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会宁县

(2020-07-01 21:45:48) 百科综合
会宁县

会宁县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东依静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南与通渭县毗邻,西靠安定区和榆中县,北与靖远县、平川区相邻。

会宁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属中温带半乾旱气候。截至2017年,会宁县下辖24个镇、4个乡,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7.61万,常住人口54.21万。

会宁县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定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2017年,会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6亿元,同比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3.34元,同比增长9.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6.23元,同比增长8.32%。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会宁县
  • 外文名称:Huining County
  • 别名:粟州、会州、凤城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甘肃省白银市
  • 下辖地区:24个镇、4个乡
  • 政府驻地:会师镇
  • 电话区号:0943
  • 邮政区码:730700
  • 地理位置:甘肃省中部
  • 面积:6439平方千米
  • 人口:54.21万(2017年常住人口)
  • 气候条件:中温带半乾旱气候
  • 着名景点:会师旧址、桃花山、铁木山、西宁城
  • 车牌代码:甘D
  • 行政区划代码:620422

历史沿革

地名来历

祖厉县是会宁县之古称,有西汉安定郡与东汉武威郡属祖厉县之别。最早见诸史册记载的是《汉书·地理志》,在安定郡之条目下有:“武帝元鼎三年置,户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县二十一,”内有“祖厉,莽曰乡礼”的记载。
《后汉书·郡国志》武威郡条目下有:“祖厉故属安定”的记载。可见祖厉建县悠久。而西汉、东汉之祖厉县城具体建在什幺地方,目前方誌界尚有争论。1994年版《会宁县誌》依西北师範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守忠之说,认为西汉祖厉县城在靖远河靖坪,东汉祖厉县城为县南十里舖窝铺汉古城;2007年版《会宁县誌》载《汉祖厉县城考》(李志中、万全琳)认为西汉祖厉县城在头寨子镇马家堡村河坪;东汉祖厉县城在郭城驿镇大羊营。
会州、西会州、新会州3州名均为会宁县历史沿革中的名称,其中会州之名使用年代最长,1000年左右;西会州、新会州二州名分别使用14年和10年。公元1214年前后则3州治所在今靖远县辖境,此后便迁至今会宁辖境。

