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聪明对策》中针对青少年儿童每一个问题做简要描述说明,并且提供父母、老师对每个特定问题的具体建议和应对方法。让父母、老师们有清楚的方向可循,同时儘量提供多元建议,以增加选择和多重尝试。书中所列的对策与建议从预防性到介入性、治疗性的範畴,可以提供面对不同程度的困扰,使读者能有不同尝试的努力和方向。 《问题孩子聪明对策》由高淑贞所着,採取条例式、清单式的备忘录写法,不作繁複的理论说明、解释、探讨,直接提供重要的提醒与可行的方法。让读者可以用“查食谱”的方法,快速索引,找到需要的资讯,在一目了然之中,思索如何有效运用这些资讯。对于孩子教养、学生辅导、父母与教师谘询,提供最佳的参考资讯,也是目前坊间罗列最完整的青少年儿童问题对策的参考工具书。
基本介绍
- 书名:问题孩子聪明对策
-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 页数:239页
- 开本:16
- 作者:高淑贞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44059375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搜罗完整的青少年儿童问题应对秘笈!
《问题孩子聪明对策》由高淑贞所着,本书共收录113个青少年儿童期典型的行为与情绪问题,从孩子常见的外向型攻击干扰行为、内向型焦虑忧郁问题,到一般的社会互动与生理调控的困难,以及可能的成长创伤,逐一提出可以应对的对策。
《问题孩子聪明对策》由高淑贞所着,本书共收录113个青少年儿童期典型的行为与情绪问题,从孩子常见的外向型攻击干扰行为、内向型焦虑忧郁问题,到一般的社会互动与生理调控的困难,以及可能的成长创伤,逐一提出可以应对的对策。
作者简介
高淑贞教授
作者为美国北德州大学心理咨商博士,目前为台湾彰化师大教育学院院长、辅导与咨商学系教授,曾任彰化师大潜能开发与小区咨商中心主任、辅导与咨商学系系主任、台湾游戏治疗学会理事长。投入游戏治疗、父母谘询及青少年与儿童族群的心理健康议题二十年,经常提供家长与教师相关青少年儿童议题的谘询,对于如何协助成人去帮助孩子累积多年经验,并且持续推广游戏成长、亲子关係促进、情绪照护等心理健康观念。也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东南亚华人圈,如至吉隆坡、新加坡、上海、纽约等地,进行儿童心理健康与亲职教育之训练讲座。
作者为美国北德州大学心理咨商博士,目前为台湾彰化师大教育学院院长、辅导与咨商学系教授,曾任彰化师大潜能开发与小区咨商中心主任、辅导与咨商学系系主任、台湾游戏治疗学会理事长。投入游戏治疗、父母谘询及青少年与儿童族群的心理健康议题二十年,经常提供家长与教师相关青少年儿童议题的谘询,对于如何协助成人去帮助孩子累积多年经验,并且持续推广游戏成长、亲子关係促进、情绪照护等心理健康观念。也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东南亚华人圈,如至吉隆坡、新加坡、上海、纽约等地,进行儿童心理健康与亲职教育之训练讲座。
图书目录
惊喜与反思
一个重要的开始
自序
导读:亲师辅导的备忘录
Part 1 与他人的冲突
第1章 攻击行为
打架2/校园暴力事件5/伤害、攻击他人8/残害小动物11/
有暴力倾向13/纵火行为15
第2章 对立性、反抗行为
对立性行为18/好争论21/偷窃22/口头辱骂26/说谎28/离
家出走或逃学31/持续性不遵守规範34/停止呼吸36/冒险37
第3章 专注不足与多动
专注力低39/冲动41/没耐心43/注意力缺失及多动44
Part 2 与自己的冲突
第4章 情绪困扰
恐惧50/害羞52/罪恶感55/悲伤与失落56/发脾气59/
插嘴62/话多63/撞头63/吵闹64/抱怨65/自尊66
第5章 依赖行为
黏人或依赖69/退化71/爱哭72/哀鸣73/自立74/健忘75/
吸、咬手指76
第6章 焦虑问题
焦虑78/分离焦虑80/考试焦虑83/社交焦虑85/不说话、
选择性缄默症87/灾难创伤后的压力反应89/强迫行为92
第7章 忧郁问题
忧郁情绪95/自伤100/自杀102
社会互动的困难
第8章 家庭关係
父母罹患疾病106/父母分居、离婚、再婚108/手足
竞争110/搬家111/亲子冲突112/不收拾东西113/不断提问114
第9章 人际关係
笨拙116/自夸117/自我关注118/打小报告119/冷漠121/
好指使人122/好胜123/嘲弄124/交朋友126/幻想的朋
友128/说髒话129/自私131/物质主义132
第10章 社会参与及表现
