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江大桥(Shanghai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国上海市崇明区境内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上海长江大桥于2004年12月28日动工兴建;2008年6月27日完成合龙工程,全线贯通;于2008年11月8日全桥竣工;于2009年10月31日通车运营。
上海长江大桥东起上海市崇明岛,上跨长江水道,北至长兴岛;线路长16.63千米,跨江正桥长9.97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长江大桥
- 外文名:Shanghai Yangtze River Bridge
- 始建时间:2004年12月28日
- 投用时间:2009年10月31日
-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市
- 类型:公路桥、特大桥、斜拉桥
- 长度:16.63千米
- 宽度:55.1米
- 车道设定:双向六车道
- 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 起止位置:崇明岛、长兴岛
- 管理机构:上海市路政局
建设历程
1993年,上海市政府研究“崇明越江工程”可行性方案,并提出构想。
2009年10月31日,上海长江大桥通车运营

1994年,上海市政府完成《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前期研究报告》。
2001年,上海市政府与相关建设部门开展上海长江大桥桥位的河势、水文、航运、风险等专题内容的研究。
2004年12月28日,上海长江大桥动工兴建。
2006年8月3日,上海长江大桥完成主墩钢吊箱的安装工程。
2007年11月28日,上海长江大桥完成主塔封顶工程。
2008年5月,上海长江大桥进行合龙工程;6月27日,上海长江大桥完成合龙工程,全线贯通;11月8日,上海长江大桥竣工。
2009年10月31日,上海长江大桥通车运营。
桥樑位置
上海长江大桥位于中国上海市,其中主桥地处长江口北港水道中心区域;东起上海市崇明岛,上跨长江水道,北至长兴岛与陈海公路相接后,汇入向化公路跨线桥。
上海长江大桥鸟瞰图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 整体布局
上海长江大桥全桥由主航道桥、辅航道桥、江中非通航孔桥、陆上引桥、两座桥塔以及各桥墩组成;主桥路段平面路线呈“S”型,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布置。

- 设计理念
上海长江大桥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成为上海地区的又一标誌性建筑,对当时桥樑的景观应予以重视。经通航论证后,确定需要建设730米的主通航孔,结合跨度与当时自然条件考虑,斜拉桥是最合适的选择;而斜拉桥桥塔的造型是桥樑建筑景观最重要的部分,经过比选后,採用了“人”字形结构,相应于桥塔主梁需要採用分离结构,选择斜拉斜拉桥造型具有独特性,符合上海市地标性建筑的要求。
上海长江大桥桥塔

- 设计特点
上海长江大桥採用双塔双索麵钢箱梁斜拉桥,设计中预留了轨道交通线空间;其中,主通航孔桥樑为分离式钢箱梁斜拉桥,辅通航孔结构为变截面连续梁桥;桥塔为混凝土结构,桥面以上为独柱形式,桥面以下分叉为倒V形于承台衔接;索塔锚固区为钢锚箱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主梁为分离式钢箱梁,採用Q345qD钢材,索梁锚固採用钢锚箱结构;全桥採用扭绞型平行钢丝斜拉索,按空间扇形索麵布置,主墩採用变截面钻孔灌注桩基础。
上海长江大桥採用双塔双索麵钢箱梁斜拉桥

设计参数
上海长江大桥总面积34.23万平方米,线路长16.63千米,跨越长江部分正桥长9.97千米;主通航孔採用(107+243+730+243+107)米的跨径布置,辅通航孔採用(80+140+140+80)米跨径布置;主通航孔桥樑主梁全宽45米,梁高4.0米,桥塔总高216米,顺桥向尺寸7.4(塔顶)至10.5米(桥面处)至12米(塔底),横桥向尺寸7.4米(塔顶)至9.0米(桥面处);全桥共192根斜拉索,樑上索距15.米,塔上索距2.3米;没更拉索含151至409根直径7毫米镀锌钢丝,钢丝标準强度1670千帕。
上海长江大桥总面积34.23万平方米

技术标準 | |
道路等级 | 高速公路 |
设计速度 | 公路:100千米/小时、轨道:90千米/小时 |
车道设定 | 公路:双向六车道 |
荷载标準 | 公路-Ⅰ级、轴载:BZZ-100 |
设计风速 | 39.6米/秒 |
通航吨位 | 5万吨船舶 |
抗震等级 | 按7级设防 |
参考资料: |
设备设施
2009年6月15日,上海长江大桥功能照明完成安装;于7月完成主桥景观照明,沿线雾灯、LED灯调试。

运营情况
票价票制
据2019年4月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显示,上海长江大桥收费如下:
序号 | 车辆类别 | 车型 | 收费标準(元/车次) |
1 | 第一类 | 7座及7座以下客车 | 30 |
载重2吨及2吨以下货车 | 35 | ||
2 | 第二类 | 8座至19座客车 | 30 |
载重2吨至5吨(含5吨)货车 | 55 | ||
3 | 第三类 | 20座至39座客车 | 45 |
载重5吨至10吨(含10吨)货车 | 60 | ||
4 | 第四类 | 40座及40座以上客车 | 45 |
载重10吨至15吨(含15吨)货车 | 75 | ||
装载20英尺货柜车 | 60 | ||
5 | 第五类 | 载重15吨以上货车 | 85 |
装载40英尺货柜车 | 60 | ||
参考资料: |
通行事项
上海长江大桥地处长江水道之上,遇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会临时关闭,禁止车辆通行。
远望上海长江大桥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 施工技术
上海长江大桥工程关键技术:1、需要突破公轨共面桥樑设计难题,以满足集约化建设需求;2、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梁关键技术;3、大跨度新型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4、採用了预製拼装技术,实现了高效、优质、快速、环保的目标;5、细砂子路堤关键技术,解决了崇明岛土资源缺乏的难题;6、採用中国国产环氧沥青在大跨度斜拉桥钢桥面上的套用。
- 建设难题
上海长江大桥採用梁端额塔端牵引、张拉结合的施工工艺,安装原有的技术水平,需要解决以下难题:
1、经计算该桥索梁端锚杯锚固在理论位置时,塔端杯牵引至锚箱并锚杯螺母全部锚上丝压牙,所需要的最小牵引力为3310至5970千牛;若斜拉索採用钢绞线牵引,单根钢绞线平均受力按照156千牛计算,啧钢绞线需要39更,而当时中国国内桥樑从可施工性考虑,软牵引钢绞线孔数最大做到25孔,若直接採用钢绞线牵引,不但需将穿心千斤顶空径製作到直径300毫米以上,二桥施工操作难度大,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因此,施工时需要解决斜拉索大吨位牵引力的难题。
2、因塔内空间较小,选用一弯常用设备不能满足塔内施工空间要求,需要开发新的设备、机具。
3、大直径斜拉索在牵引、张拉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扭转,因此在施工设备配置以操作工艺上必须考虑到斜拉索扭转问题。
科研成果
技术名称 | 所获奖项 |
特大与大跨度公轨合建桥樑关键技术 | 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江海长大桥樑设计关键技术 | 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大跨径桥樑钢桥面铺装成套关键技术及工程套用 | 2011年度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参考资料: |
荣誉表彰
项目名称 | 所获奖项 |
上海崇明越江隧道(含上海长江大桥) | 2009年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 |
上海崇明越江隧道(含上海长江大桥) | 2011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市政公用工程”一等奖 |
上海崇明越江隧道(含上海长江大桥) | 2013年第十一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
参考资料: |
价值意义
上海长江大桥建设中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套用于突破,对跨江、海桥樑的建设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上海公路》 评)
上海长江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