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乾中学

(2020-04-16 03:51:28) 百科综合
乾中学

乾中学

所谓乾中学,是指人们在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积累经验,从经验中获得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知识总量的增加。知识总量的增加可使所有厂商生产效率提高,体现了知识积累的外部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乾中学
  • 外文名:Learning by doing
  • 相关名词:乾中学效应
  • 含义:边做边学

乾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顾名思义,就是一边乾一边学,即在工作或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经验的积累总结,乃至创新,达到更高的效率。

乾中学效应

1962年阿罗(Arrow)在着名的《乾中学的经济含义》中提出了乾中学效应(即学习效应),来说明动态规模经济的存在和发生过程,技术的动态变迁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由于导致乾中学效应而更加受到关注。

定义

乾中学效应,指在生产和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外溢。
阿罗根据美国飞机製造业的经验材料说明了乾中学效应的存在和意义。飞机製造业中有这样一条经验规律:在开始生产一种新设计的飞机之后,建造一个边际飞机的机身所需要的劳动,与已经生产的该型飞机数量的立方根成反比;而且生产率的这种提高是在生产过程没有明显革新的情况下出现的。这就是说,一种特定型号飞机的累积产量每增加一倍,它的单位劳动成本就下降20%,即随着技术的积累,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总量递减。这充分说明了积累的技术具有递增的生产力。

乾中学效应与经济成长

现实的生产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原料和资本,还需要把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组合起来的知识。因而在当代经济中,知识是一种更重要的资源。那幺知识从哪里来?
阿罗等人的研究将知识归结为经验:在生产中产生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实践将会极大促进生产的发展,这也就是乾中学效应(Learning by doing)。
例如在飞机机身的生产过程中,一项新的飞机设计被引入后,造一架边际飞机机身所需要的时间,与已生产该型飞机数量的立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已经生产了1000架飞机机身,则第1001架机身的生产时间为第1架飞机机身的1/10。显然,经验的积累极大地提高的生产效率,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结论:一项投资的乾中学效应越大,就越是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快速发展,就应该将资本重点投向乾中学效应较大的行业和领域中去。

乾中学效应的发展

罗默1986年的技术外溢模型继承了阿罗的思想,认为知识是公共产品,具有正的外部性,即“外溢效应”,他在模型中假定知识生产的私人收益率递减,新知识的社会收益率递增,知识具有正的外部性,和经济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在此基础上罗默认为知识溢出足以抵消固定生产要素存在引起的知识资本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从而使知识投资的社会收益率保持不变或递增。
斯托齐1988年分析了新产品的引进与乾中学的相互作用(Stocky model)。斯托齐在乾中学模型中加入了“新产品引进”要素:新产品的不断引进,旧产品的不断被淘汰,以及乾中学的各产品之间都具有溢出效应。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不断有新产品引进,乾中学就会绵延不断。
阿温·杨的有限乾中学与发明的混合模型(hy-brid model)(1993)进一步拓展了对技术的外部性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和乾中学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持续的技术进步才能维持不断的乾中学。他把世界分成三部分,已开发国家、次已开发国家(如东亚)和开发中国家,开发中国家在产业分工的选择上“乾中学”潜力低于已开发国家,次已开发国家与开发中国家的区别在于前者进入技术进步快的新兴行业,而后者停留在技术进步慢的传统行业。

阿罗的乾中学模型的的缺陷

1.在阿罗的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然而,正如人们在经济成长过程中所看到的,技术进步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有时也是突变的、跃进式的。后一种技术进步可能对经济成长产生更大的推进作用,但阿罗的模型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2.“乾中学”只能反映经验积累的一部分,也就是学习的一部分。经验积累应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也对技术进步起着推动作用。阿罗的模型只提到“乾中学”,所以被认为不完整。
3.技术研究包括套用部分的研究和基础性的研究,套用部分的研究有递增的收益,而基础性的研究的收益是递减的。企业增加投资,只考虑到收益递增,而基础性的研究儘管对技术进步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收益递减,因此不反映于企业投资之中。在阿罗的模型中,只是指企业的技术进步被内生化了。
4.由于定义了物质资本的增加只能导致递减的知识增加,因此,该模型并不能超越新古典模型中得出的关于经济成长受制于外生人口数量这样的结论。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