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公版·2013吉林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

(2019-11-13 11:54:31) 百科综合
中公版·2013吉林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

中公版·2013吉林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

《中公版·2013吉林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由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考试实战专家、研究专家和培训专家编写,从考生应考角度全面分析题型特点、命题思路及解答过程,使考生能够真正了解考试过程,快速提高成绩。本套试卷完全还原申论考试,专门针对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在难度、题型和题量取向上对考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选题、材料、命题上着重突出吉林公考特色,是目前最切合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的试卷。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公版•2013吉林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页数:176页
  • 开本:16
  • 定价:28.00
  • 作者:李永新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25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1511256
  • 品牌:中公教育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3吉林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编辑推荐:写申论,写申论,相信您在考试前一定会找材料进行练笔。2013中公版的《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精解·申论》就是您最好的选择!这套试卷里面为考生提供的都是吉林省历年真题以及最新、最热的各省市申论真题,在练笔的同时又可以综合分析各省市的申论考试趋势,使备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準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準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图书目录

【真题精解】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1)
参考答案及解析(86)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乙级)(5)
参考答案及解析(90)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9)
参考答案及解析(93)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乙级)(14)
参考答案及解析(97)
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19)
参考答案及解析(101)
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25)
参考答案及解析(104)
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级)(31)
参考答案及解析(109)
2012年上半年多省市公务员同步考试《申论》试卷(37)
参考答案及解析(114)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43)
参考答案及解析(118)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49)
参考答案及解析(122)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55)
参考答案及解析(126)
【真题精选】
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乙级)(61)
参考答案(130)
200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66)
参考答案(132)
200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71)
参考答案(135)
200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乙级)(77)
参考答案(137)
200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81)
参考答案(139)

文摘

着作权页:



在禅城汾江路一家星级酒店做销售经理的李灿(化名)则透露了各酒店之问的“中秋之战”,“有人说有月饼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幺说一点不夸张”。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原本为普通时令食品的月饼贵到普通民众都捨不得买。当本应是以“合家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从一个增进家庭情谊的传统节日慢慢变成了维繫社会社交资源的重要契机时,中秋节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那箇中秋节了,套用一种比较滥俗的说法,如今的节日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劫日”,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节日,则因为变形走样而失去了色彩和生机,甚至变得有些面目可憎。可实际上,无论是节日食品的“异化”,还是节日传统的式微,都不是中秋节这个节日遭遇的困境,而是几乎所有传统节日都正在面临的危机,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维繫社会交往和国民认同的重要纽带。当“异化”改变了公众对节日的情感认知,蚕食了公众对节日价值的认识,很多传统文化都将无可依附。在目前的文化语境下,即使我们所有的传统节日都“申遗”成功,也不会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关係。
6.在研究如何承续和发展传统节日方面,专家们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东南大学的A教授指出,由于普遍缺少传统文化和民俗知识的教育,我们的年节文化符号和功能意义已被很多人所曲解或淡忘,不少人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使节日习俗产生了明显的异变。比如,说春节倒贴“福”字为“福到”,说元宵节吃元宵是为“团员”,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鹊桥取名为“七巧桥”等,都是由于知识的缺失而对传统节日事象的妄说。
此外,近些年来,西方文化中的有关“情人节”的话题备受年轻人的青睐。于是一些商家、学者和媒体纷纷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不仅把中国农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元素并开始打“中国情人节”的牌子,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学者还把中国的“元宵节”、“中秋节”统统都与“情人节”扯上关係,大有一番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改朝换代”的趋势,大有一番不去做“情人”的文章,就不叫过节的倾向。
虽然节日属于民俗,具有多元性、民间普遍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但在一片大唱“中国情人节”的声浪中,我们是否想过在我国历史文化背景中,“情人节”的元素和内涵是不可能形成社会推崇的、普遍的民间基础,没有民间基础也没有节日之说,也就不可能存在“情人节”的元素和内涵,A教授认为,这些都是应该警惕的。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