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2020-06-11 12:08:51) 百科综合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北部,其中心部分临卡巴尔达平原,厄尔布鲁士山是这个共和国的独特标誌。 共和国由南至北距离100公里,由东至西175公里。其南邻乔治亚共和国,北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西邻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东部和东南部毗邻北奥塞梯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地形属山地地形,在共和国境内有高加索的最高山——厄尔布鲁士峰(5642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捷列克河、马尔卡河、巴克桑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 英文名::Kabardino - Balkar Republic
  • 所属洲::欧洲
  • 面积::领土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
  • 人口::901,494人(2002年)
  • 主要民族::大多数巴尔卡尔人和卡巴尔达人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奥塞梯人
  •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 首都::纳尔奇克市
  • 主要城市::纳尔奇克市、普罗赫拉德内市、特尔内奥兹市

概述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国旗共和国议会于1994年7月21日批准国旗和国徽,其中间图案是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双峰山。大山象徵共和国是山川之国,白色表明厄尔布鲁士和大高加索在卡巴尔达一巴尔卡尔境内的最高部分长年被冰雪覆盖。除共和国的地理特徵外,厄尔布鲁士还表明:正是在大高加索北面的这一部分及与之相连的卡巴尔达平原形成了共和国的两个原住民族——卡巴尔达人和巴尔卡尔人。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对共和国标誌的完整描述和相关解释是这样的。“国旗”由三个大小相等的横条组成:上面为蓝色,中间为白色,下面为绿色。旗的中间是有蓝色和绿色区域横穿的圆形;蓝色区域中有白色的厄尔布鲁士山。国旗长宽比例为3比2。
正式描述对国旗色彩的解释如下:蓝色象徵祖先的荣耀、生命的荣誉、忠实和真诚;白色代表爱好和平与善良;绿色表示思想和行动的自由,交流与理解的快感和对光明未来寄予的希望。
1997年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国徽3月9日对国徽法作出了修改。修改没有触及国徽现有的方面,只是措辞比过去更加严谨。国徽是”有金色{黄色)鹰的红盾:鹰眼是天蓝色的。鹰的胞前有一块小盾牌,盾上方的蓝色区域内为银色(白色)双峰山,下方的绿色区域内是金色(黄色)三叶图,叶子的形状是椭圆形的”。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根据徽章学惯例,各处的鹰都表示权力、统治地位、高瞻远瞩和胸怀宽广。傲慢的雄鹰胸前盾牌的颜色与国旗颜色一样。象徵硕果的三叶图自古就是当地巧手妇女经常缝製的装饰图案。1983年,根据纳尔奇克市执行委员会的决定确立了现在的市徽。市徽主要採用英国徽章的形状。上半部图案使用了要塞城墙的元素,并写有“1818的字样,这是纳尔奇克建市的时间。蓝色和红橙色的两部分分别象徵幸福与富足。厄尔布鲁士山表现了共和国作为旅游中心的特点。能够治病的泉眼突出纳尔奇克是一个度假城市。市徽上还绘有天蓝色云杉,所有这些都由一个马蹄铁形的物体连线起来。

地理位置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北部,其中心部分临卡巴尔达平原,厄尔布鲁士山是这个共和国的独特标誌。共和国由南至北距离100公里,由东至西175公里。其南邻乔治亚共和国,北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西邻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东部和东南部毗邻北奥塞梯共和国。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地形属山地地形,在共和国境内有高加索的最高山——厄尔布鲁士峰(5642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捷列克河、马尔卡河、巴克桑河。

气候

厄尔布鲁士山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其气候属于有规律性的高山气候,在卡巴尔达平原,冬季气温为零下8℃~1℃,夏季气温为20℃~26℃。平原地区的植物生长期为190天;在共和国山区,冬季温度在零下20℃以下,夏季在4℃~15℃。年降雨量从山区到平原相应为800和2000毫米。