消极133/学得无助134/完美主义136/拒绝关电视、电脑138/喜欢扮演异性139
第11章 学习参与及表现
课业压力141/学习障碍143/作弊145/低成就147/惧学、
拒学149/数学学习 153/书写困难155/家庭作业157
第12章 多重发展困难
自闭症159/亚斯伯格症166
第13章 饮食问题
偏食174/肥胖175/餵食或拒食问题177/饮食习惯178/饮
食失控180
第14章 睡眠问题
噩梦或夜惊183/尿床185/梦游186/说梦话187/赖床188/
睡太多189
第15章 生理控制
发音问 190/结巴19l/气喘192/脸部抽 193/妥瑞
194/抱怨身体不适198/自慰199/发育迟缓200
第16章 成瘾行为
网路成瘾/沉迷203/药物、物质滥用207/药物成瘾、依赖210
Part 5 环境困厄的创伤
第17章 儿童虐待
身体虐待214/性虐待(家人/熟人)217/性侵害(陌生人)222/不良对待、疏忽225/精神或心理虐待227
第18章 依附创伤
家庭寄养229/机构安置232/领养、收养235
一个重要的开始
自序
导读:亲师辅导的备忘录
Part 1 与他人的冲突
第1章 攻击行为
打架2/校园暴力事件5/伤害、攻击他人8/残害小动物11/
有暴力倾向13/纵火行为15
第2章 对立性、反抗行为
对立性行为18/好争论21/偷窃22/口头辱骂26/说谎28/离
家出走或逃学31/持续性不遵守规範34/停止呼吸36/冒险37
第3章 专注不足与多动
专注力低39/冲动41/没耐心43/注意力缺失及多动44
Part 2 与自己的冲突
第4章 情绪困扰
恐惧50/害羞52/罪恶感55/悲伤与失落56/发脾气59/
插嘴62/话多63/撞头63/吵闹64/抱怨65/自尊66
第5章 依赖行为
黏人或依赖69/退化71/爱哭72/哀鸣73/自立74/健忘75/
吸、咬手指76
第6章 焦虑问题
焦虑78/分离焦虑80/考试焦虑83/社交焦虑85/不说话、
选择性缄默症87/灾难创伤后的压力反应89/强迫行为92
第7章 忧郁问题
忧郁情绪95/自伤100/自杀102
社会互动的困难
第8章 家庭关係
父母罹患疾病106/父母分居、离婚、再婚108/手足
竞争110/搬家111/亲子冲突112/不收拾东西113/不断提问114
第9章 人际关係
笨拙116/自夸117/自我关注118/打小报告119/冷漠121/
好指使人122/好胜123/嘲弄124/交朋友126/幻想的朋
友128/说髒话129/自私131/物质主义132
第10章 社会参与及表现
消极133/学得无助134/完美主义136/拒绝关电视、电脑138/喜欢扮演异性139
第11章 学习参与及表现
课业压力141/学习障碍143/作弊145/低成就147/惧学、
拒学149/数学学习 153/书写困难155/家庭作业157
第12章 多重发展困难
自闭症159/亚斯伯格症166
第13章 饮食问题
偏食174/肥胖175/餵食或拒食问题177/饮食习惯178/饮
食失控180
第14章 睡眠问题
噩梦或夜惊183/尿床185/梦游186/说梦话187/赖床188/
睡太多189
第15章 生理控制
发音问 190/结巴19l/气喘192/脸部抽 193/妥瑞
194/抱怨身体不适198/自慰199/发育迟缓200
第16章 成瘾行为
网路成瘾/沉迷203/药物、物质滥用207/药物成瘾、依赖210
Part 5 环境困厄的创伤
第17章 儿童虐待
身体虐待214/性虐待(家人/熟人)217/性侵害(陌生人)222/不良对待、疏忽225/精神或心理虐待227
第18章 依附创伤
家庭寄养229/机构安置232/领养、收养235
文摘
一般性处理
1.孩子第一次偷东西时,家长先保持镇定,把这件事情当做一次沟通价值观的机会。要和孩子清楚定义什幺是偷窃,双方要同意将偷窃定义为孩子拥有不是自己的东西,或是擅自拿走没有借的东西。
2.家长要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实际信息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偷窃,不要因为有前科或凭推测来给孩子定罪。
3.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係,让他知道你愿意倾听且帮助他,不要打骂。
4.问问孩子为什幺偷窃,如果他真的很渴望得到那件物品,陪他想想其他的获得方式。如果是不合理的渴望,跟孩子谈谈对金钱与物质的看法,通过沟通协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5.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新东西或主动询问他,但不要用侦探的方式去偷翻孩子的房间或衣物。
