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干戈》:上官鼎,为台湾多部武侠小说作者署名,据作者自己称为刘兆玄、刘兆黎、刘兆凯三兄弟合用笔名,
究竟谁是弒父者?天剑、地煞这一对令武林闻之色变的董氏兄弟相互怀疑,终是箕豆相煎,手足成仇!殊不知这正是武林败类的奸计。这一巨大的秘密。从此湮灭岁月之中。
天剑隐身古剎,地煞退居村野。
数十年后,一对武林新秀陡然现身江湖,武功惊世骇俗。
一个天马行空、洒脱不羁,神采沛然如玉树临风;一个气质内敛,沉稳如山,智若深海。正是天剑、地煞之子,天心与其心。
天心华服美仪,一掷千金,仗义疏财,救无数英雄于危难;其心素衣只身异国,粉碎惊天阴谋。
自古英雄爱美人、美人慕英雄。一双少侠,行走江湖,竟牵出情丝不断,惊鸿一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七步干戈
- 作者:上官鼎
- 类型:武侠小说
- 连载状态:完结
- 连载平台:梦远书城
- 最新章节:三〇七
- 是否出版:是
- 主角:董其心、董天心
内文简介:
《七步干戈》是上官鼎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之一。顾名思义,写的是兄弟间的冲突与仇怨,这颇让人立刻联想到上官鼎也是家有六兄弟。
《七步干戈》从误会、冲突到涣然冰释、醒悟的过程中,凸显兄弟情谊之难能与可贵。此书表面上以「天剑」董无奇、「地煞」董无公及董其心、齐天心两代的兄弟反目为主线,但矛头所指,却是针对其中挑拨离间、设计陷害他们的祸首「天禽双座」,强调的反而是血浓于水的家庭父子、兄弟之情。
本书更感人的是丐帮诸豪杰的英风浩气,以及董其心与这些草莽英侠间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就在故事的最后,当董家上一代的误解冰释时,董其心、齐天心这两位堂兄弟,眼看着又要为庄玲这位可爱的女子拔剑相向.....
主角群
:董其心
:董天心(齐天心)
:董无公
「地煞」

外号「地煞」,董无奇之弟,董其心之父。
一生家放无滞,视世间毁誉犹江山清风,天际浮云。
功力已经达到「御剑飞」身的地步,最后融合了上古失传的「太阳神功」和无坚不摧的「震天三式」,天下无敌,毫无疑义。
「地煞」的神拳是他武功中一绝,当年曾在黄山绝顶,神拳独战「黄山七怪」,十招不到,连毙四怪,其余三怪见风扯呼。
:董无奇
外号「天剑」,与「天魁」、「天禽」并称「天座三星」。
董无公之兄,董天心之父。
身怀「古代三绝艺」中的「大风剑法」,是失传多年无法抵御的剑法,逼得「西天剑神」金南道毫无还手之力,最后断其脚筋,堕入山崖。
「天剑」

董无奇昔年为父亲暴死,兄弟反目,与董无公两败俱伤后,将人生看破,后来妻子死于难产,便一心一意养育天心这个宝贝儿子,并化名「齐道人」,隐身少林寺古剎。
作者简介
上官鼎,为台湾多部武侠小说作者署名,据作者自己称为刘兆玄、刘兆黎、刘兆凯三兄弟合用笔名,刘兆玄为主要执笔人。
其主要作品为《沉沙谷》、《芦业侠蹤》、《剑毒梅香》等。
出版重点:
*行政院长刘兆玄(上官鼎)昔年叱咤风云的武侠着作
*着名武侠评论家林保淳作推荐序
*特邀国宝级艺术文学家楚戈封面题字
【导读推荐】--着名武侠评论家--林保淳
上官鼎与武侠小说
──七步干戈所映现的情怀
