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以来金融业闹起了“钱荒”,虽然6月份的“钱荒”年年有,但今年尤其严重。本周四,如果一家银行向另一家银行借钱,1天的利率,按年折算最高达30%,相当于1年期贷款基準利率的5倍,这已超过央行规定的正常贷款利率的最高限,越线就是高利贷。多位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当前资金紧缺的状况的确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最严重钱荒
- 时间:2013年6月
- 利率:1天的利率,按年折算最高达30%
- 银行手段:“抢钱大战”,送大米、送油等
概述
中国金融遇钱荒 本月以来金融业闹起了“钱荒”,虽然6月份的“钱荒”年年有,但今年尤其严重。本周四,如果一家银行向另一家银行借钱,1天的利率,按年折算最高达30%,相当于1年期贷款基準利率的5倍,这已超过央行规定的正常贷款利率的最高限,越线就是高利贷。多位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当前资金紧缺的状况的确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

“钱荒”来袭,许多银行全力投入“抢钱大战”,送大米、送油、送手机等手段层出不穷。
受“钱荒”影响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包括基金、券商、信託在内的整个金融业均有波及,但对普通人的财产安全影响不大。同时受访的金融专家们普遍相信,此次“钱荒”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最迟不超过7月中旬。
原因
第一, 资金外流。5月3日,标準普尔指数首次突破1600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刷新历史纪录,站上16000点的高位,一周后,美联社发布新闻称美联储官员正在筹划退出QE的策略。美联储一直以各种不同的口径向市场吹风:“量化宽鬆政策将逐步退出。”加上美国经济复甦数据的日益走强,美国对全世界资本的吸引力增强,造成新兴国家资金外流。中国也不例外,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结售汇余额逐月下降(2月份由于季节性因素除外),从去年12月的509亿美元下降到5月份的104亿美元。
第二, 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5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6月底即将实施,迫于外币纳入贷存比考核的压力,一些银行可能已经提前开始买入美元补充外汇头寸,以求达到监管标準,这是近期美元买盘力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间资金面紧张状况。同时,20号文还强调了“对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分类管理”,这实际上是监管层在严查虚假贸易,使得国际热钱流入大幅减少,5月份以来外汇占款增长进一步大幅下降。
第三, 今年以来,随着槓桿率的不断放大,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超额备付金在逐渐下降,3月末超额备付金率从去年年底的3.51%降至2.58%,二季度,超储率继续下降,业内人士估计已经降到1.5%左右,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力也因此大为下降。
第四, 6月底之前,银监会将针对8号文的落实情况展开检查,迫使银行将表外非标资产转移至表内同业资产,直接挤压同业拆借额度。
上述各种因素都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一定的收缩压力,而6月上旬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的违约门事件产生的蝴蝶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资金紧缺的猜测和预期,放大了“钱荒”的恐慌效应。
当然,比光大银行蝴蝶效应更强烈的市场恐慌心理,来自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紧缺的态度和反应。在金融市场资金利率急速飙升的情况下,央行释放流动性的动作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由此透露出强制商业银行去槓桿的政策预期,这导致恐慌情绪越来越浓,市场利率越走越高。
违约传闻
本周以来同业拆借市场日均成交高达800亿元以上,此次“钱荒”的“震中”也正是来自同业拆借市场。
进入6月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迅速攀升,其中隔夜拆借利率涨幅尤为迅猛。从4.5%起步,盘中先后攻破10%、20%、30%大关,不断刷新银行间市场成立以来历史纪录。在它的带领下,1个月以内的中短期资金价格全线飙升,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周四涨至11.6217%,也创下2007年银行间市场成立以来的新高。
同日,市场上曝出央行向工商银行注资500亿元,及中国银行由于流动性紧张发生资金违约等诸多传闻,银行间市场被迫延迟半小时收市,震动整个金融市场。由于本月早些时候曾发生过类似的交易违约和延迟收市,该传闻引发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的广泛关注。
虽然中国银行当晚即发布澄清公告称:“中国银行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6月20日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有关市场传闻不属实。”但昨天又有传闻称,中行当天并未违约,但周四银行间市场的确延迟半小时收市,而中行只是在规定的下午4点半收市时间内未按时履约。
昨天,随着中国银行澄清违约传闻,市场恐慌情绪略有缓解,资金利率价格全线回落,其中1天期回购利率骤降380个基点至7.9%,创下2007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
送米送油送手机银行迎来“抢钱大战”
记者走访发现,临近年中,许多银行都全力投入“抢钱大战”。在光大银行天津围堤道支行,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10万元钱存一年,不仅利率上升到顶,还可以送4袋10斤装的大米;浦发银行天津某支行的客户经理则表示,新客户5万元钱存半年以上,就可以送一个5件套的微波炉瓷碗。
