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是适用于磨牙、前磨牙缺失,牙槽嵴极度萎缩等病症的手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
- 别称:上颌窦底提升种植术
- ICD编码:23.6 04
- 麻醉:全身麻醉
别名
上颌窦底提升种植术;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提升术
分类
口腔科/拔牙术及牙槽外科/牙种植体手术/种植体植入术/上颌磨牙区种植
概述
上颌磨牙区,尤其是上颌窦底到牙槽嵴的距离过小,缺乏足够的骨组织支持时,一般採用上颌窦底植骨牙种植术来解决由于骨量不足不能种植的问题,手术需要植骨或植入人工骨,以自体骨效果最佳,常首选自体髂骨。
适应症
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适用于:
1.磨牙、前磨牙缺失,牙槽嵴极度萎缩。上颌窦底至牙槽嵴之间骨量<10mm而需在该区种植体植入者。
2.上下颌牙槽颌间距离在义齿修复允许範围内,如颌间距离过长者需牙槽嵴上植骨;如颌间距离过长且上颌后缩前牙反者,则需Lefort Ⅰ型植骨下降一前移,间隙内植骨再行种植。
术前準备
术前除全面检查病人全身情况,如血象、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胸部透视、肝、肾功能等外,应重点检查颌骨大小,颌堤弓形态,对牙列或颌堤的咬合关係、颌间距离等,并须通过X线片了解颌骨大小,皮质骨及松质骨比例,上颌窦有无炎症、窦底位置;颏孔及下颌管位置。摄X线曲面断层片,按其放大率计算上颌窦底至牙槽嵴的距离。还应取上下颌石膏模型,将病人口腔关係转移到架,并在石膏模型上设计确定种植体植入的位置、数目及分布等。牙齿应彻底检查、治疗,术前常规作清洁,口腔内消毒套用2%碘酊或0.2%碘伏,但必须用75%乙醇脱碘,因为碘对金属种植体有害。
此法用于延期种植,病人拔牙后应在术后4个月方可进行种植体植入术。下颌总义齿修复者,术前应确定两颏孔间距离,以便拟订植入种植体数目及其间隔。
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上牙中神经局部浸润麻醉,上牙后神经、齶大神经及鼻齶神经传导阻滞麻醉。麻药一般採用0.5%~0.75%布比卡因加1∶400000肾上腺素。病人採用平卧位,术者在右侧。
手术步骤
1.切口 从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龈颊沟横行切口,切开黏膜、骨膜,分离翻起黏骨膜瓣,显露上颌窦外壁骨面,勿伤及眶下神经。
2.在骨面上按窦腔大小用直径2mm球钻开一矩形视窗。钻孔时只穿透骨壁,勿损伤黏膜。除视窗上边界外,其余三个边用小骨凿或微型骨锯使其连通。
3.分离上移骨黏膜瓣 自上颌窦底起始,用一弯度适宜的鼻黏膜剥离子贴骨壁仔细分离、上推窦黏膜直至植骨的高度。一般上移1.5cm即可,切记勿穿通上颌窦黏膜。
4.修整骨壁下方组织,以便植骨块就位贴敷。
5.取半层自体髂骨或异体骨,经修整使其与植骨床一致,植入上颌窦底,应使其密接无间隙。
6.沿龈颊沟切口向齶侧分离翻转黏骨膜瓣,显露牙槽嵴骨面,在设计的位置上逐级钻孔,同时用手指用力抵住植骨块,使其同时钻通,最后将种植体旋入就位并起到固定骨块作用。
如为延期种植,则用细钢丝缝合固定,或以钛细螺钉在非种植区固定该植骨块,待8个月后再从牙槽嵴钻孔,种植体植入。
术中注意要点
1.上颌窦前壁开窗,可先用球钻钻孔,再用小裂钻或小骨凿切开两侧及下壁,上壁造成半骨折。
2.剥离上颌窦底黏膜套用小剥离子,小心仔细地边剥离边向上推移,避免损伤穿破窦壁黏膜。
3.植骨块下缘应与上颌窦下壁吻合。
术后处理
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术后口外四尾带加压,常规给予抗生素。
2.术后7d拆线。
併发症
1.鼻腔出血 非窦黏膜损伤者一般次日即可停止。
2.感染 多因窦黏膜损伤所致,严重者可遭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