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回族。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学时代是红卫兵先锋,“红卫兵”这个名称就源自他当时的笔名“红卫士”。
1948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内蒙古插队,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1981年毕业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精通英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对蒙古语、满语、哈萨克语亦有了解。他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早年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充满诗意,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理想主义气息。后来的作品转向伊斯兰教题材,引起过不少争议。代表作有《北方的河》、《黑骏马》、《心灵史》等。已出版各类着作30余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张承志
- 别名:张录山、赛义德
- 国籍:中国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48年
- 职业:作家
-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信仰:伊斯兰教
- 主要成就: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奖
第二、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
第11届十月文学奖 - 代表作品:《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
- 经名:赛义德
人物生平

1948年,张承志生于北京。
1966年6月3日晚,17岁的张承志与骆小海、卜大华、邝桃生、王铭、张晓宾、宫小吉、陶正、高洪旭、宋柏林、袁东平等17名学生聚北京西郊圆明园遗址开会,决定成立红卫兵组织。“红卫兵”这个名字即取自张承志笔名红卫士。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8-1972年在内蒙古乌珠穆沁插队。
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75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
1978年,发表处女作《骑手为什幺歌唱母亲》(《人民文学》1978年10期),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语言系学习,研究蒙古族及北方诸民族历史。
张承志

1981年,毕业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同年发表中篇小说《黑骏马》,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3年,第一次赴日本东洋文库进修。
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北方的河》,引起文坛关注,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成为他的代表作。
1985年,当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小说选刊》编委。
1986年,张承志首次尝试以日文创作,在日本出版了《モンゴル大草原游牧志》。
198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金牧场》,同年调入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当专业作家。
在日本出版的《红卫兵的时代》

1989年,退伍,为自由作家,并创作油画。
1991年,发表穆斯林题材小说《心灵史》,引起文坛的广泛争议。同年第二次前往日本,任东洋文库外国人研究员和日本爱知大学法学部助教授。
1991年-1993年期间,张承志在日本先后出版了《红卫兵の时代》《回教から见た中国》《殉教の中国イスラム:神秘主义教団ジャフリーヤの歴史》三本书,均以日文创作,并且拒绝译成中文。
90年代之后,张承志以散文写作为主,先后发表了《清洁的精神》《牧人笔记》《一册山河》等散文随笔。
1999年,张承志旅行地中海周边,见识了摩洛哥德菲斯城,以及西班牙的伊斯兰遗蹟。
2003年,再次奔赴地中海,在西班牙和摩洛哥北部进行调查。

2005年,发表《鲜花的废墟》讲述他在西班牙和摩洛哥的所见所闻。
2006年,再次前往日本,并且留居两个月。
2009年,发表《敬重与惜别:致日本》,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
2011年,发表散文美术作品集《涂画的旅程》,展示他多年来创作的美术作品,包括油画、速写、草图、书法,等等。
2012年,张承志花了三年时间修改的《心灵史》改定版限量发行750本,成功募捐得10万美元,全部捐赠给巴勒斯坦难民。

2012年9月,张承志一行从北京出发奔赴巴勒斯坦。12日-16日曆时4天,10万美元全部捐献于加沙难民营、舍西德·阿兹米·穆夫提难民营、伊尔比德难民营以及为巴勒斯坦难民提供了土地食物的拉思穆尼夫村95户、艾因扎奈村82户约旦农民,全程共援助476个家庭。9月12日,张承志在捐助现场发表了《越过死海》的演讲。
2013年发表散文集《相约来世,心的新疆》,讲述他多年来对新疆的认识和感情。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
《骑手为什幺歌唱母亲》
张承志代表作《北方的河》

《刻在心上的名字》
《锁儿罕·失刺》
《辉煌的波马》
《北望长城外》
《胡涂乱抹》
《美丽瞬间》
《凝固火焰》
《九座宫殿》
《雪路》

《晚潮》
《绿夜》
《顶峰》
《大坂》
《春天》
《戈壁》
《老桥》
《静时》
《青草》
修改后的《心灵史》珍藏版

中篇小说
《北方的河》
《黑骏马》
《黄泥小屋》
《阿勒克足球》
《西省暗杀考》
长篇小说
《心灵史》
《金牧场》
散文随笔
《绿风土》 (1989年)
《荒芜英雄路》 (1994年)
《清洁的精神》 (1996年)
《牧人笔记》 (1996年)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

《鞍与笔》 (1998年)
《以笔为旗》 (1999年)
《一册山河》 (2001年)
《谁是胜者》 (2002年)
《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 (2005年)
《聋子的耳朵》 (2007年)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 (2009年)
《你的微笑》 (2010年)
《涂画的旅程》 (2011年)
《相约来世:心的新疆》(2013)
成就荣誉
1978年《骑手为什幺歌唱母亲》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张承志

1980年《阿勒克足球》获第一届《十月》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黑骏马》《北方的河》分获1981—1982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
2009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
散文《方丈眺危楼》获2015年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