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世界文学名着典藏:红字

(2019-08-02 11:36:38) 百科综合
世界文学名着典藏:红字

世界文学名着典藏:红字

《世界文学名着典藏:红字(全译本)》的主要内容有狱门、市场、认出、故人重逢、海丝黛做针线、珀尔、总督家的大厅、精灵孩与牧师、医生、医生与病人、心灵深处、牧师的不眠之夜、海丝黛的另一面、海丝黛与医生、海丝黛与珀尔、林间漫步、教区牧师和教民、阳光灿烂等。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文学名着典藏:红字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页数:190页
  • 开本:32
  • 作者:纳撒尼尔·霍桑 黄禄善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5432827
  • 外文名:The Scarlet Letter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世界文学名着典藏:红字(全译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纳撒尼尔·霍桑 译者:王元媛

图书目录

第一章狱门
第二章市场
第三章认出
第四章故人重逢
第五章海丝黛做针线
第六章珀尔
第七章总督家的大厅
第八章精灵孩与牧师
第九章医生
第十章医生与病人
第十一章心灵深处
第十二章牧师的不眠之夜
第十三章海丝黛的另一面
第十四章海丝黛与医生
第十五章海丝黛与珀尔
第十六章林间漫步
第十七章教区牧师和教民
第十八章阳光灿烂
第十九章溪边的孩子
第二十章迷惘中的牧师
第二十一章新英格兰的节日
第二十二章游行
第二十三章红字的显露
第二十四章尾声

编辑推荐

 世界文学巨匠积澱千年的珍贵遗产
 着名翻译家呕心沥血的传世译本
 原汁原味、清新隽永的全译名篇
 外国文学资深学者的名着导读
 世界文学名着典藏,集艺术性、完整性和收藏性于一体,为您筑建一间典雅高贵和书香馥郁的书房!

