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时代》是2010年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冰木瓜。本书写高校女教师美羊羊深陷于平淡而孤独的生活,心中充满对精彩人生的强烈渴望的故事。
基本介绍
- 书名:不婚时代
- 作者:冰木瓜
- ISBN:9787538542967
- 页数:320 页
- 定价:26.80
-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32
内容简介
《不婚时代》高校女教师美羊羊试图通过激情探险来摆脱平淡与孤独,跟一面之缘的毛毛雨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两人的故事开始得大胆浪漫,结果却相当俗套:在得知美羊羊怀孕后,毛毛雨选择了消失。

美羊羊没有去寻找毛毛雨,而是平静地生下了孩子,做了一个未婚妈妈。这一个看似不得已的选择,却让美羊羊意外地收穫到了人生的精彩。有了孩子的陪伴,她不再孤独;未婚妈妈的忙碌让她无暇感叹生活平淡;因为有了孩子,她终于懂得了付出、沟通和爱。她惊喜地发现她的人生其实刚刚开始……
美羊羊的选择让毛毛雨愧疚而失落,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他当初努力逃避掉的女人,试图再度回到她身边;而一直陪伴于美羊羊左右的朋友大雨花花,也渐渐地被美羊羊独立乐观的个性深深吸引……
作者简介
冰木瓜,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学女青年。热爱写作,热爱自由,热爱草原。深信热爱是令平淡人生小有意义的唯一方式。着有《法律系女生的秘密回忆》。
媒体推荐
关于《不婚时代》的几句话
毕飞宇
我以为《不婚时代》是一本有关爱情的书,后来我知道了,不是。我以为《不婚时代》是一本有关女权的书,后来我知道了,不是。我以为《不婚时代》充满了一个女性对世俗生活顽强的孤傲,后来我知道了,不是。我以为《不婚时代》洋溢着对人性、对现世、对男性、对传统抱有令人窒息的怀疑,后来我知道了,还不是。
读完书稿,我能够确定的只有一点,冰木瓜热衷于她的循环:编织,再拆解。她在编织和拆解的过程中坚守了她的洁癖,现场乾乾净净。
我所说的编织再拆解并不是故事的内容,而是价值。我所说的乾乾净净指的是什幺都不剩,还是价值。
因而,冰木瓜的洁癖其实是三十多年前的回声。原声是这样的,“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三十多年后,回声缓慢地降临,落在了世俗大地上。冰木瓜没有吶喊,只是摇头,意思是我就是不信。她的态度要温和许多,脸上也多了一些血色,表情是形而下的。但内里的决绝却足以令人心颤。
张爱玲有一个哲学,意思是说,对一样东西,我们总是先了解,然后才接触,她还举了例子,比方说我们和大海。
张爱玲有她的道理。问题是,冰木瓜把例子换了,冰木瓜没有和我们谈大海,她所举的例子是我们和生活。
——一代人出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是先验的,他们的体内拥有一样特殊的器官:一切都不证自明。他们把什幺都看得清清楚楚的,然后,来了。他们的从容像慷慨赴死,让我们这些旁观者不寒而慄。小说的主人公说:“我就是和平时代的烈士”。
我要承认,《不婚时代》吸引我,可我读《不婚时代》实在不能算是一次愉快的体验。我快垮了。谁能告诉我,在不婚时代,这些明明白白的人究竟明白了什幺、看到了什幺?
山没有云雾缠绕,不美;生活如被撩开面纱,就见狰狞白骨。她看透凉薄人性,也让眼泪晶莹剔透。她用文字凿通灵魂硬币的两极,穿射烟火尘世的悲欢。
——盛可以
主人公不被普世的价值观所左右,选择走一条更艰难的路。冷静,清醒,骄傲,主人公的独特个性,令人掩卷不忘。
——张悦然
编辑推荐
《不婚时代》毕飞宇、盛可以、张悦然三代作家鼎力推荐、十大杰出品牌女性联合推荐!
《不婚时代》最具勇气的女性私人读物!
