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世界经典闪击战

(2019-10-02 23:13:19) 百科综合
世界经典闪击战

世界经典闪击战

闪击战就是将奇袭、快袭集中一起,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 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 即崩溃。由于闪击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无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战结束 之后即受英美等军事学者热烈研究,在战术上勾勒出一个详细的面貌现已 不是难事。这本《万箭千刀一夜杀(世界经典闪击战)》带你走进世界上真 实存在的闪击战。精选十余场现当代经典闪击战,每个战列为一个独立单 元,并介绍战争双方主将、战争的意义及对整个战局的影响、战争中的故 事、战争所留下的遗蹟及纪念性建筑以及后人对战争的评价等。《万箭千 刀一夜杀(世界经典闪击战)》由《伴随》编辑部编着。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经典闪击战
  • 又名:万箭千刀一夜杀
  • 作者:《伴随》编辑部
  • ISBN:9787531727613
  • 类别:军事 
  • 页数:267
  • 定价:25.8元
  •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6-01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闪击战就是将奇袭、快袭集中一起,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由于闪击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无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战结束之后即受英美等军事学者热烈研究,在战术上勾勒出一个详细的面貌现已不是难事。这本书带你走进世界上真实存在的闪击战。精选十余场现当代经典闪击战,每个战列为一个独立单元,并介绍战争双方主将、战争的意义及对整个战局的影响、战争中的故事、战争所留下的遗蹟及纪念性建筑以及后人对战争的评价等。

精彩导读

波兰战役 战役简述 波兰战役,在波兰称作“1939年保卫战争”,在德国称作“波兰 行动”,行动代号为“白色方案”。是纳粹德国、苏联和一支小规模的 斯洛伐克部队入侵波兰的行动,标誌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入侵开 始于1939年9月1日,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被签署了一个星期后, 并在1939年10月6日因德国和苏联瓜分整个波兰而结束。 战前形势 1933年,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在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在德 国 上台当政。德国谋求获得在欧洲的控制权,并接管苏联领土,获取“生存 空间” 和扩张“大德意志”,计画最终在其周围建立一系列呈环形分布的同盟国 、 卫星国或傀儡国,根据这一系列重新制定的外交政策。首先,希特勒奉行 与 波兰和解的政策,努力改善与波兰之间的关係,最终在1934年签订《德波 互 不侵犯条约》。此前,希特勒的外交政策着重致力于削弱波兰和法国之间 的 关係,并鼓励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一个反对苏联的联合战 线。 波兰将在其东北部获得领土,但波兰人获得的好处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这 意味着他们的国家从此将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德国,在功能上成为一个 名 副其实的附庸国。波兰人担心,他们的独立,最终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除了苏联的领土外,德国的飞地东普鲁士与其余的领土被“波兰走廊 ” 从中隔开,该走廊成为波兰与德国之间长期有争议的土地,两国居民共同 居 住。基于以上原因,国家社会党也对在与波兰之间建立一条新的边界有浓 厚 的兴趣。《凡尔赛条约》签署后该走廊成为波兰的一部分。许多德国人也 希 望当时属于波兰的但泽市及其周围地区(统称为但泽自由市)重新併入德国 。 但泽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讲德语。《凡尔赛 条 约》后它已被从德国分裂出去,并在名义上成为独立的但泽自由市。希特 勒 试图收回这些失去的领土,并多次做出鼓动德国民族主义的行动,承诺“ 解放”; 仍然在走廊的德国少数民族,以及但泽。 波兰参加了《慕尼黑协定》签署后的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儘管 他 们没有参与签订该协定。《慕尼黑协定》发出最后通牒,强迫捷克斯洛伐 克 在1938年9月30日交出捷克捷欣市,捷克斯洛伐克于10月1日接受了最后 通牒。 1937年,德国对收回但泽的需求愈发强烈,同时建议兴建一条横穿波 兰 走廊的公路,以连线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波兰拒绝了这一建议,担心一 旦 接受了这些要求后,自己会进一步受到德国的控制,最终像捷克人一样失 去 独立。波兰领导人对希特勒也缺乏信任。此外,德国与反波兰的乌克兰民 族 主义者——“乌克兰国民组织”的合作,也被看做是为了孤立和削弱波兰 , 这在波兰方面的印象中削弱了希特勒的信誉。与此同时,英国也意识到德 国 和波兰之间的形势。3月31日,波兰得到英国和法国的保证,他们将支持波 兰捍卫领土完整。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和他的外相哈利法 克 斯勋爵却仍然希望能与希特勒达成一项关于但泽(同时也包括波兰走廊)的 协定,希特勒也抱有同样的愿望。张伯伦和他的支持者认为,战争是可以 避 免的,希望德国能够同意放弃波兰领土。德国在中欧的霸权开始陷入险境 。 随着紧张形势的逐渐升级,德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向积极。1939年4月 28日单方面退出在1934年签订的《德国和波兰互不侵犯条约》和1935年签 订的《英德海军协定》。然而,在但泽和波兰走廊的会谈破裂后的几个月 内, 德国和波兰之间并没有进行寻求解决办法的外互动动。在此期间,法国和 英 国也未能与苏联结成反对德国的联盟,同时,苏联对与德国结盟以对付波 兰表现出了兴趣。希特勒已经下令準备一个可能的“解决波兰问题的军事 手 段”——白色行动。 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8月23日苏德两国签署了《莫洛托夫与里宾 特洛甫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是德国与苏联在莫斯科举行 秘密会谈的结果,德国缓解了苏联反对对波兰採取军事行动的情绪。事实 上, 战争已经是迫在眉睫。此时苏联已与德国达成秘密协定:如果法国或英国 因 德国进攻波兰而加入对德国的战争时将会帮助德国;同时,两国在分裂包 括 波兰在内的东欧地区上达成共识,商定该国西部三分之一属于德国而东部 的 三分之二属于苏联。 就在该协定的前一天,即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召集德意志国防军将 领, 并为即将到来的战争作出诠释:“我们的优势是速度和残忍。成吉思汗曾 经 杀死了数百万的妇女和儿童,但是历史只把他看做一个伟大国家的创始人 。 现在有人说我削弱了西欧的文明,对此我并不关心的。我将对每个人发出 命 令,而他们只能说出一个字的评 论——这不是为到达某条线的目 的之战争,而是在肉体上消灭敌 人。因此,我将在东部动员我的 部队,命令他们高傲无情地对有 波兰血统和说波兰语的男人、妇 女和儿童执行死刑。这是获得生 存空间唯一的方法,而生存空间 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目录

波兰战役
法国战役
不列颠空战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
珍珠港事件
珊瑚海战役
阿拉曼战役
格瑞那达战役
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