序言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一个背负着因袭传统而生活、创作的人。这个传统一方面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原罪意识,一方面是200年前的祖先那纠缠不患的幽灵。霍桑被拖进故土和祖先的阴影和幽灵之中似乎不能自拔。霍桑的小说总是以历史,更确切地说,以17世纪英格兰清教文化为背景,表现的主题也总是与罪恶相关。
霍桑出生于麻萨诸塞州一个没落的世家,霍桑的曾高祖是萨拉姆镇上的望族,祖辈中其中一人将殖民地许多被控为女巫的妇女判处死刑;其中一人是殖民地的大法官,在女巫审判案中动用火刑、打烙印、绞刑等手段。霍桑沉湎于对父辈祖先的幻想中,在想像的文学世界中勾勒出缺席的父辈威的幻影,将其父辈祖先的恐怖写进了作品,同时也将他的幻想融入其中。在霍桑对其父辈祖先不光彩的历史的描述中夹杂着自豪和羡慕:“朦胧缥缈”“威武雄壮”“庄严”“长着鬍子”“披着黑貂皮、戴着尖顶帽的祖先”,“携带着《圣经》和宝剑,威风凛凛地踏着未经磨损的街道,经历了战争与和平,始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巨大成就绝非是我所能企及的”。不过,到了祖父这一代,霍桑家的威望已经远远不能与当时的望族相比了。到了霍桑的父亲,他就只能当一名船长了。但他也在霍桑4岁时死去,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父亲未给孀妇和幼儿留下什幺,而他母亲与许多女人一样,除了依附于他人便无法生存,于是霍桑的母亲带着孩子迁居娘家。霍桑在缺乏父亲的关照下成长,直接体验了妇女低下、无权、无能的处境带来的生活困苦。17岁时,霍桑在亲戚的资助下进了博多因学院,与朗费罗和后来成为总统的皮尔斯同学。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萨拉姆镇开始文学创作。1 836年和1846年两度在海关任职。皮尔斯当选为总统后,霍桑于1853年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领事。霍桑的大部分作品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探索人性的罪恶,揭露道德的伪善和褊狭,抨击宗教狂热,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倾向。《教长的黑面纱》《石面入像》《七个尖角阁的老宅》《福谷传奇》《玉石雕像》《红字》等作品都是富有代表性意义的小说。对于霍桑来说,因袭的原罪、宿命论、地狱,一旦进入人的生命,便没有办法躲避了。儘管他“一生没有什幺悲剧,然而他却看到周围是命运的重重魅影”。或许,霍桑的忧郁气质正来自于此,他所关注的问题也总是比同时期的作家阴暗得多,凄凉得多,诸如隐秘的罪恶、人性的孤独、被物质技术败坏后的精神以及殃及子孙的祖先的罪孽等等。他的作品笼罩在一种忧郁彷徨的基调里。这种情形不得不使人将他与哥德式的传统联繫起来,更加体现出他的神秘和诡谲。他认为历史短暂的美国缺乏天才作家所必需的一切,那里“没有阴影,没有古旧,没有神秘……只有光天化日之下普遍的繁荣”,然而,他的气质和想像总是沉湎于那些幽暗的方面,他创造出了一种浓郁的神秘。“陷入情网的英雄,月下的幽魂,乱鬨鬨的孤寂,被两个鬼魂纠缠的人,镜中的影像,公开的秘密等等”。他不厌其烦地表明人是有罪的,这种罪恶不仅来自原罪,也来自父辈祖先,问题是人们都试图掩盖这种罪恶。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创作于1850年,由于与当局政见不合而失去了海关职务之后,霍桑投入了这部小说的创作。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波士顿,主人公海丝黛·白兰因犯了通姦罪而被判在胸前戴上耻辱的标记——红色的“A”字,并被示众、关押,还遭到剥夺母爱的威胁。白兰被彻底孤立,被交给众人,成为公众谴责的对象。但是白兰很快就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她精心地缝织并装饰那个象徵着自己罪恶的“红字”,直面自己所遭受的惩罚,并且精心教养她与情人所生的女儿,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她所受的惩罚,生活幸福,内心宁静。她善待穷人,帮助病人,抚慰遭难的人。海丝黛·白兰的善良品质使人们饶恕了她的罪,他们不再把“红字”看作是一种罪恶的标誌,而是把它看作犯罪以后善行的标记了。在人们的心目中,“红字”含有了修女胸前十字架的意义,给佩戴它的人一种神圣性,使她安度一切危难。这个女人从性的诱惑者变成了一个性的禁忌者,逐渐变成了一个“天使”式的女人。她最终成了胜利者。专制文化和清教法律的牺牲品不是白兰,而是男性,是与白兰密切相关的人物——丁梅斯德牧师。作为清教政府、权力、道德、文化的代表,丁梅斯德是一个被害者,而不是一个害人者。他的痛苦变成了一种美德,这种痛苦来自于遵循道德的本性对自我的惩罚,他的痛苦比白兰深刻得多。丁梅斯德在强大的负罪感的压力下,过着毫无生气的生活,他採取了与白兰完全相反的忏悔罪恶的方式,掩盖自己所犯的罪,因为隐瞒自己的罪恶而痛苦,他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被罪恶意识所笼罩,生命的气息在一天天走向枯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描写了丁梅斯德牧师的矛盾与痛苦。与此并行的是,作者以极度憎恶的笔调描写了围绕在这一对“罪人”周围的大众,以及为了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探询他人灵魂秘密、折磨他人的齐灵窝斯——白兰的丈夫。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衰老而又丑陋无比、冷酷无情的人,富有知识但性格偏执,在复仇欲望的驱使下丧失了人性。在他身上作者集中体现了知识与人性扭曲的关係。在这部小说中,霍桑重複了他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被强大的、阴险的男面,又表现了逾越社会道德和行为规範的女性对男性、对社会的威胁,暗含着对于不守规则及强大女性的恐惧。霍桑把女人的不幸、反叛,即对于女性道德和定命的违背,与她们不幸的婚姻生活联繫起来。在《福谷传奇》中,霍桑总结道:妇女的女权主义思想总是与爱情的失败相关,她们并不是天生的改革者,她们既不能改变社会的秩序,也不能改变两性的定命,但由于不幸命运的压力而变成了女权主义者。《红字》中的白兰,具有强大的女人的特点,她是一个反抗者的缩影,具有神秘的力量。她嫁给了丑陋而衰老的齐灵窝斯,她的婚姻是畸形的,她与牧师相爱也因此是必然的,值得同情的,但这种非法的情感给牧师带来的却是终身的痛苦和毁灭。而作为“罪恶”之结晶的私生女珀尔,却是一个“妖女”。她是真正反叛的化身。正如作者在小说中所说,小珀尔是“从一种茂盛的罪恶的热情中开放的一朵可爱的不朽的花”。她身上蕴含着某种阴暗、狂野、多变、喜怒无常、反抗、轻浮的特质,她的叫声与不可解的巫婆的咒语极其相似。作者在对小珀尔的塑造中,无数次地运用了“妖精”“精灵”“巫婆”“魔术”“咒语…罪恶”“激情”这些术语。她身上充满着浓郁的妖气,美丽动人,天真无邪,不遵守任何的道德约束。但她的母亲白兰却把她看作上帝给她的礼物,是安慰她的天使。瓦尔特·霍伯特在《小珀尔和霍桑的女儿:文化诗学论文》中则分析了小珀尔这一形象的塑造与霍桑本人对其女儿尤娜的态度之间的密切关係。不论是小珀尔还是尤娜,都不具有霍桑所认为的女性天生的感性和同情心。霍桑曾说,尤娜不能使自己服从自然的规律,她的本质是美丽的、杰出的,但一切都是无序的。霍桑对他的女儿深感不安,这是19世纪早期在美国存在的对女孩子的教育和扶养的一种焦虑。 在19世纪的文学中,女性或者是天使,或者是妖魔。前者是道德的化身,后者则是堕落的蕩妇。在《红字》中,霍桑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超越了传统文学中女性作为天使与妖女形象的两极分化与对立,而是将这两种气质结合于一体。海丝黛·白兰既是一个偷吃禁果的引诱者,她受到惩罚,这是一个女人最坏的惩罚,戴上通姦的标誌,被钉在耻辱柱上;但她又具有天使式的女人的特点。霍桑对于女人的越轨行为表现出矛盾的态度。在这部小说中,他一方面表现了女人背离标準的异常行为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悲剧性灾难,另一方面,他又把这样的女人塑造成天使式的人物。同样,小珀尔也是被作者当作一个妖女来塑造的,但她却具有超脱尘世的非世俗特质。
《红字》集中体现了霍桑複杂的宗教思想和人性观以及他对罪与罚的独特认识。人对自身罪恶的不同态度贯穿着小说的始终。从中可以看到新英格兰的清教主义文化传统对霍桑的深刻影响。儘管霍桑在这部小说中表现了17世纪的宗教偏执和文化专制,但他并不否定“原罪”的思想,他的许多小说表现了人的罪恶以及人对罪恶的认识和态度。在《红字》中,霍桑讚扬白兰对罪的坦白与承担以及积极的服罪方式,而否定了不敢面对罪恶的丁梅斯德,但同时又否定了同样罪恶深重但以惩罚他人罪恶为目的医生和大众。
霍桑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其小说创作具有浓厚的象徵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如“天空”中红字的出现、幻觉的描写等,都使小说充满神秘色彩。同时,小说也结合了哥德式小说的某些因素,如隐藏的罪恶、阴暗变态的恶棍式人物等等。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