《不婚时代》深刻描摹不婚时代优质剩女心路历程,国内首部描写主动不婚族长篇小说。
《不婚时代》席捲全球不婚潮来袭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同步欧洲、北美,最受关注的新纪元生活方式话题正热。
天涯社区超级热帖,《法律系女生的秘密回忆》之后再掀冰木瓜热潮。
专业书评
永远跟常识作对——读《不婚时代》
星明眼亮
在冰木瓜把自己命名为“冰木瓜”之前好多年,我就跟她相当熟络了。看她的小说时,我老想通过白纸黑字的文字探知其内心世界的真正电流,我老想分辨其中的章节哪段是真,哪段是假,哪段情丝缠绵,亦真亦幻。所以由我来评价冰木瓜,弄不好就会误导读者。不过,对于那些吃了鸡蛋觉得不错,还希望知道下蛋能手什幺样的读者来说,我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开胃的资讯。
和冰木瓜认识的时候,我还处在不知世事却顾盼自雄的蒙昧年代,冰木瓜已是心思深邃、人小鬼大的主儿了。在我们一起集中受训的那些日子里,我根据自己的盲目志向挑选业余读物,有时候“从政必读《曾国藩》,有时候“经商必看《胡雪岩》”,而冰木瓜以一介女流的身份迷恋全庸的武侠小说和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
别的女生都是按时应卯、正常出入,按照领导划定的疆界,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她则每每跨上一辆破旧脚踏车,背着一黑色的“双肩背”(小偷行话叫“白给”),迎着春风和秋露出门冶游去者。多年以后她自鸣得意地说,那是去一个国字号的藏书楼里含英咀华去了,可是我们当年一律视之为无端旷工。
我和冰木瓜有一段时间言谈甚密,关于业务,关于小说,关于电影,都发生了很多有趣的讨论。我从来就把庸俗文学和嬉闹港片当作心头所好,每每遭到文学女青年冰木瓜的当头棒喝。我还喜欢不分场合地展示师从王朔的油腔滑调,也屡屡碰到“半个哲学家”冰木瓜一针见血的拦截。谁不喜欢得到同僚的肯定啊,可我能想起来的多数是冰木瓜“顶你个肺”般的抨击。不过我不跟她计较,因为彆扭完了我总是发现:她的冷嘲热讽和歪理邪说其实不无道理。
后来,一个屋檐下呆了很长时间的大伙各奔前程,我和冰木瓜也劳燕分飞。开始还有稀疏的联络,随即就中断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对我来说,冰木瓜已经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一直有她的传说。再后来,我看见了她写的小说,透过那些斜着眼睛针砭流俗的文字,我迅速感知到了我熟悉的那个冰木瓜。接着,我又看见了她写的《法律系女生的秘密回忆》,这次我收穫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冰木瓜。通过比对小说家言和现实信息,我发现她曾经是一个把眼泪当作生长液的感性动物,在忘情投入、遍体鳞伤后,才出落成目光冷峻、周身铠甲的无敌女神。
现在的《不婚时代》是冰木瓜的第三本书。在战胜用小说观照生活的顽固惯性后,我承认这是一本写得相当漂亮的小说,臆想联翩而皎皎不群,乾脆利落又余音绕樑。作为一个同样是写字为生的人,一股接近于“羡慕嫉妒恨”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也尝试过小说。虽然我写的“小说”都已沉沦在网路深处无人喝彩,但我还是知道了什幺是好小说,好小说应该有怎样的内容弹性和文字质量。好小说是用来阅读的,而不是用来改编电视剧的。好小说里有包罗万象又细腻入微的心理波动,电视剧实难表现其万一。好小说里有生动趣致、自成风骨的文学语言,电视剧却只能弃之如敝履。
这本小说就不适合电视剧,因为它情节至简而心思稠密。你能看见一个女人从孕育生命到哺养幼子的过程中的悲怆与欣慰,你能看见人生几度秋凉后对世界真相和不良规则的精确提炼,你能看到一个沉溺爱情又怀疑爱情的女性的丰富内心世界。这本薄薄的小说其实是一部亦步亦趋的时代读本,很多社会和情感话题在其中饱满地伸展着四肢。
但在这里你看不到时尚刊物和情感杂誌里那路顾影自怜和重複常识的笔法,冰木瓜用一种时时反其道而行的思路解构着社会成见和电视剧逻辑。有好多话把所有人的耳朵都听出了茧子,因为重複的次数多而渐渐成了真理。你无法跟这类金科玉律正色理论,因为卫道的志愿者们时刻準备跳出来用唾沫星子把你淹死。冰木瓜的办法是幽它一默,摆它一道,臊它一下,让它在浑然不觉的行走中自行暴露逻辑上的荒谬。关于孩子说不说国语的问题,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和“控制”问题,关于不婚妈妈究竟“容易不容易”的问题,冰木瓜四两拨千斤地製造了很多脑筋急转弯和看似没心没肺的笑料。笑完以后我发现,这就是传说中的“笑中带泪”。
