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儒理,新罗第三代国君,该国君名为尼师今。
朴儒理将国君之位传给昔脱解。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儒理尼师今
- 主要成就:创建朝鲜歌乐
创建新姓氏 - 性别:男
- 即位年:24
- 逝世年:57
基本信息
儒理尼师今(24年—57年) 姓朴名儒理。 新罗第3代君主,南解次次雄之子。 母为云帝。 儒理尼师今在位时将辰韩六村改为六国行政区,更赐姓于六部。 杨山村改为及梁部,姓李;高墟村改为沙梁部,姓崔;大树村改为牟梁部,姓孙;于珍村改为本彼部,姓郑;加利村改为汉祗部,姓裴;明活村改为习比部,姓薛。 在位二十三年后以昔脱解贤能,由其承继王位,王位开始由朴、昔两氏交替。
古文记载
即位
儒理尼师今立 南解太子也 母云帝夫人 妃日知葛文王之女也或云妃姓朴 许娄王之女 初南解薨 儒理当立 以大辅脱解 素有德望 推让其位 脱解曰 神器大宝 非庸人所堪 吾闻圣智人多齿 试以餠噬三之 儒理齿理多 乃与左右奉立之 号尼师今 古传如此 金大问则云 尼师今方言也 谓齿理 昔南解将死 谓男儒理·壻脱解曰 吾死后 汝朴昔二姓 以年长而嗣位焉 其后 金姓亦兴 三姓以齿长相嗣 故称尼师今
二年 春二月 亲祀始祖庙 大赦
此处中心:朴儒理即位,次年大赦
爱民
五年 冬十一月 王巡行国内 见一老 饥冻将死曰 予以眇身居上 不能养民 使[11]老幼至于此极 是予之罪也 解衣以覆之 推食以食之 仍命有司 在处存问 鳏寡孤独 老病不能自活者 给养之 于是 邻国百姓 闻而来者众矣 是年 民俗欢康 始制兜率歌 此歌乐之始也
九年 春 改六部之名 仍赐姓 杨山部为梁部 姓李 高墟部为沙梁部 姓崔 大树部为渐梁部一云牟梁 姓孙 乾珍部为本彼部 姓郑 加利部为汉祇部 姓裴 明活部为习比部 姓薛 又设官有十七等 一伊伐飡 二伊尺飡 三迊飡 四波珍飡 五大阿飡 六阿飡 七一吉飡 八沙飡 九级伐飡 十大奈麻 十一奈麻 十二大舍 十三小舍 十四吉士 十五大乌 十六小乌 十七造位 王旣定六部 中分为二 使王女二人 各率部内女子 分朋造党 自秋七月旣望 每日早集大部之庭绩麻 乙夜而罢 至八月十五日 考其功之多小 负者置酒食 以谢胜者 于是 歌舞百戏 皆作 谓之嘉俳 是时 负家一女子 起舞叹曰 会苏 会苏 其音哀雅 后人因其声而作歌 名会苏曲
十一年 京都 地裂泉涌 夏六月 大水
此处中心:朴儒理爱民,并且创建姓氏,改革官职(改为十七个),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出现
被伐
十三年 秋八月 乐浪犯北边 攻陷朶山城
十四年 高句丽王无恤 袭乐浪灭之 其国人五千来投 分居六部
十七年 秋九月 华丽·不耐二县人连谋 率骑兵犯北境 貊国渠帅 以兵要曲河西败之 王喜 与貊国结好
十九年 秋八月 貊帅猎得禽兽献之
此处中心:多国侵犯边境
驾崩
三十一年 春二月 星孛于紫宫
三十三年 夏四月 龙见金城井 有顷 暴雨自西北来 五月 大风拔木
三十四年 秋九月 王不豫 谓臣寮曰 脱解身联国戚 位处辅臣 屡着功名 朕之二子 其才不及远矣 吾死之后 卽大位 以无忘我遗训 冬十月 王薨 葬蛇陵园内
此处中心:三十四年,驾崩
新罗历代国君
庙号 | 谥号 | 称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始祖 | 辰言王 | 赫居世居世乾 | 朴赫居世 | 前54年—4年 |
慈充王 | 南解次次雄 | 朴南解 | 4年—24年 | |
儒理尼师今 | 朴儒理 | 24年—57年 | ||
脱解尼师今 | 昔脱解 | 57年—80年 | ||
婆娑尼师今 | 朴婆娑 | 80年—112年 | ||
祗摩尼师今 | 朴祇摩 | 112年—134年 | ||
逸圣尼师今 | 朴逸圣 | 134年—154年 | ||
阿达罗尼师今 | 朴阿达罗 | 154年—184年 | ||
之圣王 | 伐休尼师今 | 昔伐休 | 184年—196年 | |
奈解尼师今 | 昔奈解 | 196年—230年 | ||
助贲尼师今 | 昔助贲 | 230年—247年 | ||
理解王 | 沾解尼师今 | 昔沾解 | 247年—261年 | |
味邹尼师今 | 金味邹 | 262年—284年 | ||
世里智王 | 儒礼尼师今 | 昔儒礼 | 284年—298年 | |
