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案》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传》,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名已佚,共六卷六十四回。前三十回,写狄仁杰任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后三十四回,写其任宰相时整肃朝纲的故事。故事情节较为细緻缜密,带有政治色彩。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狄公案
- 外文名称:Judge Dee
- 作品别名:武则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传
- 创作年代:清光绪年间
- 文学体裁:公案小说
- 作者:佚名
- 回数:六十四回
内容梗概
狄公出任昌平今尹,一日六里墩客店店主孔万德伸冤,有湖州客商死在店中,地保胡德不分青红皂白要将孔万德问罪。狄公带人查验尸体,发现胡德有嫌疑,将其收押。次日狄公扮作江湖郎中微服私访,路过皇华镇为一位妇人瞧病,发现她儿子毕顺死得蹊跷,儿媳周氏行为怪异,孙女被药哑。狄公再要深究,却被周氏大骂。狄公夜宿客店,遇到他派去四处访查兇手的洪亮,狄公让洪亮打听到毕顺的坟墓在高家洼,二人前去探查。
回到县衙,狄公传唤高家洼的土匠询问,又命人带周氏上堂,周氏拒不招认。狄公开棺验尸,可尸体并未有伤痕和中毒的迹象,周氏趁机撒泼胡闹。夜晚,洪亮查得周氏与后生陈瑞朋关係暧昧,正在谈论,六里墩被杀死男子的妻子仇氏来喊冤。狄公睡醒后发现一本求籤的签本,从上面的四句诗看出了线索。马荣、乔太回来说双土寨有人贩卖湖丝,狄公与二人来到双土寨,马荣与赵万全动手,遇到朋友蒋忠说和。赵万全说出这批湖丝是从邵礼怀手里买的。邵礼怀被马荣与赵万全捉住,供认不讳。
华国祥状告秀才胡作宾毒死刚成婚的儿媳黎姑,原因是胡作宾曾经扬言要毒死黎姑,狄公最终用火炉烧出了躲在新房檐口的毒蛇,黎姑正是被蛇涎毒死。
狄公找到周氏与徐德泰通姦之所,徐德泰招认通姦,但对杀人却不知情。狄公假扮阴司审周氏,获得了口供,治好了周氏女儿的哑毒,周氏依法治罪。
阎立本保奏狄公,狄公升为河南巡抚,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强抢民女,被狄公设计痛打了一顿。马荣、乔太发现白马寺主持薛怀义在寺中囚禁了许多民女,王毓书妻子被人抢走,狄公带人搜查白马寺,发现王毓书妻子已经撞柱而死。武则天存心偏袒。武三思妄图篡位,起兵谋反,狄公识破阴谋,接回庐陵王李显。狄公死后,张柬之继任宰相,与李多祚除掉张昌宗与张易之。庐陵王登基。
角色演员介绍
主要角色
狄仁杰,初为昌平今尹,在任期间先后破获湖州客商案、周氏杀夫害女案与新娘被毒杀案。与其他公案小说中的包公、施公、彭公等人不同的是,狄公破案面多的压力更大,更加敢作敢当,例如在周氏杀夫害女案中,狄公开棺验尸,周氏竭力阻止,如果没验出结果自己就要反坐,就这样他还是没有犹豫,一口应允。在后半部的案件中,罪犯变为薛怀义、张昌宗、武承嗣这些武则天的宠信,既要不给武则天留下把柄报复,还要把这些达官显贵依法问罪,可谓困难重重。最终在他平息叛乱以后,阖然长逝,武则天亦伤心不已。
其他角色
武则天 | 一代女皇,后传位中宗 |
马荣 | 绿林豪客,后追随狄公 |
乔太 | 绿林豪客,后追随狄公 |
洪亮 | 狄公的家人,跟随狄公最久 |
陶乾 | 绿林出身,后在狄公手下当差 |
武三思 | 造反的主谋,被武则天网开一面饶恕 |
武承嗣 | 武三思造反的同谋,饮毒酒自尽 |