建置沿革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禹贡》中属雍州。殷、周为西羌所居。战国至秦属北地郡。
两汉时,地居“丝绸之路”北线,用兵河西孔道。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祖厉县(祖厉音嗟赖,以祖厉河而定名),属安定郡,治所在今县北郭城驿镇,有祖厉县故城遗址。公元前一一二年,汉武帝西巡到此。《汉书.武帝记》载;“(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王莽篡汉,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初,废乡礼,复为祖厉县。安帝永初五年(前111年),迁县治于今会宁县会师镇南十里舖村窝铺村民小组厉河之滨,属凉州刺史部武威郡。
三国时属魏地,隶武威郡。
魏晋以来,会宁之地陷于荒芜。西晋初废祖厉县。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凉州刺史张轨在凉州(今武威)近侧另设祖厉县,后迁县于郭城驿故地。
东晋十六国时,祖厉县前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后秦、西秦5个政权。
南北朝时,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改祖厉县为祖居,迁址平凉境内,后在今靖远县境内置会宁县,为“会宁”县名之始。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周太祖为西魏相时,置会州会宁县,治所在今靖远县东北。《元和志》载:“后周太祖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謦资犒军,太祖大悦,因置州以会宁为名”。“周太祖置会宁县,属会州。”会宁县自西魏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北周属高平郡乌兰县。隋属平凉郡会宁县。
会宁县会宁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设会宁镇,开皇十六年(596年)又复为会宁县,属平凉郡,后改凉川县。
唐属会州会宁郡,所辖会宁、乌兰二县。贞观八年(634年)改会州为粟州,同年又复名会州,属关内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于吐蕃,更名“汝遮”。
宋属会州敷川县。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党项人克会州,地属西夏。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收复会州,属熙河兰会路。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筑起会州新城(即今敦虾蟆古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县。宣和中(1120年)尝置刺羌城于今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时称“甘泉堡”。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于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宁县(今张城堡西宁古城)。至此,今会宁县境内同时有两县(敷州、西宁)、一州(会州)。
金属会州保川县。又置西宁县,属秦州,治所在今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有西宁故城遗址。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十月,升西宁县为西宁州,仍属会州,后又降州为县。宣宗兴定四年(1220年),西夏占会州。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复会州。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并县入州,属巩昌路,隶陕西行省;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会宁地震严重,“诏改会州为会宁州”。
会宁县会宁县
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八年(1236年),蒙古军占领会州。元初,迁会州治所于西宁县。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并西宁县入会州。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诏令改会州为会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会宁县,隶陕西布政司巩昌路。会宁县名从此沿用,历经明、清两代,至今600多年历史。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隶巩昌路。
清初隶巩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截府留县,改属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宁会师期间,曾建县苏维埃政权;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属甘肃省第九行政检察专员公署(治所临洮)。
1949年8月22日,成立会宁县人民政府,设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22日,会宁分区易名定西分区,会宁为其属县;1985年8月1日,会宁县改隶白银市至今。
会宁夜景会宁夜景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代初,全县有5个区,81个乡。1957年,陆续撤併为3区、1镇、29乡。1958年,建立10个人民公社。
1961年,人民公社曾增加到40个。1965年,合併成20个人民公社、1个城关镇。1969年,城关镇撤销併入城关人民公社。
1973年,增设王庙、侯川、太平、青江、马路、草滩、掌里、土木、新庄、塬边10个人民公社。1976年,增设白塬人民公社。1979年,增设柴门人民公社。
1980年恢复城关镇。1983年7月,撤社建乡,城关镇更名会师镇(因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而得名),全县共建乡32个、镇1个。
2000年8月,撤销郭城驿乡,设立郭城驿镇。2001年9月,撤销河畔乡、头寨子乡,设立河畔镇、头寨子镇。
2005年1月,撤销桃花山、王家庙、塬边、掌里、青江驿5个乡,2005年9月,全县辖6个镇、2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84个村、6个社区、2039个村民小组、29个居民小组。
2015年,撤销中川乡、汉家岔乡、刘家寨子乡、白草塬乡、大沟乡、四房吴乡、老君坡乡、平头川乡,设立中川镇、汉家岔镇、刘家寨子镇、白草塬镇、大沟镇、四房吴镇、老君坡镇、平头川镇(甘民复[2015]2号)。调整后,全县辖14个镇、1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会宁县下辖24个镇、4个乡,会宁县人民政府驻会师镇。
行政区划代码
名称
620422100
会师镇
620422101
郭城驿镇
620422102
河畔镇
620422103
头寨子镇
620422104
太平店镇
620422105
甘沟驿镇
620422106
侯家川镇
620422107
柴家门镇
620422108
汉家岔镇
620422109
刘家寨子镇
620422110
白草塬镇
620422111
大沟镇
620422112
四房吴镇
620422113
中川镇
620422114
老君坡镇
620422115
平头川镇
620422116
丁家沟镇
620422117
杨崖集镇
620422118
翟家所镇
620422119
韩家集镇
620422120
土门岘镇
620422121
新塬镇
620422122
草滩镇
620422123
新庄镇
620422202
新添堡回族乡
620422204
党家岘乡
620422213
八里湾乡
620422225
土高山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地处北纬35°24′至36°26′、东经104°29′至105°31′之间。东依静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南与通渭县毗邻,西靠安定区和榆中县,北与靖远县、平川区相邻。总面积为6439平方千米。
会宁县