在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上,「上官鼎」是一个很特殊的名字。
「上官」複姓,在百家姓中居于「司马」和「欧阳」之间,并不是常见的姓氏;但却是武侠小说世界中显赫的世家,饶具古典、侠义的气息。写武侠而以上官为姓,是非常符合武侠小说情味的。
「鼎」是古代用以调和五味的器具,因而有「调和鼎鼐」之说;它也是象徵国家的重宝,相传大禹聚九州贡金铸了九个鼎,夏、商、周代代相传,春秋时期,还引起楚庄王的觊觎,欲问「鼎之轻重大小」。三代的鼎,一般是圆腹、两耳而三足的,因此我们常说「三足鼎立」──而这显然是「鼎」的命意所在,刘兆藜、刘兆玄、刘兆凯三兄弟,共用这一笔名,合力撑开了自己一片武侠的天空。空军将军刘国运一门六博士,都是学理工出身的,而这只鼎却跨越到文学界,兆藜写男女之情,兆凯写英雄演武,而文学根柢深厚、文字清新畅达,富于想像、巧于结构的刘兆玄,无疑是最关键的一只脚。
上官鼎的「鼎」,或许在取名时也隐含着对自己未来武侠创作分量的期待。试看那个武侠小说正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九六○年,是台湾武侠小说在经历「暴雨专案」无情的扫蕩后重新转型出发的重要的一年,前辈作家卧龙生的《玉钗盟》正开始展现脍炙人口的魅力、司马翎的《剑神传》逐渐模塑着一代大侠石轩中、诸葛青云的《一剑光寒十四州》持续着白马青衫江湖行;而一代奇才古龙,则从《苍穹神剑》到《孤星传》,声誉鹊起,英风侠影,纵横于武林之中。此时,上官鼎的《芦野侠蹤》,也不甘寂寞的以新秀姿态,在江湖中留下了身影与蹤迹。面对着前辈、颉颃着同侪,这时的刘兆玄,年方十八,还是师大附中高三的学生,少年英锐如斯,如果说没有武林雄心,没有自我期许,纯粹是「着书只为稻粱谋」,恐怕也是不可思议的。儘管这只鼎的轻重大小,尚没有明确的定论,而且他自己也未必充分意识到,但三剑齐挥,啼声初试,上官鼎就已经缔建了未来武林重镇的初期架构。
但真正让上官鼎树立旗号,打响知名度的,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剑毒梅香》。
《剑毒梅香》(一九六一)原本是古龙与清华出版社签约所写的武侠小说,但不知何故,古龙中途辍笔,只写了前面三集,是刘兆玄自告奋勇,承接而续写的。据说古龙后来十分懊悔,因为他对书中以剑术、轻功、掌力、诗、书、画、色七项绝技傲视天下的「七妙神君」梅山民,太过喜爱了,而此一原是他精心撰造的故事,却为上官鼎无心中承继过去,失去了主导权,不免觉得万分可惜。古龙在一九六一年的《游侠录》中仍念念不忘「七妙神君」,刻意延续梅山民─←辛捷─←丁伶─←石慧的谱系;而后来更索性重写一部《神君别传》,以续前缘。
《剑毒梅香》由古龙肇始,却由上官鼎续完。此书也是上官鼎成名之作,书中叙写父母惨遭仇人所害的少年辛捷,巧遇武功尽失的「七妙神君」,学成七艺后,以「七妙神君」的身分行走江湖,一面寻访仇蹤,一面代师雪恨,中间经历了与方少?、金梅龄及张菁三位少女的情感纠葛,最后奋起抗衡天竺番僧,终成一代大侠的故事。
全书故事线索明快清晰,易读易懂,很合乎通俗的三昧,而其中对情感的描摹较为出色,上一代梅山民因「色艺」而生的纠葛、新一代辛捷因多情导生的波澜,乃至辛捷与吴凌风友情与感情的冲突,写来多格外着力。
