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2020-07-07 19:00:16) 百科综合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文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套用型普通本科院校,也是广西高校中唯一布局有航空航天类本科专业的院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为中国宇航协会理事单位、广西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创立于1979年,前身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组建的桂林工业经济管理学校;曾先后隶属原第七机械工业部、原航天工业部、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于1994年2月升格并更名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8年7月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2年4月升格并更名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771220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389937.59平方米,固定总资产47572.13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769.51万元;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共有30个本科专业、16个高职高专专业;学校共有教职工1209人,其中专任教师677人,全日制本专科生15303人。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
  • 学校官网:http://www.guat.edu.cn
  • 中文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外文名: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 简称:桂航
  • 创办时间:1979年1月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
  • 属性:套用型普通本科院校
    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李幼平
    院长:易忠
  • 高职专业:16个
  • 本科专业:30个
  • 院系设定:管理学院、航空旅游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等
  • 校训:尚德、博学、慎思、笃行
  • 校歌:《蓝天是我们永远的嚮往》
  • 院庆日:10月18日
  • 地址:本部校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金鸡路2号
    来宾校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铁北路968号
  • 院校代码:11825

历史沿革

1978年9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党组决定在广西桂林建立一所为航天事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并在原越南军官学校旧址展开建校工作。
1979年1月,学校前身桂林工业经济管理学校正式创办,隶属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81年3月,学校更名为桂林工业管理学校。
1982年5月,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学校转隶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
1984年8月,学校更名为桂林航天工业管理学校。
1988年4月,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合併组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学校转隶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1993年3月,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学校转隶至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1994年2月,学校升格并更名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4月,学校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11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学校正式设立来宾校区。
2012年3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批准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同年4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2015年12月,学校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7年2月18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无人机学院。
2018年3月,学校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成为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高校。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正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正门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共设有管理学院、航空旅游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外语外贸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体育部、实践教学部、人文素质与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来宾校区等17个教学单位,30个本科专业、16个高职高专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文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级学院
本科专业
高职高专专业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行销、财务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工业工程
/
航空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
空中乘务、旅游管理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套用型本科)、飞行器製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通信工程(套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无人机套用技术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套用型本科)、车辆工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
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套用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工程管理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体工程、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套用技术
外语外贸学院
商务英语、国际商务
报关与国际货运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动漫製作技术、建筑室内设计
理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209人,其中专任教师677人,高级职称教师221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5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1.54%。学校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特聘专家1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 2名教师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画”,2名教师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骨干教师培养计画”,学校有广西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
广西自治区特聘专家(1人):晏磊
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王斌武
广西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王蕴)、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杨小劲)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72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示範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38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12个。学校近年获得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4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8项。学校还拥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点7个,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
2018年3月,学校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产教融合、政校企作协同培育能源动力(生物质能)类複合套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19门。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数控技术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机械工程实验与实训中心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航空航天机电信息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级套用型本科专业(3个):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通信工程
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点(7个):飞行器动力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类专业群、飞行器製造工程、通信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4个):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飞行器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高职专科)(11个):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行销、机电一体化技术、套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文秘、模具设计与製造、计算机网路技术、製冷与冷藏技术
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範专业(1个):汽车服务工程
广西高职特色专业(1个):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人力资源管理》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门):《C语言程式设计》、《工程力学》、《单片机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推销实务》、《基础会计》、《3G网路组建与维护》
校级精品课程(19门):《高等数学》、《电路基础》、《大学英语》、《物流管理概论》、《路由与交换》、《大学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市场行销学》、《综合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游理论与实务》、《线性代数》、《资料库套用技术》、《三维动画製作》、《通信网路与现代交换、汽车构造》、《电子商务实务》、《国际贸易实务》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
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9月,学校设有院士工作站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培育基地2个。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重点建设了11个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工程中心和3个人文社科基地,积极培育了焊接机器人及相关技术套用、空间无线通信技术及套用和智慧型检测与自动化装置等3个创新团队。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机器人与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无人机遥测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培育基地(2个):广西航天物流研究中心、航空航天文化研究中心
院士工作站(1个):无人机技术套用院士工作站

科研成果

根据2019年1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官网显示,学校近年来承担中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88项,获中国国家专利31项,省部级、市厅级以上成果奖励38项,其中“微型无人机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项目的研究成果,成功运用到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赈灾救灾工作中,被评为广西高校科技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之首。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9年1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官网显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累积总量180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余册,电子图书约60万册,馆藏中外文纸质报刊3300余种。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类型包括中外文电子图书、中外文电子期刊、博士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工具书、科技报告、产品样本、专家报告视频、学习和考试资源、随书光碟等。
  • 学术期刊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是由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主办、广西航空航天学会协办、以反映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96年,设有信息与电子工程、机电技术套用、经济与管理、数学研究与套用、英语园地、航天文化研究、学术苑等栏目。据2019年1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官网显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曾获“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等称号。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9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义大利、德国、芬兰、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高校签署了合作协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係,开展了师生交流、学术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开办了中美、中澳校际交流、学分互认教育项目;学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是“广西政府东协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年度来华留学生规模百人以上。

文化传统

校训

尚德、博学、慎思、笃行
“尚德、博学、慎思、笃行”语出《礼记·中庸》,意为崇尚道德、以德立行,博学而多才,谨言而慎行,诠释了道德、博学等元素,倡导该校师生立德为先、德才兼备,广览博取、全面发展;缜密思考、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忠实践行。

校徽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徽为双环套圆形标识,基础色调为“桂航蓝”(CMYK色值:C:100 M:80 Y:10 K:0)。其中,校徽内环图案中向上的箭头是火箭的抽象图形,与展开的书卷、湛蓝天空一起凸显了学校育人功能和航天特色;外环图案上方是学校的中文校名,下方是大写的英文校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徽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徽

校歌

《蓝天是我们永远的嚮往》
词曲:蒙伟凡
蓝天是我们永远的嚮往,太空有我们崇高的理想。
灕江的清流哺育我们,祖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
我们把知识化作力量,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啊 勤奋 求实 团结 进取 艰苦奋斗,自强日新
啊 热爱 事业 忠于 人民,要把青春献给祖国。
校歌校歌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李幼平
党委副书记、院长
易忠
党委副书记
刘迎春
党委副书记
罗延忠
副院长
罗国湘
副院长
胡泽民
副院长
詹皖生
副院长
杨杰
副院长
李智
纪委书记
韦冠武
副院长
孙山林
参考资料: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