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中原大学图书馆。1949年,随学校从河南迁来武昌。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在中原大学图书馆的基础上,集中了当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南昌大学等校的财经、政法类图书,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图书馆和中南政法学院图书馆。1958年,这两个图书馆随学校合併为湖北大学图书馆。以后,学校几经变迁,于2000年5月,由原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併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由此得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
- 外文名: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Library
- 馆舍:3座
- 建筑总面积:约4.8万平方米
- 馆藏文献:约535.9万册
- 在编人员:120人
- 馆长:高利红
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现有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首义校区图书馆和南湖校区老图书馆3座馆舍,建筑总面积约4.8万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约5300席。现有在编人员120人,其中研究馆员4人,副研究馆员17人,馆员80人;分为文献资源建设部、信息谘询服务部、网路技术服务部、读者服务一部、读者服务二部、读者服务三部、馆办公室、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8个业务和管理部门。
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由国家投资,并接受邵逸夫先生捐款,于2003年10月建成,其外观宏伟,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网路规划、设计,存储系统的架构模式以及存储设备的配置,伺服器和其它软硬体的配置,目前均处于国内高校前列,在湖北省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逸夫图书馆主体有六层,一至五层主要为读者服务区,设有大小阅览室10个,阅览座位近3000席,全部採用全开架开放管理模式。四楼两大电子阅览室配有460余台电脑可供读者进行网路资源检索。设在图书馆二楼的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拥有650平方米麵积独具特色的展厅,收藏了我国从古至今丰富的金融史料和珍贵的货币实物,存有藏品4000余件,集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是宣传中国货币文化历史,进行钱币研究和教学的基地。
首义校区图书馆,面积约1万平方米,馆内共有阅览座位700席,拥有各类图书期刊文献约100万册,可外借图书60万册。现设有读者服务三部一个部门,主要承担首义校区的中外文的图书、报刊的管理、流通和读者阅览服务工作,是我馆主要的对外服务视窗部门之一。部门下设流通借还书处、6个阅览室、3箇中外文报刊典藏库及七层书库。
为开创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局面,从2008年1月起,我馆所有阅览室及外借处,实行“全面开放”服务,取消以往“分时、分段、分场所对外开放”的传统服务模式。逸夫馆实施“总借总还”的新型管理模式,读者由总门禁统一进出,各阅览室直落式开放,总服务台校园卡集中办理借还书手续,真正实现“藏、借、阅、询、查、管”多元一体化服务。除首义馆书库及个别阅览室外,我馆其它对外服务场所均周一至周六全天侯从8:00至22:00不间断开放,周日为8:00至17:00,以利最大程度对读者开放馆藏资源,满足读者需求。首义馆因原馆藏布局为独立的书库与阅览室,仍实行“专借专还”管理模式。图书借还仍由专设的流通借还书处办理,各阅览室书刊不外借,仅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
截止2009年12月底,我馆馆藏文献约为535.9万册(含纸质图书及电子电书),主要以财经、政法和管理类文献为主,覆盖人文、社科及部分工科专业。文献总量在财经及政法类院校位居第一,为研究级收藏单位。在订的中外文报刊达4325册。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丰富齐全。收藏的报刊中,有解放前的重要中文期刊《新青年》、《东方杂誌》、《国闻周报》等,参考保存价值较高。收藏的古籍线装书及解放前的出版物数量较多,其中善本书有110种,较好的版本有明徐时泰东雅堂初刻《昌黎先生集》、明凌氏精刻朱墨套印《陶靖节集》等。此外,象《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四部丛刊》、《四库珍本》、《万有文库》等重要典籍亦有收藏。
近几年我馆大力建设电子资源馆藏,目前已拥有中国期刊网、万方资料库、维普科技期刊资料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国研网、人大複印报刊全文资料库、EBSCOhost期刊全文资料库、LexisNexis资料库、westlaw资料库等32种中外文期刊论文及电子图书资料库,集成在图书馆主页上,为读者建立了一个24小时开放的数字图书馆。同时我馆还自建了视听点播、本校硕博论文库、随书光碟发布系统等电子资源,校园网内的读者均可不受时间限制地使用。
有人说,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中心,更赋于它“高校的心脏”之美誉,那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将使图书馆肩负更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图书馆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对传统文献和数字文献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整合与开发,并努力为各学科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源保障,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建成涵盖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所有专业,并在经济学学科、法学学科及管理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资源系统,以及多元化、深层次、多形式、优质高效、快捷便利的现代化知识服务体系,为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门设定
