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正在懂事的孩子学会自己思考。法国高等学府哲学家、教育家、画家10年联合创作,北大哲学老师吴国盛、教育家袁晓峰、《新京报》《现代教育报》等推荐: :拒绝千篇一律的答案、填鸭式的平板教育,让孩子从起跑线上学会思考!
丛书包含了24个分册,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24个主题内容,给孩子们呈现了24堂生动深刻的人生启蒙课。被誉为“2015年最具思想深度的儿童读物之一”。
基本介绍
- 书名:思考的魅力
- 作者:【法】皮埃尔·裴居、【法】热纳维耶芙•弗雷塞、【法】纪尧姆·勒布朗等
- 原版名称:Chouette! Penser
- 译者:梅思繁等20多位
- ISBN:ISBN978-7-5551-0326-4
- 类别:成长励志
- 页数:2000
- 定价:336.00
-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丛书包含了24个分册,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24个主题内容。
【主题:思考】《哲学家与狗的对话》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狗,你会不会觉得很惊奇,你
又希望和它聊些什幺呢?
一位一直坚信只有人类才会说话的哲学家,在某一天与一只会说话的棕色大狗里奥不期而遇了。深感惊奇的哲学家与里奥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哲学家认为人类是唯一能够讲话,推理,工作,并且群居生活的物种。面对知识渊博的哲学家,里奥大胆进行了反驳……
【主题:勇敢】《我们为什幺会害怕大怪兽》
吸血鬼、巫师、尼斯湖水怪、伊甸园毒蛇、九头蛇、海怪……在本书中,哲学家带你一起思考:这些鼎鼎大名的怪兽,哪个最可怕?它们真的存在吗?它们到底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主题:生命】《我不想变老》
人们越来越长寿,但却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衰老迹象越来越难以接受。面对衰老,每个人都会有想不明白的问题——老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衰老是一种疾病吗,退休后的人都去哪儿了呢……
哲学也许会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衰老不是放弃欲望与激情,而是花时间回顾和思考活过的日子,和自己愿意赋予给它们的意义。衰老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学会了如何优雅地老去。
【主题:公平】《有绝对的公平吗》“这不公平!”“为什幺他比我多?”很多人这样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怒火,无法理解凭什幺有的人得到的多,明明一样的法律,惩罚却有轻有重……不公的念头此起彼伏,尤其在分配、惩罚、诺言三方面更为明显。其实,公平真的存在吗?又是怎幺一回事呢?让我们翻开书,与哲学家一起寻找答案。
【主题:职业】《我们为什幺要工作》
爸爸,你为什幺天天去工作?可以不工作吗?
想让父母陪的我们,肯定有过以上的抱怨,但是认真想一想,工作是为了什幺?如果不工作,生活会变成什幺样呢?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中,工作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这个问题还挺複杂。与其胡思乱想,不如翻开书,看一看哲学家们是怎幺说的,然后认真考虑下,长大后的自己是不是也要跟父母一样早出晚归呢?
【主题:视野】《看风景能收穫什幺》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风景,我们通过画面发现了风景:先是绘画,之后是照片和电影。
风景是我们双眼追寻和捕捉到的世界,如今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整个地球的画面:我们用眼睛观察身边的事物和日常生活,同时藉助科技观察广阔的空间,比如从空中看地球,这引发了我们新的情愫,将情感融入风景中,这是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
全部24个主题包括:思考、共存、勇敢、友情、自我、爱情、生命、存在、守时、公正、沟通、社会、分寸、个性、职业、自由、融合、差异、和平、审美、视野、戏剧、艺术、运动
作者简介
作者(共40多位):
【法】皮埃尔·裴居:法国着名作家,毕业于巴黎四大(索邦大学),其作品《小修士》获得:2003年安特尔小说奖(Prix du Livre Inter);2003年罗纳西佩里耶奖(Prix Rosine Perrier);作品《妖魔的狂笑》获得:2005年FNAC小说奖。
【法】热纳维耶芙·弗雷塞:法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撰写多部两性平等主题的书籍。曾任欧盟多部部长、欧盟议员。曾任职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法国国际哲学学院(CIPH)、美国罗格斯大学等,现担任巴黎政治学院的哲学系教授,主要课程为“性与民主的研究”,《两性的冲突》在中国出版。
【法】纪尧姆·勒布朗:波尔多大学哲学教授,杂誌《精神》编委会成员之一。曾主编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理论的实践》丛书。出版过多本书籍,包括《普通的生活,不稳定的生活》、《人类生活》、《普通人的疾病》、《人文精神》等。
……
译者:梅思繁等20多位。梅思繁:作家与翻译。1982年10月20日出生于上海。上海戏剧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士毕业后,赴法国进修。2009年获得法国巴黎四大的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
绘者(共10多位):
【法】莱昂内尔·康艾林
插画家,曾为法国电影《探戈》(帕特利斯·勒孔特)设计海报,并在1994年坎城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国际海报奖。已出版50余部作品。
【法】阿内·西蒙
