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丛书:武当山古建筑群》集中体现出皇宫的宏伟壮丽、道教的神奇玄妙、环境的幽静典雅、民间的淳朴节俭等多种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是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範”。“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丛书:武当山古建筑群
- 作者:耿广恩 明剑玲
-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806532324
- 外文名:The Anct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 页数:105页
- 开本:32
- 品牌:广东旅游
内容简介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丛书: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丛书。
图书目录
仙风道骨武当山
亘古无双胜景
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与真武大帝
武当山与“靖难之役”
宏伟的古建筑群
道教文物的宝库
千占名山访仙蹤
万千仙境第一景
亦真亦幻太子坡
紫霄福地与绝胜南岩
七十二峰朝大顶
五龙宫和琼台
气韵生动武当山
盖世武功
武当仙乐
民歌与传说
旅游资讯
亘古无双胜景
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与真武大帝
武当山与“靖难之役”
宏伟的古建筑群
道教文物的宝库
千占名山访仙蹤
万千仙境第一景
亦真亦幻太子坡
紫霄福地与绝胜南岩
七十二峰朝大顶
五龙宫和琼台
气韵生动武当山
盖世武功
武当仙乐
民歌与传说
旅游资讯
文摘
着作权页:
插图:
一方面,对不恭者大开杀戒,武力镇压。朱棣称帝后,曾令文学博士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依照儒家传统思想,方孝儒对朱棣的所作所为十分不屑,故而狂草四字:“燕贼篡位。”这四个字,就掀起一场震古烁今的文字狱,株连十族(九族及学生),仅磔杀于市者即达873人,至于谪戍边关的更不可胜数。以致“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另一方面,便是大造“替天行道”、“天人合一”的舆论。恰逢武当山名道李素希两进榔梅果,朱棣藉此进一步完善了“真武护佑”的神话,称他和他父亲朱元璋之所以能得天下,全仗武当山真武神保佑。他在圣旨里说得很明白:“至我朝,真武阐扬灵化, 荫佑国家,福庇生民,十分显应。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显扬,威灵感应之多,言说不尽。”
为答谢真武佑护之德,永乐先在北京城建起了真武庙,又在紫禁城的御花园中建造钦安殿专门奉祀真武,甚至在他坐朝的奉天殿两壁斗拱间也画上了真武像。对真武得道之地武当山,朱棣更是恭敬有加,封武当真武神为“北极镇天真武元天上帝”,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永乐十年(1412年)遣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礼部尚书金纯、工部右侍郎郭王进等率30余万军民工匠,以12年功夫,在元代旧址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宏伟的道教庙宇。其工程之大,耗费之巨,不亚于北京紫禁城的修建,明朝人称为“成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也”。
由于事关江山社稷,所以明成祖亲自担任兴建工程的总指挥长,各宫观的设计蓝图均由他过目拍板定案,各重大环节也由他一道道圣旨予以安排,尤其是对金殿及其中供奉的神像的铸造、运输,他更是事事关心。
元代建筑的南岩“天乙真庆宫”石殿、中观石殿,明代敕建的紫金城、“治世玄岳”石坊等为稀有石构建筑物。在净乐、玉虚、紫霄、南岩、五龙等五宫中均有明朝御製品质驮御碑,共12座,最大者通高9.52米,总重量达102吨。碑文书体隽永圆润,碑额浮雕蟠龙矫健虬劲。甲壳、肌肉有明显不同的质感,腿脚、尾部有负重之态。这12座碑造型之美,体形之大,均为罕见的石雕艺术珍品。
1982年在紫霄宫前出土的一条赤金龙(长75厘米,宽5厘米)、玉简、玉璧,是明湘王朱柏于建文元年(1399年)投简武当山的,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武当山现存一部《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上、中、下三卷,用青黑色泥青笺,全书字画均为泥金手书,历540余年,至今完美如初,被誉为镇山之宝。
插图:
一方面,对不恭者大开杀戒,武力镇压。朱棣称帝后,曾令文学博士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依照儒家传统思想,方孝儒对朱棣的所作所为十分不屑,故而狂草四字:“燕贼篡位。”这四个字,就掀起一场震古烁今的文字狱,株连十族(九族及学生),仅磔杀于市者即达873人,至于谪戍边关的更不可胜数。以致“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另一方面,便是大造“替天行道”、“天人合一”的舆论。恰逢武当山名道李素希两进榔梅果,朱棣藉此进一步完善了“真武护佑”的神话,称他和他父亲朱元璋之所以能得天下,全仗武当山真武神保佑。他在圣旨里说得很明白:“至我朝,真武阐扬灵化, 荫佑国家,福庇生民,十分显应。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显扬,威灵感应之多,言说不尽。”
为答谢真武佑护之德,永乐先在北京城建起了真武庙,又在紫禁城的御花园中建造钦安殿专门奉祀真武,甚至在他坐朝的奉天殿两壁斗拱间也画上了真武像。对真武得道之地武当山,朱棣更是恭敬有加,封武当真武神为“北极镇天真武元天上帝”,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永乐十年(1412年)遣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礼部尚书金纯、工部右侍郎郭王进等率30余万军民工匠,以12年功夫,在元代旧址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宏伟的道教庙宇。其工程之大,耗费之巨,不亚于北京紫禁城的修建,明朝人称为“成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也”。
由于事关江山社稷,所以明成祖亲自担任兴建工程的总指挥长,各宫观的设计蓝图均由他过目拍板定案,各重大环节也由他一道道圣旨予以安排,尤其是对金殿及其中供奉的神像的铸造、运输,他更是事事关心。
元代建筑的南岩“天乙真庆宫”石殿、中观石殿,明代敕建的紫金城、“治世玄岳”石坊等为稀有石构建筑物。在净乐、玉虚、紫霄、南岩、五龙等五宫中均有明朝御製品质驮御碑,共12座,最大者通高9.52米,总重量达102吨。碑文书体隽永圆润,碑额浮雕蟠龙矫健虬劲。甲壳、肌肉有明显不同的质感,腿脚、尾部有负重之态。这12座碑造型之美,体形之大,均为罕见的石雕艺术珍品。
1982年在紫霄宫前出土的一条赤金龙(长75厘米,宽5厘米)、玉简、玉璧,是明湘王朱柏于建文元年(1399年)投简武当山的,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武当山现存一部《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上、中、下三卷,用青黑色泥青笺,全书字画均为泥金手书,历540余年,至今完美如初,被誉为镇山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