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河镇位于曾都区的东大门,距市区8公里,版图面积315平方公里,管辖人口19余万人。201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7.05%;农民人均收入15258元,同比去年增长10.7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17万元,比上年增长16.24%。随州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乡镇排名第三的好成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淅河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湖北省
- 下辖地区:辖5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
- 地理位置:市境东部,距随州城8公里
- 面积:315平方公里
- 人口:15万人
- 建镇时间:1987年
简介
淅河镇辖5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云龙街、东门口、老街、二棉、大堰坡、光化、余家畈、向家畈、黄河口、曹家台、先觉庙、桥头、虹桥、幸福、土城、大庙、樊家沖、兴建、陈畈、楼子湾、两仙山、东星、碑家岗、阳光、魏岗、人民桥、老孙家湾、高岗、梨园、沙河、金屯、蒋家寨、东花园、聂家咀、费家屯、魏家畈、青春、长岭、白龙港、赵家咀、府君山、新店、双堰、青龙店、永青、独山、挑水河。
随州市辖镇
1949年为淅河区,1958年改先锋公社,1975年改淅河公社,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随州城10公里。面积201.5平方公里,人口10万。汉丹铁路,316国道穿镇而过。辖李家店、邵家岗、汪家沖、高桥、涂家桥、沙河庙、金家屯、蒋家寨、平堰寨、东花园、燕子湾、李家寨、华家湾、东王家湾、魏岗、杨家湾、马家湾、沙畈、老孙家湾、包家铺、魏家二湾、刘家土城、刘包子湾、、樊家沖、大庙、闻家井、魏家老湾、庙湾、陈畈、楼子湾、六合寨、龙咀、马壋、沿河、周家沖、严家山、碑家岗、罗家井、高家滩、桃园寨、马家铺、杨家畈、梁家畈、孙家畈、方家台、聂家咀、费家屯、余家畈、向家畈、光化铺、庙感铺、曹家台、方台、红灯、曹家洼、黄河口、水浒庙57个村委会和老街、云龙街、东门口3个居委会。是粮棉生产基地和工业镇。
概况
淅河镇位于曾都区东大门,东连广水,西接随州市城区,北与万店接壤,南与洛阳、何店相毗邻,汉丹铁路,316国道、府河河道横穿中央。2006年淅河镇43个村、4个居委会、一个社区、版图面积275.54平方公里。2007年元月机构变动,将原东城所辖六个村,两个场(厂)合併到淅河、全镇共有56个村(居)委会,共有658个村民小组,33281户,114个支部,3968个党员,15万人
沿革
1949年为淅河区,1958年改先锋公社,1975年改淅河公社,1987年建镇。1997年,面积201.5平方千米,人口10万,辖李家店、邵家岗、汪家沖、高桥、涂家桥、沙河庙、金家屯、蒋家寨、平堰寨、东花园、燕子湾、李家寨、华家湾、东王家湾、魏岗、杨家湾、马家湾、沙畈、老孙家湾、包家铺、魏家二湾、刘家土城、刘包子湾、、樊家沖、大庙、闻家井、魏家老湾、庙湾、陈畈、楼不湾、六合寨、龙咀、马壋、沿河、周家沖、严家山、碑家岗、罗家井、高家滩、桃园寨、马家铺、杨家畈、梁家畈、孙家畈、方家台、聂家咀、费家屯、余家畈、向家畈、光化铺、庙感铺、曹家台、方台、红灯、曹家洼、黄河口、水浒庙57个村委会和老街、云龙街、东门口3个居委会。
2004年,面积194.7平方千米,人口104469人,辖4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桃园寨、罗井、沿河街、二棉、余家畈、向家畈、光化铺、黄河口、水浒庙、沙畈、土城、大庙、樊家沖、闻家井、刘包子湾、庙湾、陈畈、楼子湾、马壋、周家沖、碑家岗、李家寨、王家湾、魏岗、马家湾、老孙家湾、李家店、高桥、沙河庙、金屯、蒋家寨、花园、燕子湾、聂家咀、费家屯、魏家湾、青春。
2005年,撤销大堰坡乡,划归淅河镇管辖,辖5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云龙街、东门口、老街、二棉、大堰坡、余家畈、桥头、光化、虹桥、幸福、土城、大庙、樊家沖、兴建、陈畈、楼子湾、两仙山、东星、碑家岗、先觉庙、阳光、魏岗、人民桥、老孙家湾、高岗、梨园、沙河、金屯、蒋家寨、东花园、聂家咀、费家屯、魏家畈、青春、长岭、白龙港、赵家咀、府君山、新店、双堰、青龙店、永青、独山、挑水河。
原大堰坡乡位于随州市东南部,距城区22千米。1975年以前分属洛阳公社、淅河公社管辖,1975年改长岭公社,1980年改大堰坡公社,1987年置乡。1997年,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赵家咀、王家畈、白龙港、太宿山、新店、双堰、青龙店、杨树河、清水寺、永丰园、大堰坡、杨家沖、独山、挑水、长岭、张咀、高庙17个村委会。2004年,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19362人,辖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大堰坡、长岭、白龙港、赵家咀、府君山、新店、双堰、青龙店、永青、杨家沖、独山、挑水河,乡政府驻大堰坡。2005年撤销併入淅河镇。
2006年代码
421302100:~001东门口街居委会 ~002云龙街居委会 ~003老街居委会 ~004二棉社区 ~005大堰坡居委会 ~200余家畈村 ~201桥头村 ~202光化村 ~203虹桥村 ~204幸福村 ~205魏家畈村 ~206土城村 ~207大庙村 ~208樊家沖村 ~209兴建村 ~210阳光村 ~211人民桥村 ~212陈畈村 ~213楼子湾村 ~214两仙山村 ~215东星村 ~216碑家岗村 ~217先觉庙村 ~218魏岗村 ~219老孙家湾村 ~220梨园村 ~221东花园村 ~222高岗村 ~223沙河村 ~224金屯村 ~225蒋家寨村 ~226青春村 ~227聂家咀村 ~228费家屯村 ~229长岭村 ~230白龙港村 ~231赵家咀村 ~232府君山村 ~233新店村 ~234双堰村 ~235青龙店村 ~236永青村 ~237独山村 ~238挑水河村 ~239孙畈村 ~240方台村 ~241老湾村 ~242邵岗村