地质地貌

会宁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複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
会宁县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全县以祖厉河为基干,分布树枝状沟壑,遍布“V”形深谷。平均每平方千米土地便有1.07千米的沟壑。总体南高北低,东北角、中西部有海拨2200米的山塬和峰峦。南部、中部为山地,多属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北部多为川、塬地,为梁峁顶面残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沟谷地阶地貌。其地貌大体可分:
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此地貌在县内广泛分布。梁呈长条形,顶不宽,坡梁长,坡面大,坡度15—25度,多数被现代槽状沖沟切割 ,沟头为“掌地”,在中部有少数呈山间盆地地貌。侵蚀严重地区,梁峁并存,峁顶面积不大,四周斜坡在10度左右。峁梁相接者梁身不长,为沟谷深切,黄土堆积较厚。
黄土堆积侵蚀梁峁顶面残塬地貌:此地貌分布在县境北部祖厉河、关川河两侧,海拔1700—2200米。有白草塬、扎子塬、李家塬等八塬典型峁顶残塬,塬面坡度平缓,一般在5—10度之间。塬缘到谷底切割较深,坡面高且陡,塬面为塬地,沟谷为沟坝地。
河谷平塬地貌:此地貌分布于祖厉河及其支流祖河、厉河、关川河、土门岘河两侧,为宽窄、长短、高低各异的三级河谷阶地,呈树枝状嵌入梁峁丘陵之间。海拔1400—1800米。郭城川、城川、甘沟川等七川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床1—3米的一级阶地为河滩,宽数米至数百米,为排洪区;高出河滩10—30米的二级阶地为川地,地势平坦,宽数百米至3千米;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级阶地为坪台地,断续分布于川道两边。阶地多由第四级沖积、洪积物组成,黄土层厚,土质较好。
会宁县会宁县

气候

会宁县属于中温带半乾旱气候,年降水量267.1毫米,年平均气温9.2℃,年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23.3℃,地面平均温度12.4℃,年无霜期154天。

水文

会宁县主要河流有祖厉河、葫芦河、清水河等三条。
祖厉河,黄河上游支流。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侧。源出会宁县南华家岭,北流经会宁县、靖远县入黄河。因流域地层含盐硷较多,水味苦鹹,故又称苦水河。河水含沙量较高。
葫芦河,是渭河一条较大的支流,古称瓦亭水、陇水。因河床狭窄多曲折,形似“葫芦“得名。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界处的月亮山南麓,向南流经西吉、静宁、秦安, 在天水三阳川与渭河交汇,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

自然资源

矿石资源

会宁县境内的坡缕石(又称凹凸棒石)是甘肃省新发现的世界稀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该矿石含有以碘(I)硒(Se)为代表的人体所需生命微量元素14种中的12种,以及植物所需微量营养元素6种。经详细勘察推断其资源量为700多万吨,凹凸棒石平均含量约24%。

水资源

会宁县境内矿泉水1991年通过国家级鉴定,达到了(GB8537-87)的界限指标值。该矿泉水年涌出量为7万吨,已开发利用的一处年涌出量为3万吨,资源潜力较大。

人口

2017年末,会宁县总人口57.61万人,按性别分,男29.86万人,占总人口的51.8%,女27.75万人,占总人口的48.2%,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57;按年龄分18岁以下人口占18.5%,18岁至60岁人口占64.3%,60岁以上人口占17.2%。全县常住人口为54.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24万人,占29.96%,自然增长率5.49‰。

经济

综述

2017年,会宁县实现生产总值6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4.96亿元,下降1.5%;第三产业增加值29.32亿元,增长1.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5.7%,金融业增加值2.90亿元、下降0.9%,房地产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5∶23.8∶46.7。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1618元。
2017年,会宁县大口径财政收入为4.6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65亿元,增长1.7%。其中,税收收入1.52亿元,下降16.5%;非税收入1.14亿元,增长43.8%。上级补助收入36.81亿元,增长8.8%。全县财政收入总计达到45.28亿元,增长15.26%。全县财政总支出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公共财政支出39.51亿元,增长4.99%。
2017年,会宁县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1亿元,比上年下降46.64%,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7.31亿元,下降53.54,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7.70亿元,增长5.07倍。按产业分,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81亿元,下降55.1%,其中工业投资17.82亿元,下降48.2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19亿元,下降41.36%。