基立王 | 基临尼师今 | 昔基临 | 298年—310年 | |
讫解尼师今 | 昔讫解 | 310年—356年 | ||
未召王 (奈勿王追崇) | 金仇道 | |||
奈勿王 | 奈勿麻立乾 | 金楼寒 | 356年—402年 | |
实主王 (宝金王) | 实圣麻立乾 | 金堤 | 402年—417年 | |
内只王 | 纳祗麻立乾 | 金讷祇 | 417年—458年 | |
慈悲麻立乾 | 金慈悲 | 458年—479年 | ||
照知王 | 照知麻立乾 | 金照知 | 479年—500年 | |
智证王 | 金智大路 (金智度路) (金智哲老) | 500年—514年 | ||
法兴太王 | 金原宗 | 514年—540年 | ||
真兴太王 | 金彡麦宗 (金深麦夫) | 540年—576年 | ||
真智太王 | 金舍轮 | 576年—579年 | ||
真平太王 | 金白净 | 579年—632年 | ||
真安太王 (真平王封) | 金国饭 | |||
真正太王 (真平王封) | 金伯饭 | |||
圣祖 | 善德女王 | 金德曼 | 632年—647年 | |
真德女王 | 金胜曼 | 647年—654年 | ||
文兴大王 (武烈王追崇) | 金龙春 | |||
太宗 | 武烈大王 | 金春秋 | 654年—661年 | |
文武大王 (文虎大王) | 金法敏 | 661年—681年 | ||
神文大王 | 金政明 | 681年—692年 | ||
孝昭大王 | 金理洪 (金理恭) | 692年—702年 | ||
圣德大王 | 金兴光 | 702年—737年 | ||
孝成大王 | 金承庆 | 738年—742年 | ||
景德大王 | 金宪英 | 742年—765年 | ||
惠恭大王 | 金乾运 | 765年—780年 | ||
开圣大王 (宣德王追崇) | 金孝芳 | |||
宣德大王 | 金良相 | 781年—785年 | ||
玄圣大王 (元圣王追崇) | 金法宣 | |||
神英大王 (元圣王追崇) | 金义宽 | |||
兴平大王 (元圣王追崇) | 金魏文 | |||
明德大王 (元圣王追崇) | 金孝让 | |||
元圣大王 | 金敬信 | 786年—798年 | ||
惠忠大王 (昭圣王追崇) | 金仁谦 | |||
昭圣大王 (昭成大王) | 金俊邕 | 799年—800年 | ||
哀庄大王 | 金淸明 (金重熙) | 801年—809年 | ||
宪德大王 | 金彦升 | 810年—826年 | ||
兴德大王 | 金秀宗 (金秀升) (金景徽) | 827年—836年 | ||
翌成大王 (兴圣大王) (僖康王追崇) | 金宪贞 | |||
僖康大王 | 金悌隆 (金悌顺) (金悌颙) | 837年—838年 | ||
宣康大王 (闵哀王追崇) | 金忠恭 | |||
闵哀大王 (敏哀大王) | 金明 | 839年 | ||
惠康大王 (神武王追崇) | 金礼英 (金孝真) | |||
成德大王 (神武王追崇) | 金均贞 | |||
神武大王 (神虎大王) | 金祐征 | 839年 | ||
文圣大王 | 金庆膺 | 840年—858年 | ||
宪安大王 | 金谊靖 (金祐靖) | 858年—861年 | ||
懿恭大王 (景文王追崇) | 金启明 | |||
景文大王 | 金膺廉 (金凝廉) | 861年—875年 | ||
宪康大王 | 金晸 | 876年—886年 | ||
定康大王 | 金晃 | 887年 | ||
惠成大王 (惠圣大王) (真圣女王追崇) | 金魏弘 | |||
真圣女王 | 金曼 | 888年—897年 | ||
孝恭大王 | 金峣 | 898年—912年 | ||
宣圣大王 (神德王追崇) | 朴锐谦 | |||
神德大王 | 朴景晖 | 912年—917年 | ||
景明大王 | 朴升英 | 917年—924年 | ||
景哀大王 | 朴魏膺 | 924年—927年 | ||
弘毅大王 (敬顺王追崇) | 金安 | |||
睿兴大王 (敬顺王追崇) | 金敏恭 | |||
宣兴大王 (敬顺王追崇) | 金实虹 | |||
懿兴大王 (敬顺王追崇) | 金仁庆 | |||
神兴大王 (敬顺王追崇) | 金孝宗 | |||
敬顺大王 | 金傅 | 927年—93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