薛怀义 | 武则天的面首,白马寺住持,因强抢民女被狄仁杰惩治 |
薛敖曹 | 武则天的面首,与张昌宗狼狈为奸,后被处以宫刑 |
张昌宗 | 武则天的面首,被张柬之与李多祚处斩 |
张易之 | 武则天的面首,被张柬之与李多祚处斩 |
(参考资料)
创作过程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名臣,曾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断案的传说。清光绪年间,部分学者认为作者取材于这些传说,又借鉴了《百家公案》《施公案》等小说,写下了《狄公案》,藉此抨击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点评鉴赏
作品鉴赏
《狄公案》从故事框架上看,仍是清官与侠客合流的小说。但书中的侠客比起以往《施公案》《彭公案》的侠客戏份少了很多,如同虚设,基本上全都是写狄仁杰的政绩。小说的前三十回,写断案折狱故事。这些故事的描写,与以往的公案小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作品对清官的界定,对于断案折狱的要求,都发生了变化。第一回的开场诗中就开宗明义地说:“世人但喜作高官,执法无难断案难。”明确指出,断案折狱,难在侦破案件,而不在执法、量刑。紧接着,小说又对清官作出了与前不同的界定:“官之清不仅在不伤财不害民而已,要能上保国家,为人所不能为不敢为之事;下治百姓,雪人所不能雪不易雪之冤。无论民间细故,即宫闱细事亦静心审察。有精明之气,有果决之才,而后官声好,官位正,一清而无不清也。”也就是说,清官不只是指品质上的清廉,也要有相应的才干。小说还对官吏断案滥用刑罚进行了指责:“一代之立国必有一代之刑官,尧舜之时有皋陶,汉高之时有萧何,其申不害、韩非子,则固历代刑名家所宗祖者也。若不察案之由来,事之初起,徒以桁杨刀锯一味刑求,则虽称快一时,必至沉冤没世。”这实际上是对以往公案小说中所写的清官断案进行反思,这部小说的侧重点,不是描写清官品质的清正廉明,而是表现他在断案时的智谋与才干。
其次,《狄公案》所写的案件,不再是以强凌弱的案件,而是疑难案件。小说共写了三个案件,一是湖州的丝绸商人邵礼怀杀死同伙徐光启案;一是周氏因姦情杀死丈夫毕顺案;一是新妇黎姑被毒死案。小说在描写这些案件的时候,善于设疑点,布迷阵,使故事情节扑朔迷离,难以判断。邵怀礼杀人案,就有许多疑点。最初,地方告店主杀死前来投宿的江南客商,店主是第一个嫌疑犯。紧接着,店主又告地方公报私仇,移尸陷害,狄公查明属实,地方又有杀人的嫌疑。但经进一步查证,两人都被排除。后来,差役从商人赵万全那里找到赃物,又让读者以为兇手是赵万全。进一步侦破,却发现真正的兇手是死者的伙伴邵礼怀。案情错综複杂,稍有疏忽,便会错判。这样的案件,单靠问官的清廉是不行的,必须有高明的侦破手段。
《狄公案》写清官审案,比较注重实证。例如,周氏谋害本夫案,虽然一开始就被狄公看出破绽,但由于周氏泼辣善辩,宁死不肯认罪,所以破起案来大费周折。起先狄公也称毕顺的阴魂告状,若在以往的公案小说中,这一着犹如灵丹妙药,一鞠而此案可破;但在这里却失灵了,周氏不信此说,“你说我丈夫身死不明,告了阴状,这事谁来作证?他的状呈现在何处?”口口声声要求拿出实据来。后来,狄公又採用了如同《三侠五义》中包公审郭槐的办法,深夜乘周氏神志不清,假扮阎王提审她。虽然当时吓出了口供,但第二天便被她推翻了:“太爷又用这无稽之言前来哄骗,……若说我在阴曹认供,我又未尝身死,焉能得到阴曹?”这就迫使狄公进行实地探查:先是找出了通向周氏卧室的暗道,并由此找到了她的姦夫,揭穿了她居家守节的假相。周氏杀害丈夫时,她的女儿在场,后来被她以药致哑。狄公设法治好了她的女儿,有了人证,周氏才被迫认罪。这个故事中虽有梦兆、显灵之类的内容,但没有起主要作用,结案主要靠证据。