自然资源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从零下12(山区)到零下3(平原地区)摄氏度、7月为4-2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为600-650毫米、植物平均生长期为160天。
岩羚羊这里的动植物种类丰富,栖息着众多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如岩羚羊、高加索野山羊、欧洲野羊、鹿、熊、野猪、高加索雪豹(收入濒危物种红皮书的动物)、黑鹫、胡兀鹫、兀鹫、金雕、鳟鱼(当地主要的鱼类)。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这里的地形多样。山地占了一半面积。山区矿产、矿泉资源丰富,处处是牧场和森林。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森林面积18.5万平方公顷。这里可以看到乾旱的草原、鲜花盛开的盆地、茂盛的亚高山草场、终年积雪的高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这里有丰富的淡水、矿泉水及地热资源。本地探明并开发的地下饮用水资源有27处,每昼夜总流量为91.842万立方米。冷热泉源头近百处。流经此地的较大河流包括捷列克河、切格姆河和马尔卡河。
这里蕴藏着多种有色金属矿石(钨、钼、铜、锡、铌、钽)、铁、金以及贵重的建筑材料。
众多艺术界名人与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包括诗人凯森·库利耶夫和阿利姆·克绍科夫、指挥家尤里·铁米尔卡诺夫。

领土及行政区划

金雕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领土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领土行政单位数量有8个区、3个共和国直属市、4个区直属市、两个市内区、9个城镇、94个行政农庄。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共和国的首都为纳尔奇克市,建市于1817年。由莫斯科到纳尔奇克市的距离为1873公里。纳尔奇克市市内有两个区,分别为列宁区和十月区。
共和国其它直属城市有:普罗赫拉德内市,建于1937年;特尔内奥兹市,建于1955年。
区附属城市有:巴克桑市,1967年成立,属于巴克桑区;迈斯基市,1965年成立,属于迈斯基区;纳尔特卡拉市,1955年成立,属于乌尔瓦斯克区;捷列克市,1967年成立,属于捷尔斯克区。

人口

乌克兰人2002年统计,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共有居民901,494人。其中城市人口510,346,占共和国总人口的56.6%,农村人口为391,148,占总人口的43.4%。共和国人口平均年龄30.9岁。家户数目为227,922户,拥有家庭成员891,783人。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大多数巴尔卡尔人和卡巴尔达人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人。卡巴尔达人还生活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北奥塞梯共和国及其它远东几个国家。巴尔卡尔人还生活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此外,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内还生活着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奥塞梯人。

巴尔卡尔人

绵羊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自称陶卢人、马尔克阿尔人。主要分布在前苏联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治共和国南部和西南部,部分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使用巴尔卡尔语,分两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十月革命后于1936年创製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直到20世纪初,巴尔卡尔人主要从事半游牧业,饲养绵羊、家禽、马等,辅以农业,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等。后多转为定居,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不少人已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

主要经济部门

矿山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属于北高加索经济区的成员,是一个工农业共和国。其食品工业、矿山开採工业、旅游疗养业在经济中起主要作用。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境内划分为3个经济区:
草原经济区: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及工业为主,有细毛羊、养兽业。工业有机械製造、食品工业、建材工业,主要集中于普罗赫拉德内、迈斯基、捷列克、纳尔特卡拉。共和国的葡萄产品几乎都集中于此。
山前地区经济区:这里主要发展多种工业部门和农耕生产。工业有机械製造、金属加工、化学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农业有玉米、向日葵、园艺种植等,有家禽和肉奶畜牧业。
高山经济区:主要以採矿、电力能源、金属冶金和木材工业为主。农业主要为畜牧业,同时也是旅游、登山、高山滑雪运动中心之一。
据1995年3月22日第300号俄联邦总统令,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境内成立了“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由经济区。

