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世界文学名着:楚辞

(2019-07-10 22:27:09) 百科综合
世界文学名着:楚辞

世界文学名着:楚辞

《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书中充满了大量道家的气质与哲学思想。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 )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文学名着:楚辞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页数:327页
  • 开本:32
  • 品牌:北京天下智慧
  • 作者:屈原 等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0236175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屈原不但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作者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 楚国公室。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自尽。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图书目录


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七谏
哀时命
九怀
九叹
九思

序言

近代学者梁啓超曾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换句话说,如果不能欣赏《楚辞》,则枉为中国人了。
《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继《诗经》之后,中国文学宝库中又一颗璀璨明珠。它产生于《诗经》之后的战国时期,如果说《诗经》体现了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温婉含蓄、中庸内敛,那幺《楚辞》则尽显长江流域南国文化的细腻柔婉、直抒胸臆。《楚辞》中描绘的世界,色彩斑斓、瑰丽奇幻,诗中主人公是一位意气风发、风流倜傥、忧郁伤感、且行且吟的翩翩佳公子,他驾车乘龙,在月神、风神的护卫下遨游长空。这些描写、抒情极尽华丽、空灵之美。唯其如此,梁啓超先生认为欣赏这种美,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极大的幸运。
《楚辞》全集以屈原作品为主,兼收屈原同时代的宋玉、景差,以及西汉贾谊、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离骚体”而作的十七篇辞赋。因这些作品“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称“楚辞”。其中屈原的《离骚》《九歌》《渔父》等是《楚辞》中最为着名的代表作。
《楚辞》丰美浪漫,然而,《楚辞》难读。所以梁啓超先生才说,欣赏《楚辞》需具备“能力”。《楚辞》成书距今已两千多年,其中涉及大量的上古历史和神话传说,又是用楚地方言写成,故不易读懂。无障碍阅读本儘量对这些问题做解注释,扫除阅读障碍。
要欣赏伟大诗人屈原和他伟大的诗篇,还要对那个诸侯混战、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做一个了解。
公元前三年前后,“战国七雄”中,秦国因商鞅变法带来了兴盛,成了军事强国;礼仪之邦的齐国因齐威王改革,强盛起来,堪称文化强国;而地广物丰的楚国因吴起变法积累的财富,当仁不让地成了经济大国。秦国为了称霸中原,採取“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并四处派出说客,与邻邦“连横”,以对付强大的齐、楚。楚国左徒(掌管内政和外交,相当于副宰相)屈原清醒地认识到,要扼制虎狼之秦,楚国再度变法强国刻不容缓,而六国也必须团结起来,“合纵”抗秦。因此他一方面说服楚怀王改革变法,一方面积极倡导与齐国结盟抗秦。然而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他接二连三被贬、被放逐,刚刚形成的齐楚联盟的大好局势也随之土崩瓦解。他眼睁睁看着楚国一步步落入秦国的圈套,一步步走向衰亡,最后看着秦人攻陷郢都,终于不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农曆五月初五,纵身投入汩罗江中,让一江春水,载走自己满腔愤懑和忧思……
《离骚》是屈原自传性的抒情长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得无怨乎?”怨生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离骚”即遭受忧患之意,司马迁如是解。《离骚》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运用神话传说,展开想像的翅膀,从多角度抒发自己满腔爱国激情和忧伤怨愤之情。屈原首创了“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以香草比喻高洁的品质,以追求美人比喻自己与君王的关係,从而展示自己追求“美政”,并为之不畏艰难、不惜生命而上下求索的赤胆忠心,读之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九歌》是屈原所有作品中最华美、最富魅力、最惊艳绝伦的作品。《九歌》原是一首祭祀乐歌,祭祀天神、云神、水神、山鬼等九位神仙,在楚国流传已久,经屈原改编,更加彰显出楚人浪漫瑰丽的想像、激荡迴旋的情感和九死不悔、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慨。有人认为《九歌》是在六国“合纵”会盟的庆典上演出的大型歌乐舞剧,那幺它精采绝艳、气势非凡、浪漫飞扬的呈现,肯定让前来会盟的五国使者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渔父》以问答的形式,描述渔父劝屈原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而屈原答:“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淋漓尽致地将屈原对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狐死首丘的清高孤绝、正道直行的人格精神阐释了出来。

名人推荐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

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鲁迅

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着、激动着无数的后代的作家们。
——郑振铎

标 签楚辞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