小说中有两个状态平行、戏分平均的男主角,毛毛雨的面孔是真切的,怀疑一切又天真烂漫,大雨花花的影子是模糊的,始终无法实现行动和目标的逻辑自洽。最后,冰木瓜给他的罪名是“他太想保护自己,太想全身而退,太想连证人证言也不留下了”,所以他“太成熟了”。正如《士兵突击》里的朴素的许三多和狡黠的成才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两面一样,毛毛雨和大雨花花也代表了经常纠结在一起的两种人生态度,前者只说不做,后者只做不说,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深刻地怀疑,深刻地不相信人类。沿着这个思路,我给小说推导出一个可怕的中心思想:用冰木瓜的话说是“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彼此无法救援”,用萨特的话说是“人于人之间是不可沟通的”,或者“他人即地狱”。
似乎越说越悲凉,但中心思想是灰色的,小说之树常青。这只是我冥思苦想、格物致知后的结果,小说本身远比这个结论热闹、有趣,甚至可以用表扬喜剧电影的腔调说:笑点很密集。如果你只想消遣一下,它活灵活现地描摹了形形色色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如果你愿意深思一步,它的确写出了男女之间灵魂搏斗的深不可测。
冰木瓜每以史努比自许。她热切地盼望着圣光打在头上,写出传世的作品。她也担心自己像史努比一样扑腾在温泉人生中,因缺乏灵魂的战慄空手而归。冰木瓜就是这样,通过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把什幺都想得通通透透,带累小说中人也做不成玫瑰色的美梦。要我说,她的好玩意儿终究还得着落在批判现实主义上,而这本永远跟常识作对的《不婚时代》就行驶在这条康庄大道上。
在这篇文章里,我一直以冰木瓜的知心姐姐自命。写到这里我开始怀疑,这是那个活蹦乱跳的冰木瓜吗?就此搁笔,留待读者看了小说自行体会。
序言
爱,是唯一的精彩
看了我写的《不婚时代》,有人得出结论说我是个男女关係专家。对这样的评价我谈不到喜欢或者不喜欢。虽然通常来说,“男女关係”一词的前缀,不是“搞”就是“乱搞”。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们觉得我把男女关係分析得相当透彻,对男人尤其了解;而伟人曾经说了,“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一尝。”伟人此言绝对不虚。可是要想知道天下所有梨子的滋味,难道尝上一个不就足够了吗?
我其实恋爱实战经验并不丰富。不,我并不是道德派,我甚至暗暗希望我的恋爱实战经验能丰富一些、丰富一些、再丰富一些。人生短暂,体验越多越不吃亏。可是我同时又觉得,人毕竟不是小白鼠,想拿来做试验就拿来做试验,大义赴死的前提必须是自己喜欢——所以我的实战经验一直就相当地单薄。
想对一个人做出準确判断并不容易。从文字来猜测某人尤其容易出现误差。有人把喜欢写作的文学女青年想像成是忧郁的、神经质的、穷困潦倒的、动不动就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就像有人通过我的文字认为我必是愤世嫉俗的、落落寡欢的、特立独行的。我不好说自己到底是个什幺样的人。我只能说,文字中的体验不可能完全源于实战,否则这世界上就没有文学这一说了。
《不婚时代》里探讨最多的就是人生中的“定义”问题。
爱是不是必须忠贞不二长相厮守两情相悦;母亲是不是必须骄傲自豪和无私;女人是不是统统哀怨依赖无所适从;男人是不是都逃避责任自私自利无情无义;是不是只有爸爸妈妈加宝宝才是吉祥的一家。
我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事是可以被定义的。可是我们恰恰生活在一切都被定义了的世界当中。当我们偏离了定义时,难免会迷茫、怀疑、自责、悔恨。
在我看来,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道德即是大多数的人性,是不必被强制也不可能被强制的。因为这世界上毕竟还有少数人。这是道德的科学性。千百年来,基本的道德观念几乎没有什幺太大的变化,那是因为,人性基本上是不变的。
我比较不喜欢的一种说法是:你把人生看得这幺透彻,怎幺会幸福?
我一直很奇怪,真相跟幸福之间难道必须是对立的吗?
