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黄平县旧州中学

(2020-02-15 08:32:25) 百科综合
黄平县旧州中学

黄平县旧州中学

旧州中学座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旧州镇,创建于1932年,迄今走过了76年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长徵文化使旧州中学享誉黔东南。建校76年来,旧州中学已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成千上万人才。武汉大学博士后王朝辉、国家财政部经济学博士郑建新、文学博士封孝伦、留美博士沈虎俊、医学博士尹德海、心理学博士吴成军等的中学时代在旧州中学度过,并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他们后来的成才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黄平县旧州中学
  • 简称:旧州中学
  • 校训:精 诚 勤 朴
  • 创办时间:1932年
  • 类别:高级中学
  • 现任校长:杨杉
  • 知名校友:王朝辉 郑建新 封孝伦 沈虎俊
  • 所属地区:中国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
  • 主要院系:高中
  • 主要奖项:1988年被评为省德育先进学校
    黔东南州普通高中示範学校
    国家十五计画重点实验项目
    2008评为州级示範高中
    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先进集体
  • 学生:2700余人
  • 班级:50个

学校简介

旧州中学位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历代郡、府、州、县治所在地的旧州古城西北侧。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时名“女子中学预备班”,2007年剥离国中成为高级中学。今学校占地73000m2,建筑面积17917m2,有六道400m环形跑道塑胶运动场一个,教学楼、教师楼、学生楼、厨厕、校门、围墙等一应俱全,有语音,计算机、多媒体、图书馆、理化生实验、演播、办公、会议、多功能阶梯教室等。教室配备有大萤幕彩电、VCD、投影仪。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地面硬化,校园内古树参天、花草巧植、幽径、古楼、池亭、桥榭、假山、碑刻、塑像等谐融一体,显得古朴靓丽。2012年,新修学生公寓及食堂已投入使用。
学校成为高级中学后,有教师180人,其中高级38人,中级77人,特级1人,省级骨干3人,州级骨干6人,县级骨干8人。学生2700余人,设50个教学班。新建“乔远图书馆”(郑乔远四子出资,县配资建成),有图书10万余册,器材:理化生类4208件,体育类365件,有电化教室5个,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个,各办公室均配有电脑设备。
1980年改名旧州中学,且办成了完中。曾易名10次,任职校长多达28届,知名者有石仁、余介侯、招北恩、张毓后、陈振刚等。2001年,旧州二中併入,班级增至78个,学生逾5500人,号称“教育航母”。
办学历史中,曾出现过不少黄金时段:抗日时期,聘高水平校长老师主校执教,培育了众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解放前夕,聘中共地下党员、进步教师主校执教,育导了一大批有志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1986—1993年间,学校管理、治校、治教成绩卓着,校誉遐迩;新世纪初始,竭力筹资改善办学条件,校园堪曰一流,高考升学率步步攀升。
办学中,曾实施的“分层管理”、“量化评分”、“职称评定”等方案、举措,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办学史上,殊多好事、实事堪录史册:民国时代,地方贤达,各界人士无私支持教育;八十年代,校友及地方人士成立有“奖教助学”基金会,捐筹基金,存款取息,奖教助学;九十年代初成功举办了六十周年校庆并修建了乐源亭池胜景,为创校先辈树了功德碑,编写出版了《校史》及乡土教材;台湾王文荣先生、贵州工学院毛健全教授和杨光亮、刘祥继、封孝伦、郑建新等校友购赠了大量珍贵图书赠校;2010年,凯里谦雅书店李恩龙经理捐书5万元;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公司董事长杨义华捐书10万元;新世纪初始,香港爱国商业巨子邵逸夫先生捐巨款在县财政配资下为校修建了“逸夫楼”;就职于国家财政部税政司的郑建新校友与其兄弟捐款在县配资下修建了“乔远图书馆”;朱英龙先生捐资55万元改造了学生浴室和学生宿舍。
学校获奖殊多:民国时代,因办学成绩突出,曾两度获省教育厅奖励;1988年被评为省德育先进学校;1992年获全州农村完全中学统考成绩第一名;同年校团委获共青团中央、国家农业部、国家中科委联合表彰;2005年,学校获列“国家十五计画重点实验项目”课题。2008年被列为黔东南州普通高中示範学校。教师个人获奖,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州级难以计数。
创校八十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初高中毕业生,品学兼优者灿若繁星:原子能专家潘大金、桥樑专家刘昌义、地质专家彭希龄、古建专家彭礼福、文学博士封孝伦、经济博士郑建新、大学教授罗义群等等都是典型代表,2004年刘胜琴同学以贵州省文科数学状元省总分第三名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江普庆曾在旧中度过国中及高中两年宝贵学习时光。
2007年改为高级中学后,学校着力打造“四化校园”,纵目喜览:校大门古朴宏雅,教学楼亮丽风光,适怡地彩砖铺就,学苑路硬化净洁,逸夫楼雄颖溢韵,古城垣亘缀饰校沿,运动场在乡镇罕有,老黉楼旧貌新颜,文化墙园梭松比翠,鱼池亭苑胜景馨魂,学生公寓拔地崛起,参天古树荣茂劲遒。旧州中学堪谓花园化公园式学校。
2008评为州级示範高中,成了真正的品牌学校,当年获州教学质量“提高奖”(全州仅三所中学获此奖)。评为全州教育常规综合评估“良好学校”,2009年获评全州环境育人先进学校,州绿色学校,2011年被评为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先进集体。2011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黄平旧州中学乘“国发2号档案”的春风,在省州县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奋力赶超,实现跨越,努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概况

