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军是一支专门从事军情蒐集,网路防御,网路攻击,电子对抗为主要任务的信息网路组织。隶属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美国网路司令部管辖,下设海军网路司令部,陆军网路司令部,空军网路司令部。美军网路司令部正式成立时间为2010年5月,总部坐落于马里兰州的米德堡。
由刚晋升为四星上将的基思.亚历山大全权负责。这支部队包括成千上万的国安局间谍以及14000名来自美国海、陆、空三军的网路司令部军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美国网军
- 外文名:NSA
- 成立时间:2002年
- 正式组建:2010年5月
- 上级单位:美国国家安全局
- 现任司令:麦可·罗杰斯
网军历史
1993年美国国防大学率先成立了旨在培养信息战人才的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首批16名学员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路战士”,他们的任务就是利用计算机在赛博空间与敌人展开全面信息对抗。
9·11事件之后,美国几个联邦机构的计算机系统遭受了多次网路攻击。为了防止出现“网路9·11事件”,布希总统在2002年发布了第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组建美军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网路黑客部队——“网路战联合职能司令部”(JFCCNW)。随着该部队在2007年2月编入作战序列,网军正式作为独立兵种应运而生,标誌着此前由黑客进行的“网路游击战”正逐步向未来由正规网军部队进行的“网路正规战”演变。

2002年12月,美国海军率先在维吉尼亚比奇的小溪流两栖作战基地成立海军网路战司令部,统一指挥海军舰队信息战中心、海军网路和太空行动司令部及海军计算机网路防御特攻队等海军网路战单位。据美国媒体报导,该司令部直属人员为60人,指挥着全球範围内大约7000人的海军网路部队。在本周,也就是2010年1月26日,美国海军宣布成立独立建制的海军网路部队。
2006年底至2007年初,美国国防部组建了一支全新的部队——网路媒体战部队。2006年11月,美国空军宣布将成立网路战临时司令部。根据原计画,空军网路战司令部管辖65个网路战中队、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此外还有4个联队,包括大名鼎鼎的第67网路战联队。该联队据称是美国空军最大的一个作战单位,人员和装备遍及除南极洲之外的其他大陆,由5个情报大队、35个情报中队及分队、总计8000名官兵组成,驻地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地点。可以说,美空军网路战实力是三个军种中最强的。
2009年5月8日,美国军方宣布了一个被称作“挑战网路”的系列网路竞赛项目,倡议书发布在白宫网站上,正式向美国年轻人发出号召:“学生黑客、骇客、极客们,山姆大叔需要你们。”
该系列赛包含三个针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全国计算机竞赛,旨在发现其中的网路奇才。竞赛将测试学生进攻防守数字目标、盗取信息以及追蹤发现信息盗取者等技能。竞赛在2009年5月29宣布正式开赛,到暑假前结束。此次活动的目标是发现10000名网路人才。
2010年5月,美国成立网路司令部,由刚晋升为四星上将的亚历山大全权负责。这支部队包括成千上万的国安局间谍以及14000名来自美国海、陆、空三军的网路司令部军人。这支网路部队将数字信息发展成一种新型武器,使其能够像常规的陆空支援一样向前线部队提供“网路火力支援”。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美国网路部队的建设工程于2010年5月正式开工,耗资32亿美元,坐落于马里兰州的米德堡。这项代号为“M”、占地227英亩的工程包含一个150兆瓦特的变电站、14栋行政大楼、10个停车场以及冷却加热工厂。
网军作用
美国常常以网路攻击受害者的面目示人,实际上,美国已经组建起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网路部队——“网军”,并纳入军队建制和作战体系中。美国网军不仅在防护本国的网路免遭破坏,而且有组织、有计画、有目的地展开一场又一场赛博战(Cyber War),这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由于美国军方极少公布网路部队的具体情况,而从各种渠道透露出来的信息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揭开美国网军的神秘面纱。
美军网路司令部司令基思·亚历山大

