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广卫星全球平台共由三颗直播卫星组成,分别是定点于东经21。的非洲之星、东经105。的亚洲之星、西经95。的美洲之星,三颗卫星覆盖全球。2000年3月发射亚洲之星ASIASTAR。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世广卫星
- 外文名:WorldSpace satellite
- 发射公司:美国世界卫星广播公司
- 主要功能:用于数字音频广播
- 发射卫星:Afri Star和Asia Star
- 覆盖範围:覆盖全球
简介
美国“世广”公司在雅加达和香港设立办事机构,为它升空的第一颗数字音频广播卫星AsiaStar(意为“亚洲之星”)提前做好準备。该计画得到了伊斯兰发展银行的资助,公司目标是向携带型收音机的持有者提供200个频道的数字音频广播节目,也包括一些附加的文字和图像信息。
—採用频分多路上行方法,每个上行传输器可传输16千位/秒,称为主频道((PRC) ;
一系统共包括288个上行PRC,通过一系列VSAT转发出去,每个VSAT可转发1到16个PRC;
—卫星上有通信处理装置,将所有上行PRC导人1到3束对地发射波中;
—每个射束都通过一个时分多路传输器传输96个PRC至收音机;
—每个射束覆盖约5千万平方公里的地面。
主要掩盖亚太广大地区它的服务区域由三个L波段波束形成交又覆盖,每个波束又分两个极化。即共有3个波柬,6个下行频率、亚洲星採用马可尼空间公司製造的欧洲之星2000平台,属于三轴稳定的直播卫星。在轨寿命12年。星载6个L波段转发器,三个左旋圆极化,三个右旋圆极化,每个转发器的频宽为1.84M Hz。发射功率300瓦,覆盖中心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53dBw下行频率分别是1473 R ,1475 L ,1478L、1480R、1488R、1490L/M Hz,符码率均为1840kb/s。在深圳可以接收收到亚洲之星的两个波束(四个参数),其中东北波束的信号较强。南波束较差。中国大部地区。就只能收到一个东北波束了、而西北波束只有西藏地区可以收到。
背景简介
世广卫星集团(WorldSPace ),创建于1990年,是一家专门为开发中国家提供数字音频和多媒体卫星直播技术服务的跨国公司,为全球提供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服务,具有 CD 级音质、大面积覆盖、携带型收听等特点,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在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
世广卫星集团以推动卫星数字直播时代的到来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从1990年起,世广公司陆续投入巨资,创建了世广卫星系统,这是目前全球範围内提供数字音频和多媒体节目由卫星直播到个人接收机的唯一系统。
国际电联(ITU)在其正式报告(ITU- RBQ1130-1)中指出:世广系统为数字音频卫星直播至固定或移动接收机,向开发中国家提供服务最有效率且实际套用起来的系统。
“非洲之星”(Afri Star)和“亚洲之 星 ”(Asia Star) 则 分 别 于 1998 年10 月和 2000 年 3 月发射成功,主要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和中东。
2001 年世广卫星与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北京东北旺卫星测控站建设了一个关口站,用于完成音频及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加密和自动播出。
世广卫星用户发展缓慢,自成立之初就一直亏损。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的财政年报显示, 2007 年底世广卫星净亏损 1.69 亿美元,而用户仅有 17.4 万。其中印度用户 16.3 万,其它地区仅 1.1 万。
2008 年 10 月 17 日,世广卫星破产。同年 11 月,进入中国已 10 个年头的世广中国总部撤销。
2010 年 6 月, 美 国 YAZMI 公 司以 550 万美元购得全部资产,之后虽有宣传,但未闻有实质业务开展。
系统优势
高品质音效—数位化广播无杂音且可达CD效果;
大容量信道—每个波束的基本信道为196个;
大範围接收—每个波束的覆盖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
无盲区接收—波束内覆盖面积为100%;
移动便携接收—便携接收机直接接收卫星信号;
多媒体功能—可支持开展多种多媒体收费业务;
世广卫星系统可提供3大类的节目和服务,即高品质的数字音频广播、直接到户的多媒体数据服务和最便于推广的远程教育广播。
由日本厂商製造生产的专门接收世广卫星节目的卫星数字多媒体接收机投放。
世广卫星破产原因
(1)市场定位失败
世广卫星对自己的描述为 :是一家专门为开发中国家提供数字音频和多媒体卫星直播技术服务的跨国公司。理想中的客群人口不少(127 个国家,50亿人),但开发中国家解决温饱都是问题,试想能有多少人为了娱乐捨得自己花钱买个卫星收音机?
