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秋,中国考古学家。日本九州大学博士生毕业,现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主攻新石器时代考古,擅长陶器研究,曾出过石锛研究的专着,是目前国内少有的负责任有学识通晓多国外语的考古学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黄建秋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毕业院校:日本九州大学
- 代表作品:《良渚文化分布区以外的史前玉琮研究》
- 学位:博士
- 职称:教授
教育经历
1980-1984,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6-1989,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文化人类学攻读专业硕士学位,获硕士学位;
1995-2000,在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攻读日本文化方向博士学位,获得比较社会文化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1986,在江苏省常州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
1989-1994,在广东省文化厅文管办从事进出口文物鉴定和流散文物管理工作。
曾任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任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访问研究员、韩国全南大学BK21CAA+签约教授等
具有国家文物局文物出口鉴定陶瓷类责任鉴定员资格
社会兼职
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考古组)专家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江苏遥感考古工作站站长
南京大学遥感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东亚史前考古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兼及贸易陶瓷研究。近期从事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古代墓葬,先后完成了南京市将军山明代墓、新沂市小徐庄新石器时代遗址、无锡市阖闾城、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东汉大墓等物探工作,在判断地下遗蹟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取得重要进展。近期成功地利用显微镜观察到并分辨出玉器和石器製作和使用痕迹,目前正在开展常州市新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宜兴市骆驼墩遗址等遗址出土玉石器的微痕研究并有重大进展。
主要论文
《良渚文化分布区以外的史前玉琮研究》,《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土墩墓》,《花厅墓地的人类学考察》,《石锛研究方法》,《福冈市博多遗址群出土宋代陶瓷器墨书研究》,《折衷陶器与陶器形态研究》,《跨文化分布遗物研究论纲》,《从墓葬看大汶口文化社会结构》、《三里河遗蹟大汶口文化墓葬について》,《良渚文化玉壁功能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