第一产业

2017年,会宁县粮食总产量3956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夏粮产量6246万公斤,增长6.5%;秋粮产量33314万公斤,增长3.37%。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0.62万亩,比上年减少0.2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1.69万亩,增加0.0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78万亩,增加0.34万亩;瓜类种植面积2.87万亩,增加0.01万亩;黑瓜籽种植面积2.5万亩,减少0.55万亩。
2017年,会宁县共有林地面积147.82万亩,其中当年造林面积4.8万亩,当年零星植树200万株,当年育苗面积0.2万亩,未成林抚育作业面积24.31万亩,成林抚育作业面积37.3万亩,果园面积累计达到9.03万亩。
2017年,会宁县全年肉类总产量4310.4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15%,牛奶产量941.5万公斤,比上年下降18.58%;羊毛产量111.6万公斤,增长3.35%。禽蛋产量239.7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6%。
2017年,会宁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1万千瓦,比上年下降26.8%;农村共拥有拖拉机2265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13台,小型拖拉机19942台。化肥施用量47506.45吨,增长0.41%。有耕地面积226.06万亩,其中水地有效灌溉面积31.56万亩,比上年增加0.32万亩;梯田年末累计达到194.01万亩,其中当年新修梯田4.25万亩。

第二产业

2017年,会宁县全年工业企业及个体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8.27亿元,比上年下降8.8%,完成工业增加值6.80亿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12亿元,比上年下降7.96%,实现增加值3.95亿元,比上年下降6.3%。
2017年,会宁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6亿元,比上年下降0.1%。全县共有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3户。资质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05万平方米,下降1.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24万平方米,增长1.01%,竣工房屋价值24713.5万元,增长4.24%。

第三产业

2017年,会宁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8亿元,比上年增长7.87%。按地域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9亿元,增长7.2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亿元,增长8.21%;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0亿元,增长8.65%,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25.19亿元,增长7.79%;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54亿元,增长7.6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4亿元,增长12.06%。
2017年,会宁县邮政业全年完成业务收入2069万元,比上年增长14.3%。本地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5164户,比上年下降11.6%,年末行动电话用户达到395520户,比上年末增长4.2%;网际网路ADSL、FTTH宽频用户年末达到37169户,比上年末增长1.9%。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74.8部/百人,每百人增加2.5部。通电话的村284个,通有限电视的村65个,通宽频的村148个。
2017年,会宁县接待游客374.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9亿元,增长22.7%。
2017年,会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5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6.21亿元,增长4.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1.18亿元,下降7.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7.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
2017年,会宁县保费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9.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866.2万元,增长1.76%;寿险保费收入7744.7万元,增长16.4%。全年保险赔付额365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02%。其中,财产险赔付2556.5万元,增长11.43%;寿险赔付1100.4万元,增长16.9%。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17年,会宁县财政投入科技经费达340万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5187万元。争取到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项,专利申请受理222件,技术市场成交契约金额4000万元,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项。成立了甘肃会宁建伟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建市级亚麻油工程技术中心1家,累计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完成申报认定1家;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家,完成申报认定1家;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3家;成功申报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家;新培育申报星创天地1家;培育引进创新团队2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会宁县共有学校369所,其中普通高中47所,国小260所(其中教学点131个),幼稚园57所(其中民办幼稚园22所),职业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9883人,比上年减少4094人,其中普通高中14390人,普通国中15365人,国小29641人,幼稚园、学前班16429人,职业学校3988人,特殊教育学校70人。教职工总数7837人,其中专任教师765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017年高考录取9743人,其中重点本科1719人,普通本科2164人,专科(含高职)5860人,自恢复高考以来累计录取已达13.87万人。
会宁县第五中学会宁县第五中学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会宁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各1个,县级直属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台转播台2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有线数位电视用户9780户,户户通地面卫星接收电视用户7.8万户,村村通地面卫星接收电视用户6.4万户。全年图书发行量350万册,杂誌累计发行26万份,报刊累计发行310万份,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0.9万册。

