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且末乾尸

(2019-10-30 16:29:58) 百科综合
且末乾尸

且末乾尸

跨度约为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10世纪。其中在且末扎滚鲁克墓出土的

婴尸最具有神秘色彩。该婴尸仰身屈肢,年龄约在8个月至1岁之间。双眼各放一块石片,鼻孔中塞有红色绒毛。头戴蓝色羊毛帽,身裹红色毛布,外面用红蓝两色相捻的绳綑扎。由于婴儿面部经过绘饰,因而他的睡态显得安详可爱。随葬品有牛角杯和用羊乳房缝製的餵奶器。考古学家发现的另一具乾尸是成年人,死者生前身高1.8米以上,服饰和罕见的葬具规格颇高,表明其生前地位显赫或身份特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且末乾尸
  • 出土地点:且末扎滚鲁克墓
  • 馆藏地点:新疆历史博物馆
  • 所属年代:约为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10世纪

简介

跨度约为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10世纪。其中在且末扎滚鲁克墓出土的
且末乾尸且末乾尸
婴尸最具有神秘色彩。该婴尸仰身屈肢,年龄约在8个月至1岁之间。双眼各放一块石片,鼻孔中塞有红色绒毛。头戴蓝色羊毛帽,身裹红色毛布,外面用红蓝两色相捻的绳綑扎。由于婴儿面部经过绘饰,因而他的睡态显得安详可爱。随葬品有牛角杯和用羊乳房缝製的餵奶器。考古学家发现的另一具乾尸是成年人,死者生前身高1.8米以上,服饰和罕见的葬具规格颇高,表明其生前地位显赫或身份特殊。

出土背景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曾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新疆且末县,继“世界最大的和田玉”获吉尼斯证书后,又获两项吉尼斯证书:一项是“最多人数的家庭丛葬乾尸陈列室”,一项是“最早年代出土的拨弦古乐器——箜篌”。
今天上午,在乌鲁木齐巴音宾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新疆总代理聂晶川先生将两份“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颁给了中共且末县委副书记江海波。
“最多人数的家庭丛葬乾尸陈列室”出土于扎滚鲁克墓地二十四号墓。据介绍,该墓地的年代上限距今约三千年,下限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公元五至六世纪),墓地延用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年。该墓乾尸系目前保存最好、人数最多的家庭丛葬乾尸群,一九九六年十月考古发掘出土,已建成陈列室。
该墓为单基道长方形棚架墓,葬有男、女、小孩共十四人,以仰身屈肢葬为主。从男女丛葬的情况来看,这里当时流行夫妻合葬和以血缘关係为纽带的家庭丛葬习俗。专家认为,扎滚鲁克古墓葬是古代且末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崑仑山北麓发现的最大的墓群之一。
“最早年代出土的拨弦古乐器——箜篌”,是扎滚鲁克墓地二十四号墓的随葬品,共两件。这是中国首次出土的箜篌。
这两件箜篌现收藏于且末县托乎拉克庄园历史文物陈列室内。木质为本地产的胡杨木,由三部分组成:音箱、颈、弦桿。在发音部位绷盖兽皮,由木楔固定,二十三孔,底部有“桃心”型孔洞。一件全长六十一点六厘米,另一件全长八十七点六厘米。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