第六届

介绍

本届青研班于2014年3月开班,在3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中国戏曲学院为研究生们邀请了业内外大师名家授课。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李世济生前均为本届学生传艺。80余名表演艺术家、理论家为研究生们讲授戏曲理论、表演创作和经典剧目。3年来,本届青研班老师们向学员累计传授京剧剧目500余出(含传统剧目、新编剧目的大戏和折子戏),讲授20余门文化理论课,组织30余次专题讲座,在全国各地先后组织教学汇报演出100余场。

名单

中国戏曲学院第六届“青研班”学员名单(50人)
国家京剧院:
1 李博男 老生 金奖
2 查思娜女 青衣 金奖
3 张兰 女 老旦 金奖
4 潘月娇 女 武旦 金奖
5 孙亮 男 武生 金奖
6 付佳 女 青衣 银奖
7 胡滨 男 花脸 银奖
8 郭霄 女 青衣 银奖
注:查思娜原为上海京剧院演员,报名时已调入国家京剧院。
北京京剧院:
1 窦晓璇 女 青衣 金奖
2郭玮女 青衣 金奖
3 王晓丽 女 武旦 金奖
4 张云 女 花旦 金奖
5穆雨男 老生 金奖
6 曹阳阳 男 丑 金奖
7 王奕戈 女 青衣 金奖
8 郑潇 女 青衣 银奖
9 王岳凌 女 花旦 银奖
10 魏学雷 男 武生 银奖
11 朱虹 女 花旦 银奖
12 侯宇 女 老旦 银奖
上海京剧院:
1 蓝天 男 老生 金奖
2 高红梅 女 青衣 金奖
3 陈圣杰男 老生 金奖
4 王玺龙 男 武生 金奖
5 郝杰男 丑 金奖
6 郭毅 男 老生 金奖
7 杨楠 男 小生 银奖
8 田慧 女 青衣 银奖
天津京剧院:
1 焦鹏飞 男 小生 金奖
2 赵华 男 老生 金奖
3 刘嘉欣女 花脸 金奖
4 邵海龙 男 丑 金奖
5 王志钢 男 老生 银奖
6 赵芳媛 女 青衣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1 单莹 女 青衣 金奖
2 张蕊麟 女 青衣 银奖
3 张桐 男 老生 银奖
湖北省京剧院:
1 万晓慧 女 青衣 金奖
2 王铭 男 小生 金奖
3 唐恺 男 武生 金奖
山东省京剧院:
1 吴雪靖 女 老旦 金奖
云南省京剧院:
1 李静 女 花旦 金奖
黑龙江省京剧院:
1 张欢 女 武旦 银奖
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
1 张婷 女 青衣 金奖
瀋阳京剧院:
1 李丹 女 武旦 银奖
福建京剧院:
1 李哲 男 武生 金奖
河南省京剧院:
1 杨双赫 女 老生 金奖
浙江京剧团:
1 罗戎征 女 花旦 金奖
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
1 张蕾蕾 女 青衣 银奖
大连京剧院:
1 杨程 男 武生 银奖

青研班时代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创办于1996年,是由中宣部指导,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教委支持,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跨世纪高端京剧表演人才培养工程,已创办了6届,涵盖京剧、崑曲、评剧、豫剧等15个剧种,共培养了来自全国50余个戏曲院团的229名学员。他们中的一至三届学员已成为当今京剧舞台上第一梯队的中坚力量,第四、五、六届学员成为京剧队伍中第二、三梯队的重要力量,在各院团担纲主演,并和第一梯队形成衔接有序的梯次结构。学员在读及毕业后有63人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8人获得了“二度梅”,1人获“梅花大奖”。当今中国京剧界诸多知名中青年艺术家,基本都是从青研班走出的,因此众多京剧老艺术家和理论家都称京剧艺术已经进入了“青研班时代”。
集结16个院团、20场演出,巴图介绍,此次“双二十”周年系列活动安排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纪念演出共有20场,包括19台传统剧目、1台第六届“青研班”学员演唱会,集结了来自16个京剧院团、艺术院校的一至六届“青研班”百余名艺术家和青年新秀。“这20场演出代表了当下京剧艺术强大的实力和极高的演出水準,更体现出戏曲界团结协作、德艺双馨的艺术品质。”巴图说,在此次演出活动中,为贯彻落实“戏曲艺术进校园”政策,还安排了“大学生专场”“中学生专场”和“小学生专场”。在20场演出结束之后,还将邀请相关部门领导、“青研班”授课专家及历届“青研班”学员代表,举办座谈会和研讨会,旨在全面回顾6届“青研班”的办班成果,进一步研究高端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青研班”在戏曲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