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誌》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7月。
据2019年4月《中国中药杂誌》官网显示,《中国中药杂誌》第十届编委会拥有常务编委会委员29人,编委165人。
据2019年4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中药杂誌》出版文献22199篇,总被下载6365080次、总被引300539次;(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2.21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614。据2019年4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中药杂誌》载文量为13679篇,被引量为161298次、下载量为39058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杂誌》影响因子为1.71。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中药杂誌》
- 外文名称: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语言:中文
- 类别:医药卫生科技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编辑单位:中国中药杂誌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55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国内刊号:11-2272/R
- 国际刊号:1001-5302
- 邮发代号:2-45
- 属性:CA、JST、CSCD
- 现任主编:张伯礼
-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历史沿革
1955年,《中国中药杂誌》创刊,该刊为半年刊。。
1956年,该刊改为双月刊。
1959年,该刊停刊。
1981年,该刊复刊,原刊名《中药通报》。
1985年,该刊改为月刊。
1989年,改刊名为《中国中药杂誌》。
2005年,该刊改为半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读者对象
《中国中药杂誌》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药科研人员、科研情报人员、中草药饲养、栽培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相关领域的工作者。
- 报导内容
《中国中药杂誌》主要报导中国中药生态与资源、鉴定、栽培、养殖、炮製、製剂、化学、药理、临床药学、临床、本草等各专业领域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 主要栏目
《中国中药杂誌》有栏目包括专论、综述、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临床、技术交流、学术探讨、药事管理、经验交流、信息等。
人员编制
据2018年10月《中国中药杂誌》官网显示,《中国中药杂誌》第十届编委会拥有常务编委会委员29人,编委165人。
职务 | 姓名 | |||||
---|---|---|---|---|---|---|
常务编委会委员 | 蔡少青 | 陈士林 | 程翼宇 | 杜力军 | 杜守颖 | 高文远 |
果德安 | 韩立炜 | 黄璐琦 | 李禾 | 刘建勛 | 马双成 | |
屠鹏飞 | 王阶 | 王喜军 | 王峥涛 | 吴皓 | 肖小河 | |
杨秀伟 | 叶正良 | 庾石山 | 张伯礼 | 张卫东 | 赵军宁 | |
朱晓新 | 郭巧生 | 钱忠直 | 杨洪军 | 钟国跃 | ||
编委 | 毕开顺 | 边宝林 | 蔡少青 | 柴兴云 | 陈道峰 | 陈海峰 |
陈虎彪 | 陈纪军 | 陈士林 | 陈香美 | 程翼宇 | 丁安伟 | |
董玲 | 杜冠华 | 杜守颖 | 杜力军 | 段金廒 | 范骁辉 | |
奉建芳 | 冯怡 | 高昊 | 高伟 | 高微微 | 高文远 | |
高秀梅 | 高月 | 郭宝林 | 郭兰萍 | 郭建友 | 郭巧生 | |
郭顺星 | 郭宇博 | 果德安 | 顾健 | 贺福元 | 胡镜清 | |
胡之璧 | 黄璐琦 | 黄伟庭 | 贾天柱 | 贾晓斌 | 姜勇 | |
蒋晔 | 康文艺 | 孔令义 | 雷燕 | 李波 | 李大鹏 | |
李禾 | 李军 | 李建荣 | 李连达 | 李隆云 | 李旻辉 | |
李萍 | 李梢 | 李绍平 | 李顺祥 | 李学军 | 李勇 | |
梁爱华 | 梁日欣 | 林娜 | 林瑞超 | 林生 | 刘成海 | |
刘春生 | 刘建勛 | 刘良 | 刘平 | 刘屏 | 刘哯 | |
刘勇 | 罗建光 | 罗晓健 | 罗永明 | 吕圭源 | 马长华 | |
马堃 | 马双成 | 马小军 | 毛声俊 | 苗青 | 那生桑 | |
倪健 | 倪青 | 彭成 | 彭代银 | 彭勇 | 钱忠直 | |
乔善义 | 乔延江 | 秦路平 | 邱峰 | 邱明华 | 瞿海斌 | |
石建功 | 石任兵 | 斯金平 | 孙蓉 | 谭宁华 | 谭睿 | |
唐旭东 | 唐志书 | 屠鹏飞 | 屠呦呦 | 万毅刚 | 肖宏 | |
肖伟烈 | 肖小河 | 肖永庆 | 萧伟 | 谢雁鸣 | 谢伟东 | |
徐宏喜 | 徐希明 | 闫智勇 | 杨宝峰 | 杨滨 | 杨大坚 | |
杨洪军 | 杨莉 | 杨明 | 杨秀伟 | 杨忠奇 | 姚新生 | |
叶正良 | 庾石山 | 于泳 | 王阶 | 王俊宏 | 王荣林 | |
王喜军 | 王璇 | 王亚平 | 王一涛 | 王跃生 | 王峥涛 | |
王智民 | 王忠 | 魏胜利 | 吴皓 | 吴嘉瑞 | 鄢丹 | |
张伯礼 | 张春波 | 张瑞贤 | 张卫东 | 张文生 | 张霄潇 | |
张学礼 | 张永祥 | 张玉杰 | 张允岭 | 赵军宁 | 赵筱萍 | |
赵余庆 | 赵中振 | 钟国跃 | 周超凡 | 周欣 | 朱晓新 | |
David Lee(美国) | 贾伟(美国) | Rudolf Bauer(奥地利) |
资源保障
