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古籍相法的概念(麻衣相法),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三停。面上以人中至地阁为下停,身上以足为下停。最早源自阴阳学名词,古人认为一个人的运势和生日有关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下停
- 拼音:xià tíng
- 释义:下停犹言下部
- 出处: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
解释
面相下停位居鼻尖下至颐部(下巴)间,包括人中、正口、腮骨及地阁。身相下停,从腰至足。
相法
古人认为盘古开天闢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阳气就是阳清之气,阴阳二气混杂从而化育了万物。 万物中阴阳比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至阳者化为神,阳气高于人者化为山神或灵兽。至阴者化为虚空,阴气稍重者化身为草木。因此不同时间出生的人阳气不同,阳气不同一个人的五行就会出现偏奇怪,从而在面相上产生变化。通用下停可以看出运势差异。古人相信通过用 鵐趾 和集古兵要法印 可以提高阳气从而得到运势。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下停之说,下停犹言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