更何况,有些真相我并不讨厌。很多人认为,女人一写爱情小说,十之八九要大骂男人,当然这也的确是一部分事实。但更真实的事实是,女人喜欢男人,男人喜欢女人,这是人性。所以我不骂男人。我挺喜欢这一类生物。有人认为《不婚时代》里的毛毛雨是应该被谴责的,我倒真不这幺看。事实上在这部小说里,我对毛毛雨这个人没什幺意见。这种人很多。这种男人很多,与此种男人相对应的女人同时也很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女主美羊羊的所谓遭遇亦即如此。
还有人认为我对人生对爱情表现得很怀疑,很不信任。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文字跟我的初衷有什幺偏差。其实我从不怀疑任何事实,我怀疑的,只是定义。我只是想说我发现真相跟传说中的定义不大一样。
比方说人类一直热衷于探讨和研究的“爱”。不管是两性之爱还是其它什幺之爱,都是一种很複杂的情感,而传统的定义的确是太过简单了。拿定义来衡量行为,难免会产生相当多的“你爱我吗?”以及“这是爱吗?”的怀疑。
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摆脱定义。我永远都不会问出类似的话。我顶多只会问:这种定义,準确吗?
传统的定义中,爱是幸福的,激动的,喜悦的,甘于奉献的。
我审视自己的内心。它也经常是充满着激动、欣喜和渴望的。有的时候是因为下了一场雪。有的时候是我看见了一片奇妙的云。有的时候是因为某种气味。有的时候是在黑暗的公路上飞驰。我的心忽然就狂喜起来,它飘飘欲仙像一个要飞走的氢气球。我是那幺那幺地想释放这种狂喜,我的内心充满了爱——对一切的爱。这个时候即使是看到一条蛇我也不会尖叫了。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了一个差不多的男人,我可能就会爱上他。然后,这种感觉消失后,我就要说再见了。
这就是我的爱。任何定义都不适用于这种情感。所以它不能说是“爱”,而只能说是“我的爱”。
正如小说中所写的那样,“这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比孤独更适合我;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我自己更令我热爱;再没有任何一种幸福比自由更令我沉迷。”
“适合”“热爱”和“沉迷”,都是属于“我的爱”;爱,是唯一的精彩。
文摘
01.
我在一所高校教公共课,虽然我比较擅长现代文学。但是公共课也总得要有人教。我最大的爱好是看小说和写小说,其次是逛街和购物,再其次是坐在电脑前面炒股,都很缺乏民众基础。这就决定了,公共课基本上必然要由我来教,也决定了,晋级评职称这类的好事,基本上必然轮不到我。
我在业务上并不精益求精。讲课的时候我照着讲义念,夏天的下午,我经常差点儿把自己讲睡着了。同学们坐在公共课的大教室里,有人睡觉,有人听音乐,有人谈恋爱,有人打架。我统统视而不见。他们看出来我比他们还更讨厌这门课,所以对我把自己都讲睡着了的事并不计较,也没有拍视频发到网上去声讨。我有点失望。我在课堂上也经常妙语如珠,他们为什幺不整理一下发到网上去呢?让我也尝尝当网路名人的滋味。
他们经常被我的大实话给逗乐了。但我并不是故意为了逗他们。我只是说了大实话。自从我看明白晋级评职称这类的好事基本上必然轮不到我以后,我就坚持说真话了。
我口没遮拦、自暴自弃。我告诉同学们,我根本不怕下岗或者失业,因为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锁链。我现在的状态呢,年纪轻轻地站在这里讲一种我自己都不怎幺理解的理论,这叫戴着镣铐起舞。
同学们并没有把我的言论整理一下,冠以“史上最牛老师”之类的标题对我进行网路推广,让我尝尝当网路红人的滋味。这让我有些失望。要知道,每个平凡的外表下面,都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
当然,这世界上没有百分百说真话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理解,这世界上甚至不存在所谓的真话。我每天讲课举例子已经很烦了,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这句话。有不懂的我再一一解答。
我跟学生们没有完全说真话。事实上我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无产阶级。
这个说起来就话长了,因为经常要对此事进行一番交代,连我自己都有些厌烦。还是等哪天我不怎幺感到厌烦的时候再重新交代一番吧。简而言之一句话,我单身,不丑,也不穷。这就是我成为了一个未婚妈妈的基本根源。
在接下来要讲述的关于我的故事里,有两个男人很重要,一个叫毛毛雨,是喜羊羊的生物学意义的父亲;一个叫大雨花花,是喜羊羊人类学意义上的父亲。这个人类学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我觉得人类跟其他动物区分的重要标準是人多少有点能够自我控制和操作的感情。不管是毛毛雨还是大雨花花,他们都不是喜羊羊法律学意义上的父亲。
毛毛雨和大雨花花,这当然都不是他们身份证上的名字。事实上我已经忘了他们到底为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