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十大发明》是由华觉明、冯立昇主编的技术史类着作,首次出版于2017年5月。
该书共有34篇文章,其中33篇分述中国自远古至当代的三十项重大发明:粟作,稻作,蚕桑丝织,汉字,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筹算,青铜冶铸术,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运河与船闸,犁与耧,水轮,髹饰,造纸术,中医诊疗术(含人痘接种),瓷器,中式木结构建筑技术,中式烹调术,系驾法和马镫,印刷术,茶的栽培和製备,圆仪、浑仪到简仪,水密舱壁,火药,指南针,深井钻探技术,精耕细作的生态农艺,珠算,曲糵发酵,火箭与火铳,青蒿素和杂交水稻。
2018年4月23日,该书入选“2017中国好书”图书书目。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中国三十大发明
- 创作年代:当代
- 作者:华觉明、冯立昇
- 类别:技术史
- 首版时间:2017年
- 字数:50余万
内容简介
《中国三十大发明》一书总计50余万字,近600幅图,包括34篇文章,除了华先生的综论文章,另外33篇分述自远古至当代的三十项重大发明:粟作,稻作,蚕桑丝织,汉字,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筹算,青铜冶铸术(2篇),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运河与船闸(2篇),犁与耧,水轮,髹饰,造纸术,中医诊疗术(其中人痘接种另专列一篇),瓷器,中式木结构建筑技术,中式烹调术,系驾法和马镫,印刷术,茶的栽培和製备,圆仪、浑仪到简仪,水密舱壁,火药,指南针,深井钻探技术,精细耕作的生态农艺,珠算,麴櫱发酵,火箭与火铳,青蒿素和杂交水稻。
作品目录
绪言 | 中式木结构营造技术 郭黛姮、安沛君 |
中国三十大发明之分说 华觉明 | 中式烹调术 邱庞同 |
粟作 曾雄生 | 系驾法和马镫 陈晓珊 |
稻作 曾雄生 | 印刷术 潘吉星 |
蚕桑丝织 赵 丰、刘 辉 | 茶的栽培和製备 周嘉华 |
汉字 鹏 宇 | 圆仪浑仪到简仪——赤道式天体测量仪器的发明与使用 石云里 |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筹算 郭书春 | 火药 钟少异 |
块范法 苏荣誉 | 水密舱 席龙飞 |
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 华觉明、黄 兴 | 深井钻探技术 潘吉星(关晓武整理) |
运河船闸的发展与创新 周魁一 | 指南针 戴念祖 |
卓然独立于世的中国大运河 张伟兵 周魁一 | 精耕细作的生态农艺 闵宗殿 |
犁与耧 冯立昇 | 珠算 冯立昇 |
水轮 张柏春、关晓武 | 麴櫱发酵 周嘉华 |
髹饰 张 燕 | 火器与火铳 游战洪 |
造纸术 潘吉星(陈彪整理) | 人痘接种 牛亚华 |
中医诊疗术 牛亚华 | 杂交水稻 辛业芸 |
瓷器 杨永善 | 发明和文明 |
船尾舵 席龙飞 |
作品目录为从上到下排列
创作背景
《中国三十大发明》一书的主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着名科技史研究专家华觉明先生说“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要把它弄清楚……在发明创造的问题上,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他认为,西方学者所持中国“四大发明”说,是基于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特别是对近代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影响所作的评价,并不能说明中国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重大发明。在华觉明的组织下,国内三十余位科技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反覆论证,遴选出具有原创性、特色鲜明、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有突出贡献和广泛影响的重大发明三十项,逐一撰文论述其发生、发展过程,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类发明相比较,探讨其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众生活的关係。
作品思想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有9项重大发明创造,平均556年才有一项;夏商西周时期,技术发展加快,出现了6项重大发明创造,平均每205年有1项重大科技创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大变革、大发展,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加速发展,重大发明与发现有15项,约每55年有1项;秦汉成为发明创造的黄金期,大发明与发现数量高达26项,约每17年就有1项;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衰落并坠入低谷,重大发明与创造总计5项,约每72年有一项。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促进了科技的恢复与发展,技术与工程成就突出,隋唐五代时期共有11项重大创新,约平均每35年就有1项。在隋唐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宋元时期科技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重大发明与科学创造成果有16项,约每25年出现1项。明代是政治与科学文化的衰落时期,重大科技成果明显减少,共有6项重大科技成果,约每46年有1项;清代皇权专制统治,抑制了创新思想,科技创新再次落入谷底,268年间无一项重大创新成果。清朝灭亡后,中国社会进入巨变的转型时期,我们在引进西方文化和近代科技的同时,开始了民族文化的复兴,百年间有7项重大创新成果,约每13年有1项重大创新。这可以反映出中国人创造力变化的大致趋势。
从纵向比较看,中国古代科技有灿烂辉煌时期,当今科技的发展态势也令人鼓舞。若从横向比较,明清两代是中国科技衰落和再次跌入谷底的时期,而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近代科学诞生后,西方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不断涌现,数以千计,而中国只有10余项,不仅远不及欧美科技已开发国家,与邻近的日本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也是需要我们正视的事实。
综观古今中外重大科技创新的事例,可以发现创新源自民智的开发、心灵的解放、志趣的追求和功利的激励,这一切须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前提。政治清明,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教育健全,创新得到鼓励,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方可源源不断涌现。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育适宜创新的社会环境,形成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
作品影响
《中国三十大发明》一书全面、準确地总结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科技文明的重要贡献,对彰显中国人固有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升民族自尊和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8年4月23日,该书获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出版信息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装帧 |
---|---|---|---|---|
中国三十大发明 | 华觉明、冯立昇(主编) | 大象出版社 | 2017年5月 | 精装 |
作者简介
华觉明,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青铜冶铸术、钢铁技术、机械史和技术哲学等,近年来致力于传统工艺研究及保护。着有《中国冶铸史论集》《中国上古金属技术》《中华科技五千年》《中国古代金属技术》。
冯立昇,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外数学史、中国机械史、中国测量学史、中国物理学史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着有《中国古代测量史》《中日数学关係史》等。
所获荣誉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