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地址,位于静安雕塑公园,由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师事务所(PERKINS+WILL)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参与设计。141岁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最早可追溯至1868年法国天主教神父韩德创立的徐家汇博物院(1933年更名震旦博物院)和英国人办的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几度辗转、合併、重建、更新,馆名不断更迭,至解放后整合成上海自然博物馆,成为我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自然博物馆之一。2012年,它将告别延安东路上日显狭小和简陋的老洋楼,搬入静安雕塑公园(山海关路—南北高架—北京西路—石门二路围合)西北部的巨大“绿鹦鹉螺壳”内,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上海科普和建筑新地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 外文名称:Shanghai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类别:自然博物馆
- 地点:位于静安雕塑公园
- 竣工时间:2015年4月19日
- 开放时间:9:00 ~ 17:15 周二至周日 周一休馆(黄金周除外)
- 馆藏精品:各种标本、矿藏、照片、化石
发展历史
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团主承建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工程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全面布展工作正紧序展开。
被业界誉为“城市绿螺”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本市静安雕塑公园地块内,总建筑面积4.51万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2层,地上总高度18米。其建筑形态的设计灵感于绿螺的壳体形式,秉承“以人为本,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整座场馆展现出传统建筑文化精粹与整体环境相融合,优美建筑形态与良好节能效果相融合、空间布局实用性与永续发展的前瞻性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由于在场馆建设中充分融合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精神,集成了与场馆建筑特点相适应的建筑节能幕墙、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自然光导光技术等12项生态节能技术,该馆已成为绿色、生态、节能、智慧型建筑的典範,从而成为目前国内领先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其在建设规模、展品存量、展示手段三个方面,将在国内三大自然博物馆中名列前茅,每年将有超过120万的参观者造访。
由于在场馆建设中充分融合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精神,集成了与场馆建筑特点相适应的建筑节能幕墙、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自然光导光技术等12项生态节能技术,该馆已成为绿色、生态、节能、智慧型建筑的典範,从而成为目前国内领先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其在建设规模、展品存量、展示手段三个方面,将在国内三大自然博物馆中名列前茅,每年将有超过120万的参观者造访。
建筑布局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总建筑面积45086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层,高18米;地下三层,深15米。据介绍,建筑的整体灵感来源于鹦鹉螺的壳体形式,这一简单而又经典的生物形式在地球上已持续存在几百万年,寓意着博物馆人“管理自然遗产、守护地球家园”的神圣使命。螺旋上升的绿色屋面“冉冉升起”,而博物馆的功能区便置身于这一绿色长带下。一座巧妙围合的椭圆形水池,成为整个建筑的参观流线的中心焦点,象徵着71%的地球表面以水覆盖,水面带来了水波的波纹、质感、动感、声音和反射,则成为博物馆体验的一部分。博物馆的铺地和外墙表面由多方向的石头图案组成,使人联想到地球的地质构造层。岛状植物组群起伏地分散其间,被喻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原始森林”。入夜后,“森林”被灯光照亮,也反射灯光,减少了室外灯柱的需要。上海自然博物馆建筑不仅要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準》,还将成为上海市节能建筑示範项目,争取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级标準。
开工共筑“记忆墙”
开工典礼简洁、别致——市领导与科学家代表共筑“城市记忆墙”。“城市记忆墙”寓意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由6块意义深远的雕塑砖组成。每块砖上都记录着上海自然博物馆发展历程中的一段故事,它们分别是: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标本代表——1870年採集的褐翅鸦鹃;曾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核心展品之一——长鬚鲸骨架;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的大杜鹃和松江鲈鱼;上海自然博物馆2代植物专家发现的新物种——小叶蓝丁香;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走出国门巡展的主要展品之一——马门溪龙;5亿年进化历史的见证、新馆外形的灵感源泉——鹦鹉螺活化石。当最后一块砖镶嵌完毕,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筑模型登场亮相。
开工典礼简洁、别致——市领导与科学家代表共筑“城市记忆墙”。“城市记忆墙”寓意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由6块意义深远的雕塑砖组成。每块砖上都记录着上海自然博物馆发展历程中的一段故事,它们分别是: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标本代表——1870年採集的褐翅鸦鹃;曾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核心展品之一——长鬚鲸骨架;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的大杜鹃和松江鲈鱼;上海自然博物馆2代植物专家发现的新物种——小叶蓝丁香;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走出国门巡展的主要展品之一——马门溪龙;5亿年进化历史的见证、新馆外形的灵感源泉——鹦鹉螺活化石。当最后一块砖镶嵌完毕,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筑模型登场亮相。
场馆特色
备受瞩目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2015年4月19日向公众掀开其神秘的面纱。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历史悠久的综合型自然科学博物馆,其前身是1868年由法国天主教神父韩伯禄创建的“徐家汇博物院”和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创建的“上海博物院”。历经十年精心筹备,如今上海自博馆新馆以一身绿色鹦鹉螺造型正式亮相。据了解,目 前,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9万件藏品。常年公开展示的标本/模型覆盖地球七大洲,总计11000余件。

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条主线呈现大自然的演化历程和多样性,设有十大常设展区以及探索中心、四维影院等教育功能区,包含展品展项4400余项,综合运用标本模型陈列、媒体、景箱、场景、剧场、装置等多元化展示手段,体现了经典与前沿并重、科学与艺术融合、国际与本土兼顾的特点。
位置
上海自然博物馆(静安新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静安雕塑公园(石门二路128号)内。地址(自然博物馆正门):上海市静安区山海关路399号(近北京西路石门二路)
交通方式
捷运1号线新闸路站、捷运2号线南京西路站(2号口出站)、捷运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1号口出站)
公交:北京西路成都北路(324路)、石门二路山海关路(41路、301路、324路、927路)石门二路北京西路(104路)、北京西路泰兴路(15路、955路)、成都北路北京西路(36路、109路、869路、933路、952B、 974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