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的忠告》, 作者:洛克菲勒,其内容梗概是关于对营商、财富、人生等思考的忠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洛克菲勒的忠告
- 外文名:洛克菲勒
- 对象:财富、人生
- 地点:美国
内容简介
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着名财经杂誌福布斯最近给出了答案,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个人资产总额均为上榜富豪巅峰期的数据。为了更準确地反映出他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约翰·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达到盖茨的数倍。
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藉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
作者简介
约翰·D·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1839—1937年) 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标準石油)创办人。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父亲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一个无牌游医,母亲伊莱扎·戴维森是一个虔诚的浸理会教徒。由于其父缺乏责任心,长年在外以药贩身份流浪,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蕩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乾的百事通,导致家庭生活艰难。母亲伊莱扎肩负起养家餬口的繁重任务,独自抚养五个子女。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幼年时,曾将自己捉到的小火鸡精心餵养,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1855年,由于其父的原因不能继续上学,离7月16日高中毕业典礼只差两个月。约翰听从父亲建议,花了40块钱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里夫兰分校读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课程。随后加入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当了一个複式簿记员。
1858年以800美元的积蓄加上从父亲那里以一分利借来的1000美元同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在战争期间赚取丰厚利润,1862年公司利润达到17000美元。
1863年,炼油专家安德鲁斯劝说洛克菲勒投资炼油厂,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成立。1865年,因合伙人意见分歧,公司拆伙拍卖,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的报价竞拍成功,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同年开办第二家炼油厂,成为克里夫兰第一大炼油企业。1866年,组建纽约洛克菲勒公司,负责出口业务。1867年,亨利莫里斯费拉格勒入伙,公司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鲁斯-费拉格勒公司。1870年,公司内部合併,标準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任总裁,资产100万美元,洛克菲勒放言:“总有一天,所有的炼油制桶业务都要归标準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吞併了该地区20多家炼油厂,控制该州90%炼油业、全部主要输油管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又接管新泽西一铁路公司的终点设施,迫使纽约、匹兹堡、费城的石油资本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接着,为控制全国石油工业,他操纵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宾夕法尼亚公司开展铁路运费方面的竞争。结果,在8年内,美孚石油公司炼油能力从占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
后来,洛克菲勒财团又形成由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四家大银行和三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金融核心机构,这七大企业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12%和全国保险业资产的26%,洛氏家族通过它们影响工业企业决策。洛克菲勒财团创办基金会,向教育(现在的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文化、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团体赠款,扩大影响和势力。洛克菲勒财团还支持亲信人物担任政府要职,如曾任国务卿的杜勒斯、腊斯克都担任过洛氏基金会董事长的职务;基辛格出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纳尔逊·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孙)的外交政策私人顾问。该家族的成员也活跃于政治舞台,左右内政和外交政策,如纳尔逊·洛克菲勒就曾担任1974—1977年美国副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