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镇位于海淀新区东北部,处于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範区的发展区,属于海淀北部的城乡结合部。镇政府驻上庄村南。下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截止2014年,全镇常住人口5.28万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上庄镇
- 行政区类别:乡(镇)
- 下辖地区:西郊农场居委会、东马坊村等
- 邮政区码:100094
-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
- 面积:38.5平方公里
- 人口:5.28万(2014年)
- 方言:国语(北京)
- 着名景点:东岳庙 上庄水库 翠湖湿地公园
- 车牌代码:京A
建制沿革
现上庄地域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昌平县。
西郊农场前身彰化农场系1949 年11 月建立,场部设在彰化村(今四季青南部),1954 年4 月改为现名。
1956年3月,白水洼乡成立。
1958年5月,西郊农场场部迁至上庄村村南(属白水洼乡)。
1958年9月1日,现乡域併入昌平区先锋人民公社。10 月,原白水洼乡大部(除东坨)、 苏家坨乡等地划归海淀区,併入10月7日新成立的海淀区永丰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永丰公社撤销,在现乡域成立上庄人民公社,同时设“上庄乡”名义(文化大革命”中取消)。与国营西郊农场实行场乡合一的行政体制。
1984年4月4 日,上庄乡成立,乡政府与西郊农场管理机构合署办公。
1992年2月成立乡农工商总公司(与农场为“一个组织,两个名 称”)。农场国营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由农场(总公司)统一经营。下属奶牛、畜禽、工业、建 筑、供销5 个分公司(国营)和4 个分场(集体,即4 个村)。
1986年建立行政村委员会。
1998年11月上庄乡与西郊农场机构分开。
2000年,上庄乡将村委会调整为东马坊村、西马坊村、常乐村、上庄村、北玉河村、西闸村、八家村、皂甲屯村、东小营村、罗家坟村、永泰庄村、南玉河村、李家坟村、梅所屯村、双塔村、前章村、后章村、西辛力屯村、河北村、白水洼村等共20个村委会。
2003年7月,撤上庄乡设立上庄镇。
2014年,上庄镇西马坊村的京西稻(皇家贡米)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政区划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位于海淀区西北部,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西郊农场居委会、东马坊村、上庄村、前章村、白水洼村、西马坊村、常乐村、东小营村、罗家坟村、皂甲屯村、李家坟村、南玉河村、北玉河村、永泰庄村、梅所屯村、双塔村、西闸村、河北村、八家村、后章村、西辛力屯村)。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上庄镇域面积38.5平方公里,均属平原可开发土地。全镇总用地面积3840.17公顷,上庄镇土地总面积为3835.26公顷,其中农用地比例最大,面积为2826.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69%;其次是建设用地,面积为948.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72%;其他土地比例最低,面积为60.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9%。

水资源
上庄镇南部为褐色土壤,北部为沙质土壤。南、北沙河自西向东分别横贯乡域南北,南沙河上的上庄水库有 水面1800 亩,蓄水量180 万立方米,南沙河是海淀区北部主要的排洪河道。
植物资源
上庄镇地处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林木覆盖率达35%以上,拥有“城市氧吧”之称的翠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全镇河道水域面积达7000余亩。
经济概况
现镇域历史上迄至明初一直是当时北京城通向北方的交通要冲。该镇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乡域内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1960 年建成上庄水库。自20世纪60 年代后期起改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京西稻1992 年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 续引种丝苗米、紫香糯、黑香糯、乌金稻、红香粳米等名优品种,并率先採用推广水稻抛秧技术,地下管道灌溉技术。农场畜牧业发达,奶牛、肉鸡、蛋鸡饲养在全区名列前茅。
上庄镇域经济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地区特色农产品有京西贡米、食用菌、冬枣、草莓、樱桃、油桃、糯玉米等。