区位优势
淅河镇通讯快捷,光纤电缆,联通移动,程控电话,网路信息连线海内外。电力充足,拥有11万伏、22万伏双线路高压输电变电站,总容量6350KVA,用供电保证率100%。水源充沛,漂河、府河绕镇区而流,镇内拥有蓄水量2亿多立方米的先觉庙、马鞍山两座大、中型水库和通过净化处理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自来水厂。地域平坦,沿316国道有3平方公里开阔的黄金地段有待开发。突出历史文化名域的神韵与风采,追求现代开放城市的气魄与胸怀——随州人用这样的形象定位,来改造和妆扮自己的家园。市政广场、神农大道、白云大道、波导路等市政工程全面启动并相继竣工;沿河大道、316烈山大道、解放路商业步行街高标準包装改造,立交桥维修、明珠广场植绿、白云山公园商业旅游街和88条街巷道路建设等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城市功能;白云湖水库即将完工蓄水,届时白云湖将成为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区内湖;城南新区标誌性建筑市政大楼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成现代化住宅小区和商业步行街12处,市区街道已形成五纵六横的大格局。城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武汉至安康複线铁路、西宁铁路及与武康铁路的唯一联接线,312国道、316国道、l07国道贯穿全境,汉十高速公路和随岳高速公路均在随州城郊交汇,麻竹高速公路经过随州开发区淅河镇。
淅河镇农耕

历史
据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远古人类在随州生息劳作。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会文物调查组在距随州市淅河镇区约5公里的山地採集到一件石英岩打制的石器。经专家鉴定,确认这件石器是旧石器。这是湖北乃至长江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近几年来3000件。其中,较着名的有淅河西花园遗址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淅河西花园遗址距随州城约20公里,遗址分上下二层。下层因潜入水面以下,未能大规模发掘,从出土少部分遗物来看,已证实其文化内涵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类似。上层为屈家岭文化层。在这一层中发掘房基5座,皆由红烧土块堆积而成,木骨泥墙,茅草盖顶。还发现大量稻穀壳、窖穴、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及当时人们使用的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和彩陶壶、杯、钵、豆、碗、罐、鼎、盆、锅、甑、空心陶器、玉珠等大量生活用具和工艺品。三里岗冷皮垭遗址距随州城西南约40公里。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磨製石斧、石刀、石镰、石箭镞等石器,而且出土了夹砂陶、泥质灰陶及泥质磨光黑陶等陶器,尢其以彩绘蛋壳黑陶最为典型,还发现了大量含稻穀壳的红绕土块。经专家分析鉴定,其文化内涵包括屈家岭文化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遗存。 大约5000年至6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随州一带繁衍生息。关于炎帝神农其人,据大量文献记载和当今学者考证,有“一人说”,即炎帝就是神农,神农就是炎帝;有“合二而一说”,即春秋早期时,炎帝、神农分见文献,春秋中期后,周人与楚蛮融合,南北方共尊的炎帝、神农合成炎帝神农氏。两种称号合二而一过程大致完成于秦汉之际。也有“代表说”,“文化英雄说“,即炎神农是新石器中晚期南方部落首领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创世的”文化英雄“。关于炎帝神农的生地,据大量史籍记载,有“厉山说”,即炎帝神农“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厉乡位于今随州北,此说代代相因,足证不谬。也有“宝鸡说”、“华阳说”、“迁徙说”。但随枣走廊西花园、冷皮垭、雕龙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表明:炎帝神农具有深刻的南方属性,汉水中游的随州厉山一带是炎帝神农兴起之地及活动的中心地带。炎帝神农部落在这里发明了“烈山泽而焚之”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法,首创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首创种植业,製作陶器,首创纺织业,发明医药、煮盐,首作琴瑟,始作集市,开创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之先河,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演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末属楚,置随县。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随州。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撤销随县,併入随州市淅河镇,属襄樊市。1994年属省直管市。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淅河镇。
淅河镇农民除草
淅河镇腰鼓队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随县的行政区域併入随州市淅河镇(县级)。
1988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应山县,设立广水市(县级)。
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淅河镇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辖。
