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是一部根据罗伯特·鲁德鲁姆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动作冒险电影。影片由《谍影重重2》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再度执导,剧本依旧由前两部的剧作家托尼·吉尔罗伊编写。马特·达蒙、朱丽娅·斯蒂尔斯、帕迪·康斯戴恩回归主演。影片于2007年8月3日美国上映。
影片剧情承接《谍影重重2》中莫斯科的激烈车战,随着伯恩来到巴黎、伦敦、马德里、丹吉尔到最后的纽约市,而CIA则会派出更强、更冷血的杀手追杀伯恩。
基本介绍
-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 编剧:罗伯特·鲁德鲁姆,托尼·吉尔罗伊
- 主演:马特·达蒙,朱丽娅·斯蒂尔斯
- 出品公司:环球影业
- 发行公司:环球影业
- 中文名:《谍影重重3》
- 外文名:《The Bourne Ultimatum》
- 其它译名:《神鬼认证3:最后通牒》、《叛谍追击3:最后通牒》
- 出品时间:2007年
- 製片地区:美国
- 製片成本:$125,000,000
- 拍摄地点:巴黎,柏林,纽约等
- 拍摄日期:2006年10月2日 -
- 类型:动作,悬疑, 惊悚,冒险
- 片长:111分钟
- 上映时间:2007年8月3日
- 票房:$442,824,138
- 分级:USA:PG-13
- 对白语言:英语/粤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0440963
剧情简介
杰森·伯恩,这个对自己的过去一无所知的男人原本已经放弃了再追寻丢失的记忆的念头。因为他虽然没有国籍、虽然没有身份,但却找到了自己的挚爱玛丽。他原本打算与玛丽甜蜜的过完下半生,生儿育女,不再理往事。然而,伯恩虽有淡出之心,但拥有一身本领的他却相当惹眼,那些将他抛到地中海的黑暗组织早派人来追杀这个失忆的成员,而与伯恩一起逃亡的玛丽死在枪下。
失去惟一依靠的伯恩发誓要找回自己的记忆,了解自己的身份,进而为玛丽报仇。失去妻子的伯恩游蕩在欧洲各地寻找线索,已经成为暗杀目标的伯恩靠着自己一身本领制服了前来暗杀他的几个人之后,从他们身上找到了一丝线索,他渐渐知道自己所遭遇的一切与一个叫“踏石”的秘密特工养成计画有关,而他也是这个组织培养出来的特工。目前,“踏石”组织已经被美国国防部的一个新计画“黑菸斗”所取代,而“黑菸斗”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刬除已经不受控制的伯恩,“黑菸斗”潜伏在世界各地的杀手们都成了伯恩的敌人。
失去惟一依靠的伯恩发誓要找回自己的记忆,了解自己的身份,进而为玛丽报仇。失去妻子的伯恩游蕩在欧洲各地寻找线索,已经成为暗杀目标的伯恩靠着自己一身本领制服了前来暗杀他的几个人之后,从他们身上找到了一丝线索,他渐渐知道自己所遭遇的一切与一个叫“踏石”的秘密特工养成计画有关,而他也是这个组织培养出来的特工。目前,“踏石”组织已经被美国国防部的一个新计画“黑菸斗”所取代,而“黑菸斗”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刬除已经不受控制的伯恩,“黑菸斗”潜伏在世界各地的杀手们都成了伯恩的敌人。
然而,已经失去妻子的伯恩再无牵挂,他选择主动出击,要将有份参与养成黑特工杰森·伯恩计画的一干人等统统灭掉,为自己报仇同样也为妻子报仇。伯恩四处奔走追击,先后到莫斯科、马德里、巴黎、摩洛哥的首都丹吉尔还有伦敦等地调查,期间与“黑菸斗”特工展开连串厮杀,同时又要对付国际警察和当地执法者。敌人越来越多,而伯恩的调查也越来越深入,疑问也逐渐得到解答,而最后,他到了纽约,在这里,他将能找到一切的答案,同时也能了解一切的事端。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Jason Bourne | 马特·达蒙 | 郭金非 | ---- |
Nicky | 朱丽娅·斯蒂尔斯 | 王晓巍 | ---- |
Simon Ross | 帕迪·康斯戴恩 | 孟令军 | 记者 |
Paz | 埃德加·拉米雷兹 | 刘大航 | 杀手 |
Pamela Landy | 琼·艾伦 | 孟丽 | ---- |
Jimmy | Dan Fredenburgh | 莫松钢 | ---- |
Noah Vosen | 大卫·斯特雷泽恩 | 杨波 | ---- |
Ward Abbott | 布莱恩·考克斯 | 何中石 | ---- |
Martin Kreutz | 丹尼尔·布鲁赫 | 王利军 | 玛丽的哥哥 |
Desh | 乔伊·安沙 | ---- | 杀手 |
CRI Operative | Trevor St. John | ---- | ---- |
Tom Cronin | Tom Gallop | ---- | ---- |
Neal Daniels | Colin Stinton | 刘大航 | ---- |
Lucy | Lucy Liemann | 牟珈论 | ---- |
Technician | Bryan Reents | ---- | ---- |
Betancourt | 马克·贝兹利Mark Bazeley | ---- | ---- |
Chamberlain | Sinead O'Keeffe | ---- | ---- |