《狄公案》的故事情节也比较细緻缜密。例如,黎姑被毒案,一开始案情似乎非常明朗:新婚之夜,黎姑的公公华国祥因胡秀才闹房越分,曾与他发生过争执。胡扬言:“三朝内定叫你知我的厉害便了。”三日后,果然发生此案。由此,华国祥一口咬定胡是兇手,其作案动机一是挟嫌报复,二是见新娘貌美而生妒。应该说,这种判断有一定的道理。胡秀才辩称:“闹新房越分是实”、“知道厉害”云云,乃是大庭广众之下受到训斥,感到下不了台而说的“藉此转圜之话”;况且第二天便又言归于好,不至于冒着触犯刑律的危险杀人。即便是妒嫉,也该是谋占谋奸,而不是毒死。胡秀才的话,更合乎人情。勘察现场时又发现尸首有一般被毒死者所没有的腥臭。循着这条线索,再经实地考察,才得知新娘由于偶然的原因死于蛇毒。整个破案过程的描写,合情合理,且经得起推敲。此外,《狄公案》描写破案不再是粗线条地勾勒故事情节,对作案现场多有细緻入微的呈现式的描写。如第三回写仵作验尸:“无名男尸一具,左手争夺伤一处,宽径二寸八分;背后跌伤一处,径三寸,宽五寸一分;肋下刀伤一处,宽一寸三分,径五寸六分,深二寸二分,致命;死后胸前刀伤一处,宽、径各二寸八分。”这样的描写,既使情节具有真实可信的特点,又能引导读者关注破案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了解大概结局,只关注人物命运。上述这些方面,都使《狄公案》不同于一般的公案小说,而具有侦探小说的某些特点。
《狄公案》后三十四回,写狄仁杰整顿朝纲的故事。小说一再抨击武则天荒淫误国,所用非人。还揭露其亲信、男宠武三思、张昌宗、怀义及其爪牙倚仗权势,欺压百姓的罪行。歌颂了狄仁杰、元行沖等一批忠臣刚直不阿的精神。狄仁杰不仅和武三思等人进行斗争,最后还迫使武后归政。这显然是影射现实之笔,在戊戌变法被镇压、光绪皇帝被囚禁时,小说口口声声说:“四方扰乱,朝政孤悬,将一统江山败坏在妇人女子之手”,“太子受屈,贬至房州,率士臣民无不惋惜,……国有明君,正宜禅位。”其用意不言自明。
名家点评
孟犁野:这部小说在叙事方面,虽然有不少地方有平铺直叙、繁冗琐碎,令人沉闷的毛病,但也有不少能使人提神的情节。这主要表现在前三个刑事案件的叙述与描写上。三个案子虽然并无案情联繫,但叙述方式却相互套扣,即一案未了,暂且搁置,形成悬念,却另起新案,写到适当地方,再续旧案,以便吸引读者。这种写法,是从《施公案》等作品中学来的。有些情节与场面,如写周氏与邻居青年徐德泰通过地下室私通,颇令人惊奇但并不污秽;写贺三太与狱卒一起阉割武后嬖人薛敖曹的场面,则令人触目惊心。
黄岩柏:这5件案子的后3件,都是政治性极强的。其一,题材本身写的是宫闱秘事。张昌宗便是那个“莲花”一般的六郎,武则天的“面首”。怀义和尚,更是武则天的密友。其二,1890年,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慈裙太后越来超使人愤捻的时候。再过4年便是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破产之日,再过8年便是光绪变法维新、旋被慈禧扼杀之时。1888年至1898年,是康有为七次上书要求变法的年代。所以,作者选此历史题材,实为借古人以讽时酞别具只眼,匠心独运之作。而前面的杀人功货案,误饮毒茶案,也许正是掩人耳目的遮盖物。
作品目录
第01回 | 入官阶昌平为令 | 升公堂百姓呼冤 | 第33回 | 狄仁杰奏参污吏 | 洪如珍接见大员 |
第02回 | 胡地甲诬良害己 | 洪都头借语知情 | 第34回 | 接印绶旧任受辱 | 发公文老民伸冤 |
第03回 | 孔万德验尸呼错 | 狄仁杰卖药微行 | 第35回 | 审恶奴受刑供认 | 辱奸贼设计讥嘲 |