上官鼎从一九六○年开始创作,到一九六六年写完前半部《金刀亭》(后半为伪作),其后远赴加拿大留学,在这六、七年间,除了前述诸作外,大约完成了《沉沙谷》(一九六一)、《铁骑令》(一九六一)、《烽原豪侠传》(一九六二)、《七步干戈》(一九六三)、《侠骨关》(一九六四)等,共九部作品,其他皆属坊间冒名顶替、鱼目混珠的伪滥之作。其中,《七步干戈》是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之一。
《七步干戈》,顾名思义,写的是兄弟间的冲突与仇怨,这颇让人立刻联想到上官鼎也是家有六兄弟。上官鼎家中六兄弟,在大哥刘兆宁领军下,步调齐一、感情融洽,早已传为昆玉美谈。刘兆玄对兄弟情谊的眷念,早在《铁骑令》中就有所展现。
《铁骑令》这部作品,虽向来未受足够的瞩目,但是他唯一一部企图将武侠与史事结合的作品,在点到为止的叙事与穿插中,即已具有相当不凡的史识,对秦桧之所以必欲置岳飞于死地,能直指出高宗与徽、钦二帝之间的矛盾。
书中以青蝠剑客挑战「武林十三奇」为骨干,而着力描摹十三奇中最富声望的铁旗岳家父子五人的事迹,父慈母爱、兄弟同心,各有奇遇;而于岳家芷青、君青、一方、卓方四兄弟的相互扶持友爱,显然特别眷顾,甚至还以秦桧、秦允兄弟的一场箕豆相煎作了对比。
《七步干戈》则更进一步,从误会、冲突到涣然冰释、醒悟的过程中,凸显兄弟情谊之难能与可贵。此书表面上以「天剑」董无奇、「地煞」董无公及董其心、齐天心两代的兄弟反目为主线,但矛头所指,却是针对其中挑拨离间、设计陷害他们的祸首「天禽双座」,强调的反而是血浓于水的家庭父子、兄弟之情。
本书更感人的是丐帮诸豪杰的英风浩气,以及董其心与这些草莽英侠间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就在故事的最后,当董家上一代的误解冰释时,董其心、齐天心这两位堂兄弟,眼看着又要为庄玲这位可爱的女子拔剑相向时,董其心想起了三国曹家兄弟煮豆燃萁的故事,想到了董家两位老人一世的仇怨,「七步干戈历史岂能重演」?他毅然决然的就做了退让。儘管这样的退让说服力明显不足,且不免令人质疑,但却深刻透显了这部小说的主题。
在现实社会上,刘兆玄是外和内刚,有为有守,且非常坚持原则、定见不疑的人,这让他在历任大学校长或政务官的时候,拥有相当高的声望,但也得罪过不少的人。
化名为上官鼎,写起小说,他有时候也难免会因刻意强调某些特定主题意识而牺牲、扭曲了书中人物的性格,且兄弟同心,未必才力亦相同,三人轮番上阵的写法,不免也有不少顾此失彼的窘状。
这或许正是上官鼎虽成武侠重镇,却未能蔚然成宗师的原因。
刘兆玄大抵志也不在成为一个作家,和大多数的武侠作家一样,他喜爱武侠文学,也投入武侠创作的行列,但武侠创作,不是他安身立命之所在,更未必会因此而高抬武侠文学的价值──或者,他只是将武侠视为他的「少年英雄梦」,而成长之后,还有更重要的梦想该去达成。
上官鼎的「鼎」,另有一个「调和鼎鼐」的功能,这与他目前所担任的「行政院长」职位,或可密合无间了。
内文试阅:
一 箕豆相煎
日正当中。
那座奇特的高峰孤独地睥睨着四周的山峦,说也奇怪,那座山峰与四周都脱了节,周围的山峦就没有一座与它相连,就更不可能从四周的山寻到一条路走到这孤峰上来了。
只是在左面,一座长满松树的山头与它相距仅仅只有十余丈之隔,虽说只有十几丈,但是这一道深沟相隔上下数千仞,绝无相连之处,沟谷下一片淡淡濛濛的青雾。
就在那孤峰的尖儿上,相对立着两个人。
