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视丘功能障碍症候群(Hypothalamic dysfunction syndrome)导致下视丘功能障碍,也容易出现食慾及发育上的问题;以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 俗称小胖威利症)为主要表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下视丘功能障碍症候群
- 外文名:Hypothalamic dysfunction syndrome
- 摄影检查:可接受脑部断层或核磁共振等检查
- 治疗方法:手术,放疗,补充激素
临床表现
因病因的不同,患者可能出现相异的症状,但一般来说,下视丘功能障碍常导致相关激素的功能不足,若发生在儿童,可能因此造成生长发育上的问题,如:生长过高、过矮、过胖或过瘦等情形都可能发生。若为头部肿瘤所致,则可能出现头痛、视力丧失等症状。此外,患者也可能因此产生对冷热温度的感觉异常、过度摄食及情绪障碍等问题。
病理生理
下视丘位于眼睛后侧的脑部,位于视神经交叉(opticchiasm)之后,环绕着第三脑室(3rdventricle);它的体积很小,但却具有相当重要的功能。下视丘的作用在于协助脑下垂体调控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腺体的功能,以调节体重、胃口、体温、钠水平衡及情绪,同时与生长、泌乳、生产及睡眠等活动有关,以维持稳定的生理与心理的状态。
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下视丘的功能发生障碍,包括:脑部肿瘤、感染、手术、外伤、营养失调、厌食或暴食,及铁质的摄取过量等。而儿童最常发生肿瘤的部位为位于脑下垂体漏斗的颅咽瘤(craniopharyngiomas)。
此外,下视丘在腹内侧核和外侧核各具有饱觉中枢和饿觉中枢,因此下视丘功能障碍者,也容易出现食慾及发育上的问题;以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Syndrome;俗称小胖威利症)为例,由于此症患者位于下视丘脑室旁核(hypothalamicparaventricularnucleus)的催产素神经元(oxytocinneurones)显着的少于一般人;而该神经元被认为与饱食感有关,所以此一神经元的缺陷,容易造成患者出现食慾无法餍足及过胖的问题。
诊断
相关诊断方式,依患者不同的临床表征及病因而定,患者通常需接受相关摄影及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其病灶及受影响的相关内分泌激素的数值。
实验室检查
可抽血检测包括:甲状腺素、泌乳激素、可体松、雌性素、黄体素及生长激素等荷尔蒙的数值。此外可接受相关的特殊检查;如:先接受相关激素的注射,接下来在不同的时间点抽血进行检测,以了解该激素的反应或代谢的情形。
若因肿瘤造成视力的问题,可接受视力的视野检查(visualfieldexam),以了解患者视力缺损的程度。
摄影检查
可接受脑部断层或核磁共振等检查。
治疗
治疗方式因症状的不同而异;若为肿瘤需视严重度接受手术或放射线治疗,并补充不足的相关激素。
预后
视病因而定,多数下视丘障碍的问题都能得到不错的治疗。若因脑部的肿瘤或感染所引起的下视丘功能障碍,通常在获得治疗与控制后即能改善。当下视丘功能障碍导致相关激素过度分分泌或分泌不足时,则需以手术或予以药物抑制或补充;以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来说,目前认为可使用生长激素,来改善患者肌肉张力不足及身体体脂肪分布等问题;然而激素的补充对此症患者而言,并不能改善所有生长发育上的问题,更无法矫正食慾,长期来说,此症患者还是需接受相关的早期疗育及适当的教养方式,以获得较佳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