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弹道飞弹》按照研製的先后顺序选取了16种有代表性的弹道飞弹,通过埘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资料的对比、甄别和筛选,力图儘可能準确地还原这些飞弹武器的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对各种飞弹武器研发背景、过程、技术特点、实际影响、发展趋势等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力图从整体上展现世界弹道飞弹发展的全貌,使读者对世界弹道飞弹的发展历程有更加纵深的历史性认识,并希望藉此提升《世界弹道飞弹》的知识性及学术性。世界弹道飞弹发展史既是美苏冷战对抗史,又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军事发展史。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弹道飞弹
- 作者:王鸿章 刘新德
-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 页数:256页
- 开本:16
- 外文名:The World Ballistic Missiles
- 类型:科技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世界弹道飞弹》指出作为战略飞弹部队从事军事战略问题教学和研究的专职人员,经常要与世界各国、各类弹道飞弹武器“神交”,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够全面、系统、深入、準确地介绍和反映世界主要弹道飞弹武器结构性能、发展历程的工具性参考书,于是王鸿章、刘新德编着完成了此书。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飞弹核武器在塑造战后国际战略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弹道飞弹》一书通过对十几种弹道飞弹发展历程的介绍和分析,展示了世界弹道飞弹发展的历史脉络,读者从中还能够领略到美苏冷战时期博弈和斗争的概貌。
——寿晓松,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与战略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少将
弹道飞弹武器有其固有的特点、优势,在军事对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世界弹道飞弹》一书在十几种弹道飞弹武器发展的背景、战略需求、技术条件、机制模式、前景颅测等方面,着墨颇多,其中有不少独到见解,值得一读。
——张世平,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与条令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少将
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世界主要弹道飞弹发展的专着,编者对不少专业性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和思考,相信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广大军迷朋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
——邵永灵,中央电视台《讲武堂》主讲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评论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
——寿晓松,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与战略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少将
弹道飞弹武器有其固有的特点、优势,在军事对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世界弹道飞弹》一书在十几种弹道飞弹武器发展的背景、战略需求、技术条件、机制模式、前景颅测等方面,着墨颇多,其中有不少独到见解,值得一读。
——张世平,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与条令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少将
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世界主要弹道飞弹发展的专着,编者对不少专业性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和思考,相信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广大军迷朋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
——邵永灵,中央电视台《讲武堂》主讲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评论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名人推荐
飞弹核武器在塑造战后国际战略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弹道飞弹》一书通过对十几种弹道飞弹发展历程的介绍和分析,展示了世界弹道飞弹发展的历史脉络,读者从中还能够领略到美苏冷战时期博弈和斗争的概貌。
——寿晓松,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与战略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