据2018年10月《中国中药杂誌》主办单位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拥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办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中药杂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誌》及科普期刊《家庭中医药》。设有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中国中药杂誌》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源期刊。在国际上,被美国《生物医学检索系统》(Medline),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IOSIS Previews),美国《化学文摘(网路版)》(CA),美国《史蒂芬全文资料库》(Eh),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资料库》(JSTChina),荷兰《文摘与引文资料库资料库》(Scopus),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路版)》(Ulrichsweb)等国际权威资料库收录;被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60种分文摘列为来源期刊。
出版发行
据2018年10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中药杂誌》共出版文献22199篇。
据2018年10月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中药杂誌》载文量为13679篇。
影响因子
据2019年4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中药杂誌》总被下载6365080次、总被引300539次;(2018版)複合影响因子为2.21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614。
据2019年4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中药杂誌》被引量为161298次、下载量为39058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杂誌》影响因子为1.7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80名,在中国医学(92种)中排第6名。
荣誉表彰
《中国中药杂誌》曾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百强报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学术期刊;连续四届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最美期刊” 、“期刊数字影响力100百强”等称号。
文化传统
- 投稿指南
稿件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在稿件同意录用后(收到修改意见时),应在修回稿件的同时附其契约书首页複印件,以资证明(投稿不需)。
文题、作者及单位:稿件列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省市、县)及邮政编码。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对该文能负责并解答有关问题者。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责任作者(通讯作者)应加注号上标
脚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通讯作者](包括Tel,Fax, E-mail)[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职称,从事研究方向及联繫方式等)。
摘要、关键字: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应附摘要(200~500字)、关键字(8个以内)。实验性文章摘要一律为指示性摘要表述,不用四要素方式表述。多个关键字之间套用分号分隔。英文指示性摘要内容及字数不少于400字,不必直译,不要使用四要素(objective,method,conclusion,result)形式,以利于国际交流。该刊已被多家国际医药资料库收录,一经出版即可实现同步网上全球免费检索,请注意英文摘要的质量。
前言:一般不超过300字,应概述该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其文献来源,以及中国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况,明确提出论文的目的。注意儘量避免与文题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实验材料:写明药物及对照品来源、批号。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範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中成药质量标準文章中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主要製备工艺(最好标明剂量)、产品为哪一级质量标準。写明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数字与有效数字:数字作为量词及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古籍文献的卷次、页码,农曆及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固定词语中作词素的数字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应注意有效数字的取捨,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作者应认真核实,确保稿件中各项数据的準确无误。
图表:力求少而精,能用文字简要说明者儘量不用图表,文字与图表不应重複表达。图、表应自明。图和表中的量与单位表示法应为:量的名称或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用斜线相隔,如t/min。请儘量提供原图或其複印件,照片用黑白片,显微镜照片应具长度标尺。表格用三线表,栏目项不应有空缺。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名誉主编 | 肖培根、王永炎 |
主编 | 张伯礼 |
副主编 | 胡之璧、姚新生、李连达、李大鹏、杨宝峰、周超凡、黄璐琦、陈士林、李禾(常务) |
注:表中为2019年4月《中国中药杂誌》编辑部官网显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