作家,插画家,毕业于昂古莱姆美术学院和巴黎装饰艺术学院,从事连环画和青少年书籍出版等媒体工作。2004年,获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新秀奖”。
【法】巴莱克斯伯莱克斯
毕业于昂古莱姆美术学院,出版作品涉及艺术图书、少儿图书和漫画书。画册《私人的眼睛》在昂古莱姆漫画艺术节上获得提名。2009年,作品《人物雕塑》获“世界最美的书”金字母奖,2013年,作品《歌谣》获纽约时报“最佳儿童绘本奖”。
……
专家推荐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学会求知”,“求”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慾,激励孩子成为未知世界的探索者,而且,孩子们会因为自己一步步思考,自己一步步去接近真理而更喜欢思考。经由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真理,才会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茁壮起来,根深叶茂。
——袁晓峰(中国儿童阅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写者,新浪网亲子阅读专家)
我认为,作为一本讲给孩子的哲学书,这几乎已经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最简单,却最全面的方式了。它适合给已经对“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有一定感性认识,需要进一步建立完整美学观的孩子阅读。通过这个简单清晰的整理,孩子们对“美”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他们会了解“美”是多幺重要、多幺丰富、多幺宝贵。这不仅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正确对待“美”,更可以通过“美”的丰富性让孩子们明白: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你不喜欢的东西,也许对于别人来说就是最美。我觉得,这种包容而辩证的思考方式,是本书给孩子们的另一种重要的财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绝大多数成年人也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和孩子一起。
——王蕾(儿童阅读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
这是一套真正具有思想深度的儿童读物。
——《新京报》·书评周刊
哲学深奥吗?哲学离孩子们很远吗?不!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的好多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思考,让我们的思想更透彻、更明晰!这套书让孩子充分领会思考和哲学的魅力!
——《少年智力开发报》
这套书启蒙孩子对世界的思考,培养孩子好的灵性和德性——对孩子而言,将是父母给予他人生中最伟大的宝物,同时这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所缺少的一环。
——《现代教育报》
思考不分国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孩子们的世界更是丰富多彩,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人和物,都充满新奇感,给他们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套关于哲学和心理的成长书,就是钥匙打开的门。
——《语文报》
目录
01.[ 思考 ] 《哲学家与狗的对话》
02.[ 共存 ] 《你了解动物朋友吗》
03.[ 勇敢 ] 《我们为什幺会害怕怪兽》
04.[ 友情 ] 《为什幺你会是我的朋友》
05.[ 自我 ] 《性别与平等》
06.[ 爱情 ] 《什幺是真正的爱情》
07.[ 生命 ] 《我不想变老》
08.[ 存在 ] 《为什幺会有死亡》
09.[ 守时 ] 《时间到哪里去了》
10.[ 公正 ] 《有绝对的公平吗》
11.[ 沟通 ] 《怎样和别人好好交流》
12.[ 社会 ] 《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吗》
13.[ 分寸 ] 《做自己的英雄》
14.[ 个性 ] 《服从是怎幺一回事》
15.[ 职业 ] 《我们为什幺要工作》
16.[ 自由 ] 《什幺是真正的自由》
17.[ 融合 ] 《我们将归于何处》
18.[ 差异 ] 《怎样与外国人相处》
19.[ 和平 ] 《人类可以没有战争吗》
20.[ 审美 ] 《生活能缺少美吗》
21.[ 视野 ] 《看风景能收穫什幺》
22.[ 戏剧 ] 《我在剧场里看世界》
23.[ 艺术 ] 《舞蹈也是一种思考吗》
24.[ 运动 ] 《足球教会了我们什幺》
专家解析
★读《哲学家与狗的对话》
/ 袁晓峰(中国儿童阅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写者,新浪网亲子阅读专家)
一位哲学家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与一只会说话的狗不期而遇,这是一只叫里奥的棕色大狗。更离奇的是哲学家与狗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的对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了《哲学家与狗的对话》的阅读。
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
一天早晨,烦躁的哲学家高声喊道:“要是我能理解狗,猫或者大象的语言就好了,那样我就能解释为什幺人比动物高级了。”哲学家话音未落,就听到有人敲门,只见一只红棕色的狗站在门口,他说道:“傲慢的先生,只要你热情款待我,我就告诉你为什幺动物比人类高级。”
故事就这样以有趣的方式将孩子们带入哲学的思辨之中。
一天又一天,哲学家由不接受这只棕色的狗,到期待它的到来,到每天和它辩论……哲学家很享受这种辩论,因为这只狗激发了哲学家的思维,因为辩论过程总是很友善,因为他们总是能辩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春天来临,哲学家才依依不捨地送别了这只狗,不过,他们相约明年再见。
这是一个引发思考的故事,孩子们在这个故事里走近哲学,走进思辩,感受到思考的魅力!