弹道飞弹武器有其固有的特点、优势,任军事对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世界弹道飞弹》一书在十几种弹道飞弹武器发展的背景、战略需求、技术条件、机制模式、前景预测等方面,着墨颇多,其中有不少独到见解,值得一读。
——张世平,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与条令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
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世界主要弹道飞弹发展的专着,编者对不少专业性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和思考,相信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广人军迷朋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
——邵永灵,中央电视台《讲武堂》主讲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评论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寿晓松,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与战略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
弹道飞弹武器有其固有的特点、优势,任军事对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世界弹道飞弹》一书在十几种弹道飞弹武器发展的背景、战略需求、技术条件、机制模式、前景预测等方面,着墨颇多,其中有不少独到见解,值得一读。
——张世平,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与条令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
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世界主要弹道飞弹发展的专着,编者对不少专业性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和思考,相信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广人军迷朋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
——邵永灵,中央电视台《讲武堂》主讲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评论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V—2——世界弹道飞弹的鼻祖
为什幺偏偏是德国/001
V—2是第一种用于实战的飞弹吗?/006
V—2登场,出手不凡/009
V—2飞弹的新生/013
第二章
“飞毛腿”——第三世界国家的“飞弹之母”
苏联近程飞弹家族的“当家花旦”/017
奔走异国他乡/022
战争中大显身手/026
遭遇剋星,折戟沉沙/029
老而不朽/032
第三章
SS—6——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弹道飞弹
飞弹总设计师——科罗廖夫/035
苏联抢先为哪般/038
震惊美国朝野/043
命运不济/048
第四章
SS—11——装备数量超千枚的苏联洲际飞弹
最高指示:以最快速度增加飞弹数量/053
为什幺选中SS—11/056
一天生产装备一枚/061
国之重器/064
第五章
“民兵”—Ⅲ——美国现役陆基战略核力量的“独苗”
“民兵”—Ⅲ的先辈们/068
世界上最早的分导式多弹头飞弹/072
神秘的地下“弹窝”/076
长寿“秘诀”/079
第六章
SS—18——世界上块头最大的弹道飞弹
出身名门/084
家族庞大/087
镇国利器/093
无可奈何花落去/098
第七章
“潘兴Ⅱ”——性能先进的中程弹道飞弹
应运而生的“潘兴Ⅰ”飞弹/102
惊人的命中精度/106
命运的终结/111
第八章
SS—24——唯一从火车上发射的洲际弹道飞弹
美苏激烈核对抗的产物/116
恐怖的核飞弹列车/119
生不逢时命短暂/122
能否重生/125
第九章
和平卫士——集万千矛盾于一身
“万里穿杨”/129
艰难的部署方式抉择/132
伴生品:“侏儒”飞弹/137
坎坷命运的背后/141
第十章
“三叉戟”Ⅱ——世界潜射洲际弹道飞弹中的翘楚
美国潜射飞弹发展溯源/147
性格迥异的“两兄弟”/153
美国的“定海神针”/157
老将新传/161
第十一章
“白杨—M”——俄罗斯陆基战略核力量的中坚
身世之谜/164
俄陆基战略力量的“顶樑柱”/169
神秘的PC—24“亚尔斯”/172
堪当大任否/175
第十二章
“烈火”——印度大国梦的重要依託
印度的大国梦/181
“万能大地”并不万能/183
从“烈火”—Ⅱ到“烈火”—Ⅲ/186
“烈火”—Ⅴ飞弹/191
第十三章
“高里”——巴基斯坦对抗印度的利器
较早起步的飞弹事业/193
“哈塔夫”系列飞弹的诞生/195
神秘的“高里”/197
与印度针锋相对/200
第十四章
“伊斯坎德尔”——世界战役战术飞弹的佼佼者
出身高贵/204
绰号“小白杨”/209
俄罗斯对外斗争“利器”/214
后续发展值得关注/217
第十五章
“布拉瓦”——俄罗斯未来战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
苏联潜射飞弹发展历程回顾/222
命运多舛/226
终于修成正果/229
未来俄战略核力量支柱/231
第十六章
“流星”——伊朗对抗大国的“王牌”
错综複杂的研发背景/234
“流星”横空出世/236
“王牌利刃”——“流星—3”/237
不断谋求更远、更强/239
附录
对苏联(俄罗斯)地地弹道飞弹武器系统命名的分析/241
苏联(俄罗斯)弹道飞弹一览表/249
参考文献
第一章
V—2——世界弹道飞弹的鼻祖
为什幺偏偏是德国/001
V—2是第一种用于实战的飞弹吗?/006
V—2登场,出手不凡/009
V—2飞弹的新生/013
第二章