卫生事业

2017年,会宁县共有卫生机构37个(不含个体诊所),床位2060张,卫生技术人员2461人。年内门诊就诊156万人次,入院人数7.04万人,出院病人7.08万人,治癒率89.5%,好转率96.4%,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8%。卡介苗接种率、麻苗接种率、糖丸接种率、百白破接种率均达到100%;B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5.22%、B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100%。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51‰,婴儿死亡率为 6.41‰,孕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8%。健康教育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到100%。

环境保护

2017年末,会宁县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74.9公顷;森林面积71228.15公顷,森林覆盖率12.59%;有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处理站2个。

交通运输

截至2017年,会宁县社会投入营运的汽车8279辆,比上年增长0.8%,其中客车196辆,下降31.9%,计程车270辆,与上年持平,货车7813辆,增长2.1%。通公路的村284个,通汽车的村284个。
会师楼会师楼

历史文化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位于头寨子镇牛门洞村,面积约16平方千米。牛门洞周围的大地梁、庆条湾、清明湾、中湾顶、华岔阴山等山樑的阴面,多为墓葬区。1920年当地秦安移民垦荒时首次出土彩陶罐。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在上述山樑深1米处,每间隔1米,即有墓穴,内有大量壶、瓮、罐、钵盆等彩陶及骨球、石器、刮削器、纺轮等随葬品;并在生活区出土大量陶器,制罐工具、生活用具、石祖、石、权杖头等。文化层厚1-2米,鉴定属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类型。
郭城驿镇郭蛤蟆城遗址:该城筑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城垣内一外二,壕堑三道,夯土筑成。
西宁城遗址:位于翟家所张堡东,北宋崇宁五(1106年)泾原路经略使章咨筑,称甘泉堡。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于此置西宁县,改称西宁城。蒙元初会州州治迁于此。东中西三城相连,城墙底宽17.4米,高17米,东西长740米,南北宽500米,城北倚山,南临祖河。有东西两门。

风景名胜

铁木山:又名香林山、石虎寺,位于县城西北70千米的头寨镇境内,309国道沿山而过,有“旱塬秀峰”之称。主峰海拔2404米,为境内最高峰。自明朝开始筑庙塑像,为方圆百里的佛、道教活动中心,属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铁木山砖照壁位于山场大殿右侧山腰,高2.5米,宽2米。铁木山盛产天然优质矿泉水,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被民间称为“神水”。
铁木山铁木山
桃花山:位于国道312线旁,峰顶高1944米。自宋以来,历朝累代在山上修建庙宇,开凿石窟,现有洞窟14窟,庙宇建筑20余座,集风景与宗教于一体。山门上高悬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的“桃花山”匾额,各庙宇还悬有赵朴初、书法家黎泉、吴廷富、朱德昕、刘学谮的手笔。

着名人物

郭虾蟆(1192年—1236年),又名郭斌。会州(今会宁)人。他家世代为保护家园的射手。金宣宗时,他与兄禄大都以善射而应募从军。兴定初年,禄大因军功卓着,被遥授同知平凉府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镇守会州,虾蟆随兄在军中。后屡立战功,得到金哀宗的重用。金亡后三年,郭虾蟆仍旧困守孤城,战到了最后一刻,自焚而死。
曹铭,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进士,官至督察院都御史。论谏刚直,年三十四岁以直谏死。
张勛,字鼎彝,明正统四年(1439年)乙未科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栗在庭,字应凤,县城东关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进士。官至提按察使。在职时,廉洁自律,体察民情,修黄河石堤,複查积案,减刑疏弊,清匪安民,有清明之颂。
焦腾汉,字凌宵,翟家所乡人。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进士。官至贵州安龙镇总兵。
参考资料来源: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