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可靠性原理和套用(第2版)》是201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程林、何剑。
基本介绍
- 书名:电力系统可靠性原理和套用(第2版)
- 作者:程林、何剑
- ISBN:9787302353751
- 定价:65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9
内容简介
近年来,以机率方法和随机过程理论为基础的可靠性分析技术在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原理和套用,内容包括: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机率与随机过程;元件可靠性分析方法;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网路法、状态空间法及蒙特卡洛法;发电系统、互联繫统、发输电系统、配电系统、发电厂及变电站主接线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电力系统可靠性统计评价。 本书可作为电力系统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电力系统可靠性领域的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自20世纪30年代,W. J. Lyman和S. M. Dean等人将机率统计理论套用于设备维修和备用容量确定等问题的研究以来,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在概念、模型、算法、软体和工程套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理论上取得了显着进步,并成功套用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分析等领域。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间歇式电源的规模化接入,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以机率方法和随机过程理论为基础的可靠性分析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郭永基老师编着的《电力系统可靠性原理和套用》上、下册分别于1985年和1986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电力系统可靠性领域一套理论与工程套用相结合的经典教材。为了适应当前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需求,我们对该书进行了全面修订。本次修订在保持原书深入浅出、系统严谨、理论与工程结合紧密、便于自学等特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上对原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重新调整,包括对部分章节的合併、删减、补充和新编,其中主要的变化有:
(1) 原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介绍可靠性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下册着重介绍可靠性理论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具体套用。修订后的版本将全书整合为一册,共14章,体系结构更加紧凑。其中,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机率与随机过程的数学理论,第3~6章介绍可靠性的基本理论,第7~14章介绍电力系统可靠性原理及其工程套用。
(2) 删减了原书集合论的基本知识,补充了机率论的相关内容,并将其与随机过程合为第2章,系统地介绍了可靠性数学基础。
(3) 重新梳理了可靠性的基本理论,将原书上册内容整合成第3~5章。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套用,蒙特卡洛法在複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的优势日益突出,为此新增了第6章系统可靠性分析的蒙特卡洛法。
(4) 删减了原书发电系统、互联繫统、配电系统和电气主接线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部分章节,补充完善了一些内容,例如删除了原书中苏联关于发电系统可靠性的估计方法等章节,增加了主接线可靠性评估的数学模型等内容。
(5) 重编了原书“大容量电力系统可靠性估计”章节内容,从充裕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重新编写了第9章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6) 重编了原书“可靠性经济学”章节内容,从冗余经济学、停电损失评估、可靠性价值评估等方面重新编写了第12章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协调。
(7) 新增第13章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系统地介绍了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概念、指标、模型和评估方法。
(8) 删减了原书“电力设备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和处理”章节,新增第14章电力系统可靠性统计评价,结合我国现行可靠性统计评价标準介绍了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供电系统以及直流输电系统的统计评价体系。
(9) 新增了附录部分,详细介绍了国际通用的可靠性测试系统IEEE RTS和课题组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THRTS2000可靠性测试系统,以供读者在学习和研究中使用。