在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帮助下,着力凝聚团队精神,培育优质教育资源,2007年8月,国中部剥离,旧州中学成为独立高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229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6.3%,少数民族女生 747 人,专任教师119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93%,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5%。有省级骨干教师4人,州级骨干教师5人,州级优质课教师8人。

硬体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5738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1791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9743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95%,有标準的足球场和八道 40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理化生实验室,各种实验仪器、体育器材、图书、教室、办公室等设施均能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已实现“三机一幕班班有”,校园广播“班班通”;并安装了英语无线调频系统,建有学校网站,20兆宽校园网,建有高中资源库,学生不可在微机室或远程教育中心宽频上网浏览和进行网上学习。电脑255台,语音室两个,多功能教室3个;学生宿舍2栋并且均有卫生间,艺术楼1栋,食堂1个,学生服务部3个,理化生实验室3个。

办学理念

1、发展理念:“立德树人,质量兴校,科研促教,文化扬校”。
2、校风:团结活泼,文明奋进。
3、教风:严谨敬业,开拓进取。
4、学风:勤学多思,求实创新。
5、校训:精 诚 勤 朴(1932年建校时,校董吴少峰先生题)

学校沿革

旧州中学于1932年秋创立,系地方人士筹资开办的私立中学。发起人为吴少峰等,为便于立案,取名旧州女子中学。创办至今,先后更名十余次。
1932年秋—1933年名黄平县女子中学预备班;
1934年—1935年名黄平县立第二初级中学校;
1935年—1938年名黄平县立初级职业学校;
1938年—1940年名黄平县立初级中学分校;
1940年8月—1949年12月名贵州私立中正中学;
1949年12月—1950年2月名贵州人民中学;
1950年2月—1951年名贵州省立黄平中学旧州部;
1951年—1952年名贵州省黄平中学;
1952年—1953年名贵州省黄平初级中学;
1954年6月—1958年名贵州省黄平中学;
1958年3月—1958年8月名黄平农业学校;
1958年8月—1959年初名黄平县红旗人民公社中学;
1959年初名贵州省黄平中学;
1959年—1966年9月名黄平县旧州中学;
1966年秋名黄平县红卫中学;
1966年10月—1969年6月名黄平县旧州中学;
1969年6月—1969年7月名黄平县旧州公社中学;
1969年7月—至今名黄平县旧州中学(2007年8月后为高级中学)。

