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下肢瘫痪

(2019-09-28 15:57:52) 百科综合
下肢瘫痪

下肢瘫痪

下肢瘫痪是指神经系统受损,感觉障碍发生以后导致的身体下肢完全或部分丧失运动功能,随意动作的减退或消失的一种疾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下肢瘫痪
  • 外文名:Paralysis of the lower limbs
  • 常见人群:脑血管以外,外伤,肿瘤等

疾病病因

下肢瘫痪的病因複杂,导致此疾病的情况具体有以下几种:
1、单瘫——常见于大脑中动脉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外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
2、偏瘫——常见于脑动脉出血或闭塞、脑脓肿、脱髓鞘病以及脑胶质瘤等。
3、交叉性瘫痪——常见于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血管病变、炎症、肿瘤、外伤等。
4、截瘫——常见于脊髓感染、外伤、压迫、脱髓鞘改变等。
5、周围神经性瘫痪——常见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肿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肿瘤——脊柱损伤的椎体脱位、骨折片错位及血肿,脓肿,椎间盘突出,脊髓血管畸形以及某些先天性脊柱病变等均可引起脊髓压迫。

疾病检查

1、脑CT——适用于单瘫、偏瘫、四肢瘫、交叉瘫病变部位在皮质运动区病变、也可以用MRI、脑电图等手段检查。
2、脊髓MRI——适用于截瘫等病变部位多在脊髓的疾病,也可以选用腰穿,做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椎管造影等项检查。
3、脑脊液检查——适用于周围神经性瘫痪病变部位在脊髓前角、周围神经病变。也可做肌电图的检查。

下肢瘫痪康复治疗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认为脑血管意外或者外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引发的下肢瘫痪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鍊”,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徵”。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覆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下肢瘫痪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下肢的肢体麻木感觉及运动障碍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原发疾病的高复发率。
目前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国内常使用家用型的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鍊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複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儘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疗法可使瘫痪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最大限度恢复患者下肢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
1、科学準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
神经损伤常见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複查。
2、儘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血管意外或者外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6-12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儘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侧肢体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鬆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製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4、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儘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儘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覆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採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多利用可以家用型的肢体运动康复仪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鍊,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 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治疗方法

1、临床治疗——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进行治疗性临床处理,预防各种合併症的发生,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2、中医康复——利用传统中医国粹,从根论治,疏通堵塞的脉络,溶滞化瘀,强力促进病灶区出血灶的吸收,改善血液供应,填精补髓、接筋续骨,且配合针灸、熏洗、外用敷剂、按摩等方法,具有修复和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功能,来促进康复。
3、物理治疗——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并进行理疗。
4、心理治疗——截瘫患者普遍要进行心理治疗,可针对心理不同阶段的改变制定心理治疗计画,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5、日常治疗——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6、康复训练——可以定做一些支具练习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功能的不足。
7、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康复训练的要求。

疾病护理

1、饮食护理——限制盐的摄入量。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製品以及海带。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乾燥,注意保温,清洁时注意水温,并做好大小便护理。积极预防褥疮。
3、康复护理——定期按摩腿部的肌肉,防止肌肉萎缩的出现。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