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世界航天科普·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

(2019-11-20 11:39:53) 百科综合
世界航天科普·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

世界航天科普·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

《世界航天科普·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简要介绍了各国研製的空间探测器及其它们的使命。科学家怎样倾听行星的心跳声?为什幺太空里闪耀大马哈鱼的迷幻色彩?为什幺黑洞能吸收一切,包括光芒。如果想知道更多,请欣赏《世界航天科普·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航天科普•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
  • 作者:刘进军
  • 出版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页数:172页
  • 开本:16
  • 品牌:航空工业出版社
  • 外文名:Space Probe
  • 类型:科学与自然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6500255, 7516500259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世界航天科普·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文字通俗易懂、图片精美,航天科技知识贯穿于全书,并穿插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是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适合青少年的普通读者阅读的航天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刘进军,一直从事卫星通信工作,长期跟蹤和研究卫星通信、航天史、太空飞行器技术及进展,曾撰写了许多相关领域的文章和专着。曾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卫星电视接收技术》(获国防工业出版社优秀图书奖)、《卫星电视原理》、《卫星电视技术》3部专着,每月在《卫星与网路》、《卫星与宽频多媒体》等专业杂誌发表一篇航天技术、卫星技术和太空飞行器情报技术文章,在《科学24小时》、《百科知识》、《大科技》等科普杂誌发表过许多航天科普文章,并被多所大专院校和中国小校等邀请进行航天科普讲座。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梦想照耀太空——《世界航天科普丛书》书评 美国“阿波罗-13”号登月飞船快飞到月球了,突然发生爆炸。3名太空人将残破的登月飞船当做救生艇,没有就近飞回地球,却飞往人类至今最远处的太空。他们到底怎样飞回地球的呢? 为了达到赫鲁雪夫“造飞弹如同造香肠”的恐吓效果,苏联战略火箭军司令聂杰林元帅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地狱般的爆炸声中烧得尸骨全无。 伊拉克军队侵占了科威特。沙乌地阿拉伯国王拒不同意美国利用本国军事基地攻打伊拉克军队。美国中央情报局利用照相侦察卫星拍摄的几张卫星照片震慑了沙特国王,使其立刻同意美国的计画并积极发动海湾战争。 火星,这颗迷幻的红色星球到底是什幺味道呢?空间探测器利用特殊的“鼻子”闻出火星有股淡淡的臭鸡蛋的味道。为什幺火星会发出臭鸡蛋的味道呢? 随着我国神九的发射成功,航天已成为我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最近,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世界航天科普丛书》,解答和回答了许多关于世界航天的知识和疑问。 《世界航天科普丛书》共分为6册:《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为了地球领导权——人造卫星》、《天使的翅膀——宇宙飞船》、《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天上的街市——空间站》和《最后一个航班——太空梭》。这是一套科普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读物,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太空的大门。 《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最初,洲际飞弹以冷酷、恐怖的面目出现。苏联把P-7洲际飞弹改装为“卫星”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从此,运载火箭进入一个令人恐惧,又令人尊敬的科技时代。该书解读了运载火箭的许多前所未闻的秘密。 《为了地球领导权——人造卫星》: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自此,卫星打开了人类思维和想像的大门,也打开了科学突飞猛进的大门。该书依照卫星的发展历史和功能,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各国着名卫星和其惊险、隐秘的故事,为人们带来惊奇、讚叹与想像。人造卫星不断创造着奇蹟和神话,人类社会和生活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天使的翅膀——宇宙飞船》:“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应总是生活在摇篮里。”100年前,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预言人类将登上太空。儘管宇宙飞船的发展很不平坦,但人类经过艰苦的探索,甚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终于登上太空。 《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很久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崇拜和迷茫。伽利略自製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将人类的视野扩大到太空,思维深远到科学。太空探索第一次从宗教到科学,从地球到宇宙。空间探测器是人类派往太空的使者。它让人类发现太阳系很渺小,地球更渺小;太空很辽阔,时间很久远。天文学家看到的是一个神奇的宇宙,哲学家更深思人类和生命存在的意义。 《天上的街市——空间站》: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礼炮”号为战争而生,为信仰而死。它是苏联太空战略和太空霸权的一部分。空间站代表了人类的最高科技和现代文明。空间站并不总是虎视眈眈地俯瞰地球和监视人类。国际空间站第一次站在地球的上空,为航天、科技和人类服务。太空从此有了欢笑,显得拥挤起来,精彩的故事也多起来。 《最后一个航班——太空梭》:太空梭是冷战的花朵。苏联的太空梭飞了一次就寿终就寝;而美国太空梭飞行了30年。最终,美国太空梭执行和平使命,为人类航天科技和空间探索做出重大贡献,被称为最富魅力的太空花朵。 《世界航天科普丛书》以弘扬科学,追求真理,普及航天科学知识,启发想像力与创造力为宗旨,介绍了各国航天发展史和各种太空飞行器。这套丛书的特点是语言幽默风趣,在介绍航天科技知识的同时讲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有成功与失败、惊险与残酷,令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近千幅图片精美震撼,展示了太空人和航天科研人员勇于探索,不惧艰险,令人爱不释手,心旷神怡,很适合青少年和普通读者阅读,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勇气,给人以胆量。 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勇气、胆量和意志等精神鼓励人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我们可以跟随书中的描述从梦想起飞,冲破浓密的大气层,突破强大的地球引力,飞进冰雪寒冷的彗星,穿越怪石嶙峋的小行星带,体验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神秘,看看黑洞的骯髒面容,探索一下太阳系的边界。 航天是全人类的事业。航天科技似乎很遥远,其实许多航天科技就在我们身边。书中列举了许多普通人和青少年从对航天的幻想,进而投身科学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典型案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计画中,以科学的名义将新的火星车命名为“好奇”号。这幺好听的名字谁取的呢?是美国堪萨斯州的向日葵国小六年级的1 2岁华裔小女孩克拉拉?马,中文名字:马天琪。《世界航天科普丛书》希望通过讲述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启发读者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有幻想才有想像,有想像才有理想,有理想才有力量。《世界航天科普丛书》是一套优秀的科普丛书。一本好书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名人推荐

