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子镇隶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稜市,位于黑龙江省穆稜市中部,1985年3月由下城子乡改为下城子镇。镇域面积39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5万亩。辖17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人口29564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22,127万元。全口径财政总收入794.7万元。农产品、矿产等物产丰富,特色资源为大豆。哈绥、城鸡铁路在下城子镇区交汇,301国道从镇内通过,东距口岸绥芬河市、西至牡丹江市、北至煤城鸡西市各80公里,是东北亚通道上的“小金三角”。镇政府所在地与省级穆稜经济开发区(绥穆新城)相互交融、互相支撑、同步发展,已成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上的重要节点,穆稜市经济成长的新中心。曾先后荣获全国百强镇、全省“六个十佳”和谐单位、黑龙江省“文明乡镇标兵”、黑龙江省乡镇“20强”、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牡丹江市“五个好”建设先进党委、牡丹江市“经济改革发展先进乡镇”、牡丹江市“十佳”乡镇(第三名)等荣誉称号。
2018年9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下城子镇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範建设。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下城子镇
- 外文名称:Xiachengzi town
- 别名:绥穆新城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稜市
- 下辖地区:保全村,朝阳村,红桥村,悬羊村等
- 政府驻地:下城子镇政府
- 电话区号:0453
- 邮政区码:157516
- 地理位置:黑龙江省穆稜市中部
- 面积:391平方公里
- 人口:29564人(2017年)
- 机场:牡丹江海浪国际机场
- 火车站:下城子站(滨绥线四等站)
- 车牌代码:黑C
- 行政代码:231085102
- 人口密度:90人/km2
建制沿革
下城子镇是穆稜境内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以境内渤海国时期的古城遗址“下城子”得名。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宁古塔一带招募垦荒、试办屯田时,修筑宁古塔通往三岔口、蜂蜜山、凉水泉子3条驿道,均路经下城子分支,成为3条道路的中心枢纽。招垦初期,隶属穆稜河招垦局,后隶穆稜河分防知事。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穆稜县第一警察区。中华民国成立后,1917年划为第三警察区,1921年划归第二区管辖。1923年设定下城子镇。东北沦陷后,1933年设下城子保,1939年改设下城子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设定下城子区。1949年2月,改为第三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分设下城子、马桥河、仁里乡。1958年9月,将下城子乡与仁里乡合併成立下城子人民公社。1984年8月,改为下城子乡。1985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下城子镇。
下城子镇

行政区划
下城子镇下辖义和社区、铁路社区、仁义社区、北安社区、义和村、南站村、红桥村、新利村、枯榆树村、北安村、中新村、朝阳村、新建村、梨树村、三道河村、仁里东村、仁里西村、新民村、悬羊村、保全村、仁义村。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下城子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牡丹江市中东部,穆稜市中部,经纬度位置是东经130°26′53″,北纬44°49′57″。
气候
下城子镇的气候类型是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降雪较少,年降水量在550mm左右,年平均气温在2.2~5.2℃之间。如果按中国温度带划分的话,下城子镇属于中温带。
自然资源
下城子镇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大豆特产之乡”,大豆品质
及产量皆全国之最;泥质页岩、云母页岩、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厚;森林覆盖率达到32%;木耳、蘑菇、山野菜、中药材盛产丰富;名硒烟、红小豆、白瓜籽久负盛名;具有高品质的偏硅酸矿泉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偏硅酸含量高达 59.8%,全年最高日流量可达500吨。临近绥芬河对俄口岸,新兴的木材加工企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下城子大豆

交通状况
下城子镇交通便利,G10绥满高速公路在镇区南侧通过,并设有出入口;国道301线绥满公路从镇区通过。

滨绥铁路和城鸡铁路在下城子站交汇。
人口民族
下城子镇总人口29564人(2017年),以汉族为主。
经济
下城子镇域经济以“木材加工企业、工贸区、绿色农业、退耕还林、名晒烟、黄豆、黄牛”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託下城子(边境)工贸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农业
下城子镇年平均降雨量390-55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旺盛的6-8月份。该地区地处敦—密断裂带,土壤中富含各种营养元素,尤其磷偏高。镇内流经的穆稜河尤其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盛产大豆、玉米、水稻。下城子镇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科技兴农为重点,大力实施“大豆振兴工程”和“金牛富民工程”。年产大豆10万吨,大豆种植呈专业化发展,高蛋白的品种有黑生101、东农42、吉林小粒黄等,蛋白质含量可达45%以上。高脂肪品种有绥农合丰、垦四、垦五等,脂肪含量可达20%以上:黄牛存栏量7,270头,其中可繁母牛3,330头,现存栏改良牛2,500头,主要品种有西门塔尔、利木赞、比利时兰、德国黄牛等。晒烟发展到13,000亩,菸叶商品量可达500万斤。绿色富硒水稻基地5,000亩,年产水稻2,100 吨。
乡镇企业
下城子镇以穆稜市下城子(边境)工贸区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下城子(边境)工贸区规划面积97万平方米,现已开发利用5.65万平方米。近几年已发展成以加工业为主、集服务业、运输业、农产品购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工贸区。现拥有好家木业、广成木业、长江木业、制油厂、百正酱菜厂、绿泉峰矿泉水公司等68家企业。做为“全国大豆特产之乡”,下城子镇已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大豆集散地之一,年集散量在50万吨以上,主要销往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河北、浙江、江苏等地。1997年,下城子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範区”,下城子(边境)工贸区被黑龙江省政府评为“十强工业小区”。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下城子镇是穆稜市最大的国家铁路三级站点,具有中等编组或中等中转站的运输能力。铁路年吞吐量在1,000万吨以上,公路过货量2,000万吨以上,便利的交通条件使下城子镇成为牡丹江市、穆稜市、绥芬河市、东宁县、鸡西市、密山市、虎林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等10余个市县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
“保全模式”
下城子镇积极探索新农村发展新模式,立足城乡统筹,整合多方力量,在近郊村保全村规划建设“四区一场并进、村企共建双赢、产城融合提升、大城大村集聚、招引项目拉动”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保全模式(农民出土地、企业出资金、政府出政策),新农民住宅区、旅游观光区、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该模式被牡丹江市评为创新突破奖。该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1000个美丽乡村”。
下城子卫星图

在远郊村红桥村重点发展“绿色田园、红桥农庄”经济,加强人文道德建设,打造“文化红桥、产业红桥”品牌。规划建设“一带两区四园”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在阳台经济产业和家庭来料加工业进行探索;创新提出并全面实施“五互公约”行动,倡导邻里之间在思想上互比、环境上互管、生产上互助、技术上互学、困难上互帮,村民们在“五互”活动中增强了自我管理和互相服务意识,增进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提升了文明素质,增强了基层组织凝聚力。“五互公约”模式已作为穆稜市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典型经验予以全面推广。
城镇化建设
在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下城子镇政府立足大城大村战略,着力打造出集居住、教育、医疗、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农民社区——南站社区。该社区内建设了休闲娱乐广场、荷文化广场、荷花湖和牡丹江地区唯一一座综合性大型水上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