2010年地区经济总收入达到9.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7%;地区纯收入达到2.3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1%;地区税金收入2912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69%;人均收入达到9594元,比上年同期7995元同比增长20%。从行业数据上看,农业受大环境和政策的影响,收入达到6366万元,同比减少12%;林业收入达到3571万元,同比增长8%;工业收入达到33263万元,同比增长7%;建筑业收入达到9699万元,同比增长81%;征地拆迁等其他业务收入达到9846万元,同比增长51%;补贴收入达到2396万元,同比增长309%。从各项经济数据指标上分析,上庄地区已摆脱了以农业发展为主导产业的固有经济模式,已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地区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人口
截止2014年,上庄镇域常住人口5.2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844人(农户11311人),流动人口30000人。全镇现有劳动力13401人(农村劳动力8226人),实现就业831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2%。
风景名胜
上庄镇位于海淀的最北部,是以种植水稻、玉米和樱桃、蓝莓等各类精品瓜果和绿色蔬菜为主的农业镇,镇域内有大片的稻田、林地和果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拥有1000多亩水面的上庄水库自西向东蜿蜒盘绕、碧波蕩漾,与远处苍翠的西山遥遥相望,形成了一幅远山近水的美丽画卷。水库两岸垂柳荫荫,绿草青青,不时还能见到水鸟、野鸭嬉戏游曳,是理想的郊游踏青、野炊垂钓、放鬆发獃之所。水库南面是大片的京西稻田,主要分布于东马坊村、西马坊村和常乐村,这里以培育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带回的“紫金箍”水稻原种而得名,是国家级水稻种植示範基地,每到稻田播种插秧的季节,都会吸引白鹭等10多种野生鸟类来此栖息捕食。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和接触稻田,您可以到西马坊村南侧的快乐农庄——稻香小镇,体验插秧收割、摸鱼钓蟹、认养菜园、喝茶品粥、自製豆芽等农事生活的乐趣和自在。水库北面是各具特色的精品果园,如翠湖观光农业园、金地农业观光园、都市农夫樱桃园、上庄蘑菇园等。一年四季都有可供採摘的瓜果、蔬菜,1月—3月有草莓、西红柿,4月—6月有蓝莓、樱桃,7月—9月有小西瓜、葡萄,10月-12月有冬枣、苹果,还有小黄瓜、芹菜、菠菜、蘑菇等绿色蔬菜长年供应。您可以与家人朋友一块儿到这些果园里走一走、转一转,尽情闻闻四季果香,放心採摘绿色蔬果,轻鬆体验果蔬栽培、食品製作的过程。
上庄还是一个充满了文化底蕴的地方,坐落于上庄水库北岸东侧李家坟村的曹氏风筝工艺坊,现场展示、製作和出售传承了曹雪芹风筝製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您可以在工艺坊里近距离地观看中国传统风筝“扎、糊、绘、放”的精湛工艺,感受曹雪芹先生通过传授百姓风筝技艺来扶贫济困的高尚情怀。沿上庄路一直往北至沙阳路东行500米,有一个名叫永泰庄的村庄,在村庄的中心保留着一座有着500年以上历史的古庙——东岳庙,虽然庙宇的很多地方都已残破不堪、杂草丛生,但前殿、正殿、后殿的主体结构依然保存完整,威武肃穆的气势、沧桑古朴的柱樑、精雕细琢的石刻,都默默讲述着五百年来的风风雨雨。更为特殊的是它曾于康熙年间被纳兰明珠及家人重修,并供奉了纳兰牌位,而被人们称为纳兰家祠,让人不禁联想起当年这片纳兰家族封地上的一幕幕兴衰成败,也成为了许多纳兰迷纪念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明珠长子——纳兰性德的缅怀祭奠之地。东岳庙的南面还有一座在东岳庙重修时一同建造的戏台,这是北京民间现存的最大的清代戏台,只是它将自己隐藏在了民居中间,所以您要想一睹它的风采,还需要做一番耐心寻找。
发展
海淀区上庄B09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方案
该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12778.6平方米,共分一期开发建设。
建设範围:东至规划上庄西一路,南至规划上庄中街,西至规划上庄西二路以东250米,北至规划上庄北街。
建设内容:1#-16#楼住宅楼。
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委员会、文体活动站、物业管理用房、脚踏车库、居民汽车场。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电室、有线电视光电转换间。
本期区域内市政道路 无 。
本期区域内代征道路 20215.517平米 。
本期区域内绿化 15575.28平米 。
本期区域内代征绿化无。
计画建设时间:2009年4月20日至2011年6月30日。
海淀区上庄镇B10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公告,首农集团旗下北京三元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22.25亿元,获得海淀区上庄镇B10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未来该宗地自住型商品房销售限价为20000元/平方米,最大套型建筑面积不得超过90平方米。
海淀上庄镇地块东至2012拨地0154用地西边界,西至上庄镇西一路东红线,南至上庄镇南一街北红线,北至上庄镇中街南红线,该宗地块总土地面积112910.9平方米,总建筑规模183109平米,该宗地居住用途建筑规模全部用于建设“自住型商品住房”,房屋销售限价为20000元/平方米,最大套型建筑面积不得超过9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