6.没有发现偷窃的期间也不要给予鼓励,因为可能不小心鼓励了隐蔽的偷窃行为。
7.对孩子来历不明的物品应问清楚来源。如果的确是他人财物,应带孩子立即归还。让孩子知道拿了人家的东西,随时都有被发现的可能,鼓励他勇于改过。
8.如果孩子屡犯不改,则须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如果孩子有5次以上偷窃的行为,家长应寻求心理卫生机构协助解决问题,比如寻求学校辅导人员协助。
给老师的建议
1.培养学生妥善保管财物的能力。
2.增加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减少学生独处的机会。
3.日常活动中要告诫学生钱财不外露,贵重物品不要炫耀,并且要妥善保管个人物品。
4.加强法律常识教育,说明偷窃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加强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要和学生明确定义什幺是偷窃行为,双方要同意将偷窃定义为学生拥有不是他的东西,或是擅自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6.组织团体或家庭讨论偷窃、偷窃的后果以及财产权。电影、幻灯片、书籍以及报纸可以促进这类讨论的进行。讨论替代偷窃的方案,并演练经过讨论制订的办法。
偷窃行为的处理
1.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时,要马上纠正他并实施个别辅导,了解其偷窃动机及原因以避免其再犯。
2.儘量不要给学生贴上偷窃者的标籤,要维护其自尊心,尊重其人格,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3.让学生了解所有权。对教室中的设施声明“这是学校的财产,提供给需要的师生使用,不属于个别的人”,提醒孩子所有权的观念。
4.如果团体内部发生偷窃,先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解决办法,他们通常都可以解决问题。将问题交给团体,要求他们拟定解决问题的计画,并且暂时离开事发地。一旦回到事发地马上对计画进行讨论,同时避免指责与责备。
5.避免胁迫偷窃学生公开承认偷窃行为,或者进行不可能实现的威胁,例如:“我们都会待在这里直到财物归还为止。”
6.如果你有确凿证据证明该学生偷窃,私下对其进行质问。要求其赔偿被偷财物并採取措施避免未来再度偷窃。
7.可以私下告知学生他被怀疑偷窃。如果行为继续发生,与其讨论后果但避免使用恐吓手段。
8.如果偷窃学生已经是惯犯,请当地的执法人员与学生面谈偷窃的法律后果。
9.使用行为预演,让学生演练在可能会被诱惑的情境中行事,包括有同伴在场的情境。讨论在这些情境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练习新行为。鼓励学生将关注点放在现实、责任、对与错上,进而学会选择合法合理的行为。若是重複犯错,则应建议家长送到心理辅导或医疗机构进行行为及心理治疗。
P24-25
1.孩子第一次偷东西时,家长先保持镇定,把这件事情当做一次沟通价值观的机会。要和孩子清楚定义什幺是偷窃,双方要同意将偷窃定义为孩子拥有不是自己的东西,或是擅自拿走没有借的东西。
2.家长要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实际信息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偷窃,不要因为有前科或凭推测来给孩子定罪。
3.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係,让他知道你愿意倾听且帮助他,不要打骂。
4.问问孩子为什幺偷窃,如果他真的很渴望得到那件物品,陪他想想其他的获得方式。如果是不合理的渴望,跟孩子谈谈对金钱与物质的看法,通过沟通协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5.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新东西或主动询问他,但不要用侦探的方式去偷翻孩子的房间或衣物。
6.没有发现偷窃的期间也不要给予鼓励,因为可能不小心鼓励了隐蔽的偷窃行为。
7.对孩子来历不明的物品应问清楚来源。如果的确是他人财物,应带孩子立即归还。让孩子知道拿了人家的东西,随时都有被发现的可能,鼓励他勇于改过。