什幺是人?只有人会说话?人是群居生活?人是会思考的理性物种……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学会求知”“求”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当哲学家江郎才尽,作品毫无进展,他求助于这只狗。面对知识渊博的哲学家,这只狗大胆发言,以至于哲学家相求:
“我不得不承认,我总是想到你提出的那些相反意见,它们似乎对我有些用处,求求你了,继续我们的讨论吧。”
随着对话的慢慢展开,狗向我们证明:哲学就是对生活的思考,哲学并不是只有专家或者成人才能触及的话题。是的,孩子是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是喜欢哲学的思考的,孩子是极富想像和洞察力的哲学大师!和孩子一起去对话那些问题吧,和孩子一起去探究人生,探究世界,探寻真理吧。不要执着于对问题的标準答案,而是要引领孩子去找寻答案。真正的哲学问题都没有终极答案,更没有标準答案。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是给予人境
界的提升、格局的扩展,给予人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这是一个教人幸福的故事……
一直工作或者始终处于'闲散'的状态都不是真正的生活。但是,当工作成为人们一种“悠闲”的方式时,人们就会感觉幸福。所以从事适合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它,这样的话,人就会获得满足感,并且能够提高能力。
“让风牵引你的步子,往这走走,再朝那走走。我保证你会重新闻到路边鲜花的芬芳,重新看到森林里各种各样的动物。现在,静静听听你的脚步踩在地面上的声音……”
这是不是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要遵循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要帮助孩子去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去从事最适合的工作,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家长常常说,你看人家的孩子都怎幺怎幺样了,你还没怎幺样。我们千万不要拿别人的孩子来跟自己的孩子比,每个孩子的成长是不一样的,他能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幸福的。
“悠闲”不同于“闲散”。当你“闲散”时,你什幺事也不乾,相反当你处于“悠闲”的状态时,你可以在相对自由的时间里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既不受拘束也不被强迫。
优秀的哲学童书,总是能真正用哲学的方式来启迪哲学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在悠闲的状态下读这本优秀的书。
★生活在“美”的世界
/ 王蕾(儿童阅读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
什幺是“美”?这个问题,也许最优秀的哲学博士都无法回答——当然,我猜生物学博士也不行。在“美”面前,似乎我们所有的理性都不太管用了。
但不可否认,“美”真实存在着。我们虽然无法界定它,却能真实感受到它。当我们提到“美”时,实际上就是在说我们的某种体验:愉悦、激动、充实、嚮往,甚至感动。所以说绝大部分人同意说“美”很重要,也正是因为我们明白这些情感体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是多幺重要。是否能获得这些情感体验,以及在何种情况下能够获得这些情感体验,这都直接关係到我们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性格。而也正因为如此,向孩子传达“美”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成为被大家所认可的一项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幺,如果无法向教给孩子其他知识那样用“1+1=2”的方式告诉孩子什幺是美,而美又是如此重要,那幺,
当我们面对孩子提出“什幺是美?”的问题时,我们又该怎幺办呢?
答案也许不止一个。比如,很多写给孩子们的与“美”相关的书籍都选择了用“介绍”的方式,通过向孩子们列举一个又一个“美”的事物来告诉孩子们有哪些东西是“美”的。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纯粹,可以让孩子们从感性认知的层面上对“美”产生兴趣和一个最基本的认知。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加深孩子们对“美”的认知程度,告诉孩子们一些有关“美”的道理,就会发现可供我们选择的途径其实很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生活能缺少美吗》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比起纯粹的介绍,它更有哲学性,也更深刻。它像侦探调查一样,找到了与“案件”相关的各个方面,并从每个方面都努力再现“案件”的某个片段。这就像尝试着用一个个拼板去完成一件複杂的拼图——也许拼到最后,这幅拼图依旧不完整,但是起码孩子们可以通过拼图的过程了解拼图的乐趣,想像完整的拼图该是什幺样子,并在合上书本后愿意自己继续寻找其他碎片来完成自己的这幅拼图。
书中用了这幺几块拼板:1、我们能缺少美吗?2、美有很多种——甚至你认为是丑的东西,也是别人眼中的“美”。3、“美”是一种很难解释的东西,但是它可以被创造出来。4、生活中处处有美。5、努力寻找美是很重要,而且很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