办学思想

一、 :精诚勤朴(1932年建校时,由校董吴少锋先生题, 2008年恢复,并请校友郑建新书写,2009年10月29日立校训碑)
团结活沷,文明奋进
:严谨敬业,开拓进取
:士贵立志,学贵有恆(副校董赖永初先生1945年题)
二、 校园特色:文化扬校,环境怡人。
三、 发展目标:德行树人,质量兴校,科研促教,文化扬校。
四、 德育理念:生活德育,生态德育、生理德育和生爱德育。
注释:
1、生活德育:就是要重视德育的生活性,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进行规範要求,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从学会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把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落实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本质,获取生活的技能。
2、生态德育:教育学生爱护自然环境,重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态发展,培育学生节约能源,讲究卫生,崇尚自然的情结;教育学生与人为善,为自己的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生态空间。帮助学生掌握生存的本领。
3、生理德育:教育学生重视生命安全,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生爱德育: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爱心传递,使学生在获得教师、社会和政府爱心援助的同时,产生爱家乡、爱民族和爱国家的情感。
五、教学理念
以高尚健全的品格铸造学生德行,以科学深厚的知识改变学生命运,以精诚勤朴的态度成就学生髮展,以阳光淡定的心态引导学生未来。
六、办学宗旨:为了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国家信赖的建设者。
七、管理理念:依法办学,革故鼎新;依法执教,施仁致信。

环境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局和教育局关于不断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有关档案精神, 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高我校学生的现代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生态教育的内在规律,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生态道德和环境伦理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能力,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和精神文明建设。
长期以来学校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和五年规划;制定了《黄平县旧州中学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政教处和团委负责“绿色活动”的实施与宣传,并建立和完善与此相一致的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教导处负责“绿色课程”的落实;教科处负责“绿色师资队伍”建设;总务处负责“绿色校园”创建的后勤保障。通过创建活动,多方位地营造浓厚的环保教育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规範学生的环保行为,让环保意识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让环保成为习惯,并向社会广泛传播。
最佳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进行“生态德育”管理是旧州中学长期以来德育思想,学校十分重视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浓厚的文化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努力使学校环境实现绿化、净化、美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旧州中学现在校园环境幽美,既有农村学校的质朴,也有都市校园的大气。每一处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处都承载着旧中人怡情、养性、厚德的良好愿望。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和文化建设已成为黔东南中国小校园建设的典範,校园美化具有花园式和园林式风格,校园内假山幽径、玉桥池塘、雕塑喷泉、花草林荫、亭台城墙、灯饰音响交相辉映,各种建筑物风格古朴,与名城旧州的古建筑融为一体,却又是旧州最靓丽的建筑群,成为旧州古镇一颗璀璨的明珠。走进旧州中学校园,一面面橱窗,带来的是审美的愉悦,带来的是艺术的薰陶与文化品位的提升。文化墙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提示着旧中办学宗旨。那“世纪之星”的雕塑,带给同学们无限想像与希望。旧州历史名人石瓒清、史可法铜像,增加了校园历史氛围,营造了爱国主义情结和民族精神的育人环境,每一个清晨,与太阳和共和国的旗帜一同升起的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神圣与庄严。矗立在教室墙上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範》,时刻提醒着学生怎样做人。幽雅的校园环境令人陶醉流连,浓厚的校园文化让人叹为观止,教育现代化气息拂面而来,处处是脉脉含情的草坪,绿草花丛中石头上的名言警句,凝碧迭翠的绿树,还有那依依的女贞,常绿的冬青……,大自然的美静静地在校园里流淌,这是一个无声的绿色课堂,徜徉校园,如穿行在书林与画卷中。
为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学校,环境育人先进学校、文明学校、德育先进学校、集邮活动先进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示範学校、黄平县“绿色学校”。