部门 | 办公地点 | 负责人 |
文献资源建设部 | 逸夫馆一楼西北角 首义馆北一楼 | 徐菊香 |
信息谘询服务部 | 逸夫馆四楼西连廊 | 李顺梅 林汉雄 |
读者服务一部 | 逸夫馆四楼东连廊 | 吴文辉 霍昌明 |
读者服务二部 | 逸夫馆四楼东连廊 | 刘敏 汪雯 |
读者服务三部 | 首义校区图书馆 | 张茂玲 龚 莹 许 棠 |
网路技术服务部 | 逸夫馆四楼西连廊 | 郭乔刚 阳卫平 |
办公室 | 逸夫馆六楼 | 李 燕 朱俊红 杜丰宁 |
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 逸夫馆二楼 | 黄 丽 |
相关信息
开放时间
图书馆主页 | 二十四小时全天开放 | |
南湖校区图书馆 | 所有阅览室及借还书总服务台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 8:00-17:00 |
首义校区图书馆 | 流通外借处 | 周一至周五 8:00-17:00 |
专业报刊阅览室 法律专业阅览室 财经专业阅览室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 8:00-17:00 | |
古籍文献阅览室 | 每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2:00-5:00 | |
注: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
图书借阅规则
一.本规则仅限本馆外借场所的中外文图书。
二.读者须凭本人校园卡办理借书手续。
三.读者在办好借书手续后,应自觉检查所借图书是否有圈点、划线、涂写、污损、剪裁或封面与内文不符等情况,如有,应立即向工作人员说明,并在相应的页面上加盖查核章。如系事后发现,当按本馆《书刊赔偿和读者违章处罚规定》处理。
四.预约借书。经查询确知所需流通书库内某书已被他人借出时,读者可记下该书的準确书名及其索书号,在网上自行预约;待书归还后,图书馆将通过电子信箱(留有Email地址的读者)和信息栏公告及时通知第一预约者;预约者应在一周内到借书处办理借书手续,逾期不予保留。
五.各类读者借阅许可权:
读者类型 | 借阅册数 | 借阅期限 |
本科生 | 5册 | 60天 |
研究生 | 15册 | 60天 |
教职工 | 15册 | 60天 |
试点班 | 2册 | 60天 |
成教自修 | 2册 | 60天 |
研究生班 | 10册 | 60天 |
特殊读者 | 30册 | 365天 |
注:特殊读者是指我校博士生导师及享受国家和省级政府津贴的专家(见科研处名单)。
六.读者所借书刊须按期归还,以利书刊流通周转。如有特殊需要,可续借一次。读者可在网上注册,自行续借,如果到总服务台办理续藉手续,需借期达50天后才能办理,续借期限为30天。借阅逾期,按本馆《读者借阅书刊资料超期违约处罚规定》处理。读者所借图书不论到期与否,如有特殊需要,本馆有权随时收回。
七.爱护所借的书刊资料,不能随处圈点、划线、批注、污损、摺叠或剪裁、私换内芯;妥善保管所借书刊资料,避免遗失,违者将按本馆《书刊赔偿和读者违章处罚规定》处理。
读者入馆须知
一.入馆读者应讲究文明礼貌,做文明读者。
二.凭读者本人校园卡入馆。
三.自觉遵守本馆各项规章制度。
四.举止文明、仪容整洁。凡着背心、运动短裤、拖鞋等与图书馆氛围不相协调者谢绝入馆。
五.保持馆内安静,请勿高声喧譁,接打电话不要影响他人。
六.维护图书馆清洁卫生,不得携带宠物进馆,不得携带食品进阅览室及书库,不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
七.维护馆内良好秩序,进馆出馆不要拥挤,不抢占座位,配合支持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八.本馆为无烟馆,请勿在馆内任何场所吸菸、用火。
九.爱护馆内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禁止随意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管理规定
1、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计算机网路安全的法律法规。严禁访问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网站,严禁在网上截取或传播淫秽、反动、诋毁性的报导、影视、图片,严禁发布有害信息,不得运行游戏或含病毒的软体程式。
2、读者凭校园卡刷卡上机。上机后应首先检查计算机设备是否完好,如有问题应向工作人员说明。
3、爱护机器设备,严禁偷盗、损坏电脑部件,不得自行改动电脑软体、网路配置,严禁删除档案。不得擅自移动设备、随意插拔电源、拆卸计算机。上机过程中如出现故障,应请工作人员解决。
4、电子阅览室备有耳机,读者可向工作人员借用,离开阅览室时归还,不得将耳机带出室外。
5、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严禁在室内吸菸、喧譁。严禁携带饮料,食品进入阅览室,一旦发现,将予以提醒和制止,不听劝阻者,取消阅览资格。
6、注意用电安全,严禁携带一次性水杯进入阅览室,下雨天应将淋湿的雨具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带入机位。
7、读者结束上机离开阅览室前,应关闭所有应用程式,返回到登录界面。
借书规定
一.所有读者均需凭“校园卡”刷卡进入图书馆。
二.国家统招的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学工部及研究生部在册管理的生源)、我校正式教职员工(组织人事部在册管理的员工)可凭校园卡直接进入图书馆借阅图书文献资料。
三.各学院非正式在册的教师(含招聘教师、访问学者、博士后流动站学者、客座教师等)在办理了校园卡(需出具校组织人事部证明)併到学校卡务中心交纳100元押金后,图书馆即可开放借阅许可权,每人限借图书2册。如需多借,可另交纳押金(按每本50元计,最高可借15册)。
四.外籍教师及留学生借阅图书按《外籍教师与留学生借阅图书规定》执行。