(10) 新增大量参考文献,力争反映可靠性领域的经典着作以及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以便读者了解本书内容的主要来源或进一步查阅某些感兴趣的问题。
先师已逝,音容宛在,对郭永基老师严谨的学风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感谢郭永基老师夫人朱爱菁教授在本书修编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多位研究生对本书的文字校稿付出了努力,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修编过程中,我们虽尽最大努力开展了体系安排、素材选取、文字校对等工作,但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着者2014年10月于北京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2可靠性工程在电工领域的套用简况
1.3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发展
1.4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5电力系统可靠性学科的主要任务
第2章机率与随机过程
2.1机率的定义与性质
2.2随机变数及其分布
2.3随机过程
2.3.1确定性过程与非确定性过程
2.3.2随机过程的定义
2.3.3随机过程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2.4马尔可夫过程
2.4.1特徵根法
2.4.2拉氏变换法
2.4.3平稳状态机率求解
2.5马尔可夫链
2.5.1一步转移机率矩阵和m步转移机率矩阵
2.5.2平稳状态机率
2.5.3短期状态机率的求法
第3章元件可靠性分析
3.1元件和系统
3.2不可修复元件的可靠性
3.2.1机率描述
3.2.2统计描述
3.2.3典型故障率函式
3.3可修复元件的可靠性
3.3.1元件状态划分
3.3.2元件工作寿命及故障率
3.3.3元件修复率
3.3.4元件可靠度与可用度
3.3.5元件状态分析
习题
第4章系统可靠性分析——网路法
4.1概述
4.2串联繫统与并联繫统分析
4.2.1串联繫统
4.2.2并联繫统
4.3储备系统
4.3.1完全切换的储备系统
4.3.2不完全切换的储备系统
4.4k/n(G)系统
4.5套用布尔展开定理分析複杂系统的可靠性
4.6套用全机率公式分析複杂系统的可靠性
4.7三态系统的可靠性
4.8用最小路集法求系统的工作机率
4.8.1图的基本概念
4.8.2求网路最小路的方法
4.8.3由最小路集求系统可靠工作机率的準确方法
4.9用最小割集法求系统的故障机率
4.9.1基本概念
4.9.2由最小路求最小割的方法
4.9.3由最小割集求系统失效机率的準确方法
4.9.4由最小割集求系统失效机率的近似方法
4.10用结构函式描述网路系统
4.10.1结构函式的定义
4.10.2单调结构系统和关联繫统
4.10.3用结构函式描述系统
4.10.4关联繫统的路集和割集表示
4.11可靠度分配
4.12故障树分析法
4.12.1概念
4.12.2FTA法的基本实施步骤
4.12.3用结构函式描述故障树
4.13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法
4.13.1概念
4.13.2FMEA法的基本实施步骤
4.13.3FTA与FMEA的简单比较
习题
第5章系统可靠性分析——状态空间法
5.1概述
5.2频率和持续时间法
5.3吸收状态及平均首次故障时间
5.3.1吸收状态
5.3.2由状态方程求系统的平均首次故障时间MTTF的方法
5.3.3由马尔可夫链求系统的平均首次故障时间
5.4状态的合併
5.5混合乘积法
5.6系统可靠性等值
5.6.1串联等值
5.6.2并联等值
5.6.3k/n(G)等值
5.7非指数分布的修复时间
5.7.1追加变数法
5.7.2分级法
5.8故障后果分析
5.9状态枚举法
5.10状态空间截断法
5.11最小割集状态法
5.12储备系统分析
5.13不可修复系统分析
5.14考虑天气影响时的故障分析
5.15计画检修停运
5.16过负荷停运
5.17共同模式故障分析
5.18网路法和状态空间法的比较
习题
第6章系统可靠性分析——蒙特卡洛法
6.1概述
6.2蒙特卡洛法的基本原理
6.2.1蒙特卡洛法的基本思想
6.2.2蒙特卡洛法的一般原理
6.2.3蒙特卡洛法的收敛性
6.3随机变数的模拟
6.3.1单位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6.3.2连续随机变数的模拟
6.3.3模拟离散型随机变数的方法
6.4方差减小技术
6.4.1对偶变数法
6.4.2控制变数法
6.4.3重点抽样法
6.4.4分层抽样法
6.4.5匕首抽样法
6.4.6状态空间分割法
6.5可靠性评估中的蒙特卡洛法
6.5.1状态抽样法
6.5.2状态持续时间抽样法
6.5.3系统状态转移抽样法
习题
第7章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7.1概述
7.1.1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基本假定
7.1.2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套用
7.1.3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模型和基本步骤
7.1.4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7.1.5发电系统可靠性标準
7.2停运容量机率模型的建立
7.2.1建立模型时对一些工程问题的处理
7.2.2安装容量、可用发电容量和停运容量
7.2.3机组类型相同时停运容量机率表的制定
7.2.4用递推公式建立停运容量机率模型
7.3负荷模型
7.3.1一般考虑
7.3.2不同计算方法所使用的负荷模型
7.4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计算
7.4.1电力不足时间机率LOLP
7.4.2电力不足期望值LOLE和电力不足小时期望值HLOLE
7.4.3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
7.4.4频率和持续时间
7.4.5裕度容量模型
7.5计画检修的处理方法
7.5.1发电机的有效容量与迦弗尔公式
7.5.2特徵斜率的意义
7.5.3按等风险度法安排计画检修
7.6电源发展规划