梦想照耀太空——《世界航天科普丛书》书评
美国“阿波罗-13”号登月飞船快飞到月球了,突然发生爆炸。3名太空人将残破的登月飞船当做救生艇,没有就近飞回地球,却飞往人类至今最远处的太空。他们到底怎样飞回地球的呢?
为了达到赫鲁雪夫“造飞弹如同造香肠”的恐吓效果,苏联战略火箭军司令聂杰林元帅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地狱般的爆炸声中烧得尸骨全无。
伊拉克军队侵占了科威特。沙乌地阿拉伯国王拒不同意美国利用本国军事基地攻打伊拉克军队。美国中央情报局利用照相侦察卫星拍摄的几张卫星照片震慑了沙特国王,使其立刻同意美国的计画并积极发动海湾战争。
火星,这颗迷幻的红色星球到底是什幺味道呢?空间探测器利用特殊的“鼻子”闻出火星有股淡淡的臭鸡蛋的味道。为什幺火星会发出臭鸡蛋的味道呢?
随着我国神九的发射成功,航天已成为我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最近,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世界航天科普丛书》,解答和回答了许多关于世界航天的知识和疑问。
《世界航天科普丛书》共分为6册:《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为了地球领导权:人造卫星》、《天使的翅膀:宇宙飞船》、《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天上的街市:空间站》和《最后一个航班:太空梭》。这是一套科普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读物,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太空的大门。
《突破卡门线:运载火箭》: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最初,洲际飞弹以冷酷、恐怖的面目出现。苏联把P-7洲际飞弹改装为“卫星”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从此,运载火箭进入一个令人恐惧,又令人尊敬的科技时代。该书解读了运载火箭的许多前所未闻的秘密。
《为了地球领导权:人造卫星》: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自此,卫星打开了人类思维和想像的大门,也打开了科学突飞猛进的大门。该书依照卫星的发展历史和功能,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各国着名卫星和其惊险、隐秘的故事,为人们带来惊奇、讚叹与想像。人造卫星不断创造着奇蹟和神话,人类社会和生活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天使的翅膀:宇宙飞船》:“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应总是生活在摇篮里。”100年前,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预言人类将登上太空。儘管宇宙飞船的发展很不平坦,但人类经过艰苦的探索,甚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终于登上太空。
《遥远的使命:空间探测器》:很久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崇拜和迷茫。伽利略自製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将人类的视野扩大到太空,思维深远到科学。太空探索第一次从宗教到科学,从地球到宇宙。空间探测器是人类派往太空的使者。它让人类发现太阳系很渺小,地球更渺小;太空很辽阔,时间很久远。天文学家看到的是一个神奇的宇宙,哲学家更深思人类和生命存在的意义。
《天上的街市:空间站》: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礼炮”号为战争而生,为信仰而死。它是苏联太空战略和太空霸权的一部分。空间站代表了人类的最高科技和现代文明。空间站并不总是虎视眈眈地俯瞰地球和监视人类。国际空间站第一次站在地球的上空,为航天、科技和人类服务。太空从此有了欢笑,显得拥挤起来,精彩的故事也多起来。
《最后一个航班——太空梭》:太空梭是冷战的花朵。苏联的太空梭飞了一次就寿终就寝;而美国太空梭飞行了30年。最终,美国太空梭执行和平使命,为人类航天科技和空间探索做出重大贡献,被称为最富魅力的太空花朵。
《世界航天科普丛书》以弘扬科学,追求真理,普及航天科学知识,启发想像力与创造力为宗旨,介绍了各国航天发展史和各种太空飞行器。这套丛书的特点是语言幽默风趣,在介绍航天科技知识的同时讲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有成功与失败、惊险与残酷,令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近千幅图片精美震撼,展示了太空人和航天科研人员勇于探索,不惧艰险,令人爱不释手,心旷神怡,很适合青少年和普通读者阅读,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勇气,给人以胆量。
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勇气、胆量和意志等精神鼓励人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我们可以跟随书中的描述从梦想起飞,冲破浓密的大气层,突破强大的地球引力,飞进冰雪寒冷的彗星,穿越怪石嶙峋的小行星带,体验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神秘,看看黑洞的骯髒面容,探索一下太阳系的边界。
航天是全人类的事业。航天科技似乎很遥远,其实许多航天科技就在我们身边。书中列举了许多普通人和青少年从对航天的幻想,进而投身科学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典型案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计画中,以科学的名义将新的火星车命名为“好奇”号。这幺好听的名字谁取的呢?是美国堪萨斯州的向日葵国小六年级的12岁华裔小女孩克拉拉·马,中文名字:马天琪。《世界航天科普丛书》希望通过讲述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启发读者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有幻想才有想像,有想像才有理想,有理想才有力量。《世界航天科普丛书》是一套优秀的科普丛书。一本好书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图书目录