8.如果孩子屡犯不改,则须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如果孩子有5次以上偷窃的行为,家长应寻求心理卫生机构协助解决问题,比如寻求学校辅导人员协助。
给老师的建议
1.培养学生妥善保管财物的能力。
2.增加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减少学生独处的机会。
3.日常活动中要告诫学生钱财不外露,贵重物品不要炫耀,并且要妥善保管个人物品。
4.加强法律常识教育,说明偷窃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加强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要和学生明确定义什幺是偷窃行为,双方要同意将偷窃定义为学生拥有不是他的东西,或是擅自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6.组织团体或家庭讨论偷窃、偷窃的后果以及财产权。电影、幻灯片、书籍以及报纸可以促进这类讨论的进行。讨论替代偷窃的方案,并演练经过讨论制订的办法。
偷窃行为的处理
1.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时,要马上纠正他并实施个别辅导,了解其偷窃动机及原因以避免其再犯。
2.儘量不要给学生贴上偷窃者的标籤,要维护其自尊心,尊重其人格,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3.让学生了解所有权。对教室中的设施声明“这是学校的财产,提供给需要的师生使用,不属于个别的人”,提醒孩子所有权的观念。
4.如果团体内部发生偷窃,先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解决办法,他们通常都可以解决问题。将问题交给团体,要求他们拟定解决问题的计画,并且暂时离开事发地。一旦回到事发地马上对计画进行讨论,同时避免指责与责备。
5.避免胁迫偷窃学生公开承认偷窃行为,或者进行不可能实现的威胁,例如:“我们都会待在这里直到财物归还为止。”
6.如果你有确凿证据证明该学生偷窃,私下对其进行质问。要求其赔偿被偷财物并採取措施避免未来再度偷窃。
7.可以私下告知学生他被怀疑偷窃。如果行为继续发生,与其讨论后果但避免使用恐吓手段。
8.如果偷窃学生已经是惯犯,请当地的执法人员与学生面谈偷窃的法律后果。
9.使用行为预演,让学生演练在可能会被诱惑的情境中行事,包括有同伴在场的情境。讨论在这些情境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练习新行为。鼓励学生将关注点放在现实、责任、对与错上,进而学会选择合法合理的行为。若是重複犯错,则应建议家长送到心理辅导或医疗机构进行行为及心理治疗。
P24-25
序言
看了第一页的目录,我的思绪瞬间定格,是一种震撼的暂停。我忽然发现自己对儿童与青少年问题的理解,竟是如此的简单。校园暴力、偷窃、打架、注意力缺陷、儿童虐待、低成就等,这是我们大人或辅导人员对问题儿童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又可以用一句“偏差行为”涵盖全部。当大人用这样简单的概念去理解孩子时,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尝试与挫败中感慨为什幺孩子总是教不好;当大人用一句简单的“孩子不乖、不听话、不认真学习、不知道他们在想什幺……”之类的话把孩子往外推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回到事件本身去认真且真诚地反思“我真的做对了吗”。
高淑贞教授的这本书《问题孩子,聪明对策》,让我感觉到汗颜,我一页又一页贪婪地阅读下来,心里不断地在跟自己对话:“这样的孩子问题,我怎幺没想到”,“天呀,上次的个案原来这样处理会更好”,“我们好像真的错怪孩子了”,“孩子已经在求救了,我们大人却……”。合上这本书,我的脑海开始安静了,但方才的激动,让我再次打开第一页。这一次阅读不再是惊叹了,我开始去思考去吸收,我在想怎幺把这本书的理念变成我自己——既是父母、教师、辅导人员,又是心理工作者、资源提供者的一个实战守则。
