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磁头

(2020-05-12 02:17:31) 百科综合
磁头

磁头

磁头指的是通过磁性原理读取磁性介质上数据的部件。常见的磁头包括硬碟磁头,磁带录音机磁头等。 硬碟磁头,是硬碟读取数据的关键部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存储在硬碟碟片上的磁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向外传输,而它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会随着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写碟片上的数据,磁头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硬碟碟片的存储密度。目前比较常用的是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磁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磁头
  • 外文名:Head

磁头

硬碟的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製成的,最初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通过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的幅度。对于大多数计算机来说,在与硬碟交换数据的过程中,读操作远远快于写操作,而且读/写是两种不同特性的操作,这样就促使硬碟厂商开发一种读/写分离磁头。

硬碟磁头

硬碟内部结构磁头是硬碟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碟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碟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
磁头
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碟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採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採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採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最佳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準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轨宽度无关,故磁轨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碟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套用的最主要原因。MR磁头已得到广泛套用,而採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製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普及。
磁头是硬碟中对碟片进行读写工作的工具,是硬碟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製成的。硬碟在工作时,磁头通过感应旋转的碟片上磁场的变化来读取数据;通过改变碟片上的磁场来写入数据。为避免磁头和碟片的磨损,在工作状态时,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碟片上方,而不与碟片直接接触,只有在电源关闭之后,磁头会自动回到在碟片上的固定位置(称为着陆区,此处碟片并不存储数据,是碟片的起始位置)。

工作性质

由于磁头工作的性质,对其磁感应敏感度和精密度的要求都非常高。早先的磁头採用铁磁性物质,在磁感应敏感度上不是很理想,因此早期的硬碟单碟容量都比较低,单碟容量大则碟片上磁轨密度大,磁头感应程度不够,就无法準确读出数据。这就造成早期的硬碟容量都很有限。随着技术的发展,磁头在磁感应敏感度和精密度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最初磁头是读、写功能一起的,这对磁头的製造工艺、技术都要求很高,而对于个人电脑来说,在与硬碟交换数据的过程中,读取数据远远快于写入数据,读、写操作二者的特性也完全不同,这也就导致了读、写分离的磁头,二者分别工作、各不干扰。
磁头磁化严重,消磁即可。

磁头种类

薄膜感应(TFI)磁头

在1990年至1995年间,硬碟採用TFI读/写技术。TFI磁头实际上是绕线的磁芯。碟片在绕线的磁芯下通过时会在磁头上产生感应电压。TFI读磁头之所以会达到它的能力极限,是因为在提高磁灵敏度的同时,它的写能力却减弱了。

各向异性磁阻(AMR)磁头

在1991年,IBM提出了它基于磁阻(MR)技术的读磁头技术――各项异性磁,磁头在和旋转的碟片相接触过程中,通过感应碟片上磁场的变化来读取数据。在硬碟中,碟片的单碟容量和磁头技术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AMR(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ive)90年代中期,希捷公司推出了使用AMR磁头的硬碟。AMR磁头使用TFI磁头来完成写操作,但用薄条的磁性材料来作为读元件。在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薄条的电阻会随磁场而变化,进而产生很强的信号。硬碟译解由于磁场极性变化而引起的薄条电阻变化,提高了读灵敏度。AMR磁头进一步提高了面密度,而且减少了元器件数量。由于AMR薄膜的电阻变化量有一定的限度,AMR技术最大可以支持3.3GB/平方英寸的记录密度,所以AMR磁头的灵敏度也存在极限。这导致了GMR磁头的研发。

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

GMR磁头继承了TFI磁头和AMR磁头中採用的读/写技术。但它的读磁头对于磁碟上的磁性变化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GMR磁头是由4层导电材料和磁性材料薄膜构成的:一个感测层、一个非导电中介层、一个磁性的栓层和一个交换层。GMR感测器的灵敏度比AMR磁头大3倍,所以能够提高碟片的密度和性能。
硬碟的磁头数取决于硬碟中的碟片数,碟片正反两面都存储着数据,所以一个碟片对应两个磁头才能正常工作。比如总容量80GB的硬碟,採用单碟容量80GB的碟片,那只有一张碟片,该碟片正反面都有数据,则对应两个磁头;而同样总容量120GB的硬碟,採用二张碟片,则只有三个磁头,其中一张碟片的一面没有磁头。

磁带录音机的磁头

录音机是靠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这种磁头实际上是一块蹄型电磁铁,录音机在工作时,是把话筒纸盘的声音经过震动变成感应电流,在经过放大电路传输到磁头,磁头紧贴着磁带,感应电流会使磁头磁化,使其成为一块电磁铁。感应电流原来是由声音变来的,在磁头的电磁作用下,磁带上的磁粉就被不同程度地磁化了,并且是有顺序排列的。磁带在录音前必须先经过抹音(俗称洗带、消磁),以免磁带在播放时有上一次的声音信号,造成杂音。录音机上的录音磁头和放音磁头实际是同一个磁头(高档的录音机和录音卡座里,录、放音磁头是分开的),只是连线位置不同而已。录音时,磁头和话筒(或麦克风)连线,播放时和喇叭连线。抹音头实际是一块天然磁铁(也有用超音频电流抹音的),原理是:在录音前首先使磁带上的磁粉排列顺序一致,就这样,磁带上原有的信息就被洗去了。

磁头故障---磁头划碰

磁头划碰是一种硬碟故障,在硬碟读写头和旋转的硬碟片接触时发生,在磁碟表面的介质产生永久不可恢复的损害。
磁头通常包裹在碟片表面的很薄的空气层中(1990年代中期採用薄液体层)。碟片的最上层是聚四氟乙烯类似的物质,作为润滑剂。下面是一层溅射碳。这两层保护磁层(数据存储区),防止读写头的意外接触。
磁碟读写头使用薄膜技术,材料足够坚硬,较难通过保护层划伤。磁头划碰比较可能是由于外力通过读写头,对碟片产生足够的压力,导致磁性存储层划伤。其他的污垢或碎屑,过度冲击或振动,意外掉落,能使读写头对碟片造成冲击,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损坏读写头。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