“飞毛腿”——第三世界国家的“飞弹之母”
苏联近程飞弹家族的“当家花旦”/017
奔走异国他乡/022
战争中大显身手/026
遭遇剋星,折戟沉沙/029
老而不朽/032
第三章
SS—6——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弹道飞弹
飞弹总设计师——科罗廖夫/035
苏联抢先为哪般/038
震惊美国朝野/043
命运不济/048
第四章
SS—11——装备数量超千枚的苏联洲际飞弹
最高指示:以最快速度增加飞弹数量/053
为什幺选中SS—11/056
一天生产装备一枚/061
国之重器/064
第五章
“民兵”—Ⅲ——美国现役陆基战略核力量的“独苗”
“民兵”—Ⅲ的先辈们/068
世界上最早的分导式多弹头飞弹/072
神秘的地下“弹窝”/076
长寿“秘诀”/079
第六章
SS—18——世界上块头最大的弹道飞弹
出身名门/084
家族庞大/087
镇国利器/093
无可奈何花落去/098
第七章
“潘兴Ⅱ”——性能先进的中程弹道飞弹
应运而生的“潘兴Ⅰ”飞弹/102
惊人的命中精度/106
命运的终结/111
第八章
SS—24——唯一从火车上发射的洲际弹道飞弹
美苏激烈核对抗的产物/116
恐怖的核飞弹列车/119
生不逢时命短暂/122
能否重生/125
第九章
和平卫士——集万千矛盾于一身
“万里穿杨”/129
艰难的部署方式抉择/132
伴生品:“侏儒”飞弹/137
坎坷命运的背后/141
第十章
“三叉戟”Ⅱ——世界潜射洲际弹道飞弹中的翘楚
美国潜射飞弹发展溯源/147
性格迥异的“两兄弟”/153
美国的“定海神针”/157
老将新传/161
第十一章
“白杨—M”——俄罗斯陆基战略核力量的中坚
身世之谜/164
俄陆基战略力量的“顶樑柱”/169
神秘的PC—24“亚尔斯”/172
堪当大任否/175
第十二章
“烈火”——印度大国梦的重要依託
印度的大国梦/181
“万能大地”并不万能/183
从“烈火”—Ⅱ到“烈火”—Ⅲ/186
“烈火”—Ⅴ飞弹/191
第十三章
“高里”——巴基斯坦对抗印度的利器
较早起步的飞弹事业/193
“哈塔夫”系列飞弹的诞生/195
神秘的“高里”/197
与印度针锋相对/200
第十四章
“伊斯坎德尔”——世界战役战术飞弹的佼佼者
出身高贵/204
绰号“小白杨”/209
俄罗斯对外斗争“利器”/214
后续发展值得关注/217
第十五章
“布拉瓦”——俄罗斯未来战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
苏联潜射飞弹发展历程回顾/222
命运多舛/226
终于修成正果/229
未来俄战略核力量支柱/231
第十六章
“流星”——伊朗对抗大国的“王牌”
错综複杂的研发背景/234
“流星”横空出世/236
“王牌利刃”——“流星—3”/237
不断谋求更远、更强/239
附录
对苏联(俄罗斯)地地弹道飞弹武器系统命名的分析/241
苏联(俄罗斯)弹道飞弹一览表/249
参考文献
序言
在20世纪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史上,弹道飞弹的出现显然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二战后期,纳粹德国在世界上最先研製出了V-2型弹道飞弹,并大规模地用于实战,从而拉开了世界弹道飞弹发展与竞争的帷幕。随着冷战开始以及核武器与弹道飞弹的结合,美国、苏联等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围绕弹道飞弹的竞争日趋激烈。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先后研製装备了20多种弹道飞弹武器,苏联研製装备的弹道飞弹近40种。飞弹核武器作为主要的战略武器,牵动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就了美国、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甚至主导着冷战期间美苏博弈、对抗、争霸的进程,折射出世界战略格局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可以说,世界弹道飞弹发展史既是美苏冷战对抗史,又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军事发展史。
冷战结束后,世界整体对抗态势有所缓和,美俄等国家的弹道飞弹发展速度放缓,但在一些地区性国家和中小国家,弹道飞弹则成为其对抗强权、维护国家安全的支柱性手段。当今时代还远不是一个弹道飞弹没落的时代,弹道飞弹仍然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军事态势变化的重要视点。
作为战略飞弹部队从事军事战略问题教学和研究的专职人员,我们经常要与世界各国、各类弹道飞弹武器“神交”,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够全面、系统、深入、準确地介绍和反映世界主要弹道飞弹武器结构性能、发展历程的工具性参考书,给我们的教研工作带来不便。于是,战略教研室领导动议并决定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样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编着完成了这本着作。
本书按照研製的先后顺序选取了16种有代表性的弹道飞弹,通过对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资料的对比、甄别和筛选,力图儘可能準确地还原这些飞弹武器的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对各种飞弹武器研发背景、过程、技术特点、实际影响、发展趋势等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力图从整体上展现世界弹道飞弹发展的全貌,使读者对世界弹道飞弹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加纵深的历史性认识,并希望籍此提升本书的知识性及学术性。 本书最终是否真能如我们所愿,达到预期目的,我们为此而惴惴不安。