太空惊异
太空文明 1
有神秘才有魅力 2
空间探测 3
来自地球的问候 4
神奇的力量 5
宇宙的“污水池” 6
寻找外星人 8
宇宙的深度
宇宙的奥秘 11
用仪器寻找上帝 12
巨大的银河系 13
多彩的太阳系 14
金色的太阳 17
蓝色的地球 18
灰色的月亮 19
人类到底能走多远
飞天的天条 21
速度战胜距离 22
科学与科学的对决 23
伟大的“错误” 24
人类能走多远 26
宇宙探险家
撩开宇宙的面纱 27
空间探测器 28
给你一双慧眼 29
探寻宇宙之谜 32
描绘星际地图 34
全球总动员 35
奇异的旅途
奇异的旅途 37
智慧的鞦韆 38
等待我的好讯息 40
深空测控网 41
“月球”号探测器
月球的诱惑 43
探月进行曲 44
第一个登入月球 46
月球先锋 48
“先驱者”号星际探测器
勇敢的“先驱者” 49
“先驱者-10”号探测器 50
“先驱者-11”号探测器 51
“地球名片” 53
“海盗”号火星探测器
火星叔叔马丁 55
“海盗”兄弟 57
一个不毛之地 57
大胆构想,小心求证 59
“旅行者”号星际探测器
地球的大使 61
聪明的“旅行者” 62
地球之音 63
永远的“旅行者” 64
“乔托”号彗星探测器
守株待兔的敢死队 65
追蹤“髒雪球” 66
勇闯“扫帚星” 67
何日君再来 68
“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
黎明前的启明星 69
挺进金星 70
滑滑梯的“麦哲伦”号 70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太空的“伽利略” 71
首航木星 71
寻访丑陋小行星 72
勇闯火山云 73
惊奇发现大冰山 73
联合探测显身手 74
告别太空 74
“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
我的太阳 77
向太阳挺进 78
等待太阳风暴 78
穿过“百武”彗星的尾巴 79
越阳之旅 80
“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
神奇的光环 81
“卡西尼”号的十八般兵器 82
怪异的飞行曲线 83
最美丽的光环 85
命悬一线“惠更斯”号 86
明亮的神秘光点 87
“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
太空怪物 89
寻找神秘面孔 90
“奥德赛”号探测器 92
“火星侦察兵”探测器
火星数字地图 95
火星摄影师 96
“火星快车”探测器 96
神圣的使命 100
“猎犬”失蹤迷案 101
冰冻的海洋 102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
红色星球的谜底 103
浴火的“凤凰” 104
恐怖7分钟 104
完美的着陆 106
寻找火星冰 106
冰雪战士 107
“智慧型”号月球探测器
月球机灵鬼 109
捨近求远的旅行 110
狠狠地露了一小手 110
温柔的撞击 112
“信使”号水星探测器
神秘的水星 113
九死一生的使命 114
“信使”的来信 115
“金星快车”号探测器
金星大决战 117
欧洲的快车 118
快车没有终点 120
深度撞击
会拍照片的“大炮” 121
幽黑深处的星际大战 122
“炮弹”已出膛 123
蓬鬆的“雪球” 125
地球生命的起源 125
“猎隼”历险记
“流氓”小行星 128
当灾难来敲门 129
“智慧女神”失蹤 130
“猎隼”迷蹤 130
第一颗太空炮弹 131
死而复生的“猎隼” 132
归途路漫漫 133
登月竞赛
“月亮女神”号探测器 135
“月球首航”号探测器 136
“重返月球”计画 138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139
“嫦娥”奔月路线图 140
第一次亲密接触 141
常回家看看 142
月球巡洋舰
勇往直前的探测车 143
赋予智慧和力量 144
第一辆月球车 145
“月球漫游者”月球车 146
月球车俱乐部 146
月球巡行者 147
“战车”月球车 150
月球房车 151
神奇的漫游者
“旅居者”号火星车 153
幸福的漫游者 154
双胞胎探险家 154
勇敢者的游戏 156
地老天荒的故事 157
漫游者还是守望者 157
形形色色的探测车
漫游车 160
“桌球”机器人 161
最业余的探测器 162
想像的翅膀 163