第04回 | 设医科入门治病 | 见幼女得哑生疑 | 第36回 | 敲铜锣游街示众 | 执皮鞭押令念供 |
第05回 | 入浴室多言露情节 | 寻坟墓默祷显灵魂 | 第37回 | 众豪奴恃强图劫 | 好巡捕设计骗人 |
第06回 | 老土工出言无状 | 贤令尹问案升堂 | 第38回 | 投书信误投罗网 | 入衙门自入牢笼 |
第07回 | 老妇人苦言求免 | 贤县令初次问供 | 第39回 | 求人情恶打张昌宗 | 施国法怒斩周卜成 |
第08回 | 鞫姦情利口如流 | 提老妇痴人可悯 | 第40回 | 入早朝直言面奏 | 遇良友细访奸僧 |
第09回 | 陶土工具结无辞 | 狄县令开棺大验 | 第41回 | 入山门老衲说真情 | 寻暗室道婆行秽事 |
第10回 | 恶淫妇阻挡收棺 | 贤县令诚心宿庙 | 第42回 | 王虔婆花言骗烈妇 | 狄巡抚妙计遣公差 |
第11回 | 求灵签隐隐相合 | 详梦境凿凿而谈 | 第43回 | 王进土击鼓鸣冤 | 老姦妇受刀身死 |
第12回 | 说对联猜疑徐姓 | 得形影巧遇马荣 | 第44回 | 金銮殿狄仁杰直言 | 白马寺武三思受窘 |
第13回 | 双土寨狄公访案 | 老丝行赵客闻风 | 第45回 | 搜地窖李氏尽节 | 升大堂怀义拷供 |
第14回 | 请庄客马荣交手 | 遇乡亲蒋忠谈心 | 第46回 | 金銮殿两臣争奏 | 刑部府奸贼徇私 |
第15回 | 赵万全明言知盗首 | 狄梁公故意释姦淫 | 第47回 | 众百姓大闹法堂 | 武三思哀求巡抚 |
第16回 | 聋差役以讹错讹 | 贤令尹将盗缉盗 | 第48回 | 武承业罪定奸僧 | 薛敖曹夜行秽事 |
第17回 | 问路径小官无礼 | 见兇犯旧友谎言 | 第49回 | 薛敖曹半途遭擒 | 狄梁公一心除贼 |
第18回 | 蒲萁寨半路获凶人 | 昌平县大堂审要犯 | 第50回 | 查旧案显出贺三太 | 记前仇阉割薛敖曹 |
第19回 | 邵礼怀认供结案 | 华国祥投县呼冤 | 第51回 | 薛敖曹哭诉宫廷 | 武则天怒召奸党 |
第20回 | 胡秀士戏言召祸 | 狄县令度情审案 | 第52回 | 怀宿怨诬奏忠良 | 出愤言挽回奸计 |
第21回 | 善言开导免验尸骸 | 二审口供升堂讯问 | 第53回 | 用非刑敬宗行毒 | 传圣诏伟之尽忠 |
第22回 | 想案情猛然省悟 | 听哑语细观行蹤 | 第54回 | 狄仁杰掌颊武承嗣 | 许敬宗勾结李飞雄 |
第23回 | 访凶人闻声报信 | 见毒蛇开释无辜 | 第55回 | 太行山王魁送信 | 东京城敬宗定谋 |
第24回 | 假讯息假言请客 | 为盗贼大意惊人 | 第56回 | 李飞雄兵下太行山 | 胡世经力守怀庆府 |
第25回 | 以假弄真何恺捉贼 | 依计行事马荣擒人 | 第57回 | 安金藏剖心哭谏 | 狄仁杰奉命提兵 |
第26回 | 见县官书生迂腐 | 揭地窑邑宰精明 | 第58回 | 开战事金城送命 | 遇官兵吴猛亡身 |
第27回 | 少年郎供认不讳 | 淫泼妇忍辱熬刑 | 第59回 | 访旧友计入敌营 | 获胜仗命攻大寨 |
第28回 | 真县令扮作阎王 | 假阴官审明姦妇 | 第60回 | 四面出兵飞雄中计 | 两将身死马荣回营 |
第29回 | 狄梁公审明奸案 | 阎立本保奏贤臣 | 第61回 | 李飞雄悔志投降 | 安金藏入朝报捷 |
第30回 | 赴杀场三犯施刑 | 入山东二臣议事 | 第62回 | 庐陵王驾回怀庆 | 高县令行毒孟城 |
第31回 | 大巡抚访问恶棍 | 小黄门贪索赃银 | 第63回 | 见母后太子还朝 | 念老臣狄公病故 |
第32回 | 元行沖奏参小吏 | 武三思怀恨大臣 | 第64回 | 张柬之用谋除贼 | 庐陵王复位登朝 |
(参考资料)