历任领导

(一) 创立旧州中学发起人:
孙叔瑶 吴少峰 卢晴川 常琅山 邹伯平 任道安 彭铭古 杨心南 孙少知 戴质均 石修五
石慰苍 易希亮 韩竹轩 杨荫舟 杨伯川 傅仲光 刘孟华
(二)旧州中学筹建委员会人员:
主任:肖及锋(旧州分县分县长)
副主任:吴少峰(县教育局局长)
委员:邹伯平 杨心南 石修五 任道安 戴质均 石慰苍 孙少知 易希亮 杨伯川 杨荫舟
韩竹轩 傅仲光 刘孟华
募捐委员:卢晴川 韩竹轩 易希亮 孙少知 彭铭古 任道安
名誉委员:彭明之 孙叔瑶
文书:石慰苍 罗绍融 任道安
监工:刘孟华
(三) 贵州私立中正中学校董会人员:
董事长:周达时(省教育厅社会处处长)
副董事长:赖永初(贵州银行行长)
在筑董事:周达时 卢晴川 赖永初 彭明之
在旧州的董事:吴少峰 常琅山 孙叔瑶 彭绍古 任道安
名誉校董:王建卿 陈信谦
住校校董:吴少峰 常琅山 彭锡清(彭绍古)
1945年,董事长改由黄乾民担任,副董事长:赖永初
住校校董:吴少峰 任道安 常琅山
其他未变动。
(四)1949年12月15日,贵州私立中正中学改名人民中学,由地方改组的校董事会(选举产生)人员:
贵州人民中学校董事会:
董事长:吴少峰 副董事长:石修五 冉隆华
秘书:周开基
出钱出力建校的人士及教职员,各乡镇有名望的人被选校董会成员。有常琅山、常和笙、周文彬、石慰苍、戴质均、任道安、乐石录、杨光昭(苗)、潘忠民(苗)、杨通庆(苗)等。
(五)贵州私立中正中学校产管理委员会
主任:吴少峰
管理员:杨荫舟 继后,杨荫舟、冉隆华先后为主任。
1949年8月,校产管理委员会成员为:张毓后、吴少峰、常琅山、杜光武、任道安。
黄平县旧州中学
黄平县旧州中学
黄平县旧州中学

