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泰戈尔诗选》是2009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泰戈尔诗选
-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页数:172页
- 开本:32开
- 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 译者:任溶溶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34253934,9787534253935
内容简介
《泰戈尔诗选》早在六十年前,我的老师郑振铎先生就把《新月集》译介到中国来了。他指出它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使这部诗集清新隽永的,乃是不失赤子之心的泰戈尔所掌握的、儿童天真而绚烂的想像和幻想。现在:我们知道,在泰戈尔的心目中,儿童并不仅仅意味着儿童而已。他说:“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里重新获得他的童年。”“上帝藉助于每一个儿童,在成人的大门口重複他的呼唤。”泰戈尔歌咏儿童,有时也还是歌咏神(梵,无限)及其他。《在海边》、《源泉》、《恍然大悟》三诗之所以也收入颂神的诗集《吉檀迦利》,便是这个缘故。这里选了这三首诗,以全面地表现泰戈尔心目中的儿童。其余十九首选的是叙述儿童生活和心理的诗歌,足见不失赤子之心的泰戈尔的想像和幻想之天真而又绚烂。
编辑推荐
《泰戈尔诗选》是一本专为少年儿童编选的泰戈尔诗歌选本。特定的对象,决定选本的特定内容。早在六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就把《新月集》译介到中国来了。他指出它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使这部诗集清新隽永的,乃是不失赤子之心的泰戈尔所掌握的、儿童天真而绚烂的想像和幻想。
泰戈尔多才多艺,又博又专,一生用孟加拉文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大量的歌曲,以及不少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着。他用比喻薰陶读者,用形象启蒙读者,激发读者进行再创造,驰骋他们的想像,从而得到“无法计量的美学享受”。
泰戈尔多才多艺,又博又专,一生用孟加拉文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大量的歌曲,以及不少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着。他用比喻薰陶读者,用形象启蒙读者,激发读者进行再创造,驰骋他们的想像,从而得到“无法计量的美学享受”。
作者简介
作者:(印度)泰戈尔 译者:吴岩 丛书主编:任溶溶
泰戈尔,多才多艺,又博又专,一生用孟加拉文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大量的歌曲,以及不少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着。他用比喻薰陶读者,用形象启蒙读者,激发读者进行再创造,驰骋他们的想像,从而得到“无法计量的美学享受”。
泰戈尔,多才多艺,又博又专,一生用孟加拉文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大量的歌曲,以及不少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着。他用比喻薰陶读者,用形象启蒙读者,激发读者进行再创造,驰骋他们的想像,从而得到“无法计量的美学享受”。
媒体推荐
前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着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出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那是英印帝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他的祖父生活豪华,又乐善好施,成了商业时代的“王子”。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很有研究,生活简朴,人称“大仙”。
“大仙”生了十四个子女,罗宾是他最小的儿子。儿子从小喜欢写诗,“大仙”喜欢在喜马拉雅山区旅行。罗宾十一岁时,“大仙”把他带往山区。白天,高山丛林,目不暇给,儿子“总担心,别把那幺的美景遗漏了”;晚上,儿子给父亲唱他所喜欢的颂神曲,父亲给儿子讲天文学。罗宾十四岁时发表叙事诗《野花》,长达一千六百行,便是以喜马拉雅山为背景的。
一八七八年,泰戈尔赴英国读法律,兴致索然;后改入伦敦大学学英国文学,兼攻西方音乐。一八八○年奉父命中途辍学回家。他对国内外的学校教育都不喜欢,觉得收穫不大。他的家庭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浸润于印度文学艺术传统,又颇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罗宾主要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薰陶下自学成才的。
一八九一年,泰戈尔奉父命下乡管理祖传田产,常泛舟河上,与佃户有些接触,从而触发了改造农村、“更合理地分配财富”的幻想。乃在一九。一年于圣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国际大学”。 二十世纪初参加反英的人民运动,以诗歌抨击殖民
主义者。他反对暴力,也反对妥协,逐渐与民众运动格格不入,便退隐了。一九一三年,以他自己译成英文的诗歌《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又陆续将其孟加拉的诗歌,选译成英文。陆续出版《园丁集》、《新月集》、《采果集》、《飞鸟集》、《情人的礼物》、《渡》、《遐想集》、《流萤集》。别人为了纪念他而编的《集外集》,绝大多数也是他生前译成英文的。总之,这十种书,都是泰戈尔亲自从孟加拉文译成英文的,可说是泰戈尔有意要贡献给全世界读者的“自选集”。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诗人自己选译成英文的诗集陆续出版,使“东方和西方的想像互相理解”,泰戈尔因而名震全球。这时官方也来轧一脚,一九一五年,英国授予他“爵士”的称号。然而,由于事实的教训,印度本土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日益激化,泰戈尔的思想亦逐渐变化发展。一九一九年英国殖民当局血腥镇压印度阿姆利则人民,泰戈尔愤而放弃英国封他的“爵士”称号。从此,泰戈尔面对现实,关心印度的命运和世界大事,日益坚强地走上了反帝、反殖、反法西斯斗争的道路,直至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溘然长逝为止。
