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着珍藏版:简·爱(新绎经典英汉对照)》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通过对孤女坎坷的人生经历,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萨克雷称讚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这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求铸炼成的一本书,一段不同寻常的往事,一场惊世骇俗的爱情,饱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性赢得了一片灿烂的天空。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名着珍藏版:简•爱
-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Bronte C.) 青闰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英语
- ISBN:9787514504705
- 外文名:Jane Eyre
-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 页数:272页
- 开本:32
- 品牌:中国致公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世界名着珍藏版:简·爱(新绎经典英汉对照)》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爱情,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个人的心灵。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译者:青闰 宰倩 刘建东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年),英国着名女小说家,以长篇小说《简·爱》闻名于世,之后,还出版有长篇小说《雪莉》和《维莱特》等。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着名女小说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夏洛蒂·勃朗特被马克思誉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青闰(1965~),本名宋金柱。河南武陟人,现供职于焦作大学翻译中心。擅长英汉、汉英互译。迄今已在外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等出版双语着作150余部。另在《世界文学》、《译林》、《当代外国文学》、《英语世界》等着名报刊发表译文和论文多篇。他的翻译原则是:“以雅俗共赏为基点,注重选材的广度、深度和科学性,整体把握字词句段篇,力求做到形声色味神的完美统一”。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年),英国着名女小说家,以长篇小说《简·爱》闻名于世,之后,还出版有长篇小说《雪莉》和《维莱特》等。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着名女小说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夏洛蒂·勃朗特被马克思誉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青闰(1965~),本名宋金柱。河南武陟人,现供职于焦作大学翻译中心。擅长英汉、汉英互译。迄今已在外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等出版双语着作150余部。另在《世界文学》、《译林》、《当代外国文学》、《英语世界》等着名报刊发表译文和论文多篇。他的翻译原则是:“以雅俗共赏为基点,注重选材的广度、深度和科学性,整体把握字词句段篇,力求做到形声色味神的完美统一”。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简·爱》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是不同凡响的。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名人推荐
他(海明威)上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美国总统 约翰·甘迺迪
他(杰克·伦敦)不仅仅代表了个人,而且代表了那个时代,是当时美国现实环境的产物;要理解美国新世纪开始的那段岁月,我们就必须研究伦敦主义。
——美国评论家 弗雷德·帕蒂
欧·亨利毕竟用独特的幽默笔调,反映出镀金时代各个方面遭到扭曲的生活,他呼唤真诚的感情,要求恢复正常的人性,他在本质上还是反映出了时代的精神的。
——中国翻译家 李文俊
《简·爱》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是不同凡响的。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美国总统 约翰·甘迺迪
他(杰克·伦敦)不仅仅代表了个人,而且代表了那个时代,是当时美国现实环境的产物;要理解美国新世纪开始的那段岁月,我们就必须研究伦敦主义。
——美国评论家 弗雷德·帕蒂
欧·亨利毕竟用独特的幽默笔调,反映出镀金时代各个方面遭到扭曲的生活,他呼唤真诚的感情,要求恢复正常的人性,他在本质上还是反映出了时代的精神的。
——中国翻译家 李文俊
《简·爱》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是不同凡响的。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序言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19世纪英国着名的女作家,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老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着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非常不幸。她5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艰苦。豪渥斯是穷乡僻壤的一个山区。幸运的是,她的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经常教子女读书,还给他们讲故事,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夏洛蒂和艾米莉都不愿离开家去外面谋生,但仅靠父亲的收入又无法生活。于是,她们便想在本村办一所学校,教当地孩子读书,这样也许能维持生计。她们都想教法语,但她们的法语并不好。这时,在她们家里帮助照料家务的姨妈挺身而出,拿出她所有的积蓄,让姐妹俩到布鲁塞尔去攻读法语。
这样,她们就进了布鲁塞尔的一所法语学校。这所学校是由一对姓埃热的夫妇办的,并由埃热先生亲自教授法语。埃热先生的法国文学造诣很深,勃朗特姐妹俩在他的教诲下,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法语基础知识,还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名着,了解了各种流派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但是,对夏洛蒂来说,在布鲁塞尔的一年间,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埃热先生本人。夏洛蒂内心已爱上这个有妇之夫,但她始终没有明确表露,一直把这种微妙情感压在心底。从布鲁塞尔回国后,夏洛蒂和两个妹妹筹办了“勃朗特姐妹学校”。但是,几个月里居然没有一个学生来报名入学。
办学的理想破灭了。夏洛蒂觉得,写作也许还有出路。’1845年秋天,她偶然读了妹妹艾米莉写的一些诗,突然想到她们三姐妹可以合出一本诗集。于是,她们每人拿出一些诗合在一起,用当时已去世的姨妈留下的一些钱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儘管她们的诗写得很美,但没有人注意。
于是,三姐妹又开始埋头写小说。这时,夏洛蒂已经30岁。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取名《教师》;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则分别写了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她们把3部小说一起寄给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复她们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已被接受,但夏洛蒂的《教师》将被退回。这对夏洛蒂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又开始写另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简·爱》。
《简·爱》寄出后受到了出版商的赏识,两个月后就出版了;而夏洛蒂两个妹妹的小说在《简·爱》出版后方才出版。这3部小说为三姐妹带来了极大的荣誉。
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部小说通过对孤女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一部反响巨大的书。萨克雷称讚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第二年印行第三版时,《评论季刊》上提到“《简·爱》与《名利场》受到了同样广泛的欢迎。乔治·艾略特则深深地被《简·爱》陶醉了”。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人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着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19世纪的文坛,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这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求铸炼成的一本书,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性赢得了一片灿烂的天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体验生活的结晶,从书中多少可看出作者的影子。《简·爱》也是这样,大量的细节可以在作者的生活中得到印证。