Russian Policeman#1 | Branko Tomovic | ---- | ---- |
Russian Policeman#2 | Laurence Possa | ---- | ---- |
Tactical Team Agent | Albert Jones | ---- | ---- |
Vosen's Driver | Jeffrey Lee Gibson | ---- | ---- |
Morgue Attendant | Uriel Emil Pollack | ---- | ---- |
NYPD Officer#1 | Omar Hernández | ---- | ---- |
NYPD Officer#2 | William H. Burns | ---- | ---- |
CRI Agent | Michael Wildman | ---- | ---- |
Hoody | Kai Martin;Kai Martin; | ---- | ---- |
Agent Hammond | Chucky Venice | ---- | ---- |
Ezra Kramer | 斯科特·格林 | 胡连华 | CIA局长 |
Dr. Albert Hirsch | 阿尔伯特·芬尼 | 虞桐伟 | ---- |
Commuter(uncredited) | Chris Mansfield | ---- | ---- |
Marie Kreutz(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 弗兰卡·波坦特Franka Potente | ---- | ---- |
Security Guard(uncredited) | Walter A. Saunders III | ---- | ---- |
News Agent(uncredited) | John Snowden | ---- | ---- |
Policeman(uncredited) | John Warman | ---- | ---- |
Nabile(uncredited) | Ben Youcef | ---- | ---- |
Russian Policeman(uncredited) | Michael Bennett | ---- | ---- |
Woman on Escalator(uncredited) | Sara DeRosa | ---- | ---- |
Buenos Aires Cafe Patron(uncredited) | ---- | Sebastian Feldman | ---- |
Attorney(uncredited) | Kirk Lambert | ---- | ---- |
CRI Agent(uncredited) | Bill Massof | ----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配音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
Zakaria Alaoui Patrick Crowley 道格·里曼Doug Liman 弗兰克·马歇尔Frank Marshall Henry Morrison Colin J. O'Hara | 保罗·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 | Adil Abdelwahab Tarik Ait Ben Ali 丹·布拉德利Dan Bradley Tom Brewster Chris Carreras Yann Mari Faget | 罗伯特·鲁德鲁姆Robert Ludlum 托尼·吉尔罗伊Tony Gilroy 斯科特·Z·本恩斯/Scott Z. Burns 乔治·诺非George Nolfi | 奥利弗·伍德Oliver Wood | 约翰·鲍威尔John Powell | Christopher Rouse | Daniel Hubbard John Hubbard Avy Kaufman | 刘大航 | Peter Wenham | Robert Cowper Jason Knox-Johnston Andy Nicholson Alan Gilmore David Swayze Grant Armstrong Peter James Sebastian T. Krawinkel | Shay Cunliffe | Glen Pratt Sheila Wickens Peter Chiang Charlie Noble George Zwier Simon Leech | Tina Jones Jennifer H. Alex Eliza Solesbury |
[演职员表信息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 伯恩 马特·达蒙饰 真名大卫·韦伯,因为看到赛门‧罗斯写的关于自己的报导,追查罗斯的来源提供人。 |
![]() | 妮琪 朱丽娅·斯蒂尔斯饰 绊脚石计画巴黎联络人,原先为CIA的人员,后来成为帮助伯恩的人,心里也对伯恩产生好感。 |
![]() | 诺亚·沃森 大卫·斯特雷泽恩饰 黑蔷薇计画指挥官,CIA最高反恐局指挥官,冷血无情、号称逆我者亡,试图处决一切阻挡自己的人。 |
![]() | 帕梅拉·兰迪 琼·艾伦饰 CIA主管,这次再度负责追查包恩的指挥官之一,不过深信着黑蔷薇计画有内幕,也与伯恩合作公开了黑蔷薇计画。 |
[角色演员介绍信息来源]
音乐原声