任职情况

职 务
姓 名
任 期
备 注
主 任
肖及锋
1932年8月始—1934年2月
旧州分县县长。职务名黄平县女子中学筹备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班(校)主任
班主任
吴少峰
常琅山
常琅山
孙少知
1932年始—
1932年始---
1932年秋始---
1933年始----
时任黄平县教育局局长
时称黄平县女子中学预备班
同 上
校 长
教导主任
石 仁
朱式如
1934年2月—1935年8月
1934年2月—1935年8月
学校更名为黄平县立第二初级中学
校主任
校主任
校主任、校长
校 长
唐尔钦
徐健夫
杨济臻
窦文桥
1935年10月-12月
1936年2月—1937年8月
1936年2月—1937年8月
1937年10月—12月
学校更名为黄平县立初级职业学校。金陵大学农学系毕业。
唐从省农业厅聘来
先任教导主任,后任校长
校主任
校主任
黄璞清
黄泽林
1938年2月—12月
1939年5月—12月
校更名“黄平县立初级中学分校”
校主任
杨心南
1940年1月—1940年8月
校改名“黄平县立初级中学”
校 长
校务主任
校务主任
副校长
周达时
李毓芳
李国钧
余介侯
1940年8月---1942年
1940年8月---1942年
1942年始---
1943年2月—1943年7月
校改名“贵州私立中正中学”
具体负责学校工作
兼教导主任
校 长
教导主任
校 长
教导主任
训育主任
事务主任
校产主任
校 长
教导主任
校 长
教导主任
校产主任
校 长
教导主任
事务主任
校 长
副校长
训育主任
校 长
教导主任
阮宵达
应昌明
招北恩
许向荣
黎敦良
杨人恺
杨荫舟
刘 惺
陈宁明
邓德暄
梅德愚
冉隆华
郭家齐
杨宏溪
石文德
张毓后
王希曾
杨子樵
张毓后
王希曾
1943年7月—1945年9月
1944年8月—1947年8月
1945年8月—1947年8月
1947年2月---1947年8月
1947年2月---1947年8月
1947年2月---1947年8月
1946年2月—1947年12月
1947年8月---1947年12月
1947年8月---1947年12月
1948年2月—1948年7月
1948年2月—1948年7月
1948年2月—1949年
1948年8月—1949年1月
1948年8月—1949年1月
1948年8月—1949年1月
1949年2月—1949年11月
1949年2月—1951年8月
1949年9月---11月
1949年12月—1950年1月
1949年12月—1950年1月
兼教导主任
校董会选聘,进步人士
系中共地下党员
系中共地下党员
曾在郭沫若领导下的抗敌演剧队任编导,任旧州中学校长,后任专区文教科长。1966年不 **于贵阳沙子哨农场并夫人抱石投塘离世。后冤案获平反昭雪。
学校改名“贵州人民中学”
校 长
副校长
教导主任
总务主任
张玉环
王希曾
曹世诚
王耀军
1950年2月—1951年
1950年2月—1951年8月
1950年2月—1952年7月
1950年2月—1950年7月
校改名“贵州省立黄平中学”。县委书记兼校长,八十年代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副校长
教导主任
吴三元
陈振刚
1952年9月—1957年9月
1952年9月—1966年6月
学校改名“黄平县初级中学”
“文化大革命”遭**止职
校 长
副校长
朱明海
朱超凡
1954年6月—1958年9月
1958年1月—1960年
学校改名“贵州省黄平中学”,校长由省政府下文任命
校 长
高福祥
1959年8月—1962年5月
学校改名为“黄平农业中学”
副校长
副校长
副校长
革委主任
革委副主任
潘光武
俞保焕
李秀云
范富民
王治华
1960年2月—1966年
1960年2月--1961年11月
1963年9月—1966年
1967年—1968年
1967年—1968年
学校更名为“黄平旧州初级中学”
“文化大革命”中由驻军主持学校工作。
教职工代表
负责人
张礼元
1967年7月—1970年3月
学校改名“旧州公社中学”
革委主任
杨光成
1969年7月—1972年10月
学校改名“黄平县旧州中学”
革委主任
校 长
革委副主任
革委副主任
业务负责人
校 长
教导主任
副教导主任
副校长
校 长
副校长
副教导主任
总务主任
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政教副主任
总务副主任
教务主任
教务副主任
副校长
党支书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政教主任
政教副主任
教务主任
教务副主任
代校长
工会主席
团委书记
张礼福
张礼福
肖圣明
刘显银
陈振刚
陈振刚
马敦明
龙 冰
杨正科
沈天益
陈振刚
宋光贵
王治华
宋光贵
雷安文
时功华
皮鸿富
肖圣明
皮鸿富
林治祥
吴证瑞
杨廷明
柏启宏
潘昌贵
张家荣
沈桃刚
宋光贵
王明华
吴绍祥
1974年12月—1978年9月
1978年10月—1981年8月
1972年—1981年
1974年—1978年
1974年—1978年
1981年8月—1984年5月
1981年8月—1985年1月
1981年8月—1984年2月
1982年9月—12月
1984年8月—1992年4月
1984年8月—1989年2月
1984年8月---1987年7月
1984年8月—1989年8月
1987年8月—1989年8月
1987年8月—1989年8月
1987年8月---
1989年8月—1990年8月
1989年8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1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3年6月
1990年7月—1994年3月
1992年4月—1993年6月
1990年8月—2005年8月
1990年8月—1994年12月
党支书先后由王希成、王治华担任
1978年10月为副校长
1978年9月—1981年8月在纸房戴帽中学工作
曾两次获评省劳动模範
后任党支书
后调凯里师範工作。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生物特级教师
1989年8月免教导主任,代政教处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曾兼任出纳
兼劳动技术办公室主任
注:1984年之前,杨正举、刘国才、张东生先后任过总务主任,时间短
校党支部推任
省优秀教师
沈天益校长调凯里师範,县指定代职
校 长
副校长
副校长
党支书
政教副主任
教务副主任
总务主任
总务副主任
办公室主任
工会主席
团委书记
皮鸿富
张家荣
柏启宏
宋光贵
潘昌贵
沈桃刚