五.其他读者(成教生、自修生、各学院举办的各类性质的培训班学生、短训班学生、进修生等)在办理了校园卡(需出具相关审批件)併到学校卡务中心交纳100元押金后,图书馆即可开放借阅许可权,每人限借图书2册。具体办法参见《计画外读者办理开通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管理规定》。
六.因我馆现有的图书文献资源数量有限,目前只能满足本校读者之需,故从2006年9月1日起,原则上不再对校外读者开放借阅许可权。
本《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实行,之前我馆所制定的相关规定如有与本规定不一致者,以本《规定》为準。
馆藏分布
南湖校区图书馆馆藏分布一览表
场所 | 地点 | 收藏範围 | 服务对象 | 开放时间 | 备注 |
总服务台 | 二楼大厅内 | 图书总借总还处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新书阅览室 (不借阅) | 二楼西北 | 近几年出版的各类新书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现刊阅览室 (不借阅) | 二楼北 | 当年中文报纸及中文期刊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过刊阅览室 (不借阅) | 二楼西南 | 5—10年内中文报纸和中文期刊合订本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调剂书刊阅览室(不借阅) | 一楼 | 5—10以前中文报纸和中文期刊合订本、现刊保存本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调剂图书阅览室(不借阅) | 一楼 | 剔旧图书154000册 | 全校读者 | 暂未开放 | |
社科法学文献阅览室 (可借阅) | 三楼北 | 所有法律类和社会科学总论类文献。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社科经济文献阅览室 (可借阅) | 三楼南 | 经济类图书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综合阅览室一 (可借阅) | 四楼北 | 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类图书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 :00 周日8:00-17:00 | |
综合阅览室二 (可借阅) | 五楼北 | 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电脑、医学等类图书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 :00 周日8:00-17:00 | |
外文阅览室 (不借阅) | 五楼西北 | 外文原版图书、期刊和港澳台期刊。以英语为主,少量收藏日、德、法、俄等语种文献。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 :00 周日8:00-17:00 | |
参考阅览室 (不借阅) | 五楼 | 除文学类图书外所有图书保存本及部分报纸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 :00 周日8:00-17:00 |
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 二楼东南 | 中国历代货币、近现代金融史料4000余件 | 校内及校外读者 |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00 |
首义校区图书馆馆藏分布一览表
场所 | 地点 | 收藏範围 | 服务对象 | 开放时间 | 备注 |
借书处 | 一楼西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下午17:00 | ||
专业报刊阅览室 | 一楼南 | 中文报纸、中文期刊(含现刊、过刊)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综合书刊阅览室 | 二楼南 | “人大法”中文图书法律、经济类、“中图法”中文图书(法律类为主)A—E类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专业图书阅览室 | 三楼南 | “中图法”中文图书(经济类为主)F—Z类 | 全校读者 | 周一至周六 8:00-22:00 周日8:00-17:00 | |
外文书刊阅览室 | 三楼北 | 外文期刊、外文图书 | 不开放 | 部分已转至南湖馆 | |
古籍阅览室(含内部资料管理) | 四楼南 | 古籍线装、旧平装、解放前报刊合订本 | 教师、研究生 |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00 | |
港台书刊阅览室 | 四楼北 | 港台图书、港台报刊 | 已转至南湖馆 | ||
中文期刊典藏库 | 六楼书库 | 中文期刊合订本 | 教师、研究生 | 暂时预约开放 | |
外文报刊典藏库 | 七楼书库 | 外文期刊、外文报纸合订本 | 教师、研究生 | 同上 | |
中文报纸典藏库 | 一楼北 | 中文报纸合订本 | 教师、研究生 | 同上 | |
中文图书典藏库(新增) | 二楼北 | “人大法”中文图书1-3类、5类、7-17类 | 教师、研究生 |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00 |
组织机构
馆领导
馆 长高利红
书 记刘琳琳
副馆长 白学娟
副馆长 李 劲
队伍状况
目前,图书馆正式职工共有129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7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约占50%以上,拥有高级职称人员约占15%。为了更好地完成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高水準的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一直都比较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经常派出馆员外出参加培训、研讨会、参观考察、业务交流,也邀请专家来馆讲座,以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合理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背景和业务层次,能够适应数位化图书馆发展目标要求的馆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