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并病

(2019-07-14 05:38:48) 百科综合

并病

并病即并病,出自《伤寒论》,指伤寒一经证候未解,而另一经证候已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併病
  • 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 出处:《伤寒论》

解读

《伤寒论大全·伤寒合病并病》云:“并病者,一经先病未尽,又过一经之传者,为并病。”《景岳全书·伤寒典》云:“并病与合病不同,合病者,彼此齐病也;并病者,一经先病,然后渐及他经而皆病也。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而后见目痛鼻乾不眠等证者,此太阳并于阳明也;或后见耳聋胁痛,呕而口苦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少阳也;或后见腹满嗌乾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太阴也;或后见舌乾口燥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少阴也;或后见烦满囊缩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厥阴也。若阳明并于三阴者,必鼻乾不眠而兼三阴之证;少阳并于三阴者,必耳聋呕苦而兼三阴之证。阴证虽见于里而阳证仍留于表,故谓之并。”阳经并病,如表证未罢,宜先解表。《伤寒括要·合病并病论》:“太阳阳明并病,若并未尽,所谓太阳证不罢,面赤怫郁,烦躁短气,是传未尽,尚有表证,当麻黄桂枝各半汤汗之。”

中医套用

如太阳病未罢,又出现少阳病的证候,称为太阳少阳并病。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文为:“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治当刺大椎、肺俞,以解在表之邪;刺肝俞以泻少阳之邪,禁用汗、吐、下法,亦可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散表邪。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