专辑曲目 | 专辑信息 |
---|---|
1. Six Weeks Ago - John Powell | 专辑名称:The Bourne Ultimatum (OST) 歌手姓名:John Powell 唱片公司:Decca 发行日期:2007-7-31 专辑流派:Soundtrack |
2. Tangiers - John Powell | |
3. Thinking Of Marie - John Powell | |
4. Assets And Targets - John Powell | |
5. Faces Without Names - John Powell | |
6. Waterloo - John Powell | |
7. Coming Home - John Powell | |
8. Man Verses Man - John Powell | |
9. Jason Is Reborn - John Powell | |
10. Extreme Ways (Bourne's Ultimatum) - Moby |
幕后花絮
穿帮镜头
伯恩在丹吉尔跳跃楼房的时候,当他看到杀手快要找到女间谍时,他回望了一眼,这时右手上拿着一把枪。然而在他跳的那一刻,右手是没有枪的。
获奖记录
年份/届数 | 组织 | 奖项 | 获奖者 | 种类 |
---|---|---|---|---|
2008;第80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音响效果 | Scott MillanDavid ParkerKirk Francis | 获奖 |
最佳电影剪 | 克里斯托弗·劳瑟 Christopher Rouse | 获奖 | ||
最佳音效剪辑 | Karen M. BakerPer Hallberg | 获奖 | ||
2008;第61届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电影奖-最佳音效 | Kirk FrancisScott MillanDavid ParkerKaren M. BakerPer Hallberg | 获奖 |
电影奖-最佳剪辑 | 克里斯托弗·劳瑟 | 获奖 | ||
电影奖-最佳导演 | 保罗·格林格拉斯 | 提名 | ||
电影奖-最佳摄影 | 奥利弗·伍德 | 提名 | ||
电影奖-最佳特殊视觉效果 | Peter ChiangCharlie NobleMattias Lindahl乔斯·威廉士 | 提名 | ||
电影奖-最佳英国电影 | 弗兰克·马歇尔Patrick CrowleyPaul Sandberg保罗·格林格拉斯托尼·吉尔罗伊斯科特·Z·本恩斯乔治·诺非 | 提名 | ||
2008;第31届 | 日本电影学院奖 | 最佳外语片 | 保罗·格林格拉斯 | 提名 |
2008;第17届 | MTV电影奖 | 最佳打斗场面 | 马特·达蒙乔伊·安沙 | 提名 |
最佳男演员 | 马特·达蒙 | 提名 | ||
2008;第34届 | 土星奖 | 最佳导演 | 保罗·格林格拉斯 | 提名 |
最佳配乐 | 约翰·鲍威尔 | 提名 | ||
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提名 | |||
2007;第9届 | 青少年选择奖 | 最佳夏日电影-剧情/动作冒险类 | 提名 |
[获奖记录信息来源]
幕后製作
拍摄过程
导演主演回归
保罗·格林格拉斯答应继续为“伯恩”系列的第三集当导演,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给这个故事画上一个句点。在杰森·伯恩的故事里,如果曾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马特·达蒙不肯回来继续饰演的话,就没什幺意思了。而马特·达蒙的回归,再一次为杰森·伯恩带来一种安静的紧迫感,然后还要找到他在5年前为这个角色注入的那种真实感。
剧本创作
为了能够和“伯恩”系列的其他影片的剧本保持一致,由托尼·吉尔罗伊所创造的第三集故事还是背离了罗伯特·鲁德鲁姆在冷战时期创作的小说中的历史性情节和主线。但是鲁德鲁姆创作的那些有关阴谋论和政府计画中的杀手却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影片之中。
幕后工作人员回归
幕后工作人员的回归,最重要的一个是奥利弗·伍德,他是三部系列影片的摄影师,还有克里斯托夫·罗斯,《谍影重重2》的剪辑师。《谍影重重3》所路经的地方,比前两集加起来还要多,这就要求在製作影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保持更多的灵敏性和可修改性,能够混合不同的文化、思潮和国家。不管是伦敦的希思罗机场,还是甘迺迪国际机场片;亦或是巴黎北、滑铁卢火车站;也可能是在马德里的大街上开车,然后又到纽约的街道上奔跑。对于剧组来说,那是一个地理涵盖範围非常广的拍摄过程,有超过250名工作人员在摄像机背后辛勤地忙碌着。
影片取景地
丹吉尔
《谍影重重3》的主要内容都是在摩洛哥的首都丹吉尔取的景,製片方看中了这座城市背后丰富的历史特色。在丹吉尔,剧组需要在里里外外上百个旁观者之间进行迂迴地拍摄。快速、紧张的动作场景还包括伯恩在阿拉伯人聚居区狭窄的街道上飞奔,拍摄这组场景需要依靠多个有创造力、有策略性的摄像机摆放。除了导演一直拿着的手提摄像机外,还有起重机以及能够推动摄像机的移动车轨。另外,工作人员还在电缆上配备了一个装置,可以让一台摄像机挂在城市的屋顶上,近距离捕捉屋顶追逐场面。美工设计师彼得·温汉姆与特效协调师丹·布拉德利联合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共同在丹吉尔寻找适合伯恩和戴什进行猫抓老鼠游戏的屋顶。
