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上海总规2040

(2019-12-01 20:29:44) 百科综合

上海总规2040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 外文名:Master Plan of Shanghai

愿景与目标

城市发展愿景:上海2040年发展愿景为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是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
城市性质为: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发展目标:
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路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慧型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座健康生态之城。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构战略转型和调整,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建筑,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率先在国内实现超大城市能耗与碳排放总量的下降。严守生态优先的发展底线,锚固自然生态格局和基底,严格管控城市增长边界,形成集约紧凑的大都市区空间格局。贯彻公交优先与绿色出行理念,加强公共运输对城市空间的引导作用,最佳化和提升慢行交通品质,率先建成公交都市。着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超大城市多元化风险,保障城市水源、能源和生命线系统安全,提高城市智慧型化运行水平,建设一个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韧性的、有恢复力的城市。
更富魅力:一座幸福人文之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更加便利舒适、充满关怀的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全体市民和国内外来沪人士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培育和发展城市的高品质文化休闲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做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推动城市更新。不断提升文化的全球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建立健全城乡公园体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的区域公园、城市公园、绿道、广场等可供游憩的空间,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内涵,塑造兼具历史底蕴和创意时尚的现代都会。

空间发展格局

疏解超大城市非核心功能,按照网路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目标,建立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空间体系。中心城及周边地区聚焦"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最佳化;郊区通过交通引导强化新城和重点新市镇建设,推动城镇组团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最佳化人口、产业和空间布局上的综合性节点功能,支撑上海"全球城市"的空间网路格局。
4个城市副中心:分别是虹桥、莘庄、川沙、吴淞地区(与中心城共同发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5个新城:松江、嘉定、青浦、南桥、南汇。

规划解读

战略性空间预留。2040总规提出,上海要建立从主城区到新城,再到新市镇和村庄的城乡体系,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网路化城乡空间格局。外环内为主城区,当前发展较好的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南桥新城和南汇新城,将被培育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节点城市。市郊的一些新市政,则将按照人口规模,分别以小城市、城镇的标準建设,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2040总规继续明确了主城区的“分区策略”。上海主城区内,将强化“跨行政区”的统筹协作,分为六个分区:中央分区、北分区、西分区、南分区、东北分区和东南分区。中央分区即为现有内环内地区,将集聚高能级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其他分区将结合所在地的重点区域建设,进行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2040总规还提出,为了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将为重大城市事件选址或重大战略性项目预留空间。同时,着眼于城市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功能,对产业空间布局进行最佳化,特别要保证高端製造业的发展空间,并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打造社区生活圈网路。生态方面,2040总规提出目标上海将建成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的超大型城市之一。比如,控制建设市域的生态环廊和林带绿道,完善郊野公园,至2040年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力争达到15平方米;比如,通过交通、能源、建设、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改进,至2040年“大幅降低”PM2.5浓度。交通上,上海将提升海港、空港、铁路等国际门户枢纽功能,也强调推进市内的公共有限战略和绿色交通系统。在已有的轨道交通、公交之外,还将为未来的水上飞机、自动汽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发展创造条件。2040总规拟在上海境内打造“步行15分钟可达、适宜的城镇社区生活圈网路”。社区生活圈网路平均规模3—5平方公里,服务常住人口5万—10万,配备基本文教、医疗、体育、商业等服务功能和公共活动空间。2040总规强调,将突出上海主城区“多元文化交融”、滨水岸线和郊区水乡风貌的特色,对城乡历史环境实施整体和分级分类的保护。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