这支部队的宗旨是,美军士兵只需坐在电脑前轻鬆敲打键盘、点击滑鼠,就能让敌方制导武器偏向,雷达系统失灵,通讯、电力系统中断,甚至无法调动部队和发射飞弹,只能被动挨打。同时,防护频遭黑客攻击的国防部网路系统。该部队由世界顶级电脑专家和黑客组成,其人员组成包括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其他部门的专家,甚至还可能包括盟国的顶级电脑天才,所有成员的平均智商都在140分以上,因此也被一些媒体戏称为“140部队”。
美军也意识到,网路已经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对战争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006年底至2007年初,美国国防部组建了一支全新的部队——网路媒体战部队。网路媒体战部队成员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还拥有深厚的新闻宣传理论知识,既是电脑高手,又是出色的“记者”。这支新军全天候24小时鏖战网际网路,力争纠正“错误信息”,极大提高了美军对抗“不準确”新闻、引导利己报导的能力。
攻击方法
美国网军的战术手段已经十分成熟,实施攻击的方式可以概括为黑客式网路攻击、硬体攻击和心理攻击三种。
黑客式攻击
2005年10月的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指出,计算机网路攻击是美国陆军在和他们头号敌人作战时的主要工具。美军通过网路等途径,使用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式、逻辑炸弹等发动攻击。
美国网军使用的军事计算机病毒与普通计算机病毒相比,无论是破坏能力、传输手段还是防範难度都高出了许多。在美军的网军军火库中,研究人员已研製出了2000多种计算机病毒武器,目前美军军用计算机病毒技术已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病毒监测技术,美国的科研人员还研製出具有超强破坏能力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晶片病毒固化技术和计算机病毒无线输送装备等。在网路对攻战中,很快就能致对方于死地。
网路司令部标誌

美国网军通过木马程式集中控制一群计算机,用来对其他网路、伺服器或者计算机发起大规模攻击,或是将一些木马病毒散布到特定的网路中,如果敌方移动存储设备不幸中毒,一旦该存储设备被接入军内计算机或网路,木马病毒就开始疯狂複製秘密信息并隐藏在储存器内,当该移动存储器再次连上网际网路时,这些机密信息就会自动转发到美军手中。
逻辑炸弹是利用特殊工具软体,在短时间内向目标集中传送大量垃圾信息,使对方出现超负荷、网路堵塞等状况,从而造成系统崩溃及拒绝服务。
网路攻击可以破坏计算机体系,还可以通过向敌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路系统传输虚假情报信息,改变敌计算机网路系统功能,对敌方的决策与指挥控制产生信息误导和流程误导,或是二者结合,形成对敌指挥控制系统的多重杀伤效果。
硬体攻击
硬体攻击是指对硬体实施的攻击。据美国媒体披露,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不久,美国获悉伊拉克从法国购买了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电脑印表机,準备通过约旦首都安曼运送到巴格达。美军特工在安曼机场偷梁换柱,将带有病毒的晶片置入印表机内。战争爆发后,美军用指令激活病毒,随后病毒通过印表机侵入伊军防空系统,致使其整个防空系统瘫痪,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
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晶片製造国,包括CPU在内的计算机主要晶片产量占世界总量90%以上。美国还是网路适配器、网路交换设备、主机板、内置式数据机等产品的生产大国。战时,美国网军可利用特殊装置发射电磁信号或通过网路传送触发信号,以大规模积体电路或专用设备中集成的“后门”专用电路为途径,导引美国产品用户的晶片自我破坏,从而达到破坏的目的。网军也可以利用电脑病毒发射装置,使敌方的飞机、飞弹、坦克等带有预设“后门”的电脑、CPU、DSP、大规模积体电路的武器装备系统因程式错误而发生自行爆炸、自我摧毁或相互残杀等,以达到摧毁敌方武器平台、削弱敌方火力和反击能力的效果。此外,美网军还可以根据感测器原理,向敌方纵深投送特殊感测装置,在对方的眼皮底下对敌硬体设备毫无声息地实施干扰与破坏,使敌方的指挥控制和打击系统陷于瘫痪。
心理攻击