经济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工农业发达。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卢布(比2003年增长了5%),预计200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60亿卢布,其中,农业占33.4%、工业占15.3%、贸易占15.9%。
啤酒酿造食品、机械製造、金属加工、电能和有色金属冶炼是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它们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90%。林业、木材加工、印刷、轻工与食品行业都得到了显着发展。石油加工与医疗行业在地区经济中属于新兴行业。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该国有50多家食品企业(磨麵、啤酒酿造、甜烧酒酿造、澱粉、罐头)。这些企业生产的糖果、酒精及非酒精饮料、蔬菜和罐头出口到其他地区。它还是俄罗斯最大的矿泉水供应商,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
主要的机械製造企业包括:高加索电缆厂、特尔内奥兹低压仪器厂、纳利奇克机械製造厂(石油机械)、捷列克金刚石工具生产厂、北高加索电子仪器股份公司、北高加索X光透视机股份公司、远距离自动装置股份公司、遥控力学股份公司(生产对管线、能源系统、运输干线及灌溉设施进行统一调度管理的遥控力学系统),工艺仪器股份公司、纳利奇克电真空厂、纳利奇克半导体仪器厂、汽车零件股份公司。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有色冶金工业对于俄罗斯经济而言,具有战略意义,重要企业有特尔内奥兹採矿选矿联合企业、特尔内奥兹钨钼联合企业和纳利奇克水力冶金厂。它们形成了统一的冶金综合体系,开採并加工当地储量丰富的钨和钼。其产品运用于宇宙飞船和飞弹外壳、耐热及高强度合金、电真空技术以及其他工业门类的产品。
轻工业企业主要从事成品生产,如针织、成衣、皮鞋和日用品。这里还有人造皮革及地毯生产企业。
毛石建筑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原料的开採及初加工(沙、卵石、道碴、毛石等),生产粘合剂、砌墙材料及构件。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石油开採及加工是最具前景的行业。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石油燃料工业股份公司在哈尔比任和阿赫洛夫两个油区开採5口油井,为捷列克石油加工厂(年加工能力5万吨)提供原料。
良好的土壤气候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阶梯式的地形以及气候、土壤条件的改变,使得该国拥有3大经济气候带:平原、山麓和高山。
平原经济地带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和大麦。该地带还非常重视向日葵及蔬菜的种植。
山麓地带非常适宜玉米、粮食、果树、蔬菜的种植以及发展畜牧业。这一地带也是罐头工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山区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广袤的高山及亚高山草地,为肉奶及毛皮兽提供了优质饲料。该区主要种植土豆和玉米。
共和国的农业产值占南部联邦区的6.3%,人均农业产值在南部联邦区排行第二。农业年均增长率为2-3%。

通讯运输

俄罗斯石油东线管道示意图汽车运输居首要地位(占货运量的80%)。硬地公路长近3000公里,国际及国内运输主要通过“高加索”国家公路,它将共和国与俄罗斯南部、亚塞拜然和乔治亚连线在一起。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铁路长133公里,它保障了共和国与莫斯科以及俄罗斯其他地区的交通往来。
纳利奇克是国际航空枢纽,有通往土耳其、叙利亚、约旦和阿联的国际航班。
通过该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逾6000公里、石油管道36公里。
该地区的通讯业发展非常迅速。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电信公司提供电话及电报服务。俄罗斯移动通信系统公司等三家移动通信公司提供高品质的移动通信服务。这里同样提供网际网路服务。

历史

鞑靼人考古发现表明,公元前一千年,生活在高加索地区的最古老部族是辛德人和苗特人。北高加索现有民族自15世纪起开始形成。蒙古鞑靼人的入侵对当地民族的迁居产生了很大影响。居住在亚速海黑海沿岸的阿迪格族、卡巴尔达族和切尔克斯族的祖先,过去都被统称为阿迪格人。巴尔卡尔族是在北高加索民族、阿兰人部族以及定居在高加索山麓的保加利亚族等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公元16世纪,卡巴尔达人开始接近俄罗斯。伊凡雷帝(1547-1584年在位)赋予卡巴尔达人俄罗斯国籍,并在捷列克河上建起了第一座俄罗斯要塞——捷列克城,与卡巴尔达人联合发动了若干次反抗克里木汗的军事行动。俄罗斯、克里木及土耳其的利益,在卡巴尔达和巴尔卡尔发生了冲突。1557年,卡巴尔达併入俄罗斯版图。伊凡雷帝与卡巴尔达公主的联姻巩固了这一联盟。1827年,巴尔卡尔最终併入俄罗斯。19世纪60年代,卡巴尔达和巴尔卡尔成为捷列克州的辖区。19世纪70年代,连线罗斯托夫和弗拉季高加索的铁路建成,两地与俄罗斯中部的联繫变得愈加密切。
十月革命后(1917年),卡巴尔达和巴尔卡尔作为民族行政区,隶属于戈尔斯基苏维埃自治社会主义共和国。后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了卡巴尔达自治州。1922年,巴尔卡尔从戈尔斯基苏维埃自治社会主义共和国划出,与卡巴尔达自治州联合,组成了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治州。1991年,该州通过了主权宣言,它由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州变为共和国。