伦敦
在丹吉尔实地拍摄了13天后,剧组就来到了伦敦,在着名的松林摄影棚里重建了影片所需的纽约、巴黎、马德里、丹吉尔和柏林的一些室内场景。在美工设计师彼得·温汉姆指导下,他们在这里重建了‘黑菸斗’组织的总部--CRI。CRI的建造花了美工组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因为他们需要不停地和保罗·格林格拉斯以及监视专家共同协商如何布置这个影片中最大、最複杂的场景。火车站也是三番四次地出现在了《谍影重重3》中,从法国的巴黎北车站到马德里的阿托洽火车站,位于伦敦的滑铁卢火车站将会承载影片中最複杂的一组场景。为了取得在滑铁卢中央车站的拍摄许可,剧组和当地整整商榷了5个月。
巴黎和柏林
巴黎最主要的场景,发生在巴黎北火车站。至于柏林,并没有以它的真实面貌出现在影片中,而是被“伪装”成了莫斯科。
纽约
纽约是《谍影重重3》涉及的最后一个外景地。想要在複杂、繁忙的曼哈顿拍摄,剧组需要面对一系列已知、未知的挑战。影片将会以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汽车追逐战作为整个故事的结束,场景开始于纽约港务局的停车场,参与者分别为伯恩、CRI特工和纽约警察。为了拍摄那场壮观的汽车追逐战,纽约政府还特别封锁了第七大街。
製作发行
製作公司 | |||
---|---|---|---|
环球影业[美国] | Bourne Again | 甘迺迪/马歇尔电影製作公司[美国] | KanZaman Services(production services) |
Ludlum Entertainment[美国] | Motion Picture BETA Produktionsgesellschaft(in association with) | Angel Studios[英国] |
发行公司 | ||||
---|---|---|---|---|
环球影业[美国](2007) (USA) (theatrical)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阿根廷](2007) (Argentina) (theatrical)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荷兰](2007) (Netherlands) (theatrical) | Bontonfilm(2007)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 Finnkino Oy[芬兰](2007) (Finland) (theatrical) |
Forum Cinemas(2007) (Estonia) (theatrical) | Forum Cinemas(2007) (Lithuania) (theatrical) | Taramount Film(2007) (Serbia) (theatrical) (Macedonia, Montenegro) | Tatrafilm[斯洛伐克](2007) (Slovakia) (theatrical) | Toho-Towa[日本](2007) (Japan) (theatrical)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瑞典](2007) (Sweden) (theatrical)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新加坡](2007) (Singapore) (theatrical)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UPI)(2007) (Switzerland) (theatrical)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UPI)(2007) (Germany) (theatrical)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UPI)(2007) (Spain) (theatrical)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UPI)(2007) (UK) (theatrical)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2007) (Netherlands) (theatrical)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2007) (Russia) (theatrical) |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阿根廷](2007) (Argentina) (DVD)/(2009) (Argentina) (DVD) (Blu-ray) | CBS Television[美国](2010) (USA) (TV) |