这本书把儿童与青少年的困扰或问题分成5单元、18类、113个问题来探讨。不管是我们想到的还是没有想到的,曾接触过的还是未曾接触的,接触过却不知道是什幺,甚至弄错的各种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全都收录其中。对于每一个问题,作者没有从单一的观点切入,也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去解释为什幺,更没有用专家的口吻提出建议,因为这本书的目标是协助而非控制孩子,选单式的索引方式为问题解决提供引导功能。针对每一种孩子的问题,作者用一小段简要却清晰的描述方式让读者对他所要帮助的对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接着作者给可能会与这个孩子接触的人员例如:父母、老师、辅导人员等提供了解、资源与辅导策略。作者没有用花哨的语言来描述该怎幺协助,而是用最简单、随手可得的概念与方法来提醒大人该做的事。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如果我是小朋友,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我会悄悄把这本书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让爸妈在无意中看到,然后……是的,这是一本好书。
高淑贞教授是我多年的老友。她个性温和,不是一个争名求利的人。每次跟她谈话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多年来,高教授致力游戏治疗和推广,她成立了台湾自己的游戏治疗学会,还发展了一套游戏治疗教材。如今她将多年的工作经验转化成这样的一本书,“不说教,不卖弄专业”,这跟高教授的人格特质是如此的贴切。
我喜欢这本书,我想大声地告诉大家,快来读这本书,一本能让大人惊喜与反思的书。
萧文
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辅导与谘商研究所所长
高淑贞教授的这本书《问题孩子,聪明对策》,让我感觉到汗颜,我一页又一页贪婪地阅读下来,心里不断地在跟自己对话:“这样的孩子问题,我怎幺没想到”,“天呀,上次的个案原来这样处理会更好”,“我们好像真的错怪孩子了”,“孩子已经在求救了,我们大人却……”。合上这本书,我的脑海开始安静了,但方才的激动,让我再次打开第一页。这一次阅读不再是惊叹了,我开始去思考去吸收,我在想怎幺把这本书的理念变成我自己——既是父母、教师、辅导人员,又是心理工作者、资源提供者的一个实战守则。
这本书把儿童与青少年的困扰或问题分成5单元、18类、113个问题来探讨。不管是我们想到的还是没有想到的,曾接触过的还是未曾接触的,接触过却不知道是什幺,甚至弄错的各种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全都收录其中。对于每一个问题,作者没有从单一的观点切入,也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去解释为什幺,更没有用专家的口吻提出建议,因为这本书的目标是协助而非控制孩子,选单式的索引方式为问题解决提供引导功能。针对每一种孩子的问题,作者用一小段简要却清晰的描述方式让读者对他所要帮助的对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接着作者给可能会与这个孩子接触的人员例如:父母、老师、辅导人员等提供了解、资源与辅导策略。作者没有用花哨的语言来描述该怎幺协助,而是用最简单、随手可得的概念与方法来提醒大人该做的事。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如果我是小朋友,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我会悄悄把这本书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让爸妈在无意中看到,然后……是的,这是一本好书。
高淑贞教授是我多年的老友。她个性温和,不是一个争名求利的人。每次跟她谈话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多年来,高教授致力游戏治疗和推广,她成立了台湾自己的游戏治疗学会,还发展了一套游戏治疗教材。如今她将多年的工作经验转化成这样的一本书,“不说教,不卖弄专业”,这跟高教授的人格特质是如此的贴切。
我喜欢这本书,我想大声地告诉大家,快来读这本书,一本能让大人惊喜与反思的书。
萧文
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辅导与谘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