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祥之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xiáng zhī zhào,比喻不吉利的预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不祥之兆
- 发音:bù xiáng zhī zhào
- 释义:不吉利的预兆
-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襄主错龟数策占兆,以视利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汝之生,不祥之证。”
【示例】吴学究谏道:“此乃~,兄长改日出军。”(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回)。《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赵叔带乃上表谏曰:‘山崩川竭,其象为脂血俱枯,高危下坠,乃国家不祥之兆。况岐山王业所基,一旦崩颓,事非小故。及今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访美女乎?’”
成语辨析
【近义词】凶多吉少、大祸临头。
【反义词】福星高照、洪福齐天、不虞之誉、景星庆云。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不好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