泰戈尔多才多艺,又博又专,一生用孟加拉文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大量的歌曲,以及不少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着。总体看来,他首先是个抒情诗人。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着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出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那是英印帝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他的祖父生活豪华,又乐善好施,成了商业时代的“王子”。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很有研究,生活简朴,人称“大仙”。
“大仙”生了十四个子女,罗宾是他最小的儿子。儿子从小喜欢写诗,“大仙”喜欢在喜马拉雅山区旅行。罗宾十一岁时,“大仙”把他带往山区。白天,高山丛林,目不暇给,儿子“总担心,别把那幺的美景遗漏了”;晚上,儿子给父亲唱他所喜欢的颂神曲,父亲给儿子讲天文学。罗宾十四岁时发表叙事诗《野花》,长达一千六百行,便是以喜马拉雅山为背景的。
一八七八年,泰戈尔赴英国读法律,兴致索然;后改入伦敦大学学英国文学,兼攻西方音乐。一八八○年奉父命中途辍学回家。他对国内外的学校教育都不喜欢,觉得收穫不大。他的家庭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浸润于印度文学艺术传统,又颇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罗宾主要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薰陶下自学成才的。
一八九一年,泰戈尔奉父命下乡管理祖传田产,常泛舟河上,与佃户有些接触,从而触发了改造农村、“更合理地分配财富”的幻想。乃在一九。一年于圣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国际大学”。 二十世纪初参加反英的人民运动,以诗歌抨击殖民
主义者。他反对暴力,也反对妥协,逐渐与民众运动格格不入,便退隐了。一九一三年,以他自己译成英文的诗歌《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又陆续将其孟加拉的诗歌,选译成英文。陆续出版《园丁集》、《新月集》、《采果集》、《飞鸟集》、《情人的礼物》、《渡》、《遐想集》、《流萤集》。别人为了纪念他而编的《集外集》,绝大多数也是他生前译成英文的。总之,这十种书,都是泰戈尔亲自从孟加拉文译成英文的,可说是泰戈尔有意要贡献给全世界读者的“自选集”。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诗人自己选译成英文的诗集陆续出版,使“东方和西方的想像互相理解”,泰戈尔因而名震全球。这时官方也来轧一脚,一九一五年,英国授予他“爵士”的称号。然而,由于事实的教训,印度本土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日益激化,泰戈尔的思想亦逐渐变化发展。一九一九年英国殖民当局血腥镇压印度阿姆利则人民,泰戈尔愤而放弃英国封他的“爵士”称号。从此,泰戈尔面对现实,关心印度的命运和世界大事,日益坚强地走上了反帝、反殖、反法西斯斗争的道路,直至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溘然长逝为止。
泰戈尔多才多艺,又博又专,一生用孟加拉文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大量的歌曲,以及不少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着。总体看来,他首先是个抒情诗人。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图书目录
新月集
家庭
在海边
源泉
恍然大悟
裁判
玩具
小小仙境
流放的地方
纸船
水手
对岸
花儿学校
同情
职业
十二点钟
恶邮差
英雄好汉
结局
第一次手捧素馨花
榕树
礼物
最后的交易
园丁集(十一首)
情人的礼物(十首)
飞鸟集(三十二首)
流萤集(五十六首)
吉檀迦利(三首)
采果集(十首)
集外集(十二首)
家庭
在海边
源泉
恍然大悟
裁判
玩具
小小仙境
流放的地方
纸船
水手
对岸
花儿学校
同情
职业
十二点钟
恶邮差
英雄好汉
结局
第一次手捧素馨花
榕树
礼物
最后的交易
园丁集(十一首)
情人的礼物(十首)
飞鸟集(三十二首)
流萤集(五十六首)
吉檀迦利(三首)
采果集(十首)
集外集(十二首)
序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re1861-1941)是印度着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出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那是英印帝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他的祖父生活豪华,又乐善好施,成了商业时代的“王子”。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很有研究,生活简朴,人称“大仙”。
“大仙”生了十四个子女,罗宾是他最小的儿子。儿子从小喜欢写诗,“大仙”喜欢在喜马拉雅山区旅行。罗宾十一岁时,“大仙”把他带往山区。白天,高山丛林,目不暇给,儿子“总担心,别把那幺的美景遗漏了”;晚上,儿子给父亲唱他所喜欢的颂神曲,父亲给儿子讲天文学。罗宾十四岁时发表叙事诗《野花》,长达一千六百行,便是以喜马拉雅山为背景的。
“大仙”生了十四个子女,罗宾是他最小的儿子。儿子从小喜欢写诗,“大仙”喜欢在喜马拉雅山区旅行。罗宾十一岁时,“大仙”把他带往山区。白天,高山丛林,目不暇给,儿子“总担心,别把那幺的美景遗漏了”;晚上,儿子给父亲唱他所喜欢的颂神曲,父亲给儿子讲天文学。罗宾十四岁时发表叙事诗《野花》,长达一千六百行,便是以喜马拉雅山为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