文化教育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该地区科技实力雄厚,非常重视科学、科技及创新发展。俄罗斯科学院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科技中心便是代表。这里拥有国际天文及医学生态研究中心、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农业研究所、北高加索高山及山麓园艺研究所。该地区学者近年来发表了逾1.2万份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在俄罗斯国家级以及国外刊物上发表的近300篇专着和100多篇文章。该地区共申请了132项专利和着作权,有80项发明转化为生产力。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该地拥有256所学龄前教育机构、284所普通教育学校、17所初等职业学校、8所专科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3所国立大学、两所私立大学,有逾20万人接受各级教育。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3所国立大学共开设了53个专业以及45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有2.7万多人在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文化产业相当发达。这里有9个国立文艺团体,其中包括国立绍根楚科夫话剧院、国立库利耶夫话剧院、国立高尔基话剧院、国立“卡巴尔达人”民间舞蹈团、国立“巴尔卡尔”民间舞蹈团、国立“捷列克哥萨克人”歌舞团、木偶剧院、音乐剧院和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舞蹈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境内各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卡巴尔达人”和“巴尔卡尔”两个民间舞蹈团体相当有名。1968年,国立音乐剧院宣告成立,2001年,国家音乐厅在纳利奇克投入运营。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造型艺术博物馆的馆藏中有200多幅油画。有关共和国历史及文化发展的众多史料文献,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及其9个分馆中(约14万份)。
当地的首饰及锻铁工业也非常发达。

旅游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的疗养旅游业非常发达。“纳利奇克”综合疗养院拥有溴化碘、氮和硫化氢矿泉。坦布乾湖为共和国所有的疗养院、膳宿旅店和休假中心提供泥疗原料。医术精湛的专家在19所疗养院进行运动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当地旅游产业的代表当属普里厄尔布鲁士地区,这里坐落着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其旅游和登山国际中心举世闻名,并拥有俄罗斯顶级的高山滑雪场。专业人士认为,厄尔布鲁士及切格达的斜坡不比法国、奥地利、瑞士和义大利的知名滑雪场逊色,非但如此,其众多指标还优于上述滑雪场。

对外经贸往来

鞣革剂共和国领导层一贯致力于大幅提高企业的外贸指标。2004年的商品贸易额为2000万美元。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出口商品以机械(电机及各种设备占33%)和食品(糖果、酒精及非酒精饮料占23.3%)为主。近年来,毛皮原料、木材及纺织品的出口迅速增长。当地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为芬兰、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亚塞拜然。
进口主要以食品为主(牛奶及奶製品、油脂、油菜籽、粮食—占32.3%),其他依次是机械(各种设备及交通工具-27.2%)、化工品(塑胶及塑胶製品、蛋白製品、鞣革剂及染料、洗涤用品-10%)、冶金产品(黑色金属製品及铝製品-6.2%),主要从乌克兰(20%)、德国(12%)、保加利亚(12%)、土耳其(8.5%)和芬兰(8.1%)进口。
目前,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与中国尚无官方往来,但非常希望建立这一联繫。以下若干项目可以向国际投资者推荐:1.改建钨钼生产联合企业(项目总额-3000万美元);2.兴建以金刚石为原料的石材加工仪器生产厂(240万美元);3.萤光灯组装生产线(1200万美元);4.内衣及运动服装生产(100万美元);5.在厄尔布鲁士山建旅馆(合资企业,6200万美元);6.在纳利奇克疗养区内兴建兼具疗养、健身、娱乐三大功能于一身的海洋公园(800万美元);7.改造纳利奇克的“灯塔”疗养院(5110万美元);8.改造位于奥什格尔的“奥什格尔”疗养院(4600万美元);9.改造位于纳利奇克疗养区的“纳尔赞”疗养院(5700万美元);10.改造位于纳利奇克疗养区的“纳尔坦”疗养院(4650万美元)。

总统简介

卡纳科夫·阿尔谢·巴西洛维奇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总统1957年2月22日出生于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治共和国;1981年毕业于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经济贸易系;经济学博士;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1981年—1983年在苏联军队服役;1983年—1987年莫斯科沃连斯克蔬菜果品联合体车间主任;1987年在莫斯科注册成立贸易销售公司“法典”;1991年创建“辛基卡”控股公司,从事大型购物中心、银行业务和房地产投资;1996年—1998年“中央贷款”商业股份银行股东、董事会成员;1998年—2003年俄罗斯联邦总统驻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常驻副代表;2003年12月当选俄罗斯国家杜马第四届代表、国家杜马预算和税收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杜马北高加索问题专门委员会成员;2005年9月根据普京总统提议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议会批准卡纳科夫为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总统;已婚,有三个孩子。
阿尔谢·卡纳科夫是俄罗斯富商。2007年俄罗斯500位富人排行榜上名列第491位,其个人资产达九千万美元(2007年初)。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他更是家欲户晓,他在家乡出资兴建了多个清真寺、纪念馆和其它文化设施,出资维修宾馆、酒店等。是“斯巴达克—纳尔奇克”足球队的赞助商。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