美军认为,信息心理战是网军实施网路攻击战的最高境界,成功的信息心理战将极大地动摇传统战争的根基。心理战将集中在无形的网路空间大打出手,既能威慑对手,也能从精神上摧毁敌人的心理防线,真正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是一场“不流血”、“非暴力”的无形厮杀。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运用现代化网路手段,在战略层次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心理战:专门成立了全球宣传办公室,利用强大的信息传媒优势左右国际舆论;向伊高级官员传送电子邮件或打电话等多种渠道,挑拨与萨达姆的关係;以反对萨达姆独裁和还伊拉克人民自由为名,拉拢人民,孤立政府;从网际网路和其他传媒散布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如称伊第51师投降、“联军已占领乌姆盖斯尔港”等讯息,以击垮伊拉克军民抵抗意志。战争的结果证实了心理战的巨大作用,伊几十万共和国卫队集体蒸发,上千万民众也没有参加对联军的“人民战争”,美英军队未费太多周折就挺进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网军人才
军方网路人才缺口大,面向社会开闢新资源
美国军方网路人才缺口巨大,因此军方一直以不公开的方式到“黑客市场”招兵买马,可是随着网路在生活与商务的各个领域都变得有如空气般不可或缺,高端网路人才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军方正在学生网路一族中寻找数字天才。
军方牵头举办黑客大赛
据《福布斯》杂誌透露,美国军方正在开发一项以前从未有人染指的资源:大中学生中的网路极客(geek)。2009年5月8日,美国军方宣布了一个被称作“挑战网路”的系列网路竞赛项目,倡议书发布在白宫网站上,正式向美国年轻人发出号召:“学生黑客、骇客、极客们,山姆大叔需要你们。”
美国黑客大赛

该系列赛包含三个针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全国计算机竞赛,旨在发现其中的网路奇才。竞赛将测试学生进攻防守数字目标、盗取信息以及追蹤发现信息盗取者等技能。竞赛在2009年5月29宣布正式开赛,到暑假前结束。此次活动的目标是发现10000名网路人才。
第一项赛事由美国空军主办,名为“网路爱国者”,重点挑战学生网路防守能力,参赛者必须要抵御侵入他们电脑的“红军”黑客。此项赛事主要针对中学生。第二项赛事由国防部防治网路犯罪中心主办,自从2006年开始该中心每年都组织“电脑取证大赛”,现在将参赛範围扩大至中学生和大学生,主要考察选手追蹤网路入侵和修复受损数据的能力。由网路安全培训机构SANS学校主办的第三项赛事是三个竞赛项目中最有争议的一个:“网路进攻竞赛”。这项赛事旨在挑战学生髮现并利用软体漏洞、摧毁敌方网路和盗取数据的能力。
竞赛的优胜者将参加每年暑期举行的训练营,这些训练营由美国军方和私营公司共同出资举办,他们还可以赢得在美国国家安全局、能源部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脑应急反应中心实习的机会。
一些大公司表示愿意出资赞助这项系列赛,这些公司都是美国乃至在世界上都大名鼎鼎的企业,如全球信息基础架构技术与解决方案的领先开发商与提供商EMC、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和美国最大的无线通讯公司Verizon等。可是当《福布斯》杂誌试图对这些企业进行採访时,这三家公司都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决议低调行事,出于何种考虑不得而知。
培养网路斗士从娃娃抓起
这些赛事的宗旨是在学生群体中普及网路战教育,最终目的是确保美国在日渐激烈的网路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网路战中稳拿攻防主动权。一句话,就是要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太空)、制网权一个都不能少。这项活动的动议书甚至将网路战教育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苏联首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及之后的美苏军备竞赛中美国政府鼓励青少年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的情形相提并论,鼓励今天的青少年像当年一样勇于接受网路战的挑战,投身网路事业。
SANS学校的艾伦·帕勒认为,美国大约需要2万至3万名高水平的黑客为政府工作,美国不乏这样的人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儘早发现他们、培养他们,使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历任网军司今
2010年5月,美国成立网路司令部,由刚晋升为四星上将的亚历山大全权负责。
2014年因受“斯诺登曝料事件”的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局长基思·亚历山大(Keith Alexander)离职。
2014年4月,麦可·罗杰斯接替基思·亚历山大出任国安局局长兼网路司令部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