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原点新探》是199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邓国光。
基本介绍
- 作者:邓国光
- ISBN:9787218010885
- 页数:168
- 定价:CNY6.50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3-10
- 副标题:以《三礼》的祝为中心的研究
作者介绍
邓国光,1955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三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师从苏文擢教授治古文,香港新亚研究所硕士,师从李云光教授、牟宗三教授、罗梦册教授研治古学,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师从陈耀南教授研治古文论。曾任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中文学院院长,现任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攻思想与文论,发表有关经学、子学与文学的专书和论文凡六十种。
作品目录
序言
目录
叙例
第一章 祝、巫的根本考察
第一节 祝与呪语
第二节 巫和祝
第二章 《曲礼》“六大”和《小盂鼎》“三左三右”
第三章 《周礼》祝职系统考实
第四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一 “六祝”
第一节 “六祝”通说
第二节 顺祝
第三节 年祝
第四节 筴祝
第五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二 “六祈”
第一节 祈义考实
第二节 类
第三节 造
第四节 禬
第五节 禜
第六节 攻
第七节 说
第六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三 “六辞”
第一节 “六辞”与中国古代文书体式的发展
第二节 祠
第三节 命
第四节 诰
第五节 会
第六节 祷
第七节 诔
第七章 《周礼》祝髮探索之四 “六号”
第一节 号义旨释
第二节 神号
第三节 鬼号
第四节 示号
第五节 牲号
第六节 齍号
第七节 币号
第八节 余论
第八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五 “九祭”
第一节 “祭”字本义考察
第二节 命祭
第三节 衍祭
第四节 炮祭
第五节 周祭
第六节 振祭
第七节 擩祭
第八节 绝祭
第九节 缭祭
第十节 共祭
第十一节 余论
第九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六 “九拜”
第一节 “拜”、“拜”二字的关係
第二节 拜礼的确义
第三节 稽首和稽颡
第四节 顿首
第五节 空首
第六节 振动
第七节 吉拜
第八节 凶拜
第九节 奇拜
第十节 襃拜
第十一节 肃拜
第十二节 余论
第十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祝贺《诅楚文》
第十一章 《仪礼》的祝官和祝法
第一节 《仪礼》祝职考
第二节 《仪礼》祝法举隅——馈食祝法
第十二章 先秦祝辞探微——民族心灵透视
第一节 农事祝辞
第二节 雩禜祝辞
第三节 攻责祝辞
第四节 复礼招魂祝辞
目录
叙例
第一章 祝、巫的根本考察
第一节 祝与呪语
第二节 巫和祝
第二章 《曲礼》“六大”和《小盂鼎》“三左三右”
第三章 《周礼》祝职系统考实
第四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一 “六祝”
第一节 “六祝”通说
第二节 顺祝
第三节 年祝
第四节 筴祝
第五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二 “六祈”
第一节 祈义考实
第二节 类
第三节 造
第四节 禬
第五节 禜
第六节 攻
第七节 说
第六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三 “六辞”
第一节 “六辞”与中国古代文书体式的发展
第二节 祠
第三节 命
第四节 诰
第五节 会
第六节 祷
第七节 诔
第七章 《周礼》祝髮探索之四 “六号”
第一节 号义旨释
第二节 神号
第三节 鬼号
第四节 示号
第五节 牲号
第六节 齍号
第七节 币号
第八节 余论
第八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五 “九祭”
第一节 “祭”字本义考察
第二节 命祭
第三节 衍祭
第四节 炮祭
第五节 周祭
第六节 振祭
第七节 擩祭
第八节 绝祭
第九节 缭祭
第十节 共祭
第十一节 余论
第九章 《周礼》祝法探索之六 “九拜”
第一节 “拜”、“拜”二字的关係
第二节 拜礼的确义
第三节 稽首和稽颡
第四节 顿首
第五节 空首
第六节 振动
第七节 吉拜
第八节 凶拜
第九节 奇拜
第十节 襃拜
第十一节 肃拜
第十二节 余论
第十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祝贺《诅楚文》
第十一章 《仪礼》的祝官和祝法
第一节 《仪礼》祝职考
第二节 《仪礼》祝法举隅——馈食祝法
第十二章 先秦祝辞探微——民族心灵透视
第一节 农事祝辞
第二节 雩禜祝辞
第三节 攻责祝辞
第四节 复礼招魂祝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