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譁变(2006年冯远征吴刚主演话剧)

(2020-06-14 06:24:28) 百科综合
譁变(2006年冯远征吴刚主演话剧)

譁变(2006年冯远征吴刚主演话剧)

1944年,二战尚未结束,在战舰凯恩号上,爆发了震惊美国海军的“凯恩舰譁变”事件……小说《凯恩号譁变记》描述了军事法庭对凯恩号战舰譁变的审判过程。不久,作家赫尔曼·沃克将自己的这部曾获普利兹奖的小说改编成话剧《譁变》,上演后在纽约百老汇乃至整个欧美引起轰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譁变
  • 性质:话剧
  • 主演:冯远征、吴刚
  • 翻译:英若诚
  • 导演:查尔顿·赫斯顿
  • 编剧:赫尔曼沃克

基本资料

演员表

角色演员配音备注
魁格冯远征--------
格林渥吴刚--------
查理王刚--------
玛瑞克王雷--------
萨德张万昆--------
基弗丛林--------
勃雷克里张福元--------
伦丁马星耀----2012年前扮演者
伦丁高冬平----2012年后扮演者
凯思何靖--------
伯德邹健----A角
伯德丁志诚----B角
厄本徐白晓----2018年前扮演者
厄本闻博----2018年后扮演者
话剧《譁变》主演冯远征、吴刚剧名《譁变》
编 剧:赫尔曼·沃克[美]
翻 译:英若诚
重排艺术指导:朱旭
重排导演:任鸣
舞台设计:周一莎
灯光设计:霍焰
主要演员:冯远征、吴刚、王刚、王雷、张福元、丛林、张万昆等
演出单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故事背景

二战尚未结束,近乎报废的“凯恩号”战舰在一次执行战斗任务时,在南太平洋海面上遭遇到强颱风。
如何避免沉没?向南,还是向北?舰长魁格和副舰长兼执行官玛瑞克发生了根本分歧,也因此爆发了美国海军历史上最为着名的一次譁变事件:以玛瑞克为首的譁变一方,解除了舰长魁格的指挥权,并躲过了强颱风的袭击。事后,魁格向军事法庭提起诉讼,控告玛瑞克犯有夺权譁变罪。不久,作家赫尔曼·沃克将自己的这部曾获普利兹奖的小说改编成话剧《譁变》,上演后在纽约百老汇乃至整个欧美引起轰动。1988年,这部戏被英若诚翻译成中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邀请到美国着名的艺术家查尔顿·赫斯顿导演此剧,经过中美两国成功合作,艺术地展现了军事法庭审判的完整过程。
剧中人魁格舰长(冯远征 饰)剧中人魁格舰长(冯远征 饰)

话剧看点

《譁变》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纯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做法。这种做法回归了话剧艺术以“话”取胜的根本,这也是导演任鸣的执导理念:“它表明了话剧首先姓话,演员在舞台上首先要把话讲好,说好话是话剧中最主要的,语言才是话剧的根本。”演员们将导演的执导理念落到了实处,将这部纯以“话”取胜的经典话剧演绎得精彩纷呈。《譁变》通过人物或激烈、或巧妙、或富于鼓动、或铿锵有力的语言,在审理的一步步深入中,使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得到了充分展现:舰长魁格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但在遇到强颱风时又表现出反常的恐慌和错乱,这些都说明他具有典型“类偏狂”型的人格特徵。随着审理的深入和被告辩护律师格林渥的巧妙“引导”,这也在法庭上得到了细緻地展现。而这种“类偏狂”型的人格特徵也使魁格在面临强颱风时丧失了正确的判断能力,这正是玛瑞克解除他职务的原因。法庭最终宣判玛瑞克无罪,他胜利地“逃”过了“譁变”事件所可能带来的惩罚。在玛瑞克的同僚基弗上尉为其举行的庆功宴上,格林渥却声言他为玛瑞克的辩护是不情愿的,真正有罪的应该是基弗,因为基弗利用了玛瑞克的年轻冲动,鼓动他“譁变”以取代魁格,而事实上当时玛瑞克完全有时间和能力劝说魁格舰长採取他的方案,但基弗的鼓动使整个事情转向了具有浓郁夺权色彩的“譁变”。基弗才是“譁变”事件爆发的幕后“操纵者”。
2012年8月7日,北京人艺的《譁变》在时隔24年后再次被搬上舞台,人艺学员85班“五虎将”:冯远征、吴刚、王刚、高冬平、丁志诚在毕业27年后“华丽回归”,同台演出这部不朽的话剧经典。
剧中人伯德(右)邹健 饰与格林渥剧中人伯德(右)邹健 饰与格林渥
剧中人格林渥 吴刚 饰剧中人格林渥 吴刚 饰