王治华
时功华
杨廷明
王明华
杨光武
1993年6月—1998年6月
1993年6月—1998年6月
1993年6月—1996年8月
1993年6月—1998年6月
1993年6月—1998年6月
1993年6月—1994年3月
1993年8月—1998年8月
1993年6月—1994年7月
1993年6月—2001年9月
1993年6月—2005年8月
1995年3月—1998年8月
兼教务主任
兼政教主任,调海南师大附中,其职宋光贵代
调广东三水中学工作
退休
退休
退休
校 长
党支书
副校长
副校长
教务主任
教务主任
政教主任
政教副主任
政教副主任
总务主任
总务副主任
工会主席
团委书记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张家荣
皮鸿富
王明华
杨光武
吕定刚
黄建春
吴绍祥
邹光成
王兴录
毛培麟
徐光义
王明华
周 华
杨廷明
舒钧柱
1998年6月—2002年8月
1998年6月—2002年8月
1998年6月—2002年8月
1998年6月—2002年8月
1998年6月—2000年8月
2000年8月---
1998年8月—2003年8月
1998年8月—2000年8月
2000年8月—2003年3月
1998年8月至今
1998年8月—2000年8月
1998年8月—2005年8月
1998年6月—2003年4月
1998年6月—2001年9月
1998年6月—2002年9月
全国中学骨干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兼管教务工作
调凯里民族高中。
吕任教务主任期间,黄任教务副主任;黄任教务主任期间,邹任教务副主任。
提前退休
病退
校 长
党总支书记
副校长
副校长
教务主任
教务副主任
教务副主任
政教主任
政教主任
政教副主任
政教副主任
副校长
教研主任
教研主任
教研主任
政教主任
信息处主任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办公室主任
工会主席
团委书记
杨光武
皮鸿富
王明华
黄建春
邹光成
舒钧柱
唐光明
周 华
黄继勇
唐永萍
王兴录
黄继勇
王兴录
张忠华
唐光明
龙金刚
袁兴河
吴世忠
舒钧柱
黄继勇
杨正伟
杨文波
周华
2002年9月—2007年8月
2002年9月—2003年4月
2002年9月—2007年8月
2002年9月—2004年3月
2002年9月—2005年8月
2002年9月—2003年4月
2004年3月—2005年8月
2003年3月---4月
2003年4月—2007年8月
2003年4月—2007年8月
2000年8月—2003年3月
2005年9月—2007年8月
2003年4月—2007年8月
2003年4月—2005年9月
2005年9月—2007年8月
2006年7月—2008年4月
2002年9月—至今
2002年9月-2003年5月
2003年2月—
2002年9月—2003年4月
2005年9月—
2005—2007年8月
1998年8月—2004年3月
学校党员逾50人,党支部升为党总支。2003年4月退养,职由王明华接任。分文、理科两支部,支书分别由舒钧柱、周华担任
调凯里一中工作
调凯里一中工作
2005年9月任教务主任
后任副校长,2007年8月高国中剥离任旧州二中校长
补黄建春调走之缺
2005年9月,调任政教主任
去世止职
调县教育局工作
校长
党总支书记
副校长
副校长
副校长
教务主任
教务副主任
教务副主任
教务副主任
德育处主任
德育处副主任
德育处副主任
德育处副主任
信息处主任
工会主席
团委书记
教研处主任
教研处副主任
教研处副主任
总务处主任
总务处副主任
总务处副主任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办公室主任
德育处主任
教研处主任
龙子平
王明华
黄继勇
舒钧柱
王兴录
熊景元
石国民
吴云江
滕文德
付元奎
龙晓明
刘相君
何承勇
袁兴河
杨文波
李素祥
黄天龄
曾祥枢
杨成鸣
毛培麟
祝本山
潘明祥
郭文华
杨廷祥
王青青
付元奎
黄天龄
曾祥枢
2007年9月—至今
2003年-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2011年4月
2011年4月至今
2011年4月至今
2007年9月-2011年4月
2007年9月—2010年10月
2007年9月—至今
2011年4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4年9月—至今
2007年9月-2011年4月
2007年9月-2011年4月
2011年4月至今
2007年9月至今
2007年-2010年
2011年4月至今
2007年9月—2011年4月
2007年9月至今
2011年4月-2012年1月
2011年4月至今
2011年4月至今
2011年4月至今
数学特级教师
2002年10月,旧中建党总支,分文、理两个支部,支书先后由舒钧柱、周华及贾巨平、袁兴河担任
后调重兴九年制学校任校长
调县委宣传部工作
调丹寨中学工作

教学质量

我校与时俱进,拼搏进取,和谐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每年均有30名左右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有150名左右的学生考入本科大学,升学率常跻身于黔东南州近40所高级中学的中上等行列。2006年高考又创新高,有32名学生上重点线,黔东南州教育局统计的全州各高完中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完成率显示,我校优秀生上线(上重点)完成率为328.57%,位居全州前六名。全县第一,2007年文科优秀学生上线率为72.54,名列全州第六名,全县第一。2008高考再创旧州中学历史新高,全县600分以上17人,旧州中学9人,41人被重点院校录取,151人被本科院校录取。现又被州政府评为州级示範性高中,在第五轮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获良好等次;被县政府、镇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展望明天,教育面临着最好的机遇和最有力的挑战。我校将继续解放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为建设“生态黔东南”、“和谐黔东南”、为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环境立省”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