Film1(2008) (Netherlands) (TV) (limited) |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荷兰](2008) (Netherlands) (DVD) | Universal Pictures Finland Oy[芬兰](2007) (Finland) (DVD) (3-disc The Ultimate Bourne Collection)/(2011) (Finland) (DVD)/(2007) (Finland) (DVD) (HD DVD) | Universal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2008) (Germany) (DVD) | Universal Studios Home Entertainment(2007) (USA) (DVD)/(2010) (USA) (DVD) (Blu-ray)/(2007) (USA) (DVD) (HD-DVD) |
[製作发行信息来源]
发行信息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时间 |
---|---|
美国 | 2007年7月25日(洛杉矶,加州),8月3日 |
中国 | 2007年8月9日(香港)、10日(台湾),11月15日(大陆) |
瑞士 | 2007年8月4日(洛迦诺电影节) |
科威特、埃及、巴林 | 2007年8月8日 |
澳大利亚 | 2007年8月8日(墨尔本)(首映)、13日(悉尼)(首映)、30日 |
泰国 | 2007年8月9日 |
南非、罗马尼亚、奈及利亚、印度尼西亚、拉脱维亚 | 2007年8月10日 |
西班牙 | 2007年8月14日 |
英国 | 2007年8月15日(伦敦)(首映)、17日 |
菲律宾 | 2007年8月15日 |
以色列、新加坡 | 2007年8月16日 |
保加利亚、爱尔兰、芬兰、丹麦 | 2007年8月17日 |
德国 | 2007年8月21日(柏林)(首映),9月6日 |
冰岛 | 2007年8月22日 |
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纽西兰、俄罗斯 | 2007年8月23日 |
哥伦比亚、巴西、立陶宛 | 2007年8月24日 |
阿根廷 | 2007年8月28日(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30日 |
秘鲁 | 2007年8月29日 |
克罗地亚 | 2007年8月30日(萨格勒布) |
玻利维亚、黎巴嫩、斯洛伐克、捷克 | 2007年8月30日 |
爱沙尼亚 | 2007年8月31日 |
法国 | 2007年9月1日(多维尔电影节)、12日 |
奥地利、波兰、墨西哥 | 2007年9月7日 |
荷兰 | 2007年9月8日 |
瑞典、比利时 | 2007年9月12日 |
韩国、斯洛维尼亚 | 2007年9月13日 |
巴拿马、挪威 | 2007年9月14日 |
葡萄牙 | 2007年9月20日 |
厄瓜多、印度 | 2007年9月21日 |
马来西亚 | 2007年9月27日 |
赛普勒斯 | 2007年9月28日 |
希腊 | 2007年10月4日 |
委内瑞拉 | 2007年10月5日 |
塞尔维亚和黑山 | 2007年10月11日 |
土耳其 | 2007年10月12日 |
日本 | 2007年10月18日(东京)(首映),11月10日 |
智利、匈牙利 | 2007年10月25日 |
乌拉圭、义大利 | 2007年11月1日 |
巴基斯坦 | 2007年11月2日 |
[上映日期信息来源]
影片票房
开画票房:$69,283,690
北美票房:$227,471,070
全球票房:$442,824,138
来源:box office mojo
影片评价
影片以正面评价为主。
正面评价
- 如此专业的製作和如此上乘的演员阵容,让《谍影重重3》超出了人们对此类型影片所有的预期。(《美联社》评)
- 《谍影3》是对伯恩的决心、驾驶技术、以及他的聪明才智和好运的致敬。(《芝加哥太阳时报》评)
- 题材虽然模式化,但在三部影片中,《谍影3》带给人们最多享受。(《纽约客》评)
- 道格·利曼Doug Liman执导的第一部最优秀,但格林·格拉斯Greengrass的两部也紧随其后,因为后两部影片在风格和才华上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丹佛邮报》评)
- 《谍影重重3》可能已经让这部系列影片达到了经典和令人满意地步,很难想像下部影片如何再超越这一部。(MTV评)
- 一部为精明观众準备的电影佳作。(《洛杉矶时报》评)
- 伯恩回来了?而且比前更棒了。(《每日镜报》评)
- 感觉就像坐上了无时无刻不在刺激你的肾上腺素的过山车,是多年来最有头脑、最令人满意的间谍片,已经超越了前两部所取得的成绩的总和。(《纽约观察者》评)
- 这部历时114分钟的间谍电影,让人心惊肉跳的追逐场面似乎一刻都未停歇过,马特·达蒙塑造的是有史以来最酷的一位孤胆英雄。(《好莱坞报导》评)
负面评价
- 影片虽然蕴藏着很多高品质的能量,但奇怪的是,很难引起你的共鸣。(《个人观点》评)
- 一次心跳加速、残酷无情的惊悚之旅,会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票房》杂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