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淅河镇,设立地级随州市淅河镇。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2)随州市淅河镇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淅河镇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3)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
乡镇特产
随州市淅河镇淅河镇物产丰富。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铀、铝、铅、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钾长石、花岗石、磷矿石、稀土和石棉数百种,其中重晶石储量丰富,质量居全国之冠、储量居全省之首。随州素有“鄂北粮仓”之称,建有优质大米、优质麦、优质棉、优质茶、菜牛、瘦肉型猪、蜂蜜、食用菌八大商品生产基地;银杏、蜈蚣、蜂蜜、中药材、柞蚕等名列全国榜首;银杏、香菇、茶叶、葛根等闻名海内外。
红梅李
红梅李是随州开发的新特产,列为全市多种经营的龙头产品。该品种属桃李嫁接后的优良品种,产量高、品味纯甘甜可口,颇受民众欢迎。开始在随西双河镇试种成功,后来推广到全市。年产神农李18000吨,市场销路看好。计画以尚市镇为中心的10个乡镇扩大种植面积6700公顷,形成稳产高产的神农李高产带。
蜜枣
随州盛产大枣,个大肉丰,形体均匀,赛过秤砣,故称秤砣枣。集中产地在安居、新街、厉山、尚市、唐镇、万福店等地,年产1800吨。该枣炙制的蜜枣,色黄似金,又名金黄蜜枣。体肥肉厚,甜如甘饴、沙酥爽口,营养丰富。湖北十大名产之一,明清为皇帝贡品。全市年产蜜枣755吨,现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香菇
香姑是随州主要出口创汇产品。随州香姑以个匀、肉厚、桿粗短、发头大的特色而闻名中外。随西南大洪山区和随东北桐柏山区为主要产地,80%以上的农户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分散种养。年产香姑3000吨,其中“编钟牌”香姑2000吨,获国家优质产品一等奖。三里岗香姑市场是中南地区较大的香姑集散中心,年成交额近亿元,有力的促进了随州香姑生产。
茶叶
随州有着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茶叶产量大,质量好,目前已形成以洪山、何店、草店为中心的多个茶叶基地,所产茶叶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称号,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其中最着名的当数车云山毛尖。车云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随州市淅河镇淅河镇北部车云山。车云山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从六安引种栽培,经茶农精工细制,创造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豪显露;内质香高味醇,甜凉生津,色泽嫩绿,汤清叶绿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赛展。常饮此茶,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解油腻、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对高压,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解放后,此茶已作为全国名茶之一,载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
银杏
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乾果类,在诸多的乾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食用白果,养生延年。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随州银杏产业以中国蓝田集团为依託,已初具规模。随州万和镇有许多千年银杏,是世界三大银杏部落之一。
葛根
野生葛根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1998年卫生部将其列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天然植物。经科学检测,葛根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胺基酸、葛根素、黄酮素、澱粉、异黄酮成分、葛根甙类、三萜类、生物硷及其他活性成分等多种营养成分及钙、铁、铜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华佗遗书》、《中华药典》、《药王全书》、《传世藏书》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介绍.葛根澱粉曾是贡品,有食用、药用、特殊工业用三方面的用途,葛根和葛叶所含的黄酮有多种确切的保健作用,其临床套用显示出速效和高效的难得特色。葛粉不但有独特诱人的风味,其口感和食疗价值也是上乘。
三黄鸡
随州市淅河镇淅河镇曾都区洪山鸡是本省的优良地方名特品种之一,原产于曾都区洪山镇,现分布洪山、长岗、三里岗、涢阳、环潭等地。在体型上,分为“黄嘴、黄毛、黄脚、垂尾”和“黄嘴、黄毛、黄脚、翘尾”两个类型,由于具备黄嘴、黄毛、黄脚、翘尾两个类型,由于具备黄嘴、黄毛、黄脚的特点,所以又称“三黄鸡”。在香港市场十分走俏。“三黄鸡”之所以深受港澳市场欢迎,是由于它外貌美观,品质优良,皮嫩肉细,汤鲜味美,别具一格,仅香港市场,每年需“三黄鸡”150万至200万只。为此,1973年,国务院以三十三号档案指定,随州“三黄鸡”为中国“名贵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