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出版社(原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是承担图书音像出版和学术期刊出版的教育类学术性的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6月,2003年11月获音像出着作权。 图书出版共设编辑部、发行部、出版科、财务科、总编室、书店(教材科)和办公室等7个部门;学术期刊出版共设《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和《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等4个部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南大学出版社
- 前身: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成立时间:1985年6月
- 业务:图书音像出版和学术期刊
部门设定
概况
出版社现有职工8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5人(含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28人)。图书出版共设编辑部、发行部、出版科、财务科、总编室、书店(教材科)和办公室等7个部门;学术期刊出版共设《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和《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等4个部门。
社领导
社长兼书记:王飞跃
副社长: 彭超群
昌兰
李昌佳
邓炜
副总编兼社长助理:谭晓萍
社长助理:陈灿华
经营特色
建社以来,该社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寻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最佳点,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出版之路。在有色金属、医学、铁道、机械、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财会、广告、新闻、艺术设计、外语、旅游、文秘、写作、口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策划、出版了深受读者欢迎的高校教材和系列丛书。特别是充分依託本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学术为本,注重特色出版和品牌建设,力争在有色金属、医学和铁道等三个特色图书板块的开发和建设中,形成优势出版资源与核心出版能力的有效融合。目前已出版有色金属学术着作和教材近500种,医学和铁道学术着作和教材80多种。已有7种图书获得国家级图书奖,获奖数量在各出版社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近90种图书获省部级图书奖。
在学术期刊出版方面,《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誌》等分别为国内外着名和知名的品牌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文献分析与在线上检索系统(MEDLINE)及其《医学索引》(IM)收录,荣获了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等多种荣誉称号。
出版社发展的方向与定位是:坚持出版宗旨,即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不动摇,保持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的特点,依託学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教材的全面开发,着力强化特色图书(有色金属、医学及铁道图书)的出版,努力办好高水平学术期刊,品牌立社,做优做强。
机构设定
图书出版中心 | 人文社科出版中心 | 承担着人文社科和社内重点图书的出版工作。 |
理工出版中心 | 图书选题涉猎土木、建筑、机械、交通运输、电工电子、计算机、化工、汽车等领域,理论与科技套用兼併,以满足广大读者的科技需要。 | |
医药卫生出版中心 | 专业出版医学书籍,包括医学专着、教材、科普等书籍。 | |
有色金属出版中心 | 是一个集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市场推广、教学科研服务、电子音像出版、数字出版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部门。 | |
数字出版中心 | 主要业务内容包括有色金属数字出版、出版社ERP系统管理、图书和期刊数位化、电子书合作。 | |
期刊出版中心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和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英文版高科技、基础性学术期刊,以有色金属的材料与冶金学科作为主要报导对象。 |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是中南大学主办的以材料、冶金、选矿、化学化工、机电、信息、地质、採矿、土木等专业学科为主的科技期刊。 | |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 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以材料、选矿、冶金、化学化工、机电、信息、地质、採矿、土木等专业学科为主的科技期刊,。 |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为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 |
临床与病理杂誌 | 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 |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以“高起点,严要求,超常规”为发展思路,遵循“学术至上,不唯人,只唯稿”的取稿原则,依託本校,着眼全国,在徵稿方式、审稿机制、编稿流程诸方面不拘一格,求新求严。 |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注重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学术性和套用性;坚持在徵稿方式、审稿机制、编稿流程诸方面的不拘一格和求新求严。 |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 反映我国铁道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重点介绍铁路重大工程中的科技成果和国际上铁道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 |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南大学主办的社科及管理类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公开发行。 | |
行政办公机构 | 办公室 | - |
总编部 | - | |
发行部 | - | |
出版部 | - | |
财务部 | - | |
中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教材科) | - |
国家级奖项
获奖年月 | 获奖名称 | 书名 | 编着者 | 出版时间 |
2012 | 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 催化浸金电化学基础与技术 | 姜涛 杨永斌 | 2011 |
2010 |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 陈国达全集(1—9) | 陈国达 | 2008 |
2010 | 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 | 陈国达全集(1—9) | 陈国达 | 2008 |
2008 | 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 钪和含钪合金 | 尹志民 | 2007 |
2007 | 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 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与套用 | 曾庆元 | 2006 |
2006 | 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 隧道凿岩机器人 | 何清华 | 2005 |
2004 | 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 化学抑尘 | 吴超 | 2003 |
2003 |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 高级临床内科学 | 陈国伟等 | 2002 |
2002 |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 冷固结球团直接还原 | 邱冠周 姜涛 徐经沧 蔡汝卓 | 2001 |
2001 | 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 粉末注射成形流变学 | 梁叔全 黄伯云 | 2000 |
1995 | 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 岩石冲击动力学 | 李夕兵等 | 1994 |
1993 | 第八届中国图书奖 | 颗粒间相互作用与细粒浮选 | 邱冠周等 | 1993 |
地址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中南大学校本部内
中南大学出版社
邮政编码:4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