王鸿章、刘新德两位同志设计了本书的总体框架,陆雪娟、吴红丽、刘潇泊、尹保松、赵春霞等分工撰写了初稿。全书由王鸿章统稿、改写,刘新德、万惠兰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统稿。
本书得到了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和系两级部门的资助和支持,并在教研室王连平教授、邵永灵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完成。教研室其他同志也为书稿的撰写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对他们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特别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严谨、尽心的工作态度和职业作风,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张天恆女士,多次不厌其烦地就书稿的内容与我们沟通,共同致力于书稿内容的质量提升,以期为读者奉献一部力臻完美的书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使用了大量文献资料,附录中并未全部列出。对在本书中已列出和未列出的参考文献的作者,我们表示感谢。
我们能力水平有限,书中不準确、不全面、不客观的地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二战后期,纳粹德国在世界上最先研製出了V-2型弹道飞弹,并大规模地用于实战,从而拉开了世界弹道飞弹发展与竞争的帷幕。随着冷战开始以及核武器与弹道飞弹的结合,美国、苏联等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围绕弹道飞弹的竞争日趋激烈。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先后研製装备了20多种弹道飞弹武器,苏联研製装备的弹道飞弹近40种。飞弹核武器作为主要的战略武器,牵动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就了美国、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甚至主导着冷战期间美苏博弈、对抗、争霸的进程,折射出世界战略格局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可以说,世界弹道飞弹发展史既是美苏冷战对抗史,又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军事发展史。
冷战结束后,世界整体对抗态势有所缓和,美俄等国家的弹道飞弹发展速度放缓,但在一些地区性国家和中小国家,弹道飞弹则成为其对抗强权、维护国家安全的支柱性手段。当今时代还远不是一个弹道飞弹没落的时代,弹道飞弹仍然是我们观察当今世界军事态势变化的重要视点。
作为战略飞弹部队从事军事战略问题教学和研究的专职人员,我们经常要与世界各国、各类弹道飞弹武器“神交”,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够全面、系统、深入、準确地介绍和反映世界主要弹道飞弹武器结构性能、发展历程的工具性参考书,给我们的教研工作带来不便。于是,战略教研室领导动议并决定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样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编着完成了这本着作。
本书按照研製的先后顺序选取了16种有代表性的弹道飞弹,通过对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资料的对比、甄别和筛选,力图儘可能準确地还原这些飞弹武器的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对各种飞弹武器研发背景、过程、技术特点、实际影响、发展趋势等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力图从整体上展现世界弹道飞弹发展的全貌,使读者对世界弹道飞弹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加纵深的历史性认识,并希望籍此提升本书的知识性及学术性。 本书最终是否真能如我们所愿,达到预期目的,我们为此而惴惴不安。
王鸿章、刘新德两位同志设计了本书的总体框架,陆雪娟、吴红丽、刘潇泊、尹保松、赵春霞等分工撰写了初稿。全书由王鸿章统稿、改写,刘新德、万惠兰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统稿。
本书得到了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和系两级部门的资助和支持,并在教研室王连平教授、邵永灵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完成。教研室其他同志也为书稿的撰写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对他们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特别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严谨、尽心的工作态度和职业作风,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张天恆女士,多次不厌其烦地就书稿的内容与我们沟通,共同致力于书稿内容的质量提升,以期为读者奉献一部力臻完美的书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使用了大量文献资料,附录中并未全部列出。对在本书中已列出和未列出的参考文献的作者,我们表示感谢。
我们能力水平有限,书中不準确、不全面、不客观的地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