左面的一个白髮苍苍的老道士,红润的脸色衬着雪白的鬍子,像图画书上的吕祖一般。右面的却是一个又高又胖的大和尚,年龄怕不也有七十上下了。
老和尚挥舞着单薄的僧袍大袖,说话的声音宛如古钟一般,在空气中凝聚不散:「周道长,也亏你寻的好地方,只是这地方虽绝,这一道天沟隔绝通路,倒也没有难倒我老和尚。」
白髮道士稽首道:「大师言重了,贫道又怎敢拿这区区十来丈的山沟考较大师,飞天如来的轻身功夫独步天下,想想贫道怎会班门弄斧?」
老和尚嘿然笑了一声道:「只是周道长这地方选得妙,天下武林豪杰欲知贫僧与道长之约结果如何的人何止千万,这一下恐怕都只得在四周的矮山上乾等了,想当初,武当崑仑掌门之战每次都轰动武林,咱们这次只得邀清风日月为证了,道长不觉太寂寞了幺?」
老道士捋髯长笑道:「自三十年前大师在北崑仑怒掷武林怪杰曹子孟后,飞天如来之名如日中天,依贫道愚见看来,只怕纵使令师崑仑大侠复生,怕也难及得大师今日功力,试想贫道怎敢当着天下英雄面前败在大师手下?是以只好选择这地方啦。」
老和尚长眉一掀道:「周道长何必过谦,故作违心之语,武当一脉自从你周道长接掌以来,蒸蒸日上,威霸武林,莫说天下英雄,只怕便是道长自己本人也暗自以天下第一高手自许了吧!」
老道长笑道:「大师的话还真说到贫道心眼儿里去了,只怪天老爷生了我周石灵,又生了你飞天如来,有你飞天如来在,贫道敢妄称天下第一这四个字幺?」
老和尚辞锋如箭,他紧接着道:「如此说来,周道长若是今日胜了我老僧,便以『天下第一』自许了?」
老道长没有想到他如此一说,但是他立刻朗声道:「大师不必在唇舌上争胜,不说你崑仑飞天如来,少林的不死和尚,天山的冰雪老人,个个都是愈活愈健朗,凭我周石灵够得上幺?再说还有那……」
说到这里,忽然住口,脸上显出凛然之色。
老和尚道:「贫僧知你心中所欲说的是谁──」
老道士点了点头,低声道:「那人近来似乎已经达到御剑飞身的地步了……」
老和尚再也忍不住,睁目喝道:「你是说董无公?」
老道士道:「不错,正是董无公!」
说到这里,他长叹了一声接着道:「董无公在三个月之内连毙十余武林成名高手,剑下不留半个活口,其手段之狠之毒,令人不寒而慄,看来此人功力之高,已是惊世骇俗了……今日……今日之战,若是贫道败了,日后尚望大师为武林正义,多多注意地煞董无公的行蹤……」
老道士原是在口齿之中与和尚唇枪舌剑,但说到这里,触动了他满腔悲天悯人之情,声音竟自有些颤抖起来。
目录
第01章 箕豆相煎 | 第02章 乞丐十侠 | 第03章 5侠7剑 |
第04章 貌假情真 | 第05章 良夜惊魂 | 第06章 其心扬威 |
第07章 秘上加秘 | 第08章 侠胆仁心 | 第09章 3年之后 |
第10章 翩翩少年 | 第11章 1波再起 | 第12章 悠悠众口 |
第13章 神箭金弓 | 第14章 帆扬万里 | 第15章 洛川溶溶 |
第16章 借刀杀人 | 第17章 甘兰道上 | 第18章 青龙山岭 |
第19章 世外之谷 | 第20章 狠血毒草 | 第21章 凌月国主 |
第22章 坎坷人生 | 第23章 谷中之秘 | 第24章 天灵神剑 |
第25章 不见是福 | 第26章 金沙神功 | 第27章 疯叟之死 |
第28章 大战凌月 | 第29章 人禽相搏 | 第30章 真相大白 |
第31章 笑语柔功 | 第32章 力掷五象 | 第33章 情是何物 |
第34章 玉帛干戈 | 第35章 情多必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