世广表示 :“可以在偏僻的乡村和普通广播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收听卫星广播的新闻和音乐。”试想去这些地方能有几个人会带一个卫星接收机,为的是听广播?没有国家政府或慈善机构的支持,这种看似“村村通”的惠民覆盖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基本是自杀,注定失败的命运。
作为娱乐产品,卫星收音机对于个人来说可有可无,不像手机等通信产品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进入生活必需品行列,因此世广的定位更应面向有钱人一族。
(2)产品终端定位失败
世广一直主推个人家用终端,也难怪它把重点放在家用终端上,因为时至今日其卫星覆盖的大部分地区汽车普及性仍较差。2000 年时,我国的汽车製造还不发达,汽车还很贵,很难开进普通家庭,不像今天。我国家用轿车产量 11 年间增长了 15.3 倍。
世广卫星接收机最初由日本厂商生产。售价高达 180~250 美元,普通百姓买不起。随后推出我国产的车载型和家用型价格有所降低,但售价仍高达 500~1600 元人民币。
由 于 汽 车 产 业 的 大 发 展, 世 广卫星倒闭前已意识到车载终端市场会有很大需求,推出了改装的车载终端,但还不是原车预装型的,而面向北美卫星音频广播市场的美国天狼星 XM公司的成功也正在于此——主推车载预装终端。
(3)技术制约,城市中接收效果不是很好
世广卫星初期没有面向车载终端市场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技术制约所限。其卫星全向辐射功率 EIRP不高,只有 53d BW,且由于高楼大厦、广告牌、桥洞等的遮挡,各种通讯器材的干扰,都会造成接收不良。在移动的汽车里要想流畅欣赏卫星广播光靠卫星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地面转发站点协助才能覆盖所有盲区(天狼星 XM 建了上千个地面转发站进行补点发射,弥补了这一缺陷)。然而建设这些转发站点的花销对世广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铺的面太广,基本不可能实现。所以面向个人便携终端更现实些,但缺点仍非常明显 :必须将卫星收音机放在阳台并将其天线朝向卫星方向。
(4)节目内容匮乏,没用针对性,不符合当地文化背景,众口难调
“亚洲之星”面向印度提供 45 个频 道,“ 非 洲 之 星 ” 提 供 59 个 频 道,看似不少,但同期天狼星 XM 公司早已提供 170 个频道。
世广卫星的节目基本是拼凑的“杂牌军”,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节目有限。开发中国家大部分都是小国,信息量有限,几套节目就可满足需求,不可能包揽整个卫星频宽。同时用户基本对自己国家的事情感兴趣,对其他国家没兴趣。这就造成了收下来的节目只有几套自己感兴趣,其他大部分都不感兴趣,甚至可能都听不懂。虽然欧洲整体经济发达,但国家众多,相对文化背景差异较大,众口难调。且欧洲及澳洲 DAB 广播已开展得很好,较难再发展卫星 DAB 用户了。
(5)节目内容和落地国家政策有冲突
广 大 发 展 中 国 家 由 于 社 会 制 度、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本土文化等存在差异,因此在信息内容传播上有严格要求。基于此,世广卫星对接收机进行了特别设计,增加了识别、过滤和锁定信道的功能。即便如此,出于安全播出的考虑,我国主管部门一直没有批准其进入中国市场运营。
(6)地面网路及移动通信 3G 的普及对其形成冲击
由于网际网路及移动通信 3G 的发展,音乐、新闻等广播节目可以通过网际网路及手机收听,这也加速了毫无特色及优势的世广卫星的破产。综上原因,造成了世广卫星业务开展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