《简·爱》採用自叙和回忆的形式,让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向读者讲述童年的苦难、慈善学校的冷酷,追求真爱的艰辛,使人感同身受。这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人物和情节都与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这种女性主题的抒情笔调,对后世英美作家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她的作品被奉为“现代女性小说”的经典。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僕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纯洁高尚,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对罗切斯特来说,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了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因此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
简·爱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儘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小说通过罗切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批判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并始终把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描写为思想、才能、品质与精神上的完全默契。
简·爱是一位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还是她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难能可贵。
《简·爱》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在高潮部分製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而又不脱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背景。作者还以行云流水般的笔法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和自然风景,感情色彩丰富而强烈。这部优美动人、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至今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之,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犹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简·爱发出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对平等、独立、完整、自由的执着坚持与不懈追求。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非常不幸。她5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艰苦。豪渥斯是穷乡僻壤的一个山区。幸运的是,她的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经常教子女读书,还给他们讲故事,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夏洛蒂和艾米莉都不愿离开家去外面谋生,但仅靠父亲的收入又无法生活。于是,她们便想在本村办一所学校,教当地孩子读书,这样也许能维持生计。她们都想教法语,但她们的法语并不好。这时,在她们家里帮助照料家务的姨妈挺身而出,拿出她所有的积蓄,让姐妹俩到布鲁塞尔去攻读法语。
这样,她们就进了布鲁塞尔的一所法语学校。这所学校是由一对姓埃热的夫妇办的,并由埃热先生亲自教授法语。埃热先生的法国文学造诣很深,勃朗特姐妹俩在他的教诲下,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法语基础知识,还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名着,了解了各种流派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但是,对夏洛蒂来说,在布鲁塞尔的一年间,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埃热先生本人。夏洛蒂内心已爱上这个有妇之夫,但她始终没有明确表露,一直把这种微妙情感压在心底。从布鲁塞尔回国后,夏洛蒂和两个妹妹筹办了“勃朗特姐妹学校”。但是,几个月里居然没有一个学生来报名入学。
办学的理想破灭了。夏洛蒂觉得,写作也许还有出路。’1845年秋天,她偶然读了妹妹艾米莉写的一些诗,突然想到她们三姐妹可以合出一本诗集。于是,她们每人拿出一些诗合在一起,用当时已去世的姨妈留下的一些钱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儘管她们的诗写得很美,但没有人注意。
于是,三姐妹又开始埋头写小说。这时,夏洛蒂已经30岁。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取名《教师》;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则分别写了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她们把3部小说一起寄给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复她们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已被接受,但夏洛蒂的《教师》将被退回。这对夏洛蒂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又开始写另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简·爱》。
《简·爱》寄出后受到了出版商的赏识,两个月后就出版了;而夏洛蒂两个妹妹的小说在《简·爱》出版后方才出版。这3部小说为三姐妹带来了极大的荣誉。
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部小说通过对孤女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一部反响巨大的书。萨克雷称讚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第二年印行第三版时,《评论季刊》上提到“《简·爱》与《名利场》受到了同样广泛的欢迎。乔治·艾略特则深深地被《简·爱》陶醉了”。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人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着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简·爱》的问世曾经轰动了19世纪的文坛,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这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求铸炼成的一本书,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性赢得了一片灿烂的天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体验生活的结晶,从书中多少可看出作者的影子。《简·爱》也是这样,大量的细节可以在作者的生活中得到印证。
《简·爱》採用自叙和回忆的形式,让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向读者讲述童年的苦难、慈善学校的冷酷,追求真爱的艰辛,使人感同身受。这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人物和情节都与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这种女性主题的抒情笔调,对后世英美作家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她的作品被奉为“现代女性小说”的经典。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僕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纯洁高尚,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对罗切斯特来说,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了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因此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
简·爱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儘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小说通过罗切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批判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并始终把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描写为思想、才能、品质与精神上的完全默契。
简·爱是一位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还是她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难能可贵。
《简·爱》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在高潮部分製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而又不脱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背景。作者还以行云流水般的笔法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和自然风景,感情色彩丰富而强烈。这部优美动人、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至今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之,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犹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简·爱发出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对平等、独立、完整、自由的执着坚持与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