序言

航天,20世纪人类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索行动。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美国的许多航天专家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着名的科普作家,由于他们,使得航天知识深入人心,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和爱国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要让NASA一词在人们茶余饭后常常挂在嘴边。
航天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是人类最伟大、最尖端的科学。中国航天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在美国史丹福大学校园,一位教授不解地问:你们中国的火箭从哪里买来的?在我国江南一所漂亮的国小里,高年级学生在上科学课。老师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杨利伟。我国航天知识的普及任重道远。
《世界航天科普丛书》以弘扬科学、追求真理、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启发想像力与创造力为宗旨,以航天文献、史料为依据,介绍了各国航天发展史和各种太空飞行器,体现智慧与科技的力量,力图激起科技强国、勇攀科技高峰的雄心,增进国家富强、跻身航天强国的信心。
本丛书主要介绍了航天运载器、卫星及太空飞行器,由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探测器、空间站、太空梭等六部分组成。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航天科技知识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其间穿插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有的还是第一次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挑选的近千幅图片,使人浮想联翩。
从梦想到理想,从地球到太空。从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太空飞行器好像从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出来的一样,变幻出各种功能强大、造型不同、惊艳绝美的太空精灵。梦想照耀太空。地球静止轨道概念的提出者克拉克曾说:“任何非常先进的科技,初看都与魔法无异。”本丛书如能激发读者想像、渴望和愉悦,作者将无比感谢。
本丛书在编写时参考了俄罗斯航天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空间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中国航天局、印度空间组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美国波音公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美国缩尺複合材料公司、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等机构和公司的网站及相关资料,在本丛书出版之际,特向他们以及所有提供素材的单位,航天、火箭专家和杨星豪老师表示感谢。
本丛书将高科技知识科普化,必定存在疏漏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