一些银行通过存款返现金的方式吸引客户,每存一万元钱可返还几十元不等的现金。为争取存款,一些客户经理往往会替客户报销转账费用甚至来回打的路费。
除了这些传统手段,“超级网银”这个“高科技武器”也被广泛套用。许多银行的大堂经理都会鼓励客户开通“超级网银”,把其他银行的闲置存款“归集”到本行。为此,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还採取了“反制措施”,限制每日“被归集”资金的规模。
资金局面“空前惨烈”央行“按兵不动”
儘管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屡屡“爆表”,市场资金面信心受到重挫,市场哀鸣一片;但就目前来看,管理层坚持“不放水”的态度依然坚决。
业内人士普遍解读认为,本周央票的地量发行已足以彰显出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态度及决心,短期内降準、降息几无可能。
昨日中国银行间货币市场经历了历史性的一刻。当天,隔夜SHIBOR飙升了578.40BP,“破表”升至13.4440%的历史新高,盘中更是一度升至30%的惊人位置。
而除了SHIBOR利率外,银行间回购利率表现同样火爆,各期限品种上行幅度均在100个基点以上。其中隔夜、7天回购利率分别大涨377.7BP、321.2BP,跳升至11.650%、11.449%的罕见双位数水平。
不少业内人士甚至用“空前惨烈”来形容当前的资金局面。
伴随紧张情绪的发酵,昨日有关“中国银行资金违约”“央行向工行放水500亿元”“收盘前30分钟央行投放4000亿货币以缓解市场流动性”的传闻更是不绝于耳。
需要指出的是,较之于市场的“风雨飘摇”,央行表现依然十分淡定。在周四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众人期盼的逆回购仍旧没有现身,而20亿元的央票发行却彰显了管理层“铁血纠偏”的坚定态度。
承接昨日大跌之势,A股早盘大幅低开,两市跌幅一度接近2%,但此后以新华保险为代表的金融股拉升护盘,在午后各大股指集体翻红,可惜未能保持红盘到收市。截止收盘,沪指报2073 .09点,下跌10 .93点,跌幅0 .52%;深成指报8136.05点,下跌11.44点,涨幅0 .14%。
疑问
银行怎幺会出现钱荒?大量资金停留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套利,今年央行不再托底干预市场波动
银行怎幺会缺钱,并且还缺得如此离谱?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接受南都记者採访时表示,市场上的流动性其实非常充裕,只是大量资金停留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套利;而热钱流出和货币政策从紧,尤其是央行对银行间市场的态度与此前明显不同,导致不少金融机构误判,没有及时、足额準备好本月到期资金安排,进而出现了短暂的流动性枯竭甚至出现了违约,加上市场恐慌情绪蔓延,终于使得资金市场利率飙升。
从整个银行业来说,特别是每年的6月和12月,银行机构面临着月末和季末的双重考核,存在“借钱”的冲动,是历年来的资金需求高峰。而在往年,央行通常会在资金最紧缺的时刻出手干预市场,注入部分资金,以平抑资金价格。这种行为令不少金融机构对央行有了依赖,认为央行始终会为整个市场托底,央行也在一些交易员中被戏称为“央妈”。然而今年以来,央行对同业市场採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就是不出手干预。不仅如此,央行还继续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甚至对部分金融机构高价借钱乐见其成。而不少银行由于误判,在6月份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到期资金安排,导致出现了高价借钱和交易违约的情况。
钱都到哪里去了?去了槓桿业务和影子银行
银行间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一些金融机构逐渐发现,通过同业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如3%)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槓桿投资和期限错配,这些资金可以帮助其在其它市场(如影子银行)上获得更高的收益(往往10%以上甚至30%),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画,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就可以实现无风险地套取可观的利差。更重要的是,同业业务占用的银行资本金极少,在资本监管越来越严格的银行业,同业业务逐渐从不起眼的边缘业务发展成为诸多大中型银行的重点业务甚至是核心业务。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投行业务负责人表示,“结构化融资本质上就是影子银行,但它是向监管机构报备过的,正规合法的影子银行业务。”该负责人说。
他还透露,实际上此类业务各家股份制银行都有不同程度参与,甚至一些国有大行也参与其中。但是由于资金价格飙升,市场上中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6-7%)已高于中长期产品(5%左右),形成利率倒挂,银行失去了产品的发行空间和利润空间,只能暂停。
影响
你的银行存款安全吗?不会影响绝大多数人的财产安全,但要慎入股市、楼市
针对此次银行“钱荒”事件的影响,李迅雷表示,“钱荒”虽然是发生在金融同业市场短期现象,但影响已波及包括基金、券商、信託在内的整个金融业,但是这些影响都是局部和短期的,不会影响到银行的传统业务,更不会影响绝大多数人的财产安全。
昨日接受南都採访的深圳各大银行均称,目前合规操作、资金充裕,未受到同业市场利率飙升的影响。“市民的担心可能是大家对银行管钱的方式有误解,存款目前还是足够安全的。”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说。
专家认为,此轮资金紧张,只会让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更高。深圳职业投资人黄先生称短期内一定会有个传导过程,大部分企业贷款都会受到影响,资金密集型、高负债率的行业如房地产最为敏感。普通市民需要谨慎的领域是股市、楼市、债市这些风险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