7.7发电机组故障率和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
7.7.1概述
7.7.2机组不可用率的不确定性
7.7.3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
7.8随机生产模拟
7.9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实例
7.9.1原始数据
7.9.2评估结果及分析
习题
第8章互联繫统可靠性评估
8.1概述
8.1.1研究互联繫统的基本假定
8.1.2研究互联繫统的方法
8.2用LOLP法评估两个系统互联时的可靠性
8.2.1LOLP法
8.2.2联网效益的估算
8.3用频率和持续时间法评估两个系统互联时的可靠性
8.4具有相关负荷的两个系统互联
8.5多区域电力系统互联时的可靠性评估
习题
第9章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9.1概述
9.2发输电系统充裕性评估
9.2.1充裕性评估的基本原理
9.2.2充裕性评估指标
9.2.3元件可靠性模型
9.2.4系统状态选择
9.2.5系统状态分析
9.2.6发输电系统充裕性评估整体流程
9.2.7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9.2.8发输电系统充裕性评估算例分析
9.3发输电系统安全性评估
9.3.1安全性评估的概念
9.3.2机率稳定分析模型与分析方法
9.3.3安全性评估算法
9.3.4安全性指标体系
9.3.5安全性评估算例
习题
第10章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10.1概述
10.2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10.3放射状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10.4有备用电源、手动分段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10.5不同停运模式重叠时等效故障率及持续停运时间的计算
10.6气象条件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习题
第11章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
11.1概述
11.2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11.2.1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及其可靠性指标
11.2.2我国继电保护装置统计评价方法
11.2.3继电保护方案的可靠性评估
11.3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的数学模型
11.3.1元件的可靠性模型
11.3.2故障搜寻与机率、频率的计算
11.4按不可修复系统评估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
11.4.1基本原理和假定
11.4.2几种常用终端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分析
11.5按可修复系统评估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
11.5.1计算方法及步骤
11.5.2详细计算步骤
11.5.3分析
11.6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评估
11.6.1方法要领
11.6.2元件可靠性指标
11.6.3可靠性框图的建立
11.6.4求电源点到负荷点之间的最小路
11.6.5按给定的可靠性準则进行最小路的组合
11.6.6化相交最小複合路为不交最小複合路
11.6.7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11.6.8算例
11.6.9可靠性指标与经济指标的联繫
习题
第12章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协调
12.1概述
12.2冗余经济学
12.3修理和维修的经济学
12.4可用率分析
12.5货币时值的计算及经济分析方法
12.5.1货币时值的分类及折算
12.5.2经济分析中常用的比较方法
12.6停电损失
12.6.1停电影响
12.6.2停电损失的分类
12.6.3各国停电损失的估计
12.6.4停电损失的评估方法
12.6.5停电损失经济计算案例分析
12.7可靠性价值评估
12.7.1可靠性价值指标
12.7.2可靠性价值评估方法
12.8供电可靠性承诺与赔偿方案
12.8.1可靠性经济性的3个层次
12.8.2可靠性承诺与赔偿方法的条件和计算公式
12.8.3案例
习题
第13章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
13.1概述
13.2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概念与理论框架
13.2.1运行可靠性的概念与特点
13.2.2运行可靠性的理论框架
13.3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指标体系
13.3.1运行可靠性状态类指标
13.3.2运行可靠性程度类指标
13.4电力系统元件的运行可靠性模型
13.4.1保护动作致停运模型
13.4.2偶然失效模型
13.5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
13.5.1运行可靠性短期评估
13.5.2条件相依的运行可靠性评估
第14章电力系统可靠性统计评价
14.1概述
14.2发电设备可靠性统计评价
14.3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统计评价
14.4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评价
14.5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统计评价
附录AIEEERTS测试系统数据
A.1系统概况
A.2负荷模型
A.3发电系统
A.4输电系统
A.5其他数据
附录BTHRTS2000测试系统数据
附录C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