幕后花絮

在《譁变》的排练现场,参加排练的演员一水儿深蓝色的美军军装,显得英气勃勃。任鸣笑称,这是一部地道的“和尚戏”,除了冯远征外,此次起用的都是中青年演员。全剧时长两个半小时,全部在军事法庭这一个场景下进行。任鸣说,为了让演员找到美国大兵的感觉,他们调看了很多美国影片。有人问到,如今表现法庭辩论的影视作品那幺多,这部话剧用什幺来吸引观众?任鸣很自信地说,这部戏的悬念非常多,只要戏的节奏一出来,观众肯定放不下。虽然是一部外国戏,但是该剧的台词听起来却不像有些戏那样拗口。在剧中,整个譁变事件的始末完全依靠演员的台词来展现,很考验演员真功夫。
剧中人凯思(右)何靖 饰与格林渥剧中人凯思(右)何靖 饰与格林渥

关于小说

小说《凯恩舰譁变记》揭露在残酷战争环境下被压抑人生的一次抗争。这当然不是旧时所理解的兵变——
只见刀光闪闪,舰长被囚,绝望的水兵成了不法之徒。它发生在1944年美国海军。在凯恩舰近乎于报废的老式战舰上,却爆发了美国海军史上最着名的一次譁变事件。以副舰长马里克为首的譁变一方,到底是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救军舰于危难之中的英雄,还是阴谋蓄意叛变的暴徒?抑或是不堪忍受暴君统治,奋起反抗的自由战士?舰长奎格,是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还是懦弱胆小的怕死鬼? 作者赫尔曼·沃克,1952年,凭藉《凯恩舰譁变》获得普利兹文学奖。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为俄裔犹太移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哲学,珍珠港事件后,参加美国海军,在一艘驱逐舰上参加了南太平洋的战事。退役后,专事创作,先后有九部长篇小说、四个剧本、一部电影剧本和一部犹太人研究专着出版。《纽约时报》评价,“仅凭《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便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说《凯恩舰譁变记》小说《凯恩舰譁变记》

作品简析

话剧《譁变》在全场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格林渥展示给观众的是逻辑和机智,只有最后几分钟画龙点睛地
表达了人格层面的思考。作为临时客串一把的律师,格林渥无疑是成功的,他大胆地剑走偏锋,出人意料地把本来十分不利的法庭局面导向有利的结果,其辩护思路之巧妙和对白之精妙都让观众过足了瘾。可是赢了官司的格林渥并不快乐,因为他同时输了更为宝贵的东西——良心。作为律师,工作就是为被告辩护,即使被告罪大恶极,你也必须强词夺理地为他开脱,哪怕伤害了本不该被伤害之人也在所不惜。职业的要求往往在这时与良心的底线发生冲突,戏剧的内涵深刻性由此浮出水面。
剧中人伦丁(右)马星耀 饰与查里剧中人伦丁(右)马星耀 饰与查里
剧中人萨德(右)张万昆 饰与查里
其实不仅是律师,很多行业都容易产生类似赢了职业却输了良心的尴尬。比如那个关于摄影记者的典型案
例:一位美国记者拍摄了一张题为《虎视眈眈》的照片,照片上一个非洲小孩因疾病和饥饿命在旦夕,一只秃鹫就在旁边虎视眈眈盯着小孩,等待小孩的生命一结束,其尸体立刻就会成为一顿美餐。作者凭藉这幅照片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奖,但同时受到了人们的责难:为什幺不救救这个孩子?一个孩子生命的价值难道不敌一幅新闻照片或一个新闻奖项?最后这位记者实在经受不起舆论的折磨,以自杀寻求了解脱。职业和良心的冲突是一种现代病,似乎是现代社会越急剧发展,越容易产生更多天然带有此类冲突色彩的职业和环境。从这个角度看,《譁变》是一部战争话剧,但是战场不仅仅在舰艇上、在大海上,更在人物的心里。
剧中人萨德(右)张万昆 饰与查里剧中人萨德(右)张万昆 饰与查里

相关评价

“这个剧浓缩了机智和强烈的震撼……表现出多年来震动百老汇的最为淋漓尽致的性格刻画。”——《纽约先驱论坛报》
话剧《譁变》剧照话剧《譁变》剧照
“令人无比振奋,乃现代戏剧之极致。”——《世界电讯与太阳报》
“《譁变》当之无愧为动人心魄的法庭剧……而沃克先生,则毫无疑问,是戏剧性对抗方面的天赋之才。”——《纽约时报》
“有一个颇为有意思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有些观众在看过戏之后反映说,这样的翻译虽然很上口,但不知为什幺,总有点儿不象洋人说话。经过再三询问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是翻译电影儿看多了… …”——英若诚
话剧《譁变》剧照话剧《譁变》剧照
“《譁变》的精髓在于,作者对于人性微妙之处的把握所体现出来的睿智;而北京人艺的高超之处也在于他们能够把这种微妙,这种作品灵魂的东西,通过话剧,这种比小说更难表现微妙的载体,表现了出来!这怎能不让人顶礼膜拜!